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2015-6-4
国家级BIM标准汇总看这里
![国家级BIM标准汇总看这里](https://img.taocdn.com/s3/m/434ce64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2.png)
国家级BIM标准汇总看这里2018年1月1日起,建筑信息模型(BIM)领域首份细则性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将正式实施。
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BIM应用标准,填补了我国BIM技术应用标准的空白,与行业BIM技术政策相呼应。
对于致力于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朋友来说,BIM概念并不陌生,但中国的BIM技术暂处于落后状态,截止到目前,住建部刚刚编撰完成并批准适用于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BIM标准。
一、为什么要制定BIM标准BIM标准是建立标准的语义和信息交流的规则,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提供有力保证。
但是,目前并未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内大规模地实施应用BIM,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ERP、BLM等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建筑信息模型标准体系与标准的缺失。
与其它行业相比,建筑物的生产时基于项目与协作的,通常由多个平行的利益相关方在较长的时间段协作完成。
建筑业的信息化尤其依赖在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标准,即需建立一个全行业的标准语义和信息交换标准,否则将无法整体实现BIM的优势和价值。
此外,BIM标准对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涉及企业中的业务管理与数据管理的软件,均依赖标准化所提供的基础数据、业务模型,从而促进建筑业管理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化管理。
二、BIM国家级标准有哪些1、《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国家标准,GB/T51212-2016 2017年7月1日起实施对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建立、共享和应用进行统一规定,包括模型的数据要求、模型的交换及共享要求、模型的应用要求、项目或企业具体实施的其它要求等,其它标准应遵循统一标准的要求和原则。
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标[2012]5号文《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立项编制。
2、《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国家标准,GB/T51235-2017 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标准规定规定在施工过程中该如何使用BIM应用,以及如何向他人交付施工模型信息,包括深化设计、施工模拟、预加工、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
全国BIM技术标准(2021版)
![全国BIM技术标准(2021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da1fc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c.png)
辽宁省住建厅
DB21/T 3408-2021
辽宁省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数据标准
2021年04月
60
辽宁省住建厅
DB21/T 3407–2021
辽宁省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标准
2021年04月
61
武汉市市监督管理局
DB 4201/T 648—202
武汉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标准
2021年08月
DB11T+1839-2021
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工程施工过程模型细度标准
2021年04月
17
北京市住建委
DB11T+1838-202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模型细度标准
2021年04月
18
北京市住建委
DB11T+1837-2021
幕墙工程施工过程模型细度标准
2021年04月
19
福建省住建厅
DB3502/Z 5024-2017
43
江苏省住建厅
DGJ32 TJ 210-2016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
2016年09月
44
山西省住建厅
DB14/T 2317—2021
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建筑信息模型(BIM) 设计交付标准
2021年09月
45
山西省住建厅
DBJ04/T 412-2020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信息模型建模标准
2020年07月
国家BIM技术标准
序号
发布单位
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日期
1
住建部
GB/T51212-2016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2016年12月02日
2
住建部
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导则
![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db74a6eb9ec3d5bbfd0a749b.png)
浙江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导则Zhejiang BIM GuideVersion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前言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函[2015]159号)和《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的要求,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浙江省建设、设计、施工、业主、物业和咨询服务等单位的BIM 技术应用能力,规范BIM 技术应用环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BIM 标准规范和应用经验,在总结浙江省BIM 技术应用现状、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本导则的编制。
