【新步步高】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一章第三节第1课时 四大地区的差异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过关】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
据此回答1~4题。
1.中西部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
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
2.东部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⑤
3.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
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4.下列四组省区中,全部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A.吉、皖、湘、琼B.晋、内蒙古、陕、桂
C.豫、黑、赣、鄂D.冀、鲁、辽、粤
答案 1.C 2.D 3.D 4.C
解析第1题,我国中西部经济地带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
第2题,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但能源不足,靠近沿海,不具备沿边经济贸易优势。
第3题,西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
第4题,本题要求学生掌握中部经济地带所包含的省区及其简称。
中部经济地带包含的省区有:黑龙江(黑)、吉林(吉)、内蒙
古自治区(内蒙古)、山西(晋)、河南(豫)、安徽(皖)、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回答5~6题。
5.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市属东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6.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答案 5.D 6.A
解析第5题,东部经济地带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省级行政区,与东部季风区相差甚远;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等10个省级行政区,并非都是沿边省区;重庆市属于西部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地带中,中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第6题,东部地带有资金和科技优势,中、西部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因此可以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适宜在中、西部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企业也转移到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协调地区差异,实现共同发展。
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据此回答7~8题。
7.上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8.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自然条件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
C.劳动力素质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答案7.D8.D
解析第7题,由表可知,①矿产和能源资源优势突出,但经济基础最差、发展水平最低、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因此为西部经济地带;②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水平高,经济外向型明显,因此为东部经济地带;③各方面都居中,为中部经济地带。
第8题,产业结构差异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三次产业比重差异。
9.读下图,完成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有关问题。
(1)能把三个经济地带联系起来的交通干线有________铁路和________航线。
(2)中部地带北部的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中,所能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的是________。
这两个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国铜矿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带,其中,云南省最著名的铜矿产地在________,该省粗铜冶炼布局的区位优势条件,除原料丰富外,还充分利用了省内的________资源。
(4)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把部分高耗能、高原料消耗的企业由东部地带转移到中西部地带,主要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结合利用。
答案(1)陇海长江(2)松嫩三江三江平原产粮多,当地消费少(3)东川水能(或电力)(4)东部地带的资金、技术与中西部地带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10.下面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三大经济地带三大产业比重图和三大经济地带GDP所占比重的变化表,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经济地带名称。
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2)A、B、C中产业结构较优的是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B 经济地带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目前,该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4)列表比较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
答案 (1)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2)C C 地带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A 、B 地带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3)27% 32%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4)
【能力提升】
读“我国各省(区、市)某项指标统计地图(图示面积大小表示该指标值的大小),”回答11~12题。
11.该指标最可能是( )。
A.人口数量B.石油储量
C.耕地数量D.年降水量
12.造成图中东部省区面积大于西部省区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B.矿产资源储量的差异
C.劳动力素质的差异D.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答案11.A12.A
解析第11题,图中显示,山东、河南、江苏、广东等人口数量较大的省(区、市)面积较大,而北京、天津、宁夏、西藏等人口较少的省(区、市)面积较小,故该图最可能是按人口数量这一指标绘制的。
第12题,图中东部省(区、市)面积大于西部省(区、市),即东部省(区、市)的人口数量较大,这是由于东部地处平原、丘陵地区,且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自然条件远比西部优越,故东部人口数量大于西部。
如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中的省级行政区,图中分别反映了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率。
读图,回答13~14题。
13.有关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B.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西、中、东部经济地带
C.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甲
D.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乙
14.就乙省区而言,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②第二产业>第三产业③第三产业>第一产业④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13.B14.C
解析第13题,分别读出甲、乙、丙三省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率,根据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率由小到大的顺序,可以确定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西、中、东部经济地带;读图可知,甲、乙、丙的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率中,丙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之和最大,据此可确定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丙。
第14题,首先读出乙省区的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率和产业结构,然后进行比较,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率最高(约48%),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低(约15%),故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最低;与此相反,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率最低(约19%),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约49%),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最高。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材料二2003年中国“新三大地带”的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2004年国家统计年鉴
(1)请写出中部及近西部地带中,位于沿海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__________;跨经度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__________。
(2)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3)关于“新三大地带”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②中部及近西部地带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建设商品性农业基地③远西部地带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开发资源④三大地带应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答案(1)桂内蒙古
(2)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