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e94d311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d.png)
课堂艺术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陆良萍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化学教学中应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观,即把德育有机地融于化学教学之中。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只要认真努力挖掘并积极地搜集相关资料,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方式穿插德育内容,就能将德育和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优良品质的教育等。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地将化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可以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环境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关心环境、决心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高尚情操的教育。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作为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把德育融入化学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质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化学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首先应从教材入手,运用教材的图片、文字、实验,甚至是科学史话、科学视野,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笔者在进行碳酸钠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侯德榜先生。
为了打破外国在制碱技术上的封锁垄断,发展我国的制碱工业,他毅然放弃了国外舒适的生活,怀着为振兴祖国民族工业的决心和信心,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经过潜心研究,发明了享誉世界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用侯德榜先生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精益求精和为国争光的精神感染学生。
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
![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https://img.taocdn.com/s3/m/af4252e681c758f5f61f67a6.png)
浅谈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心理、远大理想和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为了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应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智育和德育一起抓,既教书又育人。
下面从六个方面简单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是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
一、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化学课上教师要富有激情地介绍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化学的研究更是令世人瞩目的。
许多化学成果在世界化学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我国造纸、火药、冶炼和陶瓷等。
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和使用湿法冶金技术的国家。
我国化学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65年我国成功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又在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方法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还有两弹一星、纳米碳管、高分子材料、飞天梦想的实现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让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科学知识,做一个有用的人。
通过介绍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先生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侯德榜从小学习勤奋,以十门功课满分的成绩赴美留学,学成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
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拒绝日本鬼子的合作,率众入川,筹建川厂。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欧洲垄断造碱的历史,结束了中国人用洋碱的历史。
他改进的造碱工艺,被世人称为“侯氏制碱法”,闻名世界,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通过讲述该事迹增强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为国争光的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使用芥子气等化学武器,拿中国人进行化学实验等,教育学生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a289113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8.png)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第一篇: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以达到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思想品德方面会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因此,教师进行德育的方式需要不断改进。
中外学校德育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要改进和加强德育,增强德育效果,不仅仅要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且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更有其他德育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也在发生变化。
正确的德育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化学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有比较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困难、脚踏实地的作风,对化学有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些都是学好化学所必须的思想品质。
运用恰当的德育艺术,可以把学生学习的目的由被迫动机上升到目标动机,再上升到需要动机的高度,直至抱负动机的高度,使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成绩。
在非智力因素中,化学成绩的高低与学习化学的动机成正比。
在一些化学课的开头,我运用与所讲内容有关的德育资料来引入新课。
例如,在讲醇类的时候,可以用将甲醇当成白酒出售致人死记亡的案例来说明甲醇的毒性,售假者的最终下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意识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应该通过勤劳致富的道理,然后再引入新课。
这样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对化学教学起着促进作用。
一、教师用自己的学识与人格,用丰富的化学知识去影响、同化学生,为学生作出榜样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会对教师进行无意识的模仿。
教师的教养、形象、语言表情、气质、性格甚至笔迹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模仿很适合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榜样的作用,可以使他们的缺点没有痛苦和创伤,不觉难受地消失。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厚的文化涵养,能将化学知识爱憎分明地溢于言表。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159b994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4.png)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是指通过化学教学的过程和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等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教育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不仅是一种教学目标,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
下面将从知识培养、方法引导、实践训练和思想引领四个方面谈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在知识培养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应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参加科技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在方法引导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应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品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发掘、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在实践训练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应通过实践活动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实践探究等方式,学习化学知识的培养实际动手操作和实地观察、实验分析的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畏忧、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思想引领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家的伟大贡献和科学研究的道德要求,教育学生要崇尚科学精神,尊重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分析化学的应用和环境保护等话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精选五篇]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a022f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a.png)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精选五篇]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德育是教育教学的灵魂。
正确开展德育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兴趣,开发智力,也有利于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九年级学生面对毕业升学的压力,决定了九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且学习时间较短的困难局面。
而且初中化学教学时间为一年,内容多,学时少,不可能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德育,因此初中化学中德育重在“渗透”,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适时地加入德育,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潜移默化,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德育的效率和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化学学习中,从而达到促进化学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我国青铜器的制造、铁和钢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都是举世闻名的。
