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夹竹桃》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有配套教案)
苏教版六下—19.夹竹桃 第1课时【优质课件】.pptx
![苏教版六下—19.夹竹桃 第1课时【优质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3b20f1f0195f312b3169a567.png)
chāi(出差)
cī(参差)
理解词语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造句:会谈的气氛非常融洽,双方就有关问题达成协议。
韧性: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易折断的性质;指顽强持久 的精神。本课指夹竹桃顽强,开花持久。 造句:固执一点是好事,这表示你有一种坚韧性。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造句:这些小树长得参差不齐。
淡雅的夹竹桃吧。
作者简介
季羡林: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 逋,又字齐奘。东方文化研究专 家、语言学家、文学家、佛学家、
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共24卷。
助读资料
惜花爱花的诗词: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扫地可怜花更落,卷帘无奈燕还来。
课 文 浅 析
叁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总写夹竹桃是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写作者家中的两盆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 写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以及引起作者的美妙幻想。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 总结全文,点明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同 学 们 ︐
——孟浩然《春晓》
——晏殊《淀溪沙》 ——曹雪芹《葬花吟》 ——贺铸《海陵西楼寓助》
字 词 学 习
贰
易读错字
夜蛾( é )
乍(zhà )起
学习生字
yú 榆
结构:左右 音序:Y 部首:木 组词:榆树 榆钱
造句:春天到了,榆钱花随风飘得满地都是。
学习生字
xūn 熏
结构:上下 音序:X 部首:灬 组词:熏陶 熏染
6下19《夹竹桃》第一课时课案
![6下19《夹竹桃》第一课时课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be45217c1cfad6185fa72b.png)
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字语的音形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有关夹竹桃的资料、挂图、录音机、投影仪、写有生字的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内容
一、课前自主预习:
1. 读一读:认真练读《夹竹桃》课文。
2. 学一学:自学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意思。
二、课内精讲精练:
(3)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学习生字词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比较法、找形近字、形声字法、扩词法、联想法等,我们要善于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也不少,可用拆字法、联系上下下文法,下面请同学们从课文第5节中找出含有“叶影参差”这个词语的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2)请大家讨论一下“韧性”是什么意思?你看到哪些事物有韧性?课文中夹竹桃的韧性又是指什么?
(3)下面请大家围绕中心句给课文分段。
4.学习第一段。
(1)首先让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第一段。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一节的内容吗?
(3)第一节中有一组关联词,你能找出来吗?你能用这种句式说一段话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各自交流课前收集的夹竹桃的资料
《夹竹桃》是著名作家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课文语言清新,结构严谨,词汇丰富,描绘了夹竹桃奇妙的景致。为了配合本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过渡语、小结语。这样充满感情的叙述,富有诗意的渲染成了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桥梁,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还帮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4)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5.学习第二段。
(1)下面请大家图文结合自学第二节,有问题的可在四人小组中进行讨论。
(2)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学情况。通过阅读第二节,你懂得了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第一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51ecab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5.png)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第一课时)教材依据本课时教案是根据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第一课《夹竹桃》所编写的,该课为第一单元“博物馆里的故事”中的第一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夹竹桃的基本形态、四季性状以及毒性。
2.能听懂并理解故事中人物与事件的发展过程及情节。
3.掌握简单的夹竹桃类比的写作方法,通过模仿的训练提高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语文写作能力。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朗读和听讲,提高自己的听力口语表达能力。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词汇及语法,写出简单有逻辑的句子和作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博物馆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听懂并理解故事中人物与事件的发展过程及情节。
2.掌握简单的夹竹桃类比的写作方法,通过模仿的训练提高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语文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词汇及语法进行简单的夹竹桃类比的写作。
2.理解夹竹桃的成分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 导入课题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朵美丽的花,让学生进行猜测,并搭配音乐,营造出轻松舒适的教学氛围。
2. 学习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并和学生一起研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夹竹桃的基本形态、四季性状以及毒性,并理解故事中人物与事件的发展过程及情节。
3. 复述故事学生围绕故事情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复述,展示自己在听讲方面的能力,同时,为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做好铺垫。
4. 分析夹竹桃运用图片的方式,展示不同的夹竹桃形态,让学生分析夹竹桃的成分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5. 学习夹竹桃类比写作以夹竹桃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夹竹桃类比的写作方法,以提高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语文写作能力。
