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咆.哮(páo)桅.杆(wéi)匿.名(nì)屏.息敛声(bǐng)
B.凛.冽(lín) 滞.留(zhì) 曦.月(xī) 锐不可当.(dāng)
C.绯.红(fēi) 咽.喉(yān) 渗.透(shèn) 刀剑入鞘.(xiāo)
D.翘.首(qiào) 吹嘘.(xū) 盎.然(àng) 经纶.世务(lún)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
A.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暗然失色。
B.不论他正义的愤怒多大,总会过去,脑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
C.到了秋天,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澜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条公路修好才几个月,就到处坑坑洼洼,严重影响行车,
实在是差强人意
....。
B.骄傲的人终会销声匿迹,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
...群.。
C.两个小机器人跳舞时突然四脚朝天,却仍在不停扭动,卖萌
..的模样逗得围观者哈哈大笑。
D.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好的。
它煞费苦心
....,创造了世界。
4.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去年
..正月初六,彰武县“沙泉鱼宴”在央视《舌尖上的中
国3》节目播出后,触发
..了很多观众的味蕾。
②富有地方特色的美
食迅速蹿红并成为搜索的热点。
③据统计,自“沙泉鱼宴”进入
公众视野以来,彰武县共接待约3万多名游客前来尝鲜。
④彰武
县借助《舌尖上的中国3》播出的影响力,举办并策划了首届“沙
泉鱼宴”特色美食大赛。
A.第①句中的“去年”是名词,“触发”是动词。
B.第②句中的“地方特色”是主谓短语,“搜索的热点”是偏
正短语。
C.第③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约”或“多”删去。
D.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举办”和“策划”互换位置。
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两种自然景物,另写两句话。
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4分)
例句:身后的那片鲜花,可能是听了小草讲的笑话,乐得咧开了嘴,嬉闹在明媚的阳光里。
6.名著阅读。
(8分)
(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
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
是指()(3分)
A.八一三事变B.双十二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2)在斯诺的笔下,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
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这个人物是
________。
(2分)
(3)请你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3分)
7.综合性学习。
(6分)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是生活的镜子。
留心观察,细心品味,生活处处皆语文。
(1)【写广告】请你为长沙的经典小吃——臭豆腐拟一则简洁且富有吸
引力的广告语。
(3分)
(2)【选对联】某班级文学社要选取一副对联悬挂在其阅览室,你认为
最合适的是()(3分)
A.宾至如归,少安毋躁
B.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C.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
D.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10分)
8.默写填空。
(每空1分)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_________,来从楚国游。
(李白《渡荆门送别》)
(5)______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
(6)八方各异气,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梁甫行》)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景象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梁甫行》中写出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五色交辉
..交辉:____________
(2)晓雾将歇.歇:____________
(3)夕日欲颓.颓:____________
(4)沉鳞
..竞跃沉鳞: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相互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2.结合【链接材料】,说说文章结尾“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
(4分)
【链接材料】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人。
他的诗,大都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分)
野菊花之恋
刘文方
秋风古道,碎了满地的记忆。
沧桑的老树搀扶着颤巍巍的枯藤,伴着几声乌鸦的哀鸣。
枝叶褪尽了青春的容颜,和着秋风的舞曲摇荡。
清幽的小草用心蘸满金黄的汁水,把端庄俊秀的正楷瞬间换成了龙飞凤舞的狂草。
灰黄的夕阳,寂寥的心情……秋天是荒凉寂寞无聊至极的。
在这天地为之变色的季节里,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添了几分生动,点缀着肃杀的秋。
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
它是贫贱但不卑贱的花。
它绝不择地而生,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崖峭壁,无论贫瘠还是肥沃,它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
秋风吹过,此起彼伏的浓郁而又微苦的香甜味经久不绝。
给它一点阳光,它就灿烂;给它一点阳光,它就洒下满地的金黄。
它没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闲适,有的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倔强和孤傲。
