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读难懂字汇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洵河,应读作ju he。
香港:尖沙咀,应读作jian sha zui;
澳门:凼仔,应读作dang zai。
浙江的丽水(Lí离)被误读成丽(Lì立)水;
台州(Tāi)天台(Tāi)被误读成台(Tái抬)州;天台(Tái抬);
安徽的亳(Bó驳)州,很多人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
湖北的监利(Jiàn见)被误读成监(Jiān尖)利;
三、解姓
“解”姓,应读xiè(谢),不读作解放的解。解姓起源于封邑,其祖先是唐叔虞之子良,食采于解,因于为氏,源于姬姓。唐叔虞是周初唐国的初封之君,他的第八个儿子名叫姬良,其食邑在解邑,其子孙即以姬良的封邑为姓氏,称解姓。《姓氏急就篇》注云:“(解),地名,在河东,因地为氏,故河东多解姓。”春秋战国时的河东即指今山西省的西南部.
山西省:繁峙县,峙的正确读音是Shì(是);长子县,长的正确读音是Zhǎng(掌);隰县(Xí);核桃凹,读作he tao wa;匼河,读作ke he;龙王辿,读作long wang chan;南窊子,读作nan wa zi;读错洪洞的也比较少,可能因为那句“苏三离了洪洞县”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山东省:徂徕山,读作cu lai shan;莘(Shēn深)县,与“莘莘学子”中的莘读音一致;莒(Jǔ)县;茌(Chí)平县;东阿(读作e)县,因为“阿胶”广告的推广,读错的相对较少;鄄城,读作juan cheng;刘家夼,读作liu jia kuang;临朐,读作lin qu;牟平,读作mu ping;郯城,读作tan cheng;单县,读作shan xian。
二、任姓
“任”姓,应读rén(人),不读作任务的任。任姓有两个来源:一是出自黄帝之裔。《元和姓纂》云:“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姓,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二是出自风姓,为太昊之裔。《通志》云:“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左传正义》云:“太昊后,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姓皆任姓也。”可见,这两支任姓都是非常古老的姓氏。
九、乐姓
不读作快乐的乐,应读作yue(月)。乐姓源于人名,出自子姓。《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宋戴公生公子字乐父, (乐父)生倾父泽,泽生夷父须,子孙以王父字为氏.乐姓后裔中,战国时期的乐羊和乐毅父子,世为将帅,最为有名.当代著名的游泳名将乐静怡,诸位不会感到陌生吧。
十、逄姓
逄字读作pang(旁)。逄姓属稀姓,人们往往容易错把它feng(逢)或peng(蓬)。其实,逢、蓬这两个字也还有一个共同的读音pang,他们也分别是两个不同的姓氏。其中,逄氏与逢氏同源;而蓬氏又另是一个来源。关于前者,《姓氏考略》云:其始祖是“商诸侯逢伯陵之后。望出北海”《姓氏寻源》云:“字本作逢,后世分逢、逄二字,今亦分列之。”清代另一个史学家罗泌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逢伯陵为黄帝臣,后受封于逄邑,实始于齐。《左传昭公十年》孔颖疏云:伯陵之后,世为逄君。蓬姓源于姬姓。《万姓统谱》云:“周封支子于蓬州,因以为姓。”
容易读错的姓氏和地名
一、华姓
“华”姓,应读huà(化),不读作中华的华。华姓源于封邑,出自子姓。《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宋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可见,华姓的祖先是宋戴公的孙字子华父督。因宋戴公的祖先系子姓,所以,姓氏书上称华氏出自子姓。据历史记载,华父督当时在宋国很有势力,他曾经害死过孔子的祖父孔父嘉,逼得孔氏迁往鲁国。华姓后裔在后世有很多名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时的神医华佗和曹魏时的华歆。
B
1.纵横捭阖bǎi hé2.稗官野史bài 3.扳平bān 4.同胞bāo 5.炮羊肉bāo
6.剥皮bāo 7.薄纸báo 8.并行不悖bèi 9.蓓蕾bèi lěi 10.奔波bō11.投奔bèn
12.迸发bèng 13.包庇bì14.麻痹bì15.奴颜婢膝bìxī16.刚愎自用bì
17.复辟bì18.濒临bīn 19.针砭biān 20.屏气bǐng 21.摒弃bǐng