6. 总结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总结本课时课文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以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课后作业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布置如下几项作业:1.复述本节课故事梗概。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夹竹桃》第一课时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夹竹桃》第一课时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699b1a192e45361066f582.png)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加强阅读教学的语文意识,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体会情感。
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感悟,体现生本课堂。
重视言意统一,情趣相融。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夹竹桃》。
学情与教材分析《夹竹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
作者季羡林以温情的笔触,将自己钟爱之物——夹竹桃的花色之妙、花期之长、花影令人遐思描写得至纯至美、亦真亦幻,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夹竹桃的浓浓喜爱之情以及对夹竹桃品性的深深赞美之情。
这篇散文集中体现了季羡林“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风格。
五年级学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对于季羡林和他的散文学生并不陌生,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自能读懂。
然而,感受由花及人、状物咏怀以及季羡林的散文风格,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能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动人的花影,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引领学生初步感受季羡林“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散文风格。
感受散文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动人的花影,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季羡林“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散文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要点: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品味夹竹桃韧性,领悟表达方法,由花及人体会状物咏怀。
初步感受季羡林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风格。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一、二、五、六自然段进一步领悟表达方法,再次感受季羡林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风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一种花——揭示课题,整体感知1. 欣赏夹竹桃图片,猜猜它为什么叫夹竹桃。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夹竹桃》教案1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夹竹桃》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bf1aff0168884868662d677.png)
《夹竹桃》第一课时一、心中有学生早在第一稿产生之时,几乎全部的群组老师们都一针见血的指出我对学生预设的不够,似乎自己还在走教案,徐慧颖老师甚至指出,我像极一个串词主持人,心理很惭愧。
对于学生的预设不够,似乎只是一个很表面的现象,心里想,自己到底有多么关注孩子在一堂课中的成长?此时再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想,一个态度是必须转变的,我们不断打磨的必须是自己,以使自己成为适合学生的“模样”。
而心中有学生的第二层次即是相信。
当我对已经形成6年思维定式的孩子们,学习的能力充满怀疑之时,看到高年级不再“热闹”的课堂一筹莫展之时,徐老师不容置疑地告诉我,“相信他们!不要顾虑!”这句话不是适时安慰,而真的是扑下身子教给我实践的方法,商校长训练质疑的理论文章,徐老师快速训练质疑妙法,甚至到大家一起研究的预习卡,无不给我我坚定的信心。
相信学生!我想,“带着脚镣跳舞”的孩子们,让我们轻轻地解开那道枷锁,活络活络生疼的筋骨,他们一定会记起那熟悉的旋律与舞姿,曾几何时,学习是多么美好的事。
二、协商是手段手段是为主题服务的,而不宜耗时过多。
并要切实有效,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这是贺成金老师前来指导工作时,解答我困惑的一句话。
醍醐灌顶。
此时,我不再纠结于自己的课堂如何让“协商”贯穿始终,如何出现“协商”,并让观课老师一眼看出。
我释然了。
我们的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学生,当手段成为一种必然的负担之时,我们就要勇敢地选择放弃。
可最令人称奇之处竟在于,当你不再纠结于“协商”之时,却真的在拐角的位置之上,发现“协商”这个朋友,友好地重展现笑颜。
我明白了,协商不必寻觅,更不必安插,它就在那里,在追寻“以生为本”的教学道路上。
三、表达再关注之所以用“再关注”,因为我觉得我真得关注了,从聆听吴忠豪老师的讲座时,我已经开始思考这种由“教课文”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美丽转身,我一直在努力实现转身,不算华丽,却踏实。
我常常很明白,从骨子里不愿丢弃那份曾让我“纸醉金迷”的人文的味道。
苏教版小学六下《夹竹桃》第一课时ppt课件
![苏教版小学六下《夹竹桃》第一课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f84014964bcf84b9d57bc7.png)
金 既
夹竹桃简介
夹竹桃 原产印度、伊 朗和阿富汗,在我国栽培历 史悠久,遍及南北城乡各地。 性喜充足的光照,温暖和湿 润的气候条件。有红色和白 色两种。
• 2、《夹竹桃》作者是季羡林,他被誉 为 “学界泰斗”。他还是一位坚定而 忠诚的爱国者,2004年4月,93岁的 他还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 小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 重师长,同伴和睦。”
读书要求: (1)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 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默读思考是……”说话。
3、本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 两个不是,两个最
讨论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
课堂总结
作业超市
诡 声 题
投 拜 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99796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9.png)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学习并掌握《夹竹桃》的故事内容及表现手法;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3.学生能够认识到“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学会尊重别人的选择。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教学内容《夹竹桃》重点1.掌握《夹竹桃》的故事情节;2.了解《夹竹桃》中所体现的人物特点;3.能够想象并表达故事中出现的场景和情感。
难点1.理解每个角色的情感,并能够通过表情、语言等方式来表达出来;2.能够从故事中理解并且体会道理。
