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突出中心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帮助学生认识立意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 性。
2.从读到写,学习并体会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 安排详略。
3.写作实践,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 表达情感和思考。
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 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 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有了 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 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而第三只猫的受屈与死亡却引起了“我”深深的自责和 反思,情感冲击最强,所以作者以最多的篇幅来写。这样有 主有次、有详有略地选取材料,组织文字,中心就会突出起 来。
三、突出中心,还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能。 可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雨的四季》一文,作者开篇 即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其后环绕 这一中心分别描画了四个季节的雨不同的形态、“性情”。
我是书包,长得不算出众,我被当作礼物送给了他,我觉得这简直 就是痛苦的开始。
我很单薄,但他把我当成了一个“载重机”,我的肚子里装了很 多上课用得着和用不着的东西,每天都要带着沉重的东西奔跑,我 很疲惫。而他到了学校后,不是把我谨慎放进课桌,而是直接扔到 地上。当他心情好时,还会随手把我抛向空中,然后接住,我被 他扔得头晕目眩,很不爽,他当然不理解我的痛苦。
【评析】
作者没有选择温馨浪漫的场景大晒幸福,也没有把关注点都集 中在自己身上,大写特写父母对自己如何关爱、理解。而是默默关 注着父母,听他们诉说一天的疲惫和烦恼,用无言的方式静静地表 达对父母的关心体贴。
作者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生活场景,环绕上述中心,详写母亲 的埋怨和父亲的劝解。从对话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两个特点鲜明的 人物:一个是干练、要强却又急躁的母亲,另一个是试图宽慰母亲 却适得其反的父亲。在父母二人对话冲突之后,略写自己收拾地上 的油污,文笔简练而生动,为父母最后相互道歉、家庭生活恢复平 静做了铺垫。这篇文章以赞美亲人之间的包容和理解为中心,选材 特殊,叙述自然,详略得当。难得的是在叙事之后,小作者还以议论 抒情的方式发表自己对家庭生活的看法,点明了中心。
父亲走过去给了母亲一个拥抱,说: "我也要说对不起,我 的态度也不好。”他们慢慢地说着,家里的气氛又恢复了 平静。我深深地知道,他们两个人都很累,在单位忙了一天 还要为我操心。家是每个人温暖的港湾,它不仅接纳你的 快乐,还会包容你的痛苦,因为家里的亲人永远不会嫌弃你, 会一直安慰你。父亲试图化解母亲的怨气,开始劝说母亲。说到了老板 平日如何赏识母亲,给母亲发奖金,把一切重要的事情全部 交给母亲去做,而且最近还要把母亲提成副总。母亲毫不 领情地说: “干的是副总的活,拿的是普通员工的工资,还 要忍受这么自大的人,副总提不提无所谓,工资,还不如不 涨。”说罢,烦躁地低头吃了两口饭菜。父亲有些生气了, 说:“人家是有点自大,但是你们这些员工总不能天天埋 怨。人家自大?人家是老板。你不自大,从普通员工把你 提成副总你还不乐意?那你干脆别干了。”
二、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 都在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产生的事,也许是正在 看的电视节.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 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地点是“餐桌前”,内容是“谈话”。参与的人有谁? 谈话的内容是什么?是一次内容宽泛的谈天,还是一次有针 对性的谈话?题目有很大的开放性,需要结合你自己的生活, 确定写作内容。
虽然现在,他的年级越来越高,书本自然也越来越多,但我不觉得 重了,因为我觉得他的后背越来越有力量。我和他像个朋友一样 形影不离。他高兴时,我在;他哭泣时,我也在。我见证了他成长中 的痛苦和快乐……
