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各地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市各地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学
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市中一模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共20分)
棉花里的父亲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

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

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

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

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

可是他却非要拉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

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

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

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寒进袋里。

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

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

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

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

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

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
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

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

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

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

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

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

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

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

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二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

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

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莱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

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19.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章以“棉花里的父亲”为题目的好处。

(4分)
20.按要求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共6分)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3分)
头上银臼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
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

(2)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加点词语。

(3分)
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④段划线句“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

”的理解。

(5分)
22.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⑩自然段的作用。

(5分)
19.文章以“棉花里的父亲”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父亲一生在棉花田里劳作;父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这棉花田里了;同时棉花承载着父亲全部的希望。

“棉花里的父亲”是全文线索。

评分意见:4 分。

概括内容 2 分,线索 2 分。

20.(4 分)(1)运用外貌描写的手法,对父亲的头发、脸、手进行细致地刻画,表现了父亲的苍老、瘦弱、憔悴,突出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

评分意见:3 分。

写法 1 分,作用分析 2 分。

(2)跪拜一词体现出父亲侍弄棉花时一丝不苟(虔诚)的态度,突出棉花在父亲心中的神圣地位。

评分意见:3 分。

词语解释 1 分,作用分析 2 分。

21. 描写出在烈日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照应前文父亲的衣服被汗水打湿泛着盐花,父亲苍老了但是坚毅,“一种说不出酸楚”是指我内心充满了对父亲怜惜、感恩的复杂感情(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由衷热爱之情)。

评分意见:5 分。

浅层意 2 分,深层意 3 分。

22.结构上:点题,收束全文。

内容上:深化主题,写出了父亲的精神给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由衷热爱之情。

评分意见:5 分。

结构 2 分,内容 3 分。

市中二模
19.示例:②“我”冒充大学生到师范学院的阅览室写作。

④“我”借用小徐老师办公室一直写到半夜。

评分意见:本题4分。

每点占2分,意思对即可。

20.(1)示例:扎是“钻”的意思,生动地描写了“我”冒充大学生到师范学院的阅览室写作,担心被别人发现,不敢抬头的样子,表现了我内心的紧张。

评分意见:本题3分。

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作用占2分。

(2)示例:运用比喻,把雪地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比作一支轻捷和快乐的歌,生动形象地写出雪地激发了我创作的灵感,表现了我内心的喜悦。

评分意见:本题3分。

修辞方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21.示例:“我”在艰苦的环境里,克服种种困难,坚定地追求写作事业;最终获得到北京参加文学讲习所学习的机会。

从农场到城市,“我”的内心经历了创作之路的伤感与愉悦,“杨花和柳絮”是“我”
艰辛心路历程的见证。

表达了“我”对这段历程的感激与怀念。

总结全文,深化主旨,首尾呼应。

评分意见:本题5分。

结合内容理解句意2分,体会深刻内涵2分,结构作用1分。

22.示例:第⒂段环境描写,写了哈尔滨冬天的景象,突出了哈尔滨冬天的寒冷,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为写作事业拼搏,衬托了“我”追求梦想的坚毅与执着。

评分意见:本题5分。

写作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4分。

槐荫二模
19.示例:①父亲带小伟到江边钓鱼;②父亲借蛤蟆鱼教育小伟评分意见:本题4分。

每个要点概括占2分。

意思对即可。

20.(1)示例:不安分指思想不稳定,运用拟人修辞,将江水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波浪起伏,烘托出小伟对父亲带自己去江边钓鱼的疑惑。

评分意见:本题3分。

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作用占2分。

(2)示例:动作描写,运用一连串动词“挽”“探”“伸”“抓”,生动地写出父亲徒手抓蛤蟆鱼动作的娴熟,表现蛤蟆鱼的好逮,为下文父亲教育小伟做铺垫。

评分意见:本题3分。

描写方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21.示例:“灯塔的光”指引人走向光明,是无私奉献的象征;
“蛤蟆鱼的光”是为了诱捕食物,象征自私张扬。

这句话是父亲对小伟的谆谆教导,做人应该无私奉献,不可自私张扬。

本句照应标题“灯”,深化主题。

评分意见:本题4分。

结合内容理解句意占2分,体会深刻内涵占2分,意思对即可。

22. 示例:第③段父亲为什么带小伟到江边钓鱼,用小伟心中一连串的问号形成悬念,第
⑥段父亲钓鱼为什么没有鱼竿、鱼饵,又形成悬念。

层层设疑,为下文父亲借“蛤
蟆鱼”教育小伟做铺垫,突出文章主题,做人应该像灯塔一样无私奉献,不可像蛤蟆鱼般自私张扬。

悬念使文章跌宕起伏,且引人入胜。

评分意见:本题6分。

每处悬念各占1分(回答第⑨段也可),突出主题占2分,悬念的结构作用占2分。

天桥一模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

(共 20 分)
泰山魂
①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北京的一所大学任教。

仲夏时节,系里组织老师们赴泰山旅游。

那一天,晴空透着迷人的蔚蓝,我和同事们背着大包小袋,开始了登山的旅程。

②那时,我对爬山毫无经验,仗着年轻力强一路小跑,把同事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没几个回合下来,我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喘起来。