越是悬崖峭壁之上,它越是努力开放,鲜艳而丰满。
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的自我超越,闪亮发光,香气四溢。
它蓄势而动,厚积薄发。
初春,它悄悄地发芽,从不与百花争艳,从不在春风醉人的季节里过早地展露花枝招展的外衣。
外表看来它就是草芥中的草芥,只有走近它,细细地品味,才知道它散发着与草芥不同的气息。
它只是默默无闻地、努力地生长着,长好了茎叶,长好了身体,等待着秋风起,昂首怒放,花香四溢。
它是王者之花。
千年以前,夕阳西下的深秋,西风凛冽的古道旁,那个落第秀才黄巢,策马古道内心彷徨之际,忽然阵阵野菊花的幽香扑鼻而来,猛然间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几年后他揭竿而起,把偌大的唐王朝搅得天翻地覆。
它是雅致之花和悲情之花。
那个大才女易安居士深有感触。
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夫死。
其词风由清新可人,浅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英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独自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连时间也觉得变慢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它是越老越有用的花。
即使花儿开败了,它也自始至终透着清凉的、浓郁的花香。
野菊花可广泛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症,同时又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人们还经常采撷晾晒菊花,精选之后装入枕头。
嗅着花
香入梦,又在花香之中醒来,神清气爽,美不胜收。
它还可以盛开在沸腾的茶水中:
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
立冬之后,风霜雨雪使野菊花鲜艳的色彩逐渐黯淡下来。
它义无反顾地融入大地的怀抱,等待着一场野火,把腐朽的旧皮囊在“噼啪”声中化为灰烬。
涅槃的根在坚硬的石缝或者如石的冻土中潜滋暗长,有些许已经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那毛茸茸的小耳朵,仿佛等待倾听春雷隆隆的声音,等待下一个春的来临,等待下一个秋的金黄。
(选自《新民晚报》2018年5月11日,有改动) 13.请填写出“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中“为之感动”的原因。
(6分)
贫贱但不卑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越老越有用
14.品析语言。
(6分)
(1)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的自我超越,闪亮
发光,香气四溢。
(品析加点字)
(2)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
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
(赏析句子的修辞效果)
15.请写出你对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
16.请你对文章第一段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7-20题。
(20分)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
法,是最重要的原因。
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的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
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
所以,我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
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
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
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
”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的。
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
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
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
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小时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
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
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
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
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
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
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材料一】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
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结起来。
【链接材料二】
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部分)
6:40——7:00 起床
7:00——7:10 背诵一篇英语短文
7:10——7:30 早餐
7:30——7:50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7:50——12:00 上课
12:10——12:20 学习英语语法
12:20——12:40 午餐
12:40——12:50 背诵一首古诗词
12:50——14:00 午休
14:00——14:20 阅读名著片段
17.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理解”需要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18.“链接材料一”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指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5分)
19.阅读“链接材料二”,具体分析学霸何晓羽用到了选文中哪些学习方法。
(6分)
20.老师要求背诵《桃花源记》,小峰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
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作简要阐述。
(6分)
四、作文(55分)
21.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以《这,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规范,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②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或虚拟名称代替。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
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从前有一个农夫种了五亩地,这一年恰逢干旱,农夫只得一担一担地从河里挑水来灌溉。
一个工匠看见农夫这样辛苦,便告诉他,愿意帮他做一个水车,这样比用桶挑要轻松多了,而且灌溉农田很有效。
农夫说:“我不觉得水车比我的桶更好用,再说,等你做好水车,我的禾苗也许早就干死了。
”
工匠说:“你挑的那点儿水,怎么能满足禾苗的需要呢?你的地恐怕很快就要秃了吧。
”
农夫不再言语,继续一担一担地挑着水。
工匠摇摇头,走开了。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1.A点拨:B.“凛”应读lǐn;C.“鞘”应读qiào;D.“翘”应读qiáo。
2.C点拨:A.“暗然失色”应为“黯然失色”;B.“脑羞成怒”应为“恼羞成怒”;D.“五彩斑澜”应为“五彩斑斓”。
3.A点拨:“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B
5.示例:远处的那片竹林,可能是听了风儿开的玩笑,笑得弯下了腰,摇摆在和煦的春风里。
屋外的那棵小树,可能是听了小鸟唱的歌曲,喜得张开了手,舞蹈在温柔的春光里。
6.(1)B(2)彭德怀
(3)①他有乐观、豁达、勇敢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
②他身体健康、动作敏捷,又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7.(1)示例:臭名远扬,香飘十里(或:先嗅后品,人间极品)(言辞简洁有新意即可)(2)C
二、(一)8.(1)猎马带禽归(2)芳草萋萋鹦鹉洲
(3)萧关逢候骑(4)渡远荆门外
(5)攀条折其荣(6)千里殊风雨
(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二)9.(1)交相辉映(2)消散(3)坠落
(4)水中潜游的鱼
10.(1)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11.C点拨:“乱”在文中的意思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12.其一,谢灵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以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答对两点即可)
三、(一)13.蓄势而动,厚积薄发(或“默默无闻,努力生长”)王者雅致和悲情
14.(1)“逼”是威胁、强迫的意思,用在这里写出了野菊花勇于面对绝境的精神,突出了野菊花的倔强和孤傲,表达了“我”内心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菊花在沸水中绽放出的美丽姿态,以及带给“我”的愉悦、舒畅之感。
15.通过野菊花在冬日里的涅槃和等待,深化了文章主题,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生生不息,给人以无限的期待和希望。
16.示例一:通过描写老树、乌鸦、枝叶、秋风等特定秋景,写出了秋天荒凉寂寞、无聊至极的特点,与下文写野菊花带来的生机和暖意形成对比,为下文赞美野菊花做铺垫。
示例二: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
(二) 17.D
18.心理意象法。
相同点:两者都是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
不同点:心理意象法建立联系的事物范围很广,而罗马房间记忆法建立联系的事物仅限于房间中的事物。
19.①分散学习法。
利用早餐、午餐、午休前后的3个10分钟和2个20分钟的时间来分散学习语文、英语、数学。
②交叉学习法。
利用早餐后的20分钟,交叉学习了英语和数学。
③习题检测法。
挑战数学易错题。
20.①详尽发问法。
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桃花源记》的结构、思路、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背诵起来会记得更牢。
②心理意象法。
想象自己是“桃花源”的游人,将游人的行踪变成一幅幅图画(或变成一个游人探险的故事),把
内容串联起来。
③分散学习法。
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分散时间来背诵。
(写出任意两种即可)
四、21.思路点拨:(1)本题属于命题作文。
题目中的“这”字,既可指人又可代事,既可以是具体的景又可以是抽象的情;“我”表明作文要求使用第一人称;“感动”要求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抒写个人的切身感受。
这个题目从选材来看,非常宽泛,是对学生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景、情的回顾;从考查角度来看,贴近现实生活,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历、阅读体验、思考感悟、自我成长等方面,旨在引导学生写实感、抒真情,通过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情。
(2)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自命题作文。
由“我不觉得水车比我的桶更好
用”“农夫不再言语,继续一担一担地挑着水”可以立意: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对待新的观念、新的事物,不能故步自封,要勇于尝试。
用新的办法解决问题,也许更好。
一些人对待新的观念,新的事物,犹如遇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
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他们措手不及,故步自封,必将为时代所淘汰。
根据“愿意帮他做一个水车,这样比用桶挑要轻松多了,而且灌溉农田很有效”可以立意:用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你挑的那点儿水,怎么能满足禾苗的需要呢?你的地恐怕很快就要秃了吧”可以立意: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能固执己见。
例文略。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