18.绰起chāo 19.风驰电掣chè20.瞠目结舌chēng 21.乘机chéng
22.惩前毖后chéng 23.惩创chéng chāng 24.驰骋chěng 25.鞭笞chī
26.痴呆chī27.痴心妄想chī28.白痴chī29.踟蹰chíchú30.奢侈chǐ
31.整饬chì32.炽热chì33.不啻chì34.叱咤风云chìzhà35.忧心忡忡chōng 36.憧憬chōng 37.崇拜chóng 38.惆怅chóu chàng 39.踌躇chóu chú
22.剥削bōxuē23.波涛bō24.菠菜bō25.停泊bó26.淡薄bó27.哺育bǔ
C
1.粗糙cāo 2.嘈杂cáo 3.参差cēn cī4.差错chā5.偏差chā6.差距chā
7.搽粉chá8.猹chá9.刹那chà10.差遣chāi 11.诌媚chǎn 12.忏悔chàn
13.羼水chàn 14.场院cháng 15.一场雨cháng 16.赔偿cháng 17.偿佯cháng
六安,正确读音是Lù(路);
山西的繁峙县,正确读音是Shì(是);
长子县,正确读音是Zhǎng(掌);
山东莘Shēn(深)县,上海莘庄Xīn(新);
浙江的乐yuè(越)清;
山西的隰县(Xí),山东的莒县(Jǔ),茌(Chí)平
四川的郫县(Pí),珙县(Gǒng),犍为(Qián前);
安徽的黟县(Yī),枞阳(Zōng);
江苏的盱眙(XūYí),邗江(Hán),邳州(Pī);
瓦窑堡(堡音同“铺"),铅山(铅音同“沿”)
甪(lù音同“路”)直。
容易读错的字词和容易写错的字
a
1.挨紧āi 2.挨饿受冻ái 3.白皑皑ái 4.狭隘ài 5.不谙水性ān 6.熬菜āo7.煎熬áo 8.鏖战áo 9.拗断ǎo 10.拗口令ào
安徽省:亳(Bó驳)州,几乎经常被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歙县,正确读音是Shè(社);六安,六的正确读音是Lù(路);黟(Yī)县;枞阳(Zōng);蚌埠,正确读音是beng bu;砀山,正确读音是dang shan;涡阳,正确读音是guo yang。
湖北省:监利(Jiàn见)易被误读成监(Jiān尖)利;郧(Yún)县;还有,白水畈,bai shui fan;白家疃,bai jia tuan;黄陂,huang pi;岘山,xian shan。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还有两个复姓最易读错:“万俟”复姓,应读mòqí,“尉迟”复姓,应读yùchí。
容易读错的地名
辽宁省:阜新,正确的读音是Fù(富);迟家崴,正确的读音是chi jia wai。
吉林省:珲春,应读作hun chun。
河北省:蔚县,正确读音是Yù(玉)县;井陉(Xíng)县;蠡(Lǐ)县;瀑河,bao he;妫水,gui shui;贾家疃,jia jia tuan;鄚州,mao zhou;洨河,xiao he。
七、盖姓
"盖"姓,应读gě(葛),不读覆盖的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齐大夫食采于盖,其裔孙以邑为氏。”《词源》云:“战国齐盖(ge)邑,汉置盖县,属泰山郡。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盖姓还有一个来源为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魏书》之《官氏志》云:“卢水胡有盖(ge)氏、盖(ge)楼氏改为盖氏。”今电影明星盖丽丽,应读作盖(ge)丽丽。
河南的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
湖南的耒阳(Lěi垒)被误读成来阳,郴州(C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
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被误读成愣(Lèng);
内蒙古的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ó)。
河北的蔚县,正确读音是Yù(玉);
安徽的歙县,正确读音是Shè(社);
贵州省:川硐,读作chuan dong;
江西省:婺源,,读作Wùyuan;
江苏省:盱眙(XūYí)县;邗(Hán)江;邳(Pī)州;栟茶,ben cha;六合,读作lu he。
浙江省:丽水(Lí离)被误读成丽(Lì立)水;台州(Tāi)被误读成台(Tái抬)州;鄞(Yín)县,易误读为jin(紧)县;崔家岙,读作cui jia ao;甪堰,读作lu yan。
湖南省:枨冲,应读作cheng chong;筻口,gang kou;耒阳(Lěi垒)被误读成来阳;郴州(C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
四川省:郫县(应读作Pí);珙县(Gǒng);犍为(Qián前);筠连,读作,jun lian;邛崃,读作qiong lai。