终于知道他对我转变态度的原因了:他的父母离婚了,他跟着爸 爸生活,而我是妈妈送给他的礼物。我是他奋发学习的动力,因为 有我在,妈妈的爱便在。
光荏苒,他长大了,长成了一个英气勃发的青年;而我老了, 旧了, 现在躺在他的衣柜里回忆往事。
【评析】
小作者在集合了很多同学对书包的态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 象,构思了这个与书包有关的成长故事。故事运用拟人手法,以书 包的“感受”为线索,集中叙述描写了“他”对书包前后不同的态 度,结尾交代了促成“他”态度转变的原因以及结果。故事虽然是 虚构的,但是对于书包的态度中也包含着小作者自己的情感体验以 及对周围同学学习态度的视察。
当他考试没考好时,我就成了他的“出气桶”:他会狠狠地踢我、 瑞我。他不知道我的疼,他从来不顾及我的感受。于是,我开始 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他好像对我大不一样了,变得温顺起来。他 破天荒地给我洗了一个澡,让我恢复了清秀的容颜。从那时起,他 每天上学,很谨慎地把我放到他的背上,虽然我不知道这是因为什 么,但这让我感到了温暖。最让我意外的是,他开始每天认真整理 我肚子里的书本,为我减轻了不少负重,这让我非常感动。
2、内容确定了,需要考虑你想表现什么,也就是立意的 问题。比如,要写爸爸在餐桌前跟你语重心长地谈话,纠正 你的错误,立意就可以放在生活的启示上;要写一家人热 烈地讨论电视节目,立意可定在展现温馨的家庭氛围上。
示例2:
餐桌前的谈话
天色已晚,母亲下班后回到家。她的脸色很不好,皱着 眉头,脸色很凝重,也一直没同我说过话。这时,父亲把给母 亲留的饭菜端到了餐桌上。母亲开始滔滔不绝地对我们泡 怨起单位的工作。说老总把责任全部推到了她身上,还当 面一套背后一套。说到激动处,母亲干脆放下了勺子,任由 饭菜慢慢冷却…
去年,我们家正筹划着买辆车。于是,我那个一直由妈妈掌管的 “小金库”急速“统水”,这对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过去每个月,我都要买各种杂志来津津有味地阅读,可是现在,面 对“经济危机”,我也只能在精神食粮方面过起了“泡面生活”。
那天上学,我没精打采地坐在地铁列车上,眼睛四处寻找拿着报 纸、杂志的人。由于没钱,我只得在书店和地铁上“蹭书”看,可 得到的是售货员的白眼和人们冰冷的书脊,那一刻,我真比卖火柴 的小女孩还要可怜。所以,那一天,我已经对“蹭书”不抱多大希 望了。突然,我发现身旁的女孩膝上多了一本《青年文摘》。我兴 奋极了,顾不得自己的面子,伸长了脖子去看那杂志。正当我看得 如醉如痴时,那本杂志往我这边挪了挪,我一惊,抬开端来,
由于文章的“中心思想” (亦称“立意” ),对于整篇文 章的材料取舍、结构层次、语言表达起着统率作用,因而 人们常把“中心思想” (“立意” )比作文章的灵魂。
元代教育家程端礼在《程氏家整读书分年日程》中谈 到“中心思想” (文中称“主张”“意”)的重要性时曾 说:
立定主张,便布置间架,以平日所见,一笔扫就,却旋改可 也。如此则笔力不馁。作文以主张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 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句则其裨将,字则其兵卒,事料则其器 械,当使兵随将转…如通篇主张间架未定,临期逐旋摹拟,用 尽心力,不成文实。
名人观点: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 兵,谓之乌合。
——王夫之 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 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
——刘熙载
环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为此,写作者要 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舍弃无关的内容, 并对选定的材料进行一定的剪裁和加工,安排好先 后的次序。
父亲愁眉不展,一言不发……我弯下身来,把地上的饭菜 扫进垃圾桶,再用拖布和湿纸巾把地上的油擦干,还拿空气 清新剂喷了几下,这才遮盖了油的味道。此时,我却丝毫没 有注意到父亲正默跟看着我的一举一动。
过了一会儿,母亲轻轻地把屋门推开,平静地走了出来,说: “对不起,我不该埋怨,更不该对着你们摔东西,今天心情实 在不好。平时我教育孩子不埋怨,今天却没有以身作则。”
母亲听到这里急了:“他不配当老板,男子汉当人一套 背人一套。就不是个人!你帮他还是帮我啊!”母亲看起来 真的生气了,她从饭碗里抽出勺子,一下子摔到暖气上, 碗也推到地板上,然后冲进了我的屋,重重地甩上了门。 父亲惊呆了:“不是,你给我摔什么啊,是我招你了吗?把 饭留出来就是为了给你吃!”