……”在阅读这一段文字后,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感想,与学生一起探讨科学发展对社会、国家的影响,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经过短短的几分钟,得到了了共识,主要有:“落后就会挨打”——这是历史的教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不容质疑的客观事实,“科教兴国”——势在必行,继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继续谈谈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师生交流后得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发奋学习,以适应时代并努力去创造时代,做个时代的弄潮儿。
二、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中,除了训练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也应积极融入德育因素。
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教师常采用以下方法:先请学生介绍各自实验内容的注意事项和分工情况(其他学生补充),实行知识的共享和完善,再开展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样做不但要求学生熟悉内容,勤动手,勇实践,还要求每组学生要团结协作,采用最佳合作方式,追求质量和速度双丰收,如此一来,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以往的学生实验中的“看、慢、乱”的现象,效果相当好,如学生实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大多数的组在15分钟内完成操作。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b1ec244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a.png)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具有重要性,德育在学科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实践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倡导文明礼仪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初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德育的渗透,德育与学科教学相辅相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将德育融入化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德育、渗透、科学素养、实践能力、文明礼仪、团队合作、安全问题、职业道德教育、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全面发展、引导、提高、培养、倡导、重要性、结论、接班人1. 引言1.1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德育在其中的渗透更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养成的关键时期,德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化学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化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在正确的道德观念下进行。
德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理解和珍视化学知识,不仅注重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德育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更是至关重要。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更能倡导文明礼仪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德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化学知识,更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3794377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2.png)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正确价值观的基础。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还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科学素养和务实的实践技能。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与社会问题相关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授有机化学的时候,可以结合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自己在保护环境上的责任。
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化学知识,还能够理解化学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责任。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化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注重安全、环保和节约资源的实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实验态度和实验习惯。
在进行还原反应实验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条件的选择,避免使用一次性试剂或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化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观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科技活动和竞赛,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报告、课题研究或发明创造,通过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855cf8d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b.png)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主要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勤俭节约和劳动观念的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
关键词:化学教育德育化学是初三新开的一门学科,它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物质着手,采用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激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其实化学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此,通过对化学的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乐观的、会生活的“人”乃至“人才”。
一、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中的辩证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如通过浓硫酸因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规律;酸和碱、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立的两类物质,通过它们之间相互反应可以使学生认识对立统一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铁丝在空气中锈蚀生成氧化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等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变化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科书中的化学实验是前人科学实验的精华,每一个实验都可能引出一个科学故事或一段佳话。
例如,在做“碳酸钠性质实验”时,引导学生阅读“候氏联合制碱法”简介,学习我国纯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民族工业,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接受永利碱业公司的聘请而回国,献身化工事业,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在研究物质性质与变化时,向学生介绍因发现钋和镭以及发展镭的应用方面而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热爱祖国的精神:即使在她身居异乡,第一次做出重大的贡献——发现放射性元素钋的时候,也时刻不忘为被沙皇侵占的祖国争得荣誉,把这个新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伟大的祖国波兰。
三、进行勤俭节约和劳动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必须从学生进实验室开始抓起,从点滴做起。
1.在实验教学中,每次实验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要求用量取药品,严格控制化学试剂的用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5ff47e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8.png)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化学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化学中我们学习到了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世界、正确对待生活。
当学生了解到原子构成了所有物质,化学键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改变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时,他们就会认识到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固定的规律和变化,从而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乐观的世界观。
二、倡导安全环保的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讲究实验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但化学实验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安全意识,建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这样,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会自觉遵守实验室的规则,重视个人安全,注重环境保护,培养出安全环保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化学教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教学也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主动思考、勇于探索。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不仅能够在学习中得到体现,更会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促进学生正确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化学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伦理道德问题,比如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化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33b2f90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f.png)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高中化学教育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点。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精神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涉及许多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如客观真理、实验精神等。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和精神的具体体现,强调科学精神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精神,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化学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化学实验中存在许多危险因素,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教师可以在授课时重点强调安全教育,让学生知道何时需要戴安全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设备,怎样正确地处理化学废品等问题。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化学安全小组”,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这样既可以保护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能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帮助。