三、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时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0分钟 1. 引入 - 显示图片-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搜集学生的讨论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 - 记录重点内容发表观点25分钟 2. 阅读文本、讲故事- 教师朗读故事- 学生自由阅读故事- 学生分角色讲故事- 朗读故事 - 帮助学生理解表达情感分角色讲25分钟 3. 分组表演- 安排分组- 练习表演- 分组表演- 观察、纠正学生的表演中的问题分组表演10分钟 4. 总结归纳- 教师归纳- 学生记录- 帮助学生归纳重点记录总计65分钟四、教学资源准备1.PPT 展示《夹竹桃》故事的图片和文字。
2.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夹竹桃》故事本。
五、教学评价课前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夹竹桃》故事主题的理解和对于各个角色的认知程度,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课中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发问,了解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程度,并通过学生的表现来确定是否需要适当进行细节纠正或进行个别辅导。
课后评价可以让学生完成练笔或者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避免在这个时候就要进行考试、测验等形式化评价,以避免打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公开课详案:《夹竹桃》教学设计
![公开课详案:《夹竹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8974843c1ec5da51e27050.png)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执教:宜兴市陶都小学孙欢执教时间:2017年4月10日听课教师:林宣龙名师工作室成员丁蜀学区语文骨干教师【教材简解】《夹竹桃》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含蓄内秀、执着坚韧品质的赞美。
文中多处运用比衬手法突出夹竹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年三季花开花落,而夹竹桃沐和风、抗暴雨、斗清冷,总是迎风吐艳,突显其可贵的韧性。
另外,描写月光下的夹竹桃笔触细致入微,整齐的排比句式,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
【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3、4自然段的语言文字,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本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韧性。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背诵第四自然段。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的可贵之处,由此理解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通过多种方法、多层次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绵长而隽永的意味。
【设计理念】本文语言清新淡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为学生们所喜闻乐见,是训练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好范例。
针对本课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情境创设,用美的花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向往美德感情,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2)问题导读,抓住文章或段落中的中心思维点展开,以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互动;(3)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触摸语言现象,增强语感,把握文章的内涵;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真切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可贵,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1](https://img.taocdn.com/s3/m/d2c0fb1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9.png)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1一、教学目标1.熟读儒林外史《夹竹桃》一章,理解“夹竹桃”出现的背景及寓意;2.学生能够正确背诵课文并感受“夹竹桃”所蕴含的人文关怀;3.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之美,并在实践中熟悉基本的书法技法,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教学重点1.掌握《夹竹桃》一章的内容和本意;2.理解课文中“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义;3.能够背诵整篇文章,能够感受到文章所传递的人文关怀。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做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2.如何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并在实践中培养好写字习惯。
四、教学方法1.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植物,了解“夹竹桃”的特点并进行赏析;2.相关技艺操作:教师示范中国书法的基础技法,让学生模仿书写;3.情感体验:教师播放音频,让学生在听读中感受课文作品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板书上挂着的夹竹桃,了解夹竹桃的特点,并进行赏析。
带领学生领略夹竹桃的美,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对难懂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2.老师分享《夹竹桃》一章的背景和寓意,带领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含义;3.让学生分小组并分配其中不同的角色,对课文进行朗读和讨论,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四会词语1.教师进行词语“夹竹桃”的拼音和笔画教学,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书写;2.教师进行生字“相逢”、“跋涉”、“连环画”等的教学,并对生词进行解释;3.教师带学生理解生字与课文的关联,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4. 正确背诵1.让学生按照课文分段记忆;2.要求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注意语音语调,保证语音标准不出错;3.细化到每个字、每个词,进行边读边书的教学;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现的情感,让学生进行愉悦的课文背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夹竹桃》公开课课件PPT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夹竹桃》公开课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6713cde76a20029bd642df9.png)
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 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 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 誉为“学界泰斗”。他的散文, 质朴而不失典雅, 率真而不乏睿智。 他被评为2006感动中国的十大 人物之一。
15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 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 最 最 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 ng)藻 夜蛾(é ) 微风乍(zhà )起
12
乍:忽然,突然。 乍暖还寒 山风乍起 乍冷乍热