母亲躲在我的屋里什么也没说……
1.怎样才能突出文章中心呢?
一、为了突出中心,可以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如郑振铎写《猫》,环绕着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涛这一线索, 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叙述清楚,不蔓不枝,有效地突出了 猫的命运带给“我”和家人的情感冲击。
二、突出中心,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能强化中心的内容,不妨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着意强 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 如《猫》一文中,前两只猫虽然可爱,但它们的亡失都是由 于偶然的因素,对“我”的情感冲击较浅,所以略写;
(4)写法提示
第一,我们要确定写作的中心,并环绕中心对所选的材料 进行取舍。
其次,设置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如写一次游历过程,可 以以行踪为线索;写养小动物,可以以小动物的成长变化为 线索等。只有有一条线索贯串始终,叙事才不会偏离主题, 才能叙述清楚,中心突出。
再次,重视开头、结尾。为了突出中心,开头可采用开门 见山的方式,开篇点明题旨;结尾可采用卒章显志的方式,以 议论、抒情的情势点题。
3、写作实践
一、一个小活动。 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 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 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试将你想到的 填写在下图中。 我的书包—我和书包—我是书包—
——
提示:
1、将“我的书包”视作客观事物,着眼于介绍、说明, 可以写写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和内部构造等。
2、如果“我是书包”,让我们化身为书包,去听听它的 心声:是为主人负担重而鸣不平,还是因主人乱扔乱放而暗 自委屈?设身处地,发挥想象,看看你能想到些什么。
3、“我和书包”着眼于书色和主人的关系。你第一个 书包是谁送给你的?你和书包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都可以作为确立中心的角度。
示例1:
我是书包
2、“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是这件事、这 幕场景或这件物品等的写作价值所在,也就是你确立中心 的立足点。
3、对这个场景或物品做些细致的描写,对这段对话中的 某些语句做些强调,或者拿这首民谣与其他歌曲做些对照, 都会使读者目光聚焦,文章就会显得中心突出,条理清楚。
示例3:
分享的温暖
在公交车或地铁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人们捧着报纸、 书本,看得津津有味,同时也捂得严严实实,让身旁的人“望书莫 及”。虽说这有些不太和谐,却也不无道理。书是一个人的,当然 一个人看。但我从不这样做。因为去年的某一天,我曾经感受过分 享的温暖。
也可以卒章显志,如《狼》一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 经过,结尾以议论的情势点题,突出人的智慧。
还可以采用前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照等技能,突 出中心。
2、学习“突出中心”有哪些方法指点?
