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医德基本原则、准则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1.试述我国医德基本原则、准则的主要内容?
答:我国医德基本原则:“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根据汉语表达所追求的由繁到简、高度凝练的习惯,后来有些学者将其简称为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

医德原则的提出和确立是我国当代医学伦理学建设所取得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成果。

以此为契机和基础而广泛、深入展开的医学伦理学理论研究,很快扭转了我国整个医德建设长期存在的实践性强、理论性弱的“跛足”状态。

这是我国当代医学伦理学界对理论建设和学科构建的一个伟大贡献。

(1)防病治病。

防病治病从宏观层面指明了医学服务必须承担完整的医德责任,即无论医务人员身在哪一个工作岗位,无论医疗卫生单位属于何种性质,都必须肩负起防病治病的使命。

(2)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首要道德职责,即所有临床医务人员都应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为病人谋利益。

(3)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这个原则中处理好医学人际关系必须遵循的最普遍、最现实的底线要求。

(4)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是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的最高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医学道德的核心内容。

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的上述四个层次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共同传承和完善着我国“医乃仁术”、白求恩精神的医德思想精华。

当然,由于这一医德原则问世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距今已有30多年之久,因此,为更好适应我国医德建设现实的需求,其理念及表述等均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以求在实践中切实可行、彰显实效,而且有利于同世界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界的对话和接轨。

我国医德基本准则2012年6月26日,我国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提出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应遵循的8条基本医德准则,其主要内容是:①以人为本,践行宗旨。

②遵纪守法,依法执业。

③尊重患者,关爱生命。

④优质服务,医患和谐。

⑤廉洁自律,恪守医德。

⑥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⑧乐于奉献,热心公益。

(1)以人为本,践行宗旨。

以人为本、践行宗旨是最基本的医德准则。

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医疗活动中尊重人的价值,强调病人的中心地位,是医学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践行宗旨是指践行救死扶伤这一医学服务的最高宗旨,是医务人员应该承担的基本职责。

(2)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严谨求实、精益求精是医务人员在学风方面应该遵循的医德准则。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公众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医学模式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这些都要求医务人员终生学习,培养全面、高超的业务素质(3)尊重患者,关爱生命。

尊重患者、关爱生命,是医务人员处理
医患关系时应该遵守的重要医德准则,这一准则首先要做到平等待患。

(4)优质服务,医患和谐。

优质服务、医患和谐是医务人员应该普遍遵守的基本医德准则。

这一准则要求医务人员举止端庄、语言文明。

(5)廉洁自律,恪守医德。

廉洁自律、恪守医德是医务人员正确对待职业行为规范且不允许突破的医德底线准则,是古今中外优秀医家十分重视和始终坚持的医德操守。

(6)诚实守信,保守医密。

诚实守信、保守医密是处理医患关系的重要医德准则。

(7)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是正确处理同事、同行之间医际关系的医德准则。

(8)乐于奉献,热心公益。

当前,医学日益发展为一种庞大的社会事业,许多医学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类自身命运的社会问题,医务人员行为的社会后果更加突出,因而其社会道德责任也更为明显。

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要求医务人员,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加政府安排的抗灾救灾、应对突发性卫生事件等医疗任务和扶贫、义诊、助残、支农、援外等社会公益性医疗活动,主动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及社区保健服务,促进及改善公众的健康状况。

2.论述医患沟通的伦理意义及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是什么?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不仅是形成良好医疗环境、保护医患双方利益的需要,也是体现医学的人文
属性、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1.和谐医患关系有利于促进病人身心健康
英国医生巴德有句名言:“医生和病人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战胜疾病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活动,它需要情绪、心理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支持,医患之间的协调和信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医学发展表明,医生为病人诊治疾病的过程就是医患双方合作,共同战胜疾病的过程,既需要医生良好的专业技能,也需要医患之间的精诚合作。

医患关系和谐,病人就会更加尊重医生的人格与劳动,信任医生,理解并配合医生的工作;医生则会更加关爱病人,在诊治的各个环节上全身心投入,为病人制定更加科学的诊疗方案,使病人得到优化的服务。

2.和谐医患关系有利于推进医德建设
良好的医德既是医务人员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职责与使命、切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保障,也是现代医院提高管理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医患关系和谐,医患之间可以充分交流与沟通,增进团结与协作,医生就能够自觉以医德规范约束自己,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形成良好的医德意识与情感,养成良好的职业伦理素质。

3.和谐医患关系有助于推进医学事业发展
医患关系和谐,一方面,可以使医务人员集中精力,致力于业务
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专心于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与探索,有利于推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病人更加关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愿意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积极献言献策,促进卫生改革的发展与深化。

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种理念,体现了对病人人格、权利的尊重,体现了对病人的终极关怀和医学终极目标的追求,其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主导,尊重和维护病人生命、促进病人健康是医学伦理的基本要求。

医患关系伴随医疗服务产生,医疗服务承载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崇高使命,医患关系和谐需要伦理精神的滋养,伦理精神凸显其内在价值。

首先,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医学首先关注人的生存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医患关系,就是始终坚持从病人健康利益出发,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患沟通,使人民群众共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各项成果。

其次,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是尊重和信任。

生命尊严是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需求,医学的终极目的是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减轻痛苦、增进人的健康,所追求的正是人类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是医患双方相互尊重、彼此信任。

尊重是医务人员情感和道
德的基础,不仅体现在医疗技术和诊治效果上,而且也体现在对病人的态度上;而病人也应尊重科学,尊重医务人员。

医患之间只有多沟通交流,互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能逐渐建立信任的关系,最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