重庆市:涪陵,读作fu ling
四、仇姓
“仇”姓,应读qiú(求),不可读作仇恨的仇。仇姓的祖先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仇牧,子姓。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81年,宋国发生了一场内乱,史称“南宫万之乱”。仇姓的祖先仇牧在这场内乱中,表现了大无畏的忠君爱国精神。当时,宋国的卿士南宫万与宋闵公在一起下棋。因宋闵公没有下赢,恼羞成怒,就用语言羞辱南宫万。南宫万是一介武夫,力大无穷,在十分恼怒的情况下,拿起棋盘将宋闵公拍死。仇牧闻之,率军与南宫万战于公门。两人搏斗之中,仇牧“齿著门阖而死”。仇牧的后人即以仇为姓氏。明代有大画家仇英等,现任江苏省副省长的仇和应是仇姓中最出镜的人了。
河南省: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泌阳(地名),bi yang;柘(Zhè)城;武陟(Zhì);浚县(xun xian);酂阳(cuo yang);缑氏(gou shi);繁塔(po ta);漯河(ta he);洧川(wei chuan);荥阳(xing yang)。
陕西省:邠(1、同“豳”;2、邠县,旧县名)读作bin;鄜县(陕西旧县名,今已改作富县)读作fu xian;马嵬坡,读作ma wei po;沔水,读作mian shui;汧河(水名,今作千河)读作qian he。
五、朴姓
“朴”姓,应读piáo(瓢),不读朴素的朴。朴姓最早起源于四川巴郡。据《三国志?魏志》记载:“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朴姓大概此后即进入中原。如今吉林朝鲜族此姓甚多,这可能是朴姓的另一个来源。朝鲜人三大姓,李、金、朴。
六、查姓
“查”姓,应读zhā(扎),不读检查的查。关于查姓的起源,史书上记载的较简略。《万姓统谱》云:“望出齐郡。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徵,文徵孙道始徙海陵(今江苏泰州),至今查代为海陵望族。”清代的姓氏专家张澍认为,查姓即楂姓,是由楂姓而改的。(宋)邓名近而美者称之。又问姓所起,引《春秋》会吴于楂以对,自是改之。”当代最有名的查姓子孙,应是金庸金大侠了。金庸原名查良镛,金庸笔名来自于名字最后一字,应用拆字法。
八、区姓
“区”姓,不读区别的区,应读(ōu)欧。区姓源于人名。《万姓统谱》云:“欧冶子之后,转为区氏,望出渤海。又云:今岭南多此姓。区姓的祖先区冶子是中国古代铸剑名匠。《汉书》中记载的名人有区景、区怜、区星、区博,其中区博在王莽时曾为中郎。南齐时有南海人、琛州刺使区金。明代有顺德人、南京户部郎中区大任。前国家足球队的门将区楚良,是当代区姓中的优秀分子了。
40.相形见绌chù41.黜免chù42.揣摩chuǎi43.椽子chuán 44.创伤chuāng
45.凄怆chàng 46.啜泣chuò47.辍学chuò48.宽绰chuò49.瑕疵cī
50.伺候cì51.烟囱cōng 52.从容cóng 53.淙淙流水cóng 54.一蹴而就cù
内蒙古: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ó)。一位朋友和巴彦淖尔的同志一起联欢,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热情地感谢朋友读对了他们家乡的名字。可见平常误读率很高。
青海省:贞乃亥(地名,即泽库县)读作suo nai hai。
新疆:龟兹(古西域国名)读作qiu ci;喀什(shi“十”);巴音郭楞(Léng)被误读成愣(Lèng),这两个字长得很像,一不留神就读错;
广东省:大埔,读作da bu;大夼,读作da kuang;东莞,读作dong guan。
广西:百色,应读作bo se;广笪,应读作guang da;
海南省:儋县,应读作dan xian。
北京市:奤夿屯,应读作ha ba tun;漷县,应读作huo xian;峂峪,应读作tong yu;
上海市:陆家浜,应读作lu jia bang。
香港:尖沙咀,应读作jian sha zui;
澳门:凼仔,应读作dang zai。
浙江的丽水(Lí离)被误读成丽(Lì立)水;
台州(Tāi)天台(Tāi)被误读成台(Tái抬)州;天台(Tái抬);
安徽的亳(Bó驳)州,很多人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
湖北的监利(Jiàn见)被误读成监(Jiān尖)利;
三、解姓
“解”姓,应读xiè(谢),不读作解放的解。解姓起源于封邑,其祖先是唐叔虞之子良,食采于解,因于为氏,源于姬姓。唐叔虞是周初唐国的初封之君,他的第八个儿子名叫姬良,其食邑在解邑,其子孙即以姬良的封邑为姓氏,称解姓。《姓氏急就篇》注云:“(解),地名,在河东,因地为氏,故河东多解姓。”春秋战国时的河东即指今山西省的西南部.
