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精校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校联盟’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
高一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 90 分钟,总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在研究下列运动时,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的是( ) A .在空中做翻转运动的体操运动员 B .自行车车轮的旋转 C .一架波音 747 客机从南京到上海飞行的时间 D .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2.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 2 表示时刻,称为第 2 s 末或第 3 s 初,也可以称为 2 s 内
B .t 2~t 3 表示时间,称为第 3 s 内
C .t 0~t 2 表示时间,称为最初 2 s 内或第 2 s 内
D .t n -1~t n 表示时间,称为第(n -1)s 内 3.下列几种速度,不是瞬时速度的是( ) A .汽车速度计指示着速度 60km/h B .城市路口速度路标上标有“30km/h 注意车速”字样 C .高速火车以 260km/h 的速度经过“哈尔滨到长春”这一路段 D .足球以 12m/s 的速度射入球门
4.关于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越大 B .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 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
大 D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x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在一条直线上 的位移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物体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乙比甲运动得快
C .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 x 0
D .甲比乙早出发时间 t 1,两物体在 t 2 时刻相遇 6.如下图所示,物体 A 和 B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物体 A 受到的力是( ) A .重力、B 对 A 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B .重力、B 对 A 的支持力、下滑力 C .重力、B 对 A 的支持力、摩擦力 D .重力、B 对 A 的支持力
x 0
x 0/
7.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 16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 4s ,第二段用时
2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2
2
A . m s 3
4 2
B .. m s 3 8 2
C . m s 9
16
2
D .
m s
9
8.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 为 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静止于 P 点,设滑块所受支
持力为 F N ,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
的是(
)
A .F = mg
tan θ
B .F =mg tan θ
C .F N =
mg tan θ
D .F N =mg tan θ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 20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 部选对得 5 分,选对但不全得 3 分,错选或不答得 0 分)
9.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在时间内的速度--时间图象,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时间内质点做曲线运动,时间内质点做反方向的直线运动 B
.
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减小,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不变
C
. 与
两段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
.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于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0.下列关于弹力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有弹力的物体
之间一定发生了接触 B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 C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11.如图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更换水平绳 OA 使连接点
A 向上移 动而保持 O 点的位置不变,则 A 点向上移动时( ) A .绳 O
B 的拉力逐渐增大 B .绳 OB 的拉力逐渐减小
C .绳 OA 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 .绳 OA 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12.物体 A ,B 放在物体 C 上,水平力 F 作用于 A ,使 A ,B ,C 一起匀速运
动,各接触面 间的摩擦力的情况是( ) A .A 对 C 有向左的摩擦力 B .C 对 B 有向左的摩擦力 C .物体 C 受到三个摩擦力的作用 D .C 对地有向左的摩擦力
三、简答题(本题共 2 小题,每项 2 分,共计 20 分) 13.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实验中打
点计时器所 接低压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 )相邻两计数点间有 4 个计时点
未画出,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1、2、3、4、5、6、7 都为记数点.测得:s1=1.40cm,s2=1.91cm,s3=2.38cm,s4=2.92cm,s5=3.41cm,s6=3.89cm.(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实验过程中应。
A.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2)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s;
(3)利用逐差法求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m/s2;
(4)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6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6= m/s.
14.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与OC 为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 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
位置O。
记录下O 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和F2;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 和F2 的图示,并用平
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
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
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和;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和。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36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
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
单位.)
15.(10 分)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1m/s、加速度为2m/s2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试求:
(1)物体在2s 末的速度大小;
(2)物体在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3)物体在第3s 内的位移大小。
16.(12 分)如图所示,一轻质三角形框架B 处悬挂一定滑轮(质量可忽略不计)。
一体重为500N 的人通过跨定滑轮的轻绳匀速提起一重为300N 的物体。
(1)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
(2)斜杆BC,横杆AB所受的力是多大?
17.(14 分)甲物体从阳台由静止下落,已知甲在下落过程中最后2s 的位移是60m.g取10m/s2,试求:
(1)最后2s 的平均速度;
(2)阳台离地面的高度;
(3)若甲释放2s 后,乙也从阳台以某一竖直向下的初速度开始下落,若甲、乙同时落地,则乙下落时的初速度为多大?
‘七校联盟’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联合测试
高一物理试题参考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2.B 3.C 4 .D 5.A 6.D 7.B 8.A 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计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
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
9.CD 10.AC 11.BD 12.AD 三、简答题
(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3.(1):A(2 分)
(2):0.1(2 分)
(3):0.503(2 分)
(4):0.365(2 分)
14.
(1)F′(2 分)
(2)B(2 分)
(3)①C (2 分) E(2 分)
②C 中应加上“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或
“F1 和F2 的方向”(2 分) E 中应说明“把橡皮条的
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2 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36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
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
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 解:设小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物体在2s末的速度由:v2=v0+at2,得:v2=5m/s。
(3 分)
(2)物体2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v
+
v
t
=1+ 5 =
3m / s
(3 分) 2 2
(3)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x =v t +1
a t2
由得x= 6m (4 分) o 2
16 . 解(1)先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受三个力作用,由平衡方程可得:
F N+F T=G,解得F N =200N。
即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00N。
(4 分)
(2)以B 点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将绳子的拉力F 分解为两个力:一个分力是对AB 杆的拉力、一个分力是对BC 杆的压力。
F=2 G=600N,由题意及受力分解图可知:
F
AB =F tan 30︒
= 200
3 N (
4 分)
F
BC =F
c os
30︒
=
400
3 N (
4 分)
17. 解:(1)最后2s的平均速度为:
m/s (3 分)
(2)设运动的总时间为t,则最后2s内的位移为:
h=g t2-g(t-2)2=60m
解得:t=4s (3 分)
所以总高度为:H=g t2=×10×16m=80m (3 分)
(3)甲释放2s后,乙也从阳台释放,要甲、乙同时落地,则乙运动的时间为t′=4-2=2s
乙做匀加速运动,则h= (3 分)
解得:(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