回头时,发现后面跟上来一股奇异的人流,仔细打量才发现是一队换着担子上山的农民。

他们大多赤裸着上身,驼弯的脊背显示出常年劳动的艰辛。

他们头上缠着宽宽的白布带,肩上垫着棉制的脖套,把一条擦汗的毛巾搭在扁担上,一步一步地艰难挪动。

不一会儿,擦汗的毛巾就能大把大把地拧出水来,滴在石阶上,瞬间又被蒸发掉。

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如此陡峭的山路,如此沉重的负荷,如此危险的爬登,他们要付出多少生命的能量和健康的代价?
③刚到中天门,我的胸膛闷涨得仿佛要爆炸一般,双腿像灌了铅,一步也挪动不了了。

刚刚被我落在后面的挑夫们都不紧不慢地赶了上来。

走在最头里的在歇脚时跟我打了一个照面,这是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汉子,身板结实,目光有神,脸上凸凹的皱纹道出了他一生的沧桑,左肩上有一块明显的疤痕。

不多久,又赶上来一位小伙子,轻声地喊了老汉一声“爹”。

④老汉向我直摇头。

“小伙儿,不能像你这样爬山。

”我连回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要沉下心来,一步一步,步步有根。


⑤几句攀谈,我了解到挑夫们都是山下几个县的农户。

因泰山上要修建缆车、扩建宾馆,急需各种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他们就借此机会集体外出打工。

我好奇地问:“一天能挣多少钱?”他告诉我,不按天算,挑到山上论斤称,有多少算多少。

“那称一斤给多少?”他似乎很不情愿回答这个问题。

过了半天,他才支支吾吾道,就几分钱。

我差一点吼出声来,这么重的活,这么一点报酬,你们也干?“养家糊口呗。

”停了一会儿,他又补充一句,“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
⑥简直不可思议
....
⑦以蜗牛速度爬山的我,几乎是和老汉并行了。

这时感觉自己带的物品和身上的每一个配件,都成了累赘。

老汉向我招招手,示意我把背包水壶放到他的担子上。

我告诉他,这可不行。

你已经是千斤压顶了。

“我付钱,行不?”他瞪了我一眼,没说一句话。

他儿子过来把我的东西“抢”了过去。

我太累了,半推半就地把行李交给他们。

⑧我跟在他们后面艰难地爬着,心里一直在犯嘀咕。

来前听说泰山上做小买卖的,心可黑了,漫天要价。

我摸摸口袋里有限的一点"财富",真怕人家狮子大开口。

好容易捱到了山顶上南天门的聚集地,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正当我操着钱四处寻找老汉的时候,他儿子气喘吁吁跑过来,把背包水壶交给我。

我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他人影就不见了。

我又一次不可思议地站在原地。

⑨大家刚刚安顿下来,突然传来同行的一位老师得急病的消息。

只见这位老师脸色苍白,双目紧闭,呼吸急促,我们匆匆请来山顶宾
馆医务室的大夫。

他告诉我们山上的医疗条件极为有限,必须尽快送往山下的医院。

大夫支招,让我们赶紧去找泰山挑夫,或许他们有办法。

⑩我急忙去找同行的老汉。

很快就在啃着大饼的民工人群中发现了他,向他说明情况,请求援助。

我话音未落,他噌地站了起来,约了三个同伴,说“带路,救人要紧!”。

他们让患病的老师盖着被子躺在床板上,用头上的布带连成长绳,把人紧紧地捆绑在床板上,防止下山时床板倾斜人会滑落。

四位民工每人把住一个角扛在肩上,出发了。

11我拿着一小叠钞票递给老汉,“大叔,这一趟要多少劳务费?”
12“什么劳务费?”
⑬“就是工钱!”
14老汉严肃起来,紧绷着脸,说了四个字:救人要紧!我紧追他不放,把一沓钱塞在他手中。

他瞪了我一眼,快速地抽出几张钱币,余下的一股脑儿塞在我上衣口袋里。

“俺们留下一顿大饼钱,够了。

”"迎着扑面的热浪,他们急匆匆出发了。

15咔嚓!我快速摁下相机的快门,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

那是四位中年农民,他们肩扛着用床板临时搭就的担架,裸露的上半身发着黝黑的光,微微驼弯的背上淌着条条汗水……每当我翻看到这张照片,都会感觉心被什么东西蜇了一下,那是我经受的一次灵魂的洗礼。