山西省:繁峙县,峙的正确读音是Shì(是);长子县,长的正确读音是Zhǎng(掌);隰县(Xí);核桃凹,读作he tao wa;匼河,读作ke he;龙王辿,读作long wang chan;南窊子,读作nan wa zi;读错洪洞的也比较少,可能因为那句“苏三离了洪洞县”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山东省:徂徕山,读作cu lai shan;莘(Shēn深)县,与“莘莘学子”中的莘读音一致;莒(Jǔ)县;茌(Chí)平县;东阿(读作e)县,因为“阿胶”广告的推广,读错的相对较少;鄄城,读作juan cheng;刘家夼,读作liu jia kuang;临朐,读作lin qu;牟平,读作mu ping;郯城,读作tan cheng;单县,读作shan xian。
二、任姓
“任”姓,应读rén(人),不读作任务的任。任姓有两个来源:一是出自黄帝之裔。《元和姓纂》云:“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姓,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二是出自风姓,为太昊之裔。《通志》云:“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左传正义》云:“太昊后,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姓皆任姓也。”可见,这两支任姓都是非常古老的姓氏。
九、乐姓
不读作快乐的乐,应读作yue(月)。乐姓源于人名,出自子姓。《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宋戴公生公子字乐父, (乐父)生倾父泽,泽生夷父须,子孙以王父字为氏.乐姓后裔中,战国时期的乐羊和乐毅父子,世为将帅,最为有名.当代著名的游泳名将乐静怡,诸位不会感到陌生吧。
十、逄姓
逄字读作pang(旁)。逄姓属稀姓,人们往往容易错把它feng(逢)或peng(蓬)。其实,逢、蓬这两个字也还有一个共同的读音pang,他们也分别是两个不同的姓氏。其中,逄氏与逢氏同源;而蓬氏又另是一个来源。关于前者,《姓氏考略》云:其始祖是“商诸侯逢伯陵之后。望出北海”《姓氏寻源》云:“字本作逢,后世分逢、逄二字,今亦分列之。”清代另一个史学家罗泌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逢伯陵为黄帝臣,后受封于逄邑,实始于齐。《左传昭公十年》孔颖疏云:伯陵之后,世为逄君。蓬姓源于姬姓。《万姓统谱》云:“周封支子于蓬州,因以为姓。”
容易读错的姓氏和地名
一、华姓
“华”姓,应读huà(化),不读作中华的华。华姓源于封邑,出自子姓。《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宋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可见,华姓的祖先是宋戴公的孙字子华父督。因宋戴公的祖先系子姓,所以,姓氏书上称华氏出自子姓。据历史记载,华父督当时在宋国很有势力,他曾经害死过孔子的祖父孔父嘉,逼得孔氏迁往鲁国。华姓后裔在后世有很多名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时的神医华佗和曹魏时的华歆。
B
1.纵横捭阖bǎi hé2.稗官野史bài 3.扳平bān 4.同胞bāo 5.炮羊肉bāo
6.剥皮bāo 7.薄纸báo 8.并行不悖bèi 9.蓓蕾bèi lěi 10.奔波bō11.投奔bèn
12.迸发bèng 13.包庇bì14.麻痹bì15.奴颜婢膝bìxī16.刚愎自用bì
17.复辟bì18.濒临bīn 19.针砭biān 20.屏气bǐng 21.摒弃bǐng
18.绰起chāo 19.风驰电掣chè20.瞠目结舌chēng 21.乘机chéng
22.惩前毖后chéng 23.惩创chéng chāng 24.驰骋chěng 25.鞭笞chī
26.痴呆chī27.痴心妄想chī28.白痴chī29.踟蹰chíchú30.奢侈chǐ
31.整饬chì32.炽热chì33.不啻chì34.叱咤风云chìzhà35.忧心忡忡chōng 36.憧憬chōng 37.崇拜chóng 38.惆怅chóu chàng 39.踌躇chóu chú