本导则共分4章1个附录。
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基本规定,BIM应用实施的组织管理,BIM技术应用点等。
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邮编:31002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浙大精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殷农王大伟金睿黄志斌牛寿雁卢志宏项志峰李志磊董松苗张长容陈晶陈健黄争舸屠剑飞曾庆路谢晋晓杜艳静沈益锋胡迪马建勇廖雪姣胡俊文朱欢丽胡迅廉俊常波吴朴主要审查人:楼文娟赵宇宏何关培杨键蒋金生过俊杨琦罗海涛目录1 总则22 基本规定23 BIM实施的组织管理33.1 BIM实施模式和组织架构33.2 BIM 技术实施流程53.3 各参与方的职责54 BIM技术应用点104.1 一般规定104.2 项目场址比选124.3 概念模型构建124.4 建设条件分析134.5 场地分析134.6 建筑性能模拟分析134.7 设计方案比选144.8 各专业模型构建144.9 建筑、结构专业模型的整合检查15 4.10 面积明细表统计154.11 冲突检测与三维管线综合164.12 竖向净空优化164.13 虚拟仿真漫游164.14 辅助施工图设计174.15 施工数据采集174.16 图纸会审184.17 施工深化设计184.18 施工方案模拟184.19 施工计划模拟194.20 构件预制加工194.21 施工放样204.22 工程量统计204.23 设备与材料管理214.24 质量与安全管理214.25 竣工模型构建224.26 现场3D数据采集和集成224.27 设备设施运维管理224.28 子项改造管理234.29 拆除施工模拟23附录BIM项目实施案例241 总则1.0.1为指导和规范浙江省建设工程中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动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发展,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提升投资效益,制定本导则。
(完整版)BIM项目建设规范V1.1
![(完整版)BIM项目建设规范V1.1](https://img.taocdn.com/s3/m/f0e455f8a417866fb94a8e53.png)
国内BIM制图规范缺乏。欧美,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相应成熟的BIM指南和实施标准。目前国内这类行业标准和指南还处于空白的状态,造成BIM普及差,目前还是以CAD二维制图为主,BIM二维出图在细节上还不不能和CAD比。其次是行业推广差,目前BIM国家、行业规范标准不健全,BIM在各行的推广差,BIM的应用不能带来社会效益,造成BIM推广应用更慢。
2.
与国际BIM应用对比而言,我国BIM仍停留在碰撞检测和施工初步模拟等比较基础的施工前的图纸检测的应用层次,远远未发挥出其真正的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价值。
国内BIM应用主要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推动提出并制定标准、规范。目前的BIM应用几乎千篇一律是在大型土建建筑领域,如“上海中心”、体育中心、购物广场等大型、异形建筑。BIM的设备分类也是采用建筑领域原则,分为:建筑:墙、柱、楼板、楼梯等,不适用于数据中心等应用。
图3-27
门台阶绘制:单击“建筑”选项卡—单击“楼梯”按钮-选择“整体浇注楼梯”,(如图3-29所示),
图3-28
单击“编辑类型”-设定“标高”-设定“类型参数”,之后在所需位置进行台阶的绘制。如图3-29所示。
图3-29
绘制完地支架、架空地板及门台阶后,如图3-30所示。
图3-30
注意事项:
1.目前自建的族库放在SVN的如下路径下:“Solution_13_Department\01_开发库\02_开发文档\E-基础研究专题\BIM专题\20150416\族库\0630分类”。
操作步骤:进入楼层平面视图,单击“插入”选项卡—单击“插入族”,从自建的族库中载入地板支架、横梁、架空地板、门台阶侧边挡板等,如图3-26所示。
国标《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国标《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主要技术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28f1328d0d233d4b14e69b9.png)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工程建设标准,提出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基本要求,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基础标准,可作为我国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及相关标准研究和编制的依据。
本篇,将对《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主要技术内容以及国际BIM标准进行系统介绍。
一、编制背景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并特别要求“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相关的信息化标准”。
我国已在2010年将BIM的国际标准之一ISO/PAS 16739:2005《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Release 2x, PlatformSpecification (IFC2x Platform)》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GB/T 25507-2010《工业基础类平台规范》。
但我国的BIM应用工程建设标准仍属空白,无法为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各阶段BIM技术的应用实践及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规范。
2012年1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编制计划》(建标[2012]5号),国家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列入制订计划,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编制。
