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M对总产出Y的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供应量M对国民经济总产出Y
的影响分析
目录
1 理论模型的设定 (1)
1.1 变量选择 (1)
1.2模型数学形式 (1)
1.3 简单确定带估计参数范围 (2)
2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2)
2.1 年度数据: (2)
2.2 季度数据 (3)
2.3 数据的最终选定 (3)
3 模型参数的估计 (3)
3.1最小二乘法的输出结果 (3)
3.2 所得一元回归模型 (4)
4 模型的检验 (4)
4.1 经济意义上的检验 (4)
4.2 拟合优度检验 (4)
4.3 显著性检验 (4)
4.4 假设检验 (4)
4.4.1 异方差检验 (4)
4.4.2 自相关检验 (5)
5 论文著作人 (5)
6 参考文献: (5)
货币M对总产出Y的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构建经济模型,科学收集数据,进行模型参数估计,最终完成模型检验,研究货币供应量M对国民经济总产出Y的影响。
重点展示的是整个计量分析的过程。
关键词:计量经济模型;货币供应量;国民经济总产出
1理论模型的设定
1.1变量选择
影响国民经济总产出的因素很多,如消费、投资、利率、政府支出、国际收支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选取截然不同的解释变量,此处变量的选取是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入手,旨在探究货币供用量对总产出的影响,即货币政策的传导分析。
凯恩斯学派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基本框架为:
M↑→R↓→I↑→E↑→Y↑
其中M为货币供给量,R为基准利率,I为投资额,E为总支出水平,Y为总产出。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引起货币市场上利率的下降,利率的下降刺激企业啊增加投资,投资支出的增加引起就业的增加,社会总消费能力即总支出增加,社会总产出增加。
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框架为:
M↑→E↑→Y↑
货币数量的变动引起总支出水平的变化,总支出水平的变化影响总产出的变化。
两个理论的总目标都是探究货币供应量对国民经济总产出的影响,此处就以货币供应量为解释变量,国民经济总产出为被解释变量构建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采用M1口径作为货币供应量,即流通中的货币加上流动性较高的短期存款。
1.2模型数学形式
根据历年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可绘制如下散点统计图:
3.1最小二乘法的输出结果
利用Eviews软件,可得到年度数据在最小二乘法下的输出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1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31/11 Time: 12:13
Sample: 1 19
以下是怀特检验的部分输出结果:
由下表可得r n 2的值为8.461221,其P 值为0.014544,991.5)2(205.0=χ,〉r n 2)2(2
05.0χ,
因此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怀特检验拒绝同方差性的原假设,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F-statistic 6.422924 Probability 0.008960 Obs*R-squared 8.461221 Probability 0.014544
4.4.2 自相关检验
查表得n=19,k=1,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5.0=α,401.1,18.1==d d u l ,Durbin-Watson stat=1.753744,d d u u DW -〈〈4,即1.401<1.753744<2.599,DW 检验通过,
u 1-t 与u t 之间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5 论文著作人
6 参考文献:
[1] 付一书,《中央银行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版
[3]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统计,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1年数据统计
[4] 靳庭良,《计量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