返回 13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 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的 花色,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韧 性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夹竹桃
2
3
2
4 5
结构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 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 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 雪,或雪上有火。
返回 3
学习生字:
熏(xūn)
4
迎春花
桃花
杏花
海棠
凤仙花 夜来香
榆(yú)叶梅
丁香
菊花 石竹花 玉簪( zān )花
鸡冠花 五色梅 江西腊
5
花团锦簇 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
美不胜收 花开花落 万紫千红
20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 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 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 上有火。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 分有趣。
21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 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 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 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 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 雪上有火。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 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9夹竹桃》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ppt课件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9夹竹桃》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30bd1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6.png)
填一填:
在这片( )的丛林里,树木都长得十分( )。
答案:茂密 茂盛
11
留恋(liú liàn):不忍舍弃或离开。
例句:即将毕业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人留恋不已。 宛如(wǎn rú):正像;好像。 融洽(rónɡ qià):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应有尽有(yīnɡ yǒu jìn yǒu):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
语境记忆
和煦的春风吹醒沉睡的大地,告别冬日的凄清,带来春的问 候。田野间,衰败的禾苗重新焕发生机,以无比的韧性冲破 土层,呼吸着春日的新鲜空气。花园里,桃花、杏花、迎春 花等争相怒放,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好一派充满生机的景 致啊!
13
一词多义
特别(tè bié):
①(形)与众不同;不普通。 ②(副)格外。 ③(副)特地。 ④(副)尤其。
运用
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所叙述的 故事生动曲折,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枯燥。
9
正音:夜蛾(é√ ě ó) 乍起(zhà√ zà) 簇(cù√
zù) 辨形:“凄”的偏旁是“冫”,不要写成“氵”;“藻”是上下结 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多音多义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2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2](https://img.taocdn.com/s3/m/b289149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8.png)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2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夹竹桃》这篇课文的阅读技巧,理解课文的主旨,把握课文的情感,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夹竹桃》的主旨和情感•学会通过主题理解课文•培养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自己理解和分析课文的能力3. 教学过程设计3.1 导入老师用视频或图片引入本节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文本解读1.阅读课文:《夹竹桃》。
2.进行分析讨论:•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然后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展示关键字:夹竹桃、火烧、母爱、孝心等,让学生根据关键字自己琢磨一下课文的主题。
3.教师梳理讨论过程,引入课文主旨的分析。
3.3 思考与讨论1.提问:“你们觉得自己有过类似于小龙的经历吗?有的话是怎样的?”2.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导出他们的看法、体验和感受。
3.知识点讲解:阅读中的主题,文章中使用的修辞语言。
3.4 课堂总结•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读完《夹竹桃》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想?•梳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4. 课后作业1.课后阅读本篇《夹竹桃》,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思考课文中的道理并进行体会。
2.小组讨论,讨论一下本课所学的主题和情感在生活中的体现和实践,并给出建议和行动计划。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让学生了解了《夹竹桃》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掌握了阅读技巧和理解方法。
除此之外,我们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夹竹桃》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夹竹桃》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608e8d0029bd64783e2ce7.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夹竹桃》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夹竹桃作者:丁丽娟来源:金湖县塔集镇中心小学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为什么爱夹竹桃,领悟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培养意志,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3.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1. 理解作者为什么爱夹竹桃,领悟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培养意志,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2.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孩子们,这节课老师就带着你们听听音乐,赏赏花,好好享受一下我们的语文生活。
(播放夹竹桃视频文件)你们刚才看到的那些美丽的花,知道是什么花吗?(夹竹桃)(板:夹竹桃)知道为什么叫它夹竹桃吗?引导:细心的同学刚才欣赏夹竹桃时可能发现了它的叶子像哪种植物的叶子?(竹子)花像哪种植物的花?(桃花)也就是说它兼有竹子和桃花的特点,介于竹和桃之间,所以人们送它一个非常优雅的名字——夹竹桃。
下面就让我们做客当代作家季羡林先生花园一般的小院,认识夹竹桃,了解夹竹桃,欣赏夹竹桃吧。