二、编制过程2012年3月28日,《标准》编制组成立会召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领导以及《标准》编制组成员出席了会议。
《标准》编制组组长黄强研究员作《中国BIM标准发展战略与实施研究框架》专题报告。
编制组成员讨论了《标准》编制大纲(草案)和拟研究的课题内容。
会议确定了BIM技术与我国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紧密结合的P-BIM路线,以及以既有产品成果为依托、实现上下游数据贯通、达到数据完备性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以三维空间数据及图形的BIM发展、具有可拓展性和前瞻性,统一数据库的存储和获取、考虑数据安全机制等技术要求。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415a03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9.png)
施工BIM应用是深化设计BIM应用(第5章)、施工模拟BIM应用(第6章)、预制加工BIM应用(第7章)、进 度管理BIM应用(第8章)、预算与成本管理BIM应用(第9章)、质量与安全管理BIM应用(第10章)、施工监理 BIM应用(第11章)、竣工验收BIM应用(第12章)等的统称。
每项施工BIM应用的条文均包括三个方面:应用内容、模型元素、交付成果和软件要求。“应用内容”部分 给出宜应用BIM技术的专业任务,以及典型应用流程;“模型元素”给出具体BIM应用的模型元素及信息,是模型 细度的展开规定;“交付成果和软件要求”给出BIM应用宜交付的成果,以及相应BIM应用软件宜具备的专业功能。 上述内容在制定BIM应用策划和选择BIM应用软件时可参考。
建筑工业化应用工程师(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筑工业化应用工程师(建筑信息模型(BIM)技 术)
总则
1.0.1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2014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 了建筑业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以下简称《意 见》)。《意见》涵盖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规范建筑市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资质管理、 深化项目管理、坚持绿色发展、推进工程总承包、提高产品质量和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目的是进一步坚持创新 驱动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意见》提出“推进建筑信息模型等信息 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
建筑专业BIM建模的要求规范 2015-6-4
![建筑专业BIM建模的要求规范 2015-6-4](https://img.taocdn.com/s3/m/fcbfd75d27d3240c8547ef06.png)
编写依据:设计企业BIM实施标准指南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建筑工程设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基础标准》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设计院BIM建模标准中南集团BIM课题组——协调建模工作标准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一、建模方法1.建模总则1.1.模型拆分原则1.1.1. 按建筑分区1.2.1. 按楼号1.3.1. 按施工缝1.4.1. 按单个楼层或一组楼层1.5.1. 按建筑构件,如外墙、屋顶、楼梯、楼板1.2.文件命名规则1.2.1.在服务器\\192.1.6.77中由管理员建立子项目名称文件夹(依据计划表的子项目名称来建),设计人员在子项目名称文件夹中建立项目名称,若一个子项中含有多个分子项,可以在“建筑专业中心文件”夹中并列建立另一个分子项文件。
如\\192.1.6.77(服务器)重庆汇程铸锭铣床(子项名称文件夹)建筑专业中心文件锯切机铣床控制室/破碎机隔音罩(另一个分子项)。
1.2.2.原点文件夹与此命名相同。
1.2.3.存到本机上的文件命名规则是在分子项名称后加“本地”两字。
如锯切机铣床控制室(本地)1.3.模型定位基点设置规则以项目基点作为纵横轴的左下角交点,其目的便于各专业的链接时自动原点对原点,及碰撞检查的需要,建立轴网后再隐藏项目基点。
1.4.轴网与标高定位基础规则1.4.1.使用相对标高,±0.000即为坐标原点Z轴坐标点;建筑、结构、电气和公用专业使用自己相应的相对标高。
1.4.2.建筑专业建立原点文件(包含轴网和标高),上传到服务器。
结构、电气和公用专业复制监视建筑原点文件,步骤如下:第一步:插入——链接REVIT——打开“服务器文件夹中的原点文件”定位选择“自动原点到原点”第二步:协作——复制/监视——复制——选择链接“——再次点击“完成”第三步:插入——管理链接——卸载原点文件1.5.工作集划分规则1.5.1.利用协作——工作集工具,为项目新建工作集,命名为“混凝土构件(包含地下室墙、楼梯、防爆墙、楼板、地坪)”并将“可编辑”属性设置为“是”。
BIM标准
![BIM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6a4d7fea417866fb94a8e10.pn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国内BIM标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1 国外BIM标准
• (4)LOD等级.LOD被定义为5个等级,从概念设计到竣工设计,已经足 够定义整个模型过程.但为给未来可能插入等级预留空间,定义LOD为 100~500(图7.1).
• 模型的细致程度,等级定义如下. • ①100级别:Conceptual概念化. • ②200级别:Approximategeometry近似构件(方案及扩初). • ③300级别:Precisegeometry精确构件(施工图及深化施工图). • ④400级别:Fabrication加工和制造精度. • ⑤500级别:AsGbuilt竣工模型.
第7章 BIM标准
• 7.1 国外BIM标准 • 7.2 国内BIM标准
7.1 国外BIM标准
• 7.1.1 LOD 标准
• (1)LOD的定义.LevelofDetails称为模型的细致程度,也称为 LevelofDevelopment.
• 它描述了一个BIM 模型构件单元从最低级的近似概念化程度发展到最 高级的演示级精度的步骤.美国建筑师协会(AIA)为规范BIM 参与各方 及项目各阶段的界限,在其2008年的文档E202中定义了LOD的 概念.这些定义可以根据模型的具体用途进行进一步的发展.LOD 的定 义可以用于两种途径:确定模型阶段输出结果以及分配建模任务.