22.剥削bōxuē23.波涛bō24.菠菜bō25.停泊bó26.淡薄bó27.哺育bǔ
C
1.粗糙cāo 2.嘈杂cáo 3.参差cēn cī4.差错chā5.偏差chā6.差距chā
7.搽粉chá8.猹chá9.刹那chà10.差遣chāi 11.诌媚chǎn 12.忏悔chàn
13.羼水chàn 14.场院cháng 15.一场雨cháng 16.赔偿cháng 17.偿佯cháng
六安,正确读音是Lù(路);
山西的繁峙县,正确读音是Shì(是);
长子县,正确读音是Zhǎng(掌);
山东莘Shēn(深)县,上海莘庄Xīn(新);
浙江的乐yuè(越)清;
山西的隰县(Xí),山东的莒县(Jǔ),茌(Chí)平
四川的郫县(Pí),珙县(Gǒng),犍为(Qián前);
安徽的黟县(Yī),枞阳(Zōng);
江苏的盱眙(XūYí),邗江(Hán),邳州(Pī);
瓦窑堡(堡音同“铺"),铅山(铅音同“沿”)
甪(lù音同“路”)直。
容易读错的字词和容易写错的字
a
1.挨紧āi 2.挨饿受冻ái 3.白皑皑ái 4.狭隘ài 5.不谙水性ān 6.熬菜āo7.煎熬áo 8.鏖战áo 9.拗断ǎo 10.拗口令ào
安徽省:亳(Bó驳)州,几乎经常被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歙县,正确读音是Shè(社);六安,六的正确读音是Lù(路);黟(Yī)县;枞阳(Zōng);蚌埠,正确读音是beng bu;砀山,正确读音是dang shan;涡阳,正确读音是guo yang。
湖北省:监利(Jiàn见)易被误读成监(Jiān尖)利;郧(Yún)县;还有,白水畈,bai shui fan;白家疃,bai jia tuan;黄陂,huang pi;岘山,xian shan。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还有两个复姓最易读错:“万俟”复姓,应读mòqí,“尉迟”复姓,应读yùchí。
容易读错的地名
辽宁省:阜新,正确的读音是Fù(富);迟家崴,正确的读音是chi jia wai。
吉林省:珲春,应读作hun chun。
河北省:蔚县,正确读音是Yù(玉)县;井陉(Xíng)县;蠡(Lǐ)县;瀑河,bao he;妫水,gui shui;贾家疃,jia jia tuan;鄚州,mao zhou;洨河,xiao he。
七、盖姓
"盖"姓,应读gě(葛),不读覆盖的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齐大夫食采于盖,其裔孙以邑为氏。”《词源》云:“战国齐盖(ge)邑,汉置盖县,属泰山郡。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盖姓还有一个来源为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魏书》之《官氏志》云:“卢水胡有盖(ge)氏、盖(ge)楼氏改为盖氏。”今电影明星盖丽丽,应读作盖(ge)丽丽。
河南的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
湖南的耒阳(Lěi垒)被误读成来阳,郴州(C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
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被误读成愣(Lèng);
内蒙古的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ó)。
河北的蔚县,正确读音是Yù(玉);
安徽的歙县,正确读音是Shè(社);
贵州省:川硐,读作chuan dong;
江西省:婺源,,读作Wùyuan;
江苏省:盱眙(XūYí)县;邗(Hán)江;邳(Pī)州;栟茶,ben cha;六合,读作lu he。
浙江省:丽水(Lí离)被误读成丽(Lì立)水;台州(Tāi)被误读成台(Tái抬)州;鄞(Yín)县,易误读为jin(紧)县;崔家岙,读作cui jia ao;甪堰,读作lu yan。
湖南省:枨冲,应读作cheng chong;筻口,gang kou;耒阳(Lěi垒)被误读成来阳;郴州(C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