(再板:19)齐读课题:19 夹竹桃(设计意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将学生带入文本,为下面的快乐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六自然段。
1.出示要求:作者对夹竹桃具有什么样的感情?(设计意图:找准切入点,引领学生步入文本。
)2.自由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喜爱)3.课文哪句话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最后一自然段。
)4.这句话同时还照应了课文的哪句话?(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第一自然段)5.讨论:为什么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爱夹竹桃的什么?哪几个段落写出了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2-5自然段)(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同时,又大雪无痕地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进入文本,为下面重点学习课文做准备。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夹竹桃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1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夹竹桃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7d7c34d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3.png)
一、导入孩子们,这节课老师就带着你们听听音乐,赏赏花,好好享受一下咱们的语文生活。
(ppt)你们适才看到的那些美丽的花,知道是什么花吗?(夹竹桃)(板:夹竹桃)知道为何叫它夹竹桃吗?引导:细心的同窗适才欣赏夹竹桃时可能发现了它的叶子像哪一种植物的叶子?(竹子)花像哪一种植物的花?(桃花)也就是说它兼有竹子和桃花的特点,介于竹和桃之间,所以人们送它一个超级优雅的名字——夹竹桃。
下面就让咱们做客今世作家季羡林先生花园一般的小院,熟悉夹竹桃,了解夹竹桃,欣赏夹竹桃吧。
(再板:19)齐读课题:19 夹竹桃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六自然段。
1.出示要求:作者对夹竹桃具有什么样的情感?2.自由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喜爱)3.课文哪句话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这样的韧性,又能引发我许多的空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最后一自然段。
)4.这句话同时还照顾了课文的哪句话?(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可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迷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第一自然段)5.讨论:为何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迷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爱夹竹桃的什么?哪几个段落写出了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2-5自然段)三、汇报学习课文2-5自然段。
细读2-5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喜欢夹竹桃的什么?为何喜欢?[按照同窗们找到的段落学习2-5自然段,教学段落的顺序可以随机应变。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爱夹竹桃的颜色,因为它很奇妙,很有趣。
)(板:颜色)1.你为何感觉它奇妙有趣呢?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抓住“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火和雪是不相容的”、“融洽地开在了一路”等文句体会它的奇妙、有趣。
4.指导朗诵第二自然段。
5.小结过渡:读得太好了,从你的朗诵中我听出了你对夹竹桃的喜爱,你也读出了咱们大家的心声,怪不得作者这么爱夹竹桃呢,它的颜色真是有特点,可真是“红白相映妙趣浓”啊(PPT)!除颜色,你还喜欢夹竹桃的什么呢?(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第一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0bf17c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3.png)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 …不… … ”、“无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
2、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三、教学过程:1、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5分(1)今天,戴老师看见你们校园里的菊花开得特别漂亮,我好喜欢。
能说说你们喜欢些什么花儿吗?喜欢它什么?(师: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花儿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看着这三个字,发挥一下想象,你觉得它会是一种什么样子花儿?指名说一说(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2)夹竹桃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我们来欣赏一下它的美。
(看录像,直观了解。
)(3)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夹竹桃,你对它有什么印象?(抓住学生回答时的普通、不引人注意巧妙地进行过渡。
)(4)出示句子1读一读:是的,“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突出两个最字体会情感。
)过渡:这两个“最”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下面我们轻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那样深深地爱上夹竹桃?2、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吗?12分出示句子2读一读:“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 板书:“爱”、“韧性、幻想”(强调理解“韧”字的含义。
)(1)自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夹竹桃呢?(2、4、5小节)(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价,并读准有关生字。
适时板书生字正音:(参差、荇、奉、蛾、乍)(3)读后议一议各小节都写了什么?过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节)(组织学生讨论)3、精讲课文第3节。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2c30c1ed5bbfd0a795673e6.png)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一一《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目的要求:1、充分感知课文,认识夹竹桃的外形特征与内在品性;2、学会字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夹竹桃精神的感染,激发审美情感。
重点、难点:由ldquo;形mdash;mdash;性rdquo;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夹竹桃的特点。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图片、文字内容、夹竹桃实物、课文朗读录音教学程序和内容一、出示图片,初看夹竹桃的花、叶引出课题:夹竹桃认读课题二、回顾欣赏,认识形貌。
1、再次观察。
(1)叶图上的叶有什么特点?(细长、翠绿、如竹叶hellip;he llip;)板书叶如竹(2)花用语言描述,或用词语概括(艳丽、迷人、如桃花helli pjhellip;) 板书花如桃2、指点:有了这样的外形特征,人们就给它形象而好听的名字:夹竹桃3、出示明代翰林学士的诗,吟读加深认识。
妾容如桃萼,郎心如竹枝。
桃花有时谢,竹枝无时衰。
4、出示夹竹桃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增强感性认识。