• IFC标准是针对建筑工程以及工程内所有实体构件的数据模型的描述, 由于IFC确定了一个通用的数据模型标准,故与一般的数据定义的不同 之处在于采用何种形式化的数据规范语言来保证描述的精确性和一致 性.EXPRESS语言是一种规范化、面向对象的数据描述语言,其重点 是实体的概念.实体作为一种结构化数据类型,表示一类具有共同特性 的实体对象,而对象的特性通过属性和规则的定义在实体中表达.
项目一 BIM基本知识与Revit基础
![项目一 BIM基本知识与Revit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82d8249647d27284a73510d.png)
◦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在向现代化、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BIM成为中国建筑 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在2011年5月发布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 出要加快发展BIM技术应用,2015年6月住建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对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和特级一级房建施工企业提出了明确的BIM目标;2016年8月我国 发布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期间的BIM规 划更加注重落实,对工程建设与监管、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建设等方面的BIM应用均提出了具体 细致的要求。
◦ 1.1.3 Revit概述 ◦ Revit是Autodesk公司专为BIM技术应用而推出的专业产品,本书中介绍的Revit 2018版本是单一应用
程序,集成了建筑、结构、机电三个专业的建模功能。
◦ 工程设计可视化 ◦ 图纸模型一致性 ◦ 构件建模参数化 ◦ 数据统计实时性
任务2 Revit Architecture基础操作
任务1 BIM基本知识学习
◦ 【任务描述】 ◦ 了解BIM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以及国内外BIM发展概况,对Revit软件的功能有个基本认识。 ◦ 【知识链接】/【任务实施】 ◦ 1.1.1 建筑信息模型 BIM 的概念 ◦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英文缩写,BIM作为新兴的信息化技
◦ 1.2.2.1 应用程序菜单
◦ 点击软件左上角的文件 按钮,打开应用程序菜单,应用 程序菜单中包括对文件的操作,包括“新建”“打 开”“保存”“另存为”等操作,用于新建、打开、保 存文件,另外“导出”命令可以将Revit文件存储为其他 格式的文件,比如CAD格式、FBX格式、IFC格式等,用 于在其他软件中打开文件。应用程序菜单如图1-5。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解读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cc23d20f61fb7360b4c65df.png)
标准内容
第八章 进度管理BIM应用
主要内容
1. 一般规定 2. 进度计划编制BIM应用 3. 进度控制BIM应用
标准内容
第九章 预算与成本管理BIM应用
主要内容
1. 一般规定 2. 施工图预算BIM应用 3. 成本管理BIM应用
标准内容
第十章 质量与安全管理BIM应用
主要内容
1. 一般规定 2. 质量管理BIM应用 3. 安全管理BIM应用
德国摘要 2015(6)
28项国外标准/指南包含的内容
1
Modeling requirements 建模要求
2
Model sharing 模型共享
3
Implementation 实施
4
BIM Management Plan (BMP)/BIM Execution Plan (BEP) BIM管理规划/BIM执行计划
BIM模型细度分级
1. 方案设计模型 2. 初步设计模型 3. 施工图设计模型 4. 深化设计模型 (深化) 5. 施工过程模型 (加工、安装) 6. 竣工验收模型 (验收)
1. 代号LOD100
2. LOD200 3. LOD300 4. LOD350,AGC 5. LOD400 6. LOD500
不写专业 不写软件操作 目标:懂专业施工专业 人员看了标准条文以后 知道该专业的BIM应用 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内容选择
➢ 目前已经代替传统做法的BIM应用
➢ 目前部分代替传统做法以及和传统做法并行使用的BIM应用 ➢ 目前正在试验性应用但具备推广普及价值的BIM应用
规范BIM应用描述
各部分BIM应用条文都是从几个方面展开
规范BIM应用描述:以“5.5 机电深化设计(BIM应用)” 为例 各部分BIM应用条文都是从几个方面展开
2015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2015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d30e66de05087632311212cc.png)
2015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河北小羊上山BIM中心供稿:为贯彻《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11]6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的有关工作部署,现就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的应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BIM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信息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目前,BIM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着政策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本土应用软件不成熟、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坚持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在建筑领域普及和深化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环保、节能。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导,需求牵引。