四川省:郫县(应读作Pí);珙县(Gǒng);犍为(Qián前);筠连,读作,jun lian;邛崃,读作qiong lai。
重庆市:涪陵,读作fu ling
四、仇姓
“仇”姓,应读qiú(求),不可读作仇恨的仇。仇姓的祖先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仇牧,子姓。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81年,宋国发生了一场内乱,史称“南宫万之乱”。仇姓的祖先仇牧在这场内乱中,表现了大无畏的忠君爱国精神。当时,宋国的卿士南宫万与宋闵公在一起下棋。因宋闵公没有下赢,恼羞成怒,就用语言羞辱南宫万。南宫万是一介武夫,力大无穷,在十分恼怒的情况下,拿起棋盘将宋闵公拍死。仇牧闻之,率军与南宫万战于公门。两人搏斗之中,仇牧“齿著门阖而死”。仇牧的后人即以仇为姓氏。明代有大画家仇英等,现任江苏省副省长的仇和应是仇姓中最出镜的人了。
河南省: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泌阳(地名),bi yang;柘(Zhè)城;武陟(Zhì);浚县(xun xian);酂阳(cuo yang);缑氏(gou shi);繁塔(po ta);漯河(ta he);洧川(wei chuan);荥阳(xing yang)。
陕西省:邠(1、同“豳”;2、邠县,旧县名)读作bin;鄜县(陕西旧县名,今已改作富县)读作fu xian;马嵬坡,读作ma wei po;沔水,读作mian shui;汧河(水名,今作千河)读作qian he。
五、朴姓
“朴”姓,应读piáo(瓢),不读朴素的朴。朴姓最早起源于四川巴郡。据《三国志?魏志》记载:“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朴姓大概此后即进入中原。如今吉林朝鲜族此姓甚多,这可能是朴姓的另一个来源。朝鲜人三大姓,李、金、朴。
六、查姓
“查”姓,应读zhā(扎),不读检查的查。关于查姓的起源,史书上记载的较简略。《万姓统谱》云:“望出齐郡。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徵,文徵孙道始徙海陵(今江苏泰州),至今查代为海陵望族。”清代的姓氏专家张澍认为,查姓即楂姓,是由楂姓而改的。(宋)邓名近而美者称之。又问姓所起,引《春秋》会吴于楂以对,自是改之。”当代最有名的查姓子孙,应是金庸金大侠了。金庸原名查良镛,金庸笔名来自于名字最后一字,应用拆字法。
八、区姓
“区”姓,不读区别的区,应读(ōu)欧。区姓源于人名。《万姓统谱》云:“欧冶子之后,转为区氏,望出渤海。又云:今岭南多此姓。区姓的祖先区冶子是中国古代铸剑名匠。《汉书》中记载的名人有区景、区怜、区星、区博,其中区博在王莽时曾为中郎。南齐时有南海人、琛州刺使区金。明代有顺德人、南京户部郎中区大任。前国家足球队的门将区楚良,是当代区姓中的优秀分子了。
40.相形见绌chù41.黜免chù42.揣摩chuǎi43.椽子chuán 44.创伤chuāng
45.凄怆chàng 46.啜泣chuò47.辍学chuò48.宽绰chuò49.瑕疵cī
50.伺候cì51.烟囱cōng 52.从容cóng 53.淙淙流水cóng 54.一蹴而就cù
内蒙古: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ó)。一位朋友和巴彦淖尔的同志一起联欢,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热情地感谢朋友读对了他们家乡的名字。可见平常误读率很高。
青海省:贞乃亥(地名,即泽库县)读作suo nai hai。
新疆:龟兹(古西域国名)读作qiu ci;喀什(shi“十”);巴音郭楞(Léng)被误读成愣(Lèng),这两个字长得很像,一不留神就读错;
广东省:大埔,读作da bu;大夼,读作da kuang;东莞,读作dong guan。
广西:百色,应读作bo se;广笪,应读作guang da;
海南省:儋县,应读作dan xian。
北京市:奤夿屯,应读作ha ba tun;漷县,应读作huo xian;峂峪,应读作tong yu;
上海市:陆家浜,应读作lu jia 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