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班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单元感受时代脉动第1课熟悉社会巨变第1框我们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
◆基础题
1.在我国,人们从过去希望吃得饱,到如今希望吃得好,吃出健康和将来。
这表明 ( )
A.我国社会的次要冲突曾经得到解决
B.人们寻求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提倡超前消费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消费观念在转变
D.如今人们只贪图吃苦,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2.爷爷们那时有哪些学习工具?()
A.竹简书
B.毛笔
C.点读机
3.我们如今有哪些不用的学习工具?()
A.计算器
B.Mp3
C.电子词典 D毛笔
4.旅游过年、短信拜年、同学博客、网络教育等新景象的出现侧重反映了人们()
A.物资生活水平提高
B.文明生活日益丰富
C.生活方式的变化
D.老百姓生活的巨变
5.在我们父母生长的年代.吃饭曾是一大问選.而观在, 我国的線合、国美、水产品等的严量均居世界之首,人们不再用为吃腦饭问選发愁了。
这一切变化説明( )
A 我们的物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B 我们的精神素养在不断提高
C 我国消费产品丰富多彩
D 我国是一个先进的农业国
◆训练题
6.中国人民曾经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也有过紧衣缩食的日子,但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是在()A.新中国成立以后 B.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C.“文明大革命”以后
D.改革开放以后
7.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占消费性收入比重)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
目标,国际上通常用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达到的程度。
恩格尔系数从高到低将居民生活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和富裕四个阶段,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生活水平越高。
目前,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曾经达到了按国际标准计算的水平。
( )
A.温饱 B.小康 C.发达 D.富裕
8.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你可知道,以下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军装,千篇一概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9.“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后,中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成绩基本得到了解决。
以上司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吃饭情况的是 ( )
①食物匮乏单调②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③野菜充饥④讲究绿色食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0.王伟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
”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如今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降落
B.青少年深受东方饮食文明影响
C.人民物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降落
◆提升题
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渐的提高。
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出现这一巨大变化的缘由是()
①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进展②国家注重人民生活的改善
③城乡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④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580亿立方米 B.370亿立方米 C.210亿立方米 D.200亿立方米
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渐的提高。
我国在全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是在()
A.19世纪末 B.20世纪末 C.21世纪初 D.21
世纪中期
浏览以下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需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
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
如今,票证曾经退出我们的生活。
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制造下表:(单位:万台)
请回答:
1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缘由是什么?
14.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你能够发觉哪些成绩?(两个以上)试分析这些成绩产生的缘由。
15.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进展变化,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变化的缘由。
参考答案
【答案】
1.C
2.B
3.D
4.C
5.C
6.D
7.B
8.C
9.C
10.A
11.D 12.B
13.次要缘由就是当时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不得不按方案加以控制和
分配。
14. 电视机产量不断添加。
彩电需求不断添加。
15. 次要缘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进展,人民
生活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
【解析】
1. 此题旨在考查同学对我国经济进展的熟悉,次要考查同学的分析运用。
题
文中人们的吃穿状态,表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对吃的质量的要求,体
现了消费观念的转变,但是我国的次要冲突仍没有改变,其中A观点错误;BD
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所以正确答案选C。
2. 爷爷们那时用的是毛笔,爷爷们属于三四十年代。
3. 如今的学习工具用不到的是毛笔,毛笔只是用来特长学习。
4. 旅游过年、短信拜年、同学博客、网络教育等新景象的出现侧重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5.国美、水产品等的严量均居世界之首,人们不再用为吃腦饭问選发愁了。
这一切变化説明我国消费产品丰富多彩.
6. 本题考查同学对衣食住行的变迁史实的识记。
根据人教版八班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一子目衣食住行的变迁的内容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渐的提高。
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据此可知,故选D。
7.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收入总额占个人消费收入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材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收入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添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收入比例则会降落。
8. 这首诗是毛主席为他的勤务员小张题写的。
当时毛主席问小张是否参加了民兵训练,小张就抓紧拿出本人参加民兵训练时的照片给毛主席看。
当毛主席看到照片中的小张迎着曙光拄枪站立的英姿时,有感而发,就把这首即兴想到的小诗题在了照片背面。
9. 本题考查同学对衣食住行的变迁史实的识记。
根据人教版八班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一子目衣食住行的变迁的内容中:“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成绩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化人心,之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据此可知,②④景象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吃饭情况,故选C。
考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10.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影响。
上述材料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资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故选D。
1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渐的提高。
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出现这一巨大变化的缘由是国家注重人民生活的改善、城乡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12. 本题考查同学对衣食住行的变迁史实的识记。
根据人教版八班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一子目衣食住行的变迁的内容中:“到20世纪末,我国在全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据此可知,故选B。
13. 新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九亿多人民的吃饭成绩,这是在人口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完成的。
食物品种较少,人们的食谱中主粮所占的比例较大,平常人们以蔬菜和副食产品为下饭食物。
肉类和水产品人们吃的较少,基本上过年过节才集中吃鱼吃肉。
14.提示:成绩①,电视机产量不断添加。
缘由,电视机生产能力提高、人们购买能力加强等。
成绩②,彩电需求不断添加。
缘由,人们对电视机质量与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在提高。
成绩③,黑白电视机退出消费舞台。
缘由,电视机生产技术和功能更新快。
(凡符合题意的均可)
15.衣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凭布票供应,色彩和款式单调,千篇一概的中山装、解放装。
改革开放后,穿着日益丰富,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
食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末解决温饱。
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大杂院。
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改善。
行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公交车、自行车是城市人的次要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后,出租车、私家车开始成为城市人的次要交通工具,而且旅游坐飞机也不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