发挥企业在BIM应用中的主体作用,聚焦于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BIM 应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
2.行业服务,创新驱动。
住建部-2015-159号文
![住建部-2015-159号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0a46ccb9f3f90f76c61b21.png)
建质函〔2015〕15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函〔2015〕159号2015-6-16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总后基建营房部工程局:为指导和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应用,我部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6月16日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为贯彻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11〕6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的有关工作部署,现就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的应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BIM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信息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目前,BIM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着政策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本土应用软件不成熟、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BIM一级建模师培训教程
![BIM一级建模师培训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f4d3254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4d.png)
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一级建模师培训教程二0一五年六月一、用户界面打开软件之后我们看到的界面是“最近使用的文件”界面。
这里我们可以打开新建项目和族。
1.1项目样板设置样板文件的后缀名为“”,它是新建项目中的初始条件,定义了项目中初始参数,如度量单位、标高样式、尺寸标注样式、线型线宽样式等。
第一步:运行2015:第二步:创建基于样板文件的文件:打开2015 后,可以通过界面左上方“项目”中的“打开”、“新建”、“建筑样板”三种方式,打开建筑样板文件如图。
点击“打开”后,自动跳到储存样板文件的文件夹中,双击“”,可打开软件自带的建筑样板文件。
一般来说,软件自带的建筑样板文件“”存于“2015”文件夹。
1.2选项设置点击左上角图标,出现如下对话框,点击选项近使用的项目近使用的族开和新项目开新族选项工作框下有常规、用户界面、图形、文件位置等选项,在常规里设置保存提醒时间间隔及文件保存数量及时间上限。
点击用户界面可对快捷操作、活动主题、双击选项等进行个人偏好设置点击图形,点击反转背景色可根据个人喜好调整绘图区域背景色(黑、白)点击文件位置,在窗口内可对项目文件默认保存路径、族样板文件路径、云根路径设置。
1.3项目工作界面操作界面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快速选择栏、菜单栏、工具栏、项目浏览器、绘图区域、视图控制栏、属性对话框。
属性对话框须点击构件后点击属性工具自动弹出(默认左侧)。
2015 工作界面在进行选择图元或使用工具操作时,会出现与该操作相关的“上下文选项卡”,上下文选项卡的名称与该操作相关,如选择一个墙图元时,上下文选项卡的名称为“修改︱墙”。
上下文选项卡上下文功能区选项卡显示与该工具或图元的上下文相关的工具,在许多情况下,上下文选项卡与“修改”选项卡合并在一起。
退出该工具或清除选择时,上下文功能区选项卡会关闭。
每个选项卡中都包括多个“面板”,每个面板内有各种工具,面板下方显示该“面板”的名称。
下图是“建筑”选项卡下的“构建”面板,内有“墙”、“门”、“窗”等工具。
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BIM应用指南(中建企业标准)
![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BIM应用指南(中建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1ca544427d3240c8447efe4.png)
(中建企业标准)
提
纲
一、《指南》编制基础
二、《指南》编制组织
三、《指南》的定位与特色
四、《设计指南》主要内容
五、《施工指南》主要内容
六、《指南》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七、 行业最新动态
2
一
Hale Waihona Puke 《指南》编制基础3
1.顶层设计
基本原则
1. 统筹规划 2. 整合资源 3. 积极推进 4. 普及提高