(1)审题 文题的要求是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这个话题不只提 供了写作的范围,也提示了材料中隐含的主题和偏向性。 所以,我们要把目光放到校外,打开思路,用自己的眼睛捕捉 那些令你有所感悟的事情。
三、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 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 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 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 自拟题 目, 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写作时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小处着眼,抓住 一件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方面写开去就好,要学会取舍。 当然,将多件事情、多个场景组合起来,表达同一主题的不 同侧面,也是一种新颖的写法。
(2)中心表达
校外产生的事情很多,我们应敢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独立 视察人生,敢于用自己独有的态度去审视世界,看自己的,想 自己的,说自己的,写自己的。要从一件事情中发掘出不平 凡的意义,表达出自己的人生体验。
(3)材料选择
走出校园,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学习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一次郊游,一次参观,或是一次社区服务,都可以作为我们 写作的素材。写作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要从小处着眼, 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一个人物去展开。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帮助学生认识立意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 性。
2.从读到写,学习并体会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 安排详略。
3.写作实践,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 表达情感和思考。
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 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 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有了 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 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而第三只猫的受屈与死亡却引起了“我”深深的自责和 反思,情感冲击最强,所以作者以最多的篇幅来写。这样有 主有次、有详有略地选取材料,组织文字,中心就会突出起 来。
三、突出中心,还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能。 可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雨的四季》一文,作者开篇 即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其后环绕 这一中心分别描画了四个季节的雨不同的形态、“性情”。
我是书包,长得不算出众,我被当作礼物送给了他,我觉得这简直 就是痛苦的开始。
我很单薄,但他把我当成了一个“载重机”,我的肚子里装了很 多上课用得着和用不着的东西,每天都要带着沉重的东西奔跑,我 很疲惫。而他到了学校后,不是把我谨慎放进课桌,而是直接扔到 地上。当他心情好时,还会随手把我抛向空中,然后接住,我被 他扔得头晕目眩,很不爽,他当然不理解我的痛苦。
【评析】
作者没有选择温馨浪漫的场景大晒幸福,也没有把关注点都集 中在自己身上,大写特写父母对自己如何关爱、理解。而是默默关 注着父母,听他们诉说一天的疲惫和烦恼,用无言的方式静静地表 达对父母的关心体贴。
作者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生活场景,环绕上述中心,详写母亲 的埋怨和父亲的劝解。从对话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两个特点鲜明的 人物:一个是干练、要强却又急躁的母亲,另一个是试图宽慰母亲 却适得其反的父亲。在父母二人对话冲突之后,略写自己收拾地上 的油污,文笔简练而生动,为父母最后相互道歉、家庭生活恢复平 静做了铺垫。这篇文章以赞美亲人之间的包容和理解为中心,选材 特殊,叙述自然,详略得当。难得的是在叙事之后,小作者还以议论 抒情的方式发表自己对家庭生活的看法,点明了中心。
父亲走过去给了母亲一个拥抱,说: "我也要说对不起,我 的态度也不好。”他们慢慢地说着,家里的气氛又恢复了 平静。我深深地知道,他们两个人都很累,在单位忙了一天 还要为我操心。家是每个人温暖的港湾,它不仅接纳你的 快乐,还会包容你的痛苦,因为家里的亲人永远不会嫌弃你, 会一直安慰你。父亲试图化解母亲的怨气,开始劝说母亲。说到了老板 平日如何赏识母亲,给母亲发奖金,把一切重要的事情全部 交给母亲去做,而且最近还要把母亲提成副总。母亲毫不 领情地说: “干的是副总的活,拿的是普通员工的工资,还 要忍受这么自大的人,副总提不提无所谓,工资,还不如不 涨。”说罢,烦躁地低头吃了两口饭菜。父亲有些生气了, 说:“人家是有点自大,但是你们这些员工总不能天天埋 怨。人家自大?人家是老板。你不自大,从普通员工把你 提成副总你还不乐意?那你干脆别干了。”
