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项目使用林地选址方案及编制依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项目使用林地选址方案及编制依据
根据相关规定,光伏项目使用林地的条件可归总为:光伏板区只能使用灌木林地及宜林地,其中对灌木林地又有要求,具体为: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区域的灌木林地和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区域覆盖度高于50%的灌木林地,此类型的灌木林地是光伏板区禁止使用的,其它建设内容除天然乔木林(竹林)地外,其它地类不受影响。

工作重点为:选择符合行业要求的林地地类及国土等相关部门各项规章制度的地块作为本项目的用地红线,在项目组正式进场前,由项目负责人及具体编写过此类“光伏使用林地报告”的工程技术人员会同设计单位以及相关单位进行现场排查敏感因素,确定项目红线落定。

1、调查内容
(1)调查项目使用林地所属行政区域,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森林类别、林地保护等级、林地类型、地类、面积、株数、蓄积、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组)、郁闭度(覆盖度)、年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以及建设内容、用地性质、用地期限等;分布在项目用地范围内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古树名木资源,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等。

(2)调查项目使用林地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及重点生态区域,涉及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城市规划区,兑现中央及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等情况。

2、调查详细等级及调查精度要求
⑴调查详细等级:调查详细等级执行森林资源“三类调查”等
级。

⑵调查精度要求:主要因子调查精度要求:小班面积允许误差±5%,树种组成允许误差±5%,平均树高允许误差±5%,平均胸径允许误差±5%,平均年龄允许误差±10%,郁闭度允许误差±5%,每公顷株数允许误差±10%以内,每公顷蓄积允许误差±10%以内。

3、调查技术方法
⑴林地区划系统:项目区→乡(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小班。

⑵小班区划条件
按照土地权属、地类、林地类别、林种、亚林种、生态公益林事权等级、林地保护等级、工程类别、优势树种(组)、起源、龄组、郁闭度、灌木林覆盖度等级、立地条件,以及使用林地性质、建设内容和使用林地情况等的不同区划小班。

⑶小班主要因子调查方法
①地类调查:执行地类划分标准,并确定使用林地的地类。

②林地、林木权属调查
根据项目使用林地的林权证明材料确定。

③林地类别、林种、林地保护等级、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调查:根据林地一张图成果资料、各级公益林区划界定修编成果资料等资料确定。

④林分起源调查:林分起源调查采用现地结合访问的调查方法。

⑤龄组调查:查阅相关现有资料、访问和现地调查优势树种(组)平均年龄,确定优势树种(组)的龄组(级)。

⑥郁闭度调查:目测调查林冠投影对地面覆盖程度,用十分法表示,记至两位小数。

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的调查和求算方法:平均胸径:采用实测或样地内各树种的胸径(径阶)资料,利用下列公式求算平均胸径:式中:di——径阶值,ni——株数,N——总株数。

小班平均胸径用达1成以上的各组成树种的组成系数加权求算。

平均树高:根据小班分树种、径阶各实测3-5株树高,用算术平均法求算各树种各径阶的平均树高,而小班的平均树高用达1成以上的各组成树种的组成系数加权求算。

⑷面积调查及计算方法:根据建设方与被使用林地方现地确定的用地范围,会同相关单位的有关人员到现地,对项目拟用地范围进行现状调查。

调查时按小班区划条件进行小班区划,结合《建设项目用地红线图》(1∶1000带等高线)进行勾绘,并用GPS采集GCS2000坐标辅助定位落图,用GIS软件求算面积,并对拟用地小班进行编号。

调查时在界外固定物上标注红油漆标志“×”,确保用地界明晰。

⑸林木株数、蓄积量调查及计算方法:依据《森林采伐作业规程》的有关技术规定,结合拟使用林地小班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查方法。

林相较为整齐的乔木林小班,采用样地调查方法,所选样地面积累计不低于小班面积的10%;对样地内胸径≥5cm的林木(含散生木)分树种每木检尺,每个径阶测1-3株树高,根据各树种二元
立木材积公式计算林木单株材积,各树种各径阶单株材积之和为各树种各径阶林木蓄积,各树种各径阶林木蓄积之和为各树种蓄积,各树种蓄积之和即为样地蓄积,用样地蓄积和林木株数推算全小班蓄积量和林木株数。

对样地内胸径<5cm的幼树设置10m×10m的样方分别树种查数株数,推算全小班株数。

对面积较小,林相不整齐的小班,胸径≥5cm的林木分树种进行每木检尺、测高,根据各树种二元立木材积公式计算各树种蓄积、株数;各树种蓄积、株数之和为全小班蓄积、株数。

胸径<5cm的幼树分树种查数株数。

经济林小班分别树种调查株数、年龄、产期、平均树高等。

株行距规整的经济林小班调查其株行距进行推算。

未达检尺幼林采用典型选样设置10m×10m的样地调查树种、平均高、胸径(根径),调查面积不低于小班面积的5%。

对有散生木、四旁树的小班,胸径≥5cm的分树种进行每木检尺、测高,根据各树种二元立木材积公式计算各树种蓄积、株数。

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古树名木调查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座谈访问、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用地范围内分布的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

调查其种类、分布位置(用GPS 定位)、生长状况、分布数量等,并注明保护级别,采用中文—拉丁文对照记载。

并调查建设项目对区内风景名胜的影响程度。

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栖息地调查方法:采用查阅有关资料、访问与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用地范围内分布的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调查其种类、分布数量等,并注明保护级别,采用
中文—拉丁文对照记载。

并现地调查分析建设项目对其影响程度。

⑻重点生态区域调查方法:风景名胜、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采用查阅有关资料的调查方法。

并现地调查分析建设项目对其影响程度。

4、调查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12月28日修正);
(2018年3月19日修定);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2015年3月30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5号,2016年9月22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2号修改);
规范性文件
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林资规〔2021〕5号);
⑵《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调整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引导节约集约利用林地的通知》(财税〔2015〕第122号);
5、报告编制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⑴《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规范》(LY/T 2492—2015);
⑵《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646—2005);
在服务过程中重点加强以下环节管理:
(1)外业调查:工作小组项目负责人应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工
作小组成员必须如实记录外业调查设计内容,不得随意修改,确保外业调查设计资料的真实性;
(2)内业整理:内业整理人员需就所承担工作内容认真负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项目负责人及时掌握项目内业整理过程中的情况,及时检查小组成员的工作内容,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3)质量管理: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完成后,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程序,全面认真执行项目审查制度,送审材料须经项目组自检自查,并经领导审查合格,最终由专业技术审查人员审核审定出正式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