2014年BIM示范工程
编 号 工 程 名 称 承建单位(示范单位) 施工类示范工程 BIM类示范工程 14-25 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 14-26 14-27 绵阳科技城发展投资(集团) 2012.10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2015.10 推荐单位 起止时间
剧场及配套办公等 2 项(北京市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 2014.03文化中心)工程 限公司 有限公司 2017.02 深圳阿里巴巴大厦 / 阿里云大厦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 2013.09施工总承包工程 任公司 限公司 2015.07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 2014.01限公司 2016.05
1. BIM应用软件评估 2. BIM软件集成 3. 企业标准 4. 示范工程
5.总公司BIM应用示范工程
试点先行,树立样板
在2013年中建总公司科技推广示范工程计划中,批准了25项BIM应
用示范工程。
在2014年中建总公司科技推广示范工程计划中,又增加了7项BIM 应用示范工程。 重点示范工程:中建技术中心综合实验楼、广州东塔项目
6月19日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七局 中期检查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七局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八局 成果总结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北院
技术标-第7章《BIM等信息技术的使用》
![技术标-第7章《BIM等信息技术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9298c67e21af45b207a881.png)
第七章 BIM等信息技术的使用7.1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7.1.1我司BIM中心概况我司BIM工作自2005年开始,发展至今已涵盖土建、机电、钢结构、装修等各专业。
现有专职BIM工程师24人(不包含公司设计院BIM 人员)。
已形成总部BIM中心、子公司BIM中心、项目部BIM工作站三级BIM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图7.1三级机构设置我司通过在多个承建的民用工程中广泛实践,总结出了适用公司自身发展的“BIM”内部指导标准,现已形成系列公司级BIM应用标准,7.2BIM人员配置及职责1.人员配置我司将为此项目组织建立项目BIM应用管理团队,该团队负责本项目施工模型建立、BIM应用实施、BIM协调等全生命周期BIM应用实施管理,设定一名BIM项目经理作为本项目BIM实施团队负责人,并设置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各专业BIM工程师及建模员。
BIM团队组织架构如下:图7.2BIM团队组织架构2.人员职责7.3BIM总体实施流程图7.3BIM总体实施流程图7.4协作工作平台搭建采用广联达相关系列软件搭建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平台,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并实现以下功能:1.模型及文档管理;2.各参与单位信息交换及权限管理;3.模型信息全面提前;4.BIM模型操控;5.BIM成果应用;量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
REVIT土建REVIT结构MagiCAD ProjectREVIT土建结构机电幕墙广联达钢筋算量GGJ广联达BIM5D进度成本GBQ4.0信息集成建模规范4D进度模拟5D施工模拟三维漫游专项方案查询动画交底运维交付进度跟踪质量跟踪物资提量劳动力需求资金计划材料计划甲方报量分包审核技术应用生产应用商务应用图7.4广联达BIM5D平台示意图7.5施工阶段BIM实施应用7.5.1施工准备阶段图7.5土方开挖阶段平面布置图图 7.6主体结构阶段平面布置图1.施工场地布置对施工各阶段的场地地形、既有建筑设施、周边环境、施工区域、临时道路、临时设施、加工区域、材料堆场、临水临电、施工机械、安全文明施工设施等进行规划布置和分析优化,以实现场地布置科学合理。
BIM 概述
![BIM 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e16cf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f.png)
BIM 概述1.1 BIM 基本概念1.1.1 BIM 的定义BIM 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是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专业的查克·伊斯曼(Chuck Eastman)教授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
BIM 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信息”上,BIM 并不是单纯的建筑模型,建筑模型的概念很早就有了,BIM 里所包含的“信息”意味着建筑中每个构件里会有其信息数据并包含在模型中,这就是BIM 的优势。
例如一栋建筑中某个地方用的混凝土材料,根据这种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就可以进行后续的能量、采光、损耗等的分析,所以BIM的核心是“信息”。
所谓BIM 就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目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简单来讲,BIM 相当于建筑的DNA,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在CAD 中绘制的墙体只是两根简单的线条,而在BIM 中如果要绘制一面墙,首先需要设置墙的结构层。