二、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 都在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产生的事,也许是正在 看的电视节.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 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地点是“餐桌前”,内容是“谈话”。参与的人有谁? 谈话的内容是什么?是一次内容宽泛的谈天,还是一次有针 对性的谈话?题目有很大的开放性,需要结合你自己的生活, 确定写作内容。
虽然现在,他的年级越来越高,书本自然也越来越多,但我不觉得 重了,因为我觉得他的后背越来越有力量。我和他像个朋友一样 形影不离。他高兴时,我在;他哭泣时,我也在。我见证了他成长中 的痛苦和快乐……
终于知道他对我转变态度的原因了:他的父母离婚了,他跟着爸 爸生活,而我是妈妈送给他的礼物。我是他奋发学习的动力,因为 有我在,妈妈的爱便在。
光荏苒,他长大了,长成了一个英气勃发的青年;而我老了, 旧了, 现在躺在他的衣柜里回忆往事。
【评析】
小作者在集合了很多同学对书包的态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 象,构思了这个与书包有关的成长故事。故事运用拟人手法,以书 包的“感受”为线索,集中叙述描写了“他”对书包前后不同的态 度,结尾交代了促成“他”态度转变的原因以及结果。故事虽然是 虚构的,但是对于书包的态度中也包含着小作者自己的情感体验以 及对周围同学学习态度的视察。
当他考试没考好时,我就成了他的“出气桶”:他会狠狠地踢我、 瑞我。他不知道我的疼,他从来不顾及我的感受。于是,我开始 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他好像对我大不一样了,变得温顺起来。他 破天荒地给我洗了一个澡,让我恢复了清秀的容颜。从那时起,他 每天上学,很谨慎地把我放到他的背上,虽然我不知道这是因为什 么,但这让我感到了温暖。最让我意外的是,他开始每天认真整理 我肚子里的书本,为我减轻了不少负重,这让我非常感动。
2、内容确定了,需要考虑你想表现什么,也就是立意的 问题。比如,要写爸爸在餐桌前跟你语重心长地谈话,纠正 你的错误,立意就可以放在生活的启示上;要写一家人热 烈地讨论电视节目,立意可定在展现温馨的家庭氛围上。
示例2:
餐桌前的谈话
天色已晚,母亲下班后回到家。她的脸色很不好,皱着 眉头,脸色很凝重,也一直没同我说过话。这时,父亲把给母 亲留的饭菜端到了餐桌上。母亲开始滔滔不绝地对我们泡 怨起单位的工作。说老总把责任全部推到了她身上,还当 面一套背后一套。说到激动处,母亲干脆放下了勺子,任由 饭菜慢慢冷却…
去年,我们家正筹划着买辆车。于是,我那个一直由妈妈掌管的 “小金库”急速“统水”,这对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过去每个月,我都要买各种杂志来津津有味地阅读,可是现在,面 对“经济危机”,我也只能在精神食粮方面过起了“泡面生活”。
那天上学,我没精打采地坐在地铁列车上,眼睛四处寻找拿着报 纸、杂志的人。由于没钱,我只得在书店和地铁上“蹭书”看,可 得到的是售货员的白眼和人们冰冷的书脊,那一刻,我真比卖火柴 的小女孩还要可怜。所以,那一天,我已经对“蹭书”不抱多大希 望了。突然,我发现身旁的女孩膝上多了一本《青年文摘》。我兴 奋极了,顾不得自己的面子,伸长了脖子去看那杂志。正当我看得 如醉如痴时,那本杂志往我这边挪了挪,我一惊,抬开端来,
由于文章的“中心思想” (亦称“立意” ),对于整篇文 章的材料取舍、结构层次、语言表达起着统率作用,因而 人们常把“中心思想” (“立意” )比作文章的灵魂。
元代教育家程端礼在《程氏家整读书分年日程》中谈 到“中心思想” (文中称“主张”“意”)的重要性时曾 说:
立定主张,便布置间架,以平日所见,一笔扫就,却旋改可 也。如此则笔力不馁。作文以主张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 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句则其裨将,字则其兵卒,事料则其器 械,当使兵随将转…如通篇主张间架未定,临期逐旋摹拟,用 尽心力,不成文实。
名人观点: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 兵,谓之乌合。
——王夫之 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 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
——刘熙载
环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为此,写作者要 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舍弃无关的内容, 并对选定的材料进行一定的剪裁和加工,安排好先 后的次序。
父亲愁眉不展,一言不发……我弯下身来,把地上的饭菜 扫进垃圾桶,再用拖布和湿纸巾把地上的油擦干,还拿空气 清新剂喷了几下,这才遮盖了油的味道。此时,我却丝毫没 有注意到父亲正默跟看着我的一举一动。
过了一会儿,母亲轻轻地把屋门推开,平静地走了出来,说: “对不起,我不该埋怨,更不该对着你们摔东西,今天心情实 在不好。平时我教育孩子不埋怨,今天却没有以身作则。”
母亲听到这里急了:“他不配当老板,男子汉当人一套 背人一套。就不是个人!你帮他还是帮我啊!”母亲看起来 真的生气了,她从饭碗里抽出勺子,一下子摔到暖气上, 碗也推到地板上,然后冲进了我的屋,重重地甩上了门。 父亲惊呆了:“不是,你给我摔什么啊,是我招你了吗?把 饭留出来就是为了给你吃!”
