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B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B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产后抑郁症(postparturm depression,PP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情绪
障碍,发生在分娩后的妇女。

其病因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其发病与人体神经免疫学有关,也受n-3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的影响。

该研究综述微量营养素与PPD之间的关系,分析微量营养素对神经免疫学影响的可能机制。

为今后PPD的临床实践和健康教育提出指导性意见。

标签:产后抑郁症;微量营养素;神经免疫学
1 产后抑郁症概述
PPD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至有自杀或杀婴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3.5%~33.0%,国内为3.8%~16.7%,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病程可持续3~6个月。

PPD不仅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还影响家庭功能和产妇的亲子行为,影响婴儿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PPD的危险因素可能与以往的精神疾病、长期的心理压力、社会或经济支持的不足以及难产的经历等相关。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危险因素都会发展成PPD。

因此,导致PPD的主要原因被广泛的关注和探索。

近年来,有学者分别从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等角度进行研究,其结果证实与PPD联系紧密的是心理神经免疫学领域(psychoneuroimmunology,PNI)。

PNI是研究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两者失调会导致抑郁症的发展。

2 营养与产后抑郁症的心理神经免疫学关系
营养状况与神经免疫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免疫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都取决于个体的营养状况。

2005年,Bodnar 和Wisner的研究表明[1],微量营养素(n-3多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在整个孕期和产后缺乏可能增加PPD的风险。

此后,其他学者研究证实,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诱发PPD。

那么,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是如何引起PPD,PNI可能是其中的重要潜在机制,这也是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证实。

关注育龄女性的营养状况是必要的,适时的营养干预不仅廉价、安全、易于管理,也被患者普遍接受。

微量营养素是产后抑郁症和心理神经免疫学的链接桥梁。

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产后抑郁症和微量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是脂肪酸对产后人群的影响。

B族维生素和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较少,只有少数部分关注其影响女性的心理健康。

该研究简要介绍微量元素的生化学概况和膳食来源。

之后,讨论微量营养素在一般人群抑郁症与心理神经免疫学的作用证据。

通过分析表明微量营养素对产后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每种营养素对于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学研究都可以作为一个潜在课题。

2.1多不饱和脂肪酸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n-3脂肪酸和n-6脂肪酸)不能由人体合成。

因此,饮食必须包含n-3脂肪酸和n-6脂肪酸或其前体分子(α亚麻酸亚油酸为n-3和n-6脂肪酸的前体)。

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富含脂肪的鱼类和某些藻类;其前体α-亚麻酸来源于植物亚麻籽和胡桃等。

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动物,饲喂栽培谷物;其前体亚油酸主要来源于如玉米、大豆植物油,葵花籽和棉籽等。

2.1.1联动心理神经免疫学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通过对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影响抑郁症。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主要是以其衍生物EPA和DHA的形式起作用。

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补充可减少关键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8[2]。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抗炎作用机制是EPA限制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形成的主要途径[3]。

另一方式是EPA竞争性抑制环氧化酶(COX)的炎症通路。

COX通路转化人体初期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酸、促炎细胞因子如前列腺素和前列环素。

然而,高水平的EPA直接阻碍花生四烯酸衍生物的产生,通过COX形成EPA的替代衍生物[4]。

有学者研究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炎症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保护作用[5]。

由于抑郁症经常与这些疾病的共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防止炎症性疾病也可能预防抑郁症。

早期的观察性研究是非常一致的:血清和膳食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抑郁症患者中较低,较低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消费国家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6]。

之后又有研究人员开始对n-3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一种治疗抑郁症的干预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单药治疗或辅助抗抑郁的药物,越来越多的证据倾向于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效果[7]。

2006年美国精神病协会推荐,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作为监测和治疗情绪障碍的有效方法[8]。

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抑郁症之间的明显关系可以用两个重要机制解释。

第一个是心理神经免疫学假说,通过限制炎性前列腺素和细胞因子的产生,n-3多不饱和脂肪酸防止炎症状态。

第二作用于神经元,n-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调节5-羟色胺神经递质代谢[9]。

2.1.2产后抑郁的作用2002年,一项PPD的行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抑郁症产妇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较低[10]。

有数据比较抑郁症产妇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海鲜消费和母乳DHA含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多层次的分析来评估社会经济地位等混杂因素的影响:配偶、家人的支持和环境因素等。

研究表明,低利率的海鲜消费和低浓度的母乳DHA与产后抑郁症密切相关[11]。

因此,继续对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PPD之间关系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基于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心理神经免疫学机制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途径。

2.2 B族维生素
维生素B都是水溶性维生素,它们协同作用,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和肌肉的健康,增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

在一般人群研究中,抑郁与低水平的维生素B和/或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

维生素B 与不同的研究群体,如维生素B12与老年人群抑郁密切相关,维生素B9与成人和青少年人群抑郁症相关[12]。

因为几乎所有的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分析提出是否低维生素B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引起抑郁症。

纵向研究,阐明这种关系尚未进行。

B族维生素预防和辅助治疗抑郁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具体的机制还没有明确。

有学者认为,低水平的维生素B6、B9和B12,会导致神经递质5-羟色胺合成减少[13]。

第二,“抑郁症血管假说”的学说认为,缺乏B族维生素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这又是与血管损伤相关的慢性炎症状态。

此外,对颈动脉和脑动脉可引起持续的低氧输送,以及前额叶皮层损伤,导致抑郁以及较差的心理状态[14]。

2.2.1产后抑郁中的作用很少有研究调查维生素B和PPD的关系,没有太多的证据表明两者有关系。

在早期的一些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记录在产后第3天,产后1、2个月和3个月血清维生素B9状态。

作者发现维生素B9和PPD 没有太多相关性[15]。

3 讨论
该研究阐述微量营养素对PPD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心理神经免疫学机制。

具体的潜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未来的研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首先,各研究设计应该更加严谨。

①研究需要足够的样本大小和不同种族的人群。

从PNI 的视角考虑,免疫紊乱或