比如结构层用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然后是找平层,接下来是水泥砂浆找平,然后还需要保温层,最后还有一层装饰面层。
即在BIM 中绘制墙之前会将其每一层的材料信息都设置出来,设置好之后绘制出来的是一个“真实材质”的墙,可以提取出各部分材质的用量,进而扩展到整个工程,如后续采光、环保等方面的分析。
因此,BIM 就相当于建筑的DNA,它具有整个工程内部所有的信息数据。
单纯的建筑建模有很多软件都可以实现,而一个不具有信息数据的三维模型是无法提取用量以及进行后续分析的,而这一点BIM 技术可以实现。
从理念上说,BIM 试图将建筑项目的所有信息纳入一个三维的数字化模型中。
这个模型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演进,前期方案、设计、项目施工、建后维护、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的信息都可以不断集成到模型中。
因此,可以说BIM 模型就是真实建筑物在计算机中的数字化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依据:设计企业BIM实施标准指南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建筑工程设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基础标准》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设计院BIM建模标准中南集团BIM课题组——协调建模工作标准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一、建模方法1.建模总则1.1.模型拆分原则1.1.1. 按建筑分区1.2.1. 按楼号1.3.1. 按施工缝1.4.1. 按单个楼层或一组楼层1.5.1. 按建筑构件,如外墙、屋顶、楼梯、楼板1.2.文件命名规则1.2.1.在服务器\\192.1.6.77中由管理员建立子项目名称文件夹(依据计划表的子项目名称来建),设计人员在子项目名称文件夹中建立项目名称,若一个子项中含有多个分子项,可以在“建筑专业中心文件”夹中并列建立另一个分子项文件。
如\\192.1.6.77(服务器)重庆汇程铸锭铣床(子项名称文件夹)建筑专业中心文件锯切机铣床控制室/破碎机隔音罩(另一个分子项)。
1.2.2.原点文件夹与此命名相同。
1.2.3.存到本机上的文件命名规则是在分子项名称后加“本地”两字。
如锯切机铣床控制室(本地)1.3.模型定位基点设置规则以项目基点作为纵横轴的左下角交点,其目的便于各专业的链接时自动原点对原点,及碰撞检查的需要,建立轴网后再隐藏项目基点。
1.4.轴网与标高定位基础规则1.4.1.使用相对标高,±0.000即为坐标原点Z轴坐标点;建筑、结构、电气和公用专业使用自己相应的相对标高。
1.4.2.建筑专业建立原点文件(包含轴网和标高),上传到服务器。
结构、电气和公用专业复制监视建筑原点文件,步骤如下:第一步:插入——链接REVIT——打开“服务器文件夹中的原点文件”定位选择“自动原点到原点”第二步:协作——复制/监视——复制——选择链接“——再次点击“完成”第三步:插入——管理链接——卸载原点文件1.5.工作集划分规则1.5.1.利用协作——工作集工具,为项目新建工作集,命名为“混凝土构件(包含地下室墙、楼梯、防爆墙、楼板、地坪)”并将“可编辑”属性设置为“是”。
1.5.2.系统默认的工作集1作为活动工作集,所建模型都在工作集1完成,并将“可编辑”属性设置为“是”。
1.5.3.所有模型建成后,在链接结构模型前将材质是混凝土材质的构件划为“混凝土构件”工作集,便与其他专业对建筑模型的操作。
2.构件命名规则2.1.编码说明2.1.1.方框内的编码表示可以按照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更改。
2.1.2.无方框的编码表示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使用特定字符。
2.1.2.1.“F”为半角英文大写字母。
2.1.2.2.“_”为半角下划线符号(使用shift+_输入)为更方便识别,请严格遵守大小写规则。
2.2.族的分类2.2.1.根据建筑项目包含的各种构件类目,将族分类如下表(详见表1)2.2.2.根据2.2.1条,为各族类目分配“族类目编码”如下表:表1 族分类及对应类目编码表2.2.3.构件编号和建筑图、建筑构造统一做法表、建筑构造选用表和门窗表应该相互对应。
2.3.墙的命名以下以位于13层标高至14层标高之间,内墙在图纸中的编号为NQ1,厚度为200mm的填充墙内墙(名称:13F_NQ_NQ1_200)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4.楼地面的命名以下以板顶标高25层标高,建筑做法编号为“楼4”的楼面(名称:25F_LM_楼4)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5.楼梯的命名以下以从18层至19层,图纸编号为LT3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四跑楼梯中的其中两跑(名称:18F_T_LT3a)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6.天棚的命名以下以板顶标高25层标高,建筑做法编号为“棚4”的天棚(名称:25F_T P_棚4)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7.屋面的命名以下以建筑做法编号为“屋4”的屋面(名称:WM_屋4)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8.门窗的命名以下以门窗表中编号为“C-1”的窗(名称:15F_C_C-1)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9.补充说明2.9.1.模型在建立过程中,建模者应该随时对项目族类型名称记录进行更新,将新建的族类型添加入记录中,避免重复新建。