三、推动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在化学学科中,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废物处理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环保。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环境问题,会向学生介绍许多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案例,并进行分析解决。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责任。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经常需要进行实验或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彼此交流,参与实验讨论和化学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交能力。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德育教育水平。
以上就是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的一些探讨。
希望广大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ac212da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6e.png)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性,它是深入探究实际问题,深入挖
掘真理、宽广学科基础的根本环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在高中化学
教学中,德育教育能够有效渗透到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首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通
过辩证思维避免张冠李戴,做一个有正确价值取向的实验者。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学
会正确看待各种矛盾现象,勇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
的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与发现的能力,学生在实验室实际操作练习时,要充
分认识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加强对实验规律的认识,改正自己犯的错误,从而发现自身
不足,掌握适应实验技术的能力。
再者,应该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深入思考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学生可
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实验设计、实验办法、实验流程等,最终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
最后,要培养学生伦理道德意识,让学生学习懂得生活中的忠诚、责任、诚信,遵从
科学原则,不受污染,无论业务,不歧视性别、种族、宗教等。
学生要学会守法和尊重他人,学会互相协助,及时帮助他人解决问题,遵守诺言,坚持许诺,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
定的社会.
总之,通过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伦理道德意识,从而让学生有更大的利用
实验,促进学生努力进取,从而有助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完善与发展。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51fb655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0.png)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化他们的安全和责任意识,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这些渗透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还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是显著的,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积极向上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教育、渗透、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主题活动、全面发展、地位、保障。
1. 引言1.1 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化学教学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化学教学,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
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不仅可以传授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可以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人格品质和思想觉悟。
高中化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1.2 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价值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化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这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主人翁。
2.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做到严谨认真,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研究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cca3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1.png)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研究引言德育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在今天社会中,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化学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学生常常只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道德素质的培养。
本文将通过对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研究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发展。
一、德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化学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化学教学也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化学涉及的实验和技术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学生需要具备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通过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珍惜生命的观念,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
化学教学中往往伴随着实验操作,学生需要遵守实验室规范,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通过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化学涉及的实验操作往往影响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活,学生需要意识到他们在化学实验中的行为举止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爱护生命,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出社会责任感。
二、开展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1. 融入化学教学内容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首先要融入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在化学教学中选择一些与道德、价值观念相关的案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通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知识的学习中获得价值观念的启迪和培养。
2. 引导学生探索道德问题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还需要引导学生探索道德问题。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境案例或讨论课题,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和实践中发现道德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264866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d.png)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1. 引言1.1 化学教学与德育的关系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化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化学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德育是化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化学教学通过实验、讨论、思考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行为规范,使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在化学教学中,德育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教育手段,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素质的培养。
