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初二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建议使用黑色签字笔答卷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祝你考出好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4分)
(1)现在去舀一piáo()水来给你喝罢。

(2)如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3)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qī()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4)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曲终了,观众仍沉浸其中,当主持人号召为他鼓掌时,大家才大彻大悟
....。

B.这幅画原本已经破,经过郑师傅修,简直是天衣无缝
....,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C.我相信你天长地久的承诺是真的,我相信你海枯石烂
....的誓言也是真的。

D.他自恃学习成绩优异,目空一切
....,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所以威信不高。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这是一座最惹眼的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戏台。

B.由于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C.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D.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可能受到枪击。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贺敬之在《回延安》这首诗中,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社戏》中“铁旦老生”是一个演员的外号。

“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扮演老年男子。

戏曲行当还有:“小生”扮演年轻男子,“老旦”扮演老年女子,“小旦”扮演年轻女子……
C.吴伯箫,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灯笼》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和情感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古代汉语中,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是比较常见的形式,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相应的量词。

如:“苏、黄共阅一手卷”中“一手卷”可译为“一轴手卷”,“通计一舟”中“一舟”可译为“一条船”。

5.《傅雷家书》名著阅读。

(10分)
(1)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5分)
傅雷通过书信对居住海外的长子(姓名)就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

《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的问题。

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傅雷教导儿子“恩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爱之不切,弹出来自然也不够味儿;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因不起兴趣”时,又以例
子给予指点。

其儿子最后成为了家。

(2)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回答问题。

(5分)
①不愿意把物质的事挂在嘴边是一件事,不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地丢失钱是另一件事!这是我与你大不相同之处,我也觉得提到阿堵物是俗气,可是我年轻时母亲(你的祖母)对我的零用抓得极紧,加上二十四岁独立当家,收入不丰,所以比你在经济上会计算,会筹划,尤其比你原则性强。

这段文字讨论的主题是什么?(2分)
②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

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读完这段文字,请就某一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3分)
6.默写。

(8分)
(1),再回延安看母亲!(贺敬之《回延安》)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柳宗元《小石潭记》)
(3),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4),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核舟记》介绍了核舟小窗上刻的字,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7.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句式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体现了《诗经》的语言特点。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8.本诗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反复咏唱,简要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9~13题。

(16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乙】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jì)水。

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

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①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

四面高山,回环深映。

有象耕鸟耘②,人甚知礼。

野鸟名鸲③(qú),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有一老人,为众所服,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

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

袁晁贼平未④,时政何若,具.以实告。

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

”为置饮食,申以主敬。

既而辞行,斫树记道。

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唐代顾况《仙游记》) 【注】①瓯(ōu)闽:瓯,温州的代称;闽,福建的代称。

②象耕鸟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

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

一说,耕者以象行为法,耘者如鸟之啄食,早期吴越之地的耕作方式。

③鸲(qú):鸟类的一属,体小,尾巴长,嘴短而尖,羽毛美丽。

④袁晁贼平未:袁晁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762年,次年被平定,至这位老者问话的时候已经过去8年。

9.结合甲、乙两文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渔人甚异.之异:(2)便要.还家要:
(3)寻.声渡水寻:(4)具.以实告具:
10.下面句子中加点“之”与“约在瓯闽之.间”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闻之.,欣然规往
B.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D.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11.请用“/”断句。

(划2处)(2分)
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


13.有人说乙文是“刻意拟仿”甲文而作。

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根据提示把这种说法的另两条佐证表述完整:(4分)
①寻访的过程相同:发现——辞别——再寻不得;
②描绘的内容类似:;
③反映的社会现实相似: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动荡;
④表达的情感相同:。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11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③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⑤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⑦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⑧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⑨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4.请用“//”将第1自然段分为两层。

从结构上看,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2分)
分层: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关系:
15.选文第2自然段说明的对象是。

(2分)
16.简要概括第4~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分)
17.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8.“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1分)
盲人的灯笼
鲁先圣
①有一件事情,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

②那个时候我刚刚毕业参加工作。

我工作的地方是故乡的县城,县城很小,只有一条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