母亲躲在我的屋里什么也没说……
1.怎样才能突出文章中心呢?
一、为了突出中心,可以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如郑振铎写《猫》,环绕着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涛这一线索, 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叙述清楚,不蔓不枝,有效地突出了 猫的命运带给“我”和家人的情感冲击。
二、突出中心,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能强化中心的内容,不妨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着意强 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 如《猫》一文中,前两只猫虽然可爱,但它们的亡失都是由 于偶然的因素,对“我”的情感冲击较浅,所以略写;
(4)写法提示
第一,我们要确定写作的中心,并环绕中心对所选的材料 进行取舍。
其次,设置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如写一次游历过程,可 以以行踪为线索;写养小动物,可以以小动物的成长变化为 线索等。只有有一条线索贯串始终,叙事才不会偏离主题, 才能叙述清楚,中心突出。
再次,重视开头、结尾。为了突出中心,开头可采用开门 见山的方式,开篇点明题旨;结尾可采用卒章显志的方式,以 议论、抒情的情势点题。
3、写作实践
一、一个小活动。 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 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 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试将你想到的 填写在下图中。 我的书包—我和书包—我是书包—
——
提示:
1、将“我的书包”视作客观事物,着眼于介绍、说明, 可以写写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和内部构造等。
2、如果“我是书包”,让我们化身为书包,去听听它的 心声:是为主人负担重而鸣不平,还是因主人乱扔乱放而暗 自委屈?设身处地,发挥想象,看看你能想到些什么。
3、“我和书包”着眼于书色和主人的关系。你第一个 书包是谁送给你的?你和书包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都可以作为确立中心的角度。
示例1:
我是书包
2、“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是这件事、这 幕场景或这件物品等的写作价值所在,也就是你确立中心 的立足点。
3、对这个场景或物品做些细致的描写,对这段对话中的 某些语句做些强调,或者拿这首民谣与其他歌曲做些对照, 都会使读者目光聚焦,文章就会显得中心突出,条理清楚。
示例3:
分享的温暖
在公交车或地铁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人们捧着报纸、 书本,看得津津有味,同时也捂得严严实实,让身旁的人“望书莫 及”。虽说这有些不太和谐,却也不无道理。书是一个人的,当然 一个人看。但我从不这样做。因为去年的某一天,我曾经感受过分 享的温暖。
也可以卒章显志,如《狼》一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 经过,结尾以议论的情势点题,突出人的智慧。
还可以采用前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照等技能,突 出中心。
2、学习“突出中心”有哪些方法指点?
(1)审题 文题的要求是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这个话题不只提 供了写作的范围,也提示了材料中隐含的主题和偏向性。 所以,我们要把目光放到校外,打开思路,用自己的眼睛捕捉 那些令你有所感悟的事情。
三、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 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 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 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 自拟题 目, 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写作时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小处着眼,抓住 一件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方面写开去就好,要学会取舍。 当然,将多件事情、多个场景组合起来,表达同一主题的不 同侧面,也是一种新颖的写法。
(2)中心表达
校外产生的事情很多,我们应敢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独立 视察人生,敢于用自己独有的态度去审视世界,看自己的,想 自己的,说自己的,写自己的。要从一件事情中发掘出不平 凡的意义,表达出自己的人生体验。
(3)材料选择
走出校园,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学习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一次郊游,一次参观,或是一次社区服务,都可以作为我们 写作的素材。写作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要从小处着眼, 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一个人物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