通过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对科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塑造出积极向上的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未来的发展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理念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化学教学中,德育理念包括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理念还强调尊重和理解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在合作实验和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学会互相尊重、尊重师长、尊重实验器材,并在相互合作中体会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德育理念还包括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实验中的风险和危险,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确保实验过程安全可靠。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理念是多方面、全面、立体的,旨在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aae7c2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f.png)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科学知识,更具有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修养?这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观察性和实践性。
化学知识的习得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与此化学又是一门涉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学科,化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化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就为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培养实验精神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做实验、观察反应现象和总结规律,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更能培养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遵守实验守则,注意安全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严谨性和责任感,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2.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化学与环境、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中强调绿色制药、绿色化工的理念,教育学生要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促进学生自觉地践行环保理念。
3. 强调严谨求实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学会严谨求实、认真负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传递严谨求实的态度和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认真负责,不随意做出结论,勇于追求真理。
4.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技术化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和问题。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化学技术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技术,认识到化学技术的利弊,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2
![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2](https://img.taocdn.com/s3/m/452bdd2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5.png)
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以达到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
显而易见,德育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中占着首要地位,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定要实施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对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深厚的民族感情。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国灿烂的的古代文明及对世界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是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
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
例如:我国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把世界制碱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结合“蛋白质教学”可讲1965年我国成功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一结晶牛胰岛素。
于1981年又在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方法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2003年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上天。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联系教材相关内容,适当加以展开,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学习科学家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动力。
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结合化学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7934fa7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a.png)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育则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随着教育发展理念的转变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也变得愈发重要。
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平衡。
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对于塑造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育与化学教学的关系教育与化学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化学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化学教学旨在传授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德育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质。
德育教育通过化学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爱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在德育教育的引领下,化学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目标,让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受益。
教育与化学教学的关系是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二者共同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 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已不再只是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
化学是一门需要高度严谨和慎重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实验守则、注意安全。
通过化学教学,学生能够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专业操守,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和职业道德。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6566080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a.png)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在德育教育的渗透中,教师要注重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与责任教育。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教师在进行实验时,应向学生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提醒他们在实验中要注重细节,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并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中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中的意外事故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德育教育的渗透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
化学学科的研究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能够从各种信息中筛选出有效的并正确地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项目或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在德育教育的渗透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学科,要求学生具备科学态度,即对待科学问题要持开放、求真、负责的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科学史和科学思想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家们的努力与成果,引导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些伦理和价值问题,如科学技术的利弊,让学生思考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
在德育教育的渗透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学科的研究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因此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等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解决社会问题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注重化学实验的安全与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在德育教育的渗透下,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化学人才。
浅析化学学科德育渗透
![浅析化学学科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fb08a98033687e21ae45a90b.png)
浅析化学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之首,居主导地位。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化学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的能力和品质都得到加强,将来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作为一名教师,应根据各学科、各学校具体情况,适当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智育也自然得到了发展。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社会主义教育在化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如政治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例如化学《绪言》部分讲到四大发明中造纸是我国人民在化学史上取得的辉煌成果,我补充介绍了“蔡伦纸”的造纸技术(改用便宜的树皮、碎布、破鱼网为原料,以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后人称他为造纸技术的发明人。