5、引入课文第二小节对花的描述。
6、小结概括:夹竹桃真是一种 __________ 的花。
7、比较课文第1小节作者的看法。
ldquo;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质疑:究竟是什么最值得作者留恋与回忆呢?你们想更深入地了解夹竹桃吗?三、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生字读音和易读错的字,并思考这样的问题。
四、检查初步感知。
1、与词语Id quo;对话rdquo ;(逐行出示)融洽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熏透美不胜收一墙之隔迎风吐艳衰败无不奉陪毫不含糊叶影参差一嘟噜微风乍起(学生自读、试读、领读结合)2、是什么让作者爱上夹竹桃?出示最后一小节ldquo;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rdquo;(齐读)五、把握重点,品悟韧性。
1、课文的哪一小节着重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2、岀示第4小节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1](https://img.taocdn.com/s3/m/e0af7dd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7.png)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1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册的第一单元《品词布局》的第一课《夹竹桃》。
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怎样使用生动的描写方式把一个事物的形象和特征传递给读者和听众,培养学生的审美、语感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能掌握“娇丽”、“玲珑”等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
•让学生学习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了解夹竹桃的外貌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细致、严谨、观察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爱美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生动的描写方式把一个事物的形象和特征传递给读者和听众。
•学习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夹竹桃的外貌和特征。
•帮助学生深化对形容词和动词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张夹竹桃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夹竹桃长得像什么,颜色是什么。
2. 学习课文(20分钟)•朗读课文三遍,让学生跟读,然后理解课文大意。
•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让学生理解不同词汇的情感表达。
•学生自己轮流朗读,老师进行点评。
3. 单独作文(30分钟)•分别给出四幅夹竹桃的图片,并让学生针对图片中的夹竹桃,填写一篇小文章,介绍夹竹桃的形象和特征、美丽和危险。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指导,并鼓励学生在表达时使用形容词和动词。
4. 集体分享(10分钟)•让部分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文章,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评价。
五、教学评估•在单独作文环节,通过学生的文章看出学生是否真正了解夹竹桃的外貌和特征。
•在集体分享环节,老师也能够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看出学生是否掌握好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后记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夹竹桃,夹竹桃的美丽和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 开 不 败 显 韧 性
读课文,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 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划出 相应的句子。 (2)读了作者的幻想,你 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 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 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 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 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 想。
夹 竹 季 羡 桃 林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 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 竹桃。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 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 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 回忆的花。
学习要求
找出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 说你喜欢夹竹桃的什么?为什么喜 欢?
红 白 相 映 妙 趣 浓
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三、四小节,画 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并 在旁边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 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 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 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 无日不 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 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 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 无不
月色朦胧
花香浓烈 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 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 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 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 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 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 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 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 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 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改写句子。 (1)大家听了劳动模范的报告,没有一个 不激动万分。(用“无不” 改写句子。)
。
(2)王小华刻苦钻研数学,成绩优秀,参 加《小学生数学报》知识竞赛,每次都名 列前茅。(用“无……不”改写句子)
。
这一点 韧性,同院 子里那些花 比起来,不 是显得非常 可贵吗?
练习说话 感受韧性 当( )的时候,有了 这种韧性,( )。
我幻想它是
,它居然就
是 我幻想它是 真的 我幻想它是 到
。
,我眼前就
。
,我就真看 。
2、填空 他
,大家无不
。
3、造句 无……不…… 提示:无时不……,无日阅读《夹竹桃》原文,进 一步感受大师的散文风格。 2、背诵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这一点 韧性,同院 子里那些花 比起来,不 是显得非常 可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