2.9.2.对于本规范未提及的族类目,或者族类目已经提及,但实例形态较特殊无法严格按照本规范进行命名的情况,建模者应该及时提出,可先采用临时名称命名,并记录在案,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范提出修改或补充建议。
【条文说明】:建立各种建筑、结构、机电构件模型的命名规范。
这虽然会增加设计师的工作量,但将对BIM模型从设计、施工到运维全过程的数据检索与传递带来极大的便刑,是BIM模型信息能够得到全过程高度重用的必要条件。
其命名可采用分类编码的方式,定制多个关键字段,以便后续的查询和统计。
例如,墙的命名规则中可包括类型名称、类别、材质、总厚度等字段,还可包括内外面层厚度、结构层厚度、描述等字段。
3.构件的主要参数设置规则构件的主要参数设置规则为:所在层+结构层材质+结构厚度+功能。
3.1. 墙3.1.1 . 基本墙:压型钢板墙1F_压型钢板_250mm_外墙(内墙),若为内墙,修改“功能”值为“内部”。
✧砖墙1F_砖_240mm_外墙(内墙)2-5F_砖_240mm_外墙(内墙)✧混凝土墙1F_混凝土_300mm_外墙✧夹芯板墙1F_夹芯板_80mm_外墙(内墙)3.1.2 .叠层墙:1F_压型钢板+砖_250mm_外墙1F_夹芯板+混凝土_80mm_外墙3.2. 楼板1F_压型钢板_100mm_屋面3.3.屋面压型钢板_100mm_屋面混凝土板_100mm_屋面夹芯板_80mm_屋面3.4.门1F_彩钢夹芯板_1000(宽度)X2100(高度)_门3.5.窗1F_塑钢_窗1F_铝合金_窗3.6. 楼梯1-2F_混凝土_楼梯【条文说明】:约定不同建筑构件的主要参数设置规则。
参数类别及名称设置的规范,不仅会影响到构件自身的外观、统计等,还会影响到构件间的关联关系及软件系统的自动识别能力与处理效果。
4.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规则建筑专业链接结构模型后,平面上墙不在柱间打断,剖面上墙的顶部也不在梁底或板底打断。
如果考虑后续这些构件工程量的精确统计,可以用乘以系数的方式解决。
【条文说明】:约定不同建筑构件间的模型空间关系及连接要求等。
除上述构件命名、参数设置外,构件间的空间关系也将影响构件的外观、数据统计等。
5.材料统计规则视图-----明细表-----材质提取,如下图:6.门窗统计规则7.面积统计规则8.专业间交叉设计的建模重用规则结构专业可以复用建筑专业的楼梯,电气专业可以复用水暖专业带电的阀门和设备。
【条文说明】:设定交叉设计的建模重用规则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重用率,保证模型信息的一致性,提高设计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二、模型内容与深度1.前期与策划阶段建筑模型:以建筑外轮廓形状为主,主要用于规划分析。
2.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模型:应该达到国家规范要求的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要求。
可以用于可视化表达、建筑热环境、结构、绿色节能、消防安全等模拟和计算,还可用于初步的碰撞检查。
3.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应达到国家规范的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主要用于指导施工。
在建模过程中对BIM模型包含的构件及其建模详细程度标准的制定,是BIM模型数据信息达到良好完整性、规范性,减少冗余的必要保障。
对于建模过程中所遵循的建模深度标准一般应与模型交付深度要求一致,才能达到最终的交付要求4.建模深度要求详见《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摘录如下:5.2. 模型精细度5.2.1.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精细度应由信息粒度和建模精度组成。
5.2.2.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精细度分为五个等级,应符合表5.2.2 的规定:表 5.2.2【条文说明】世界大多数国家均对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的详细程度进行了分级。
其中美国的分级策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为了使国际间交流更加顺畅,本标准等同采用了美国建筑科学院(NIBS)主编的《美国国家BIM 标准》(NBIMS)。
在日常使用中,可根据使用需求拟定模型精细度。
一些常规的建筑工程阶段和使用需求,其对应的模型精细度建议如下:5.4. 建模精度5.4.1. LOD100 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符合表5.4.1 的规定。
表 5.4.15.4.2. LOD200 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符合表5.4.2 的规定。
表 5.4.25.4.3. LOD300 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下列规定,并宜符合表5.4.3 的规定。
1 各构造层次均应赋予材质信息2 信息应按照《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或《三维归档文件编码和族编码原则》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 5.4.3建模几何精度为50mm。
可采用生产商提供的成品信息模型,但不应指定生产商。
必要的非几何属性信息,包括梯速,扶梯角度,电梯轿厢规格、特定使用功能(消防、无障碍、客货用等)、联控方式、面板安装、设备安装等方式等。
5.4.4. LOD400 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下列规定,并宜符合表5.4.4 的规定。
1 应满足LOD300 建模精细度的要求基础之上进行深化。
2 各构造层次均应赋予材质信息3 数据应按照《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或《三维归档文件编码和族编码原则》进行分类和编码表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