在教学《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我国钢铁生产、冶炼历程,特别是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安万毕术》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种冶金技术比西方国家早1700年。
通过学习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二、利用教材及结合周围环境,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号“杀手”CO,在初中课本中都做过初步和系统的学习。
在讲授该节内容时,给学生讲清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观看有关CO毒性的电影、录像及有关中毒后如何处理,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2.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试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
浅谈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3b598137ce2f0066f433224f.png)
浅谈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根据中学化学新课标要求,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法探究的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科学的世界观。
本文作者从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意义出发,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进行德育的策略。
ﻭ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德育功能;策略ﻭ中学化学新课标指出:寓思想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以达到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
ﻭ一、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学生的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树人的根本。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必须把育人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强调化学科学的育人功能,纠正化学教学中的唯科学化倾向,就是要求化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强调人与自然、协调的现代意识。
让学生将学习化学知识与认识、解决与相关的化学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利用结合点,发挥化学教学德育功能1。
充分挖掘化学史中科学家人格魅力的榜样示范作用,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ﻭ一部化学科学的史,也是人类的奋斗史。
挖掘存在于化学知识背后的一些活生生的事例,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学生,对帮助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会起到的影响。
例如我在讲到元素氟时,向学生介绍:由于氟单质的活泼性和毒性极大,因而长期未能分离出来,为了研制它,化学家戴维曾受氟的毒害病倒好几个月,乔治和托马斯也为研制氟而严重中毒,鲁耶特和尼克雪为研制氟不幸殉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
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心理、远大理想和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为了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应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智育和德育一起抓,既教书又育人。
下面从六个方面简单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是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
一、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在化学教学中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化学课上教师要富有激情地介绍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化学的研究更是令世人瞩目的。
许多化学成果在世界化学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我国造纸、火药、冶炼和陶瓷等。
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和使用湿法冶金技术的国家。
我国化学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65年我国成功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又在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方法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还有两弹一星、纳米碳管、高分子材料、飞天梦想的实现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让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科学知
识,做一个有用的人。
通过介绍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先生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侯德榜从小学习勤奋,以十门功课满分的成绩赴美留学,学成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
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拒绝日本鬼子的合作,率众入川,筹建川厂。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欧洲垄断造碱的历史,结束了中国人用洋碱的历史。
他改进的造碱工艺,被世人称为“侯氏制碱法”,闻名世界,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通过讲述该事迹增强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为国争光的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使用芥子气等化学武器,拿中国人进行化学实验等,教育学生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渗透在化学教学中
通过介绍天体、地球、生物和人体都是由氢、氧、碳、磷、钙等物质组成的,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原则;通过分子、原子、电子的不停运动,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再结合化学反应中的化合与分解,离子分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物质溶解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与还原,使学生认识对立统一观点;通过纯净的氢气能安静燃烧,而不纯的氢气点燃可能发生爆
炸等,说明量变能引起质变。
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相互转变。
如无机物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如化肥、农药的使用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又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凡事都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害的一面。
通过洗涤剂、塑料的是与非,还可结合相关内容,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从而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将环保意识渗透在化学教学中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
人类面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生态平衡的破坏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一些环境污染:空气的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白色污染等。
结合课本知识,讲述环境保护知识,如工业三废与水、大气的污染;农药、化肥与水、土壤的污染;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等,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让学生自己也收集资料,观察我们周边的环境情况,关注社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如:要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废气的排放量,增加废气处理设施,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
使学生了解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
污染,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养成环保习惯,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用电;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纸张,保护森林,尽量少用塑料杯、塑料袋等,并通过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周围人的环保意识。
四、将崇尚科学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
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认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可破除迷信,识别伪科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利用磷化物与“鬼火”;自燃与“天火”;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变色与巫婆、神汉的杀鬼见血破除学生心中存在的迷信观念。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组成物质的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不发生改变,可用来批驳李洪志的铝变黄金、水变油的伪科学;通过讲解化合物知识与虚假广告;假金银的识别;毒品的化学性质等,保护学生健康的认识能力,不迷信,崇尚科学。
五、将挫折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在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或多或少的困难,教师在讲课中可以穿插诺贝尔在制备硝化甘油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改进工艺时曾发生多次爆炸事故,弟弟在事故中死去,父亲受重伤。
可诺贝尔并没放弃,在进行了无数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发明了胶质炸药。
讲述科学家在制取单质氯过程
中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生命,但科学家们没有退缩,在1886年法国科学家瓦桑制取了单质碳。
通过这些故事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顽强勤奋的优良品质,要敢于面对困难,设法解决问题,明白挫折也未必是坏事,只要正确对待,不断吸取教训,就能在失败中获取成功。
六、将道德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
针对如今社会上出现的奶粉、牛奶中添加“三聚腈胺”、猪肉中有“瘦肉精”、豆腐中加“吊白块”、鸭蛋中有“苏丹红”、蘑菇上的“荧光粉”这些食品安全事件,指出这些非法的食品添加物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当更多敏感的社会问题通过化学知识有力解释而大白于天下时,基本的道德观念责问着人们的良知。
其实,卖牛奶的会吃猪肉、鸭蛋、蘑菇等,卖猪肉的又要喝牛奶等,这样的悲剧会周而复始,会造成整个社会秩序的混乱。
通过化学的解释、真理告诫学生如果人不能将自己的良心放正,那么就会进入一个自相残杀的循环中,道德和社会良知的缺失会影响到社会的在秩序,甚至波及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