(作者李复威,文章有则改)
19.通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并填空。

(4分)
(1)偶遇泰山挑夫,传授爬山技巧——(2)A ——(3)感谢泰山挑夫,帮我分担行李——(4)B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共6分)
(1)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3分)
他们头上缠着宽宽的白布带,肩上垫着棉制的脖套,把一条擦汗的毛巾搭在扁担上,一步一步地艰难挪动。

(2)结合语境,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简直不可思议
!
....
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⑮段画线句的理解。

(5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理解(5分)
19.A.了解泰山挑夫,知晓上山原因
B.求救泰山挑夫,只收几张纸币
20.(1)外貌动作描写,通过描写泰山挑夫的外表,缠着白布带,垫着脖套等以及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挑山夫的朴实、憨厚实在的特点,表现了他们上山的艰难,表达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

(2)不可思议:不能想象,无法想象。

文中指我得知泰山挑夫上山原因后十分惊讶,生动形象表现了我的惊讶,表现了我对泰山挑夫的敬佩和敬仰之情。

21.一语双关,一方面是四位中年农民帮助我们的场景,另一方面是指隐藏在他们身上的善良,朴实,即使他们生活一般,但是他们仍然有一颗淳朴善良之心,四位中年农民改变了我内心的想法。

表达了我对他们的敬佩和佩服,结尾深化主题,点明主旨。

22.对比,将我爬山时,泰山挑夫帮我们分担行李,我担心他们会漫天要价和他儿子递给他们行李后不见人影,后来帮助我们只收了一顿大饼钱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了泰山挑夫的淳朴,善良实在,表达我对他们的佩服和敬佩之情。

天桥二模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

(共 20 分)
懂你
①我和父母是不大容易相见的,故乡也是不大回的,因为父母常年在长沙帮弟弟带孩子。

今年暑假,听说父母要回老家小住,我立即回到了家乡。

②到家后,我和父母收拾院内的荒草,擦拭所有家具,清洗日常用品,暴晒床单被褥,经过近一天的收拾整理恢复了家的模样。

父母感念我能回家和他们相聚,还帮忙一起收拾整理家,嘴里也不住念叨:
“家里的活也干不动了,多亏了华在家呀”。

一直以为父母抗老,可是岁月不饶人,父母头上的白发再不是躲躲藏藏了,而是肆无忌惮地占据至高领地,拿下整个地盘。

③我去城里办事,父亲用小电动车载我去坐大巴,我抬着脚提着裙子坐在后座上,穿过乡野水泥路,穿过路旁默默守候的青纱帐,一切仿佛回到童年——记忆里有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穿过乡野小土路,那时的她还小,父亲还未老……
④父亲年轻时候高大魁梧,脸型稍方,脸色黑红,属于不怒自威型,一个略显愠怒的眼神就足以让我们胆战心惊。

和父亲相处总是惴惴地,能躲就躲,沟通并不多。

⑤记得那次,我正在跟伙伴们满村疯跑,麻花辫早已散开。

猛然间,我看见了父亲朝我走来。

“小华,你过来”,他用命令式的语气跟我说。

我吓得大气不敢喘一下,乖乖地走到他跟前,他一把把我拉过去,蹲下身子开始给我扎辫子。

父亲粗大的手抓住我散落的头发,分成三股,一下一下地编起来,每一下都那么用力,我不敢动,头皮被揪得生疼。

父亲扎的辫子虽然歪歪扭扭,但是一连几天不梳头都可以一丝不乱。

⑥这是父爱吗?只是太粗犷,年小的我体会不到。

⑦春节过后,到处喜气洋洋,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我和弟弟走亲戚去。

我和弟弟一前一后坐在车上,父亲的身板宽大浑厚,前面护着年小的弟弟,后面为我遮挡冷风。

乡野的风清冷凛冽,但我不觉冷,反而感觉田野的风景新奇可爱。

父亲喝了点酒,高兴,而且温和了。

回家路上,他秀起了车技,载着我和弟弟晃晃悠悠骑行在乡间小路上,忽地车把拧向左边,忽又拧向右边。

乡村的土路坑坑洼洼,我和弟弟左颠右晃吓得尖声呼叫,父亲却越发得意,潇潇洒洒地一直骑到院子里。

我和弟弟下车后争相和母亲告状,父亲笑嘻嘻的,却不恼。

⑧这是父爱吧?我不清楚,但这一天感觉充满快乐和幸福。

⑨偶然有一天,我真实地体会到了父爱。

⑩那是冬天的夜晚,屋内炉火正旺,水壶里的水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父亲将脸盆架支在火炉旁让我洗头。

他帮我添水、倒水、试水温,
直到水足够多,水温刚刚好,他才冷冰冰地甩出一句话——“可以了。

”“洗洗脖子,脖子上有泡沫!”他在旁边监督指导,语气生硬没有温度,“洗两遍不行,洗干净才行,热水多得是!”我不敢出声,但在心里已经有一百个不乐意了。

可是就在这斥责声里,就在父亲生硬的举止里,我却一下子明白了:那温热的水,那递过来的干毛巾,那听起来像斥责的话语不就是关怀,不就是父爱吗?只是父亲不善于表达。

那一刻,心头热.腾.腾.的!
⑪尽管我体察到了包藏严实的父爱,但父亲在家的时间并不多,他要外出奔劳挣钱养家,
所以父亲带给我的距离感一直存在。

以致后来我长大离开家乡,每次打电话都是跟老妈聊天,
有时候父亲接起电话父女俩竟无话可说。

但是,父亲对我们的孩子分外有耐心和爱心。

孩子们总愿意跟着他玩,父亲骑上三轮车,带孩子们去掰玉米、摘花生,领着孩子们去捉蚂蚱、钓鱼,孩子们一路上叽叽喳喳,无比兴奋。

父亲会给外孙女买回花花绿绿的发卡,耐心地扎个漂亮小辫,还会给孩子们偷偷地买雪糕吃。

⑫有一次,父亲带我女儿从镇上回来,我发现女儿嘴角脏脏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神秘笑
意,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脸认真地告诉我说:“姥爷没给我买雪糕。

”“又给孩子吃雪糕了,
是吗?”我装作不高兴的样子跟父亲说话。

父亲当众被揭穿,露出孩子般的坏笑。

我俨然是个大人,而父亲成了孩子!
⑬匆匆芳华留不住,毕竟消磨去。

离开老家时,父亲送我去车站。

坐上父亲的电动车,
我抬着脚提着裙子坐在后座上,穿过乡野水泥路,穿过路旁默默守候的青纱帐……我已经不
再年轻,父亲也日渐苍老。

19.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4 分)
20.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共 6 分)
(1)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一直以为父母抗老,可是岁月不饶人,父母头上的白发再不是躲躲藏藏了,而是肆无忌惮地占据至高领地,拿下整个地盘。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3 分)
那一刻,心头热.腾.腾.的!
21.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⑫段画线句“我俨然是个大人,而父亲成了孩子”的理解。

(4分)
22.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写出两处)(6 分)
19.示例:文章讲述了小时候父亲给我梳头发,载着我和弟弟走亲戚时秀车技,为我洗头以及成年后父亲宠爱我们的孩子几件事,表现了父爱的包藏严实(深沉),浓郁,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及对父亲日渐老去的惋惜。

以“懂你”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评分意见:本题 4 分。

20.(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母头上大量白发的长势比作战争中占据至高领地,拿下整个地盘的攻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变老了,表达了我对父母老去的惋惜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3 分。

修辞方法 1 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 2 分。

(2)示例:“热腾腾”是指热气蒸发,很热的样子。

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为理解了父亲对我的关怀后内心感动的样子,表现了我对包藏严实的父爱的感激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

解释词语1 分,结合内容分析作用 2 分。

21.示例:父亲偷偷带我女儿吃雪糕被揭穿,我装作不高兴的样子跟父亲说话,父亲露出孩子般的欢笑,这一情景像我是大人,父亲是孩子;父亲日渐苍老,我已长大,我乐于成为苍父亲的依靠,父亲像孩子般依赖我;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怜惜感激之情。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评分意见:本题4 分。

结合内容理解句意 2 分,思想感情1 分,结构作用 1 分。

22.示例1:将小时候父亲为我扎辫子的粗鲁和为外孙女扎辫子时的耐心作对比,突出强调了父亲已经老了,变得分外有耐心和爱心,
表达了父亲对我们的爱以及我对包藏严实的父爱的懂得。

示例2:将小时候的我和父亲的相处有距离感,沟通不多和我们的孩子愿意跟他玩作对比,突出强调了父亲已经老了,变得分外有耐心和爱心,表达了父亲对我们的爱以及我对包藏严实的父爱的懂得。

示例3:将小时候父亲要干活,外出奔劳挣钱养家和现在变老了家里的活也干不动了作对比,突出强调了父亲已经老了,表达了父亲对我们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怜惜感恩,以及对父爱的懂得。

示例4:将记忆中坐在父亲自行车后座的我那时还小,父亲还未老和现在坐在父亲电动车上的我不再年轻,父亲也日渐苍老作对比,突出强调了父亲已老,我也不再年轻,表达了父亲对我们的爱以及我对父爱的懂得和对年华逝去的感慨。

评分意见:本题6 分。

每处对比占3 分,其中结合内容占 1 分,分析表达作用占 2 分。

天桥三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