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6课玻璃水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6课玻璃水彩
[分析]玻璃水彩
一、教材分析小学四年级上册:06课玻璃水彩
在平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

玻璃水彩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

玻璃水彩它便于学习,易于掌握,有趣、好玩。

教材玻璃水彩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为便于学习,教材上呈现了本课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所需的工具(小块平整透明玻璃、画笔)、材料(颜料、水、纸等)和一般的方法步骤(画色——点水——渗化、流动——转印)。

画色:笔蘸颜料在玻璃上画。

点水:笔蘸清水视局部需要适当而为。

渗化、流动:手持点画水色后的玻璃稍微晃动使色彩渗化、流动。

转印:用白纸覆盖玻璃上所点画之水色,用手稍加抚摸、揭起。

在这些过程中,如果洒水、撒盐粒、放小纸屑、软体物吸附、调进浆糊、刮刻等还会出现更有趣的效果。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6课玻璃水彩
为展现玻璃水彩画肌理效果的多样性,选取了四幅学生作业作为学习样式。

第一幅是转印揭开之后撒少许盐粒和水而形成的,最后一幅是在颜色中调入些许浆糊后转印揭开而形成的黄土高坡地貌的效果。

再加教材上的两处提示和一个活动设置,更使得本课的学习内容与任务明确无误。

二、教学目标
◆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
本课学习内容和任务相对独立单纯,应以探索体验为重点,注重快乐而为。

在玩味探索中学习制作玻璃水彩画的方法。

掌握一般方法后,让学生自主拓展,不择手段多做效果,制作一两幅有意味的玻璃水彩画作业。

在教学上既可以从作品欣赏情境展开教学。

如在欣赏的同时设问“是怎样画出来的?”、“你觉得它好看吗?”,也可以从演示玻璃水彩的方法步骤着手展开学习。

教师可考虑像魔术师一样演示调色、滴色、吹、流、吸、加、拖、移、加浆糊、盐等所产生的玻璃水彩的色彩效果,使学生观看后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可考虑从欣赏环节——基本方法学习环节——学生作业环节——学习效果评价环节来组织教学过程,或者从方法学习、欣赏、作业、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来组织。

欣赏环节重在色彩美、肌理美的感受,知晓某些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绘制方法步骤学习环节则重在一般方法的掌握,不必面面俱到,给自主学习留下余地。

学生作业阶段教师要提示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及时表扬与课堂作业展示,使更多的人大胆而为。

学习评价阶段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阶段,对学习效果的作业评价既有老师引导而形成的标准,也有自主探索实践后的体会,允许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中提高审美认知能力。

教师可将全部作业展示于黑板上,也可选出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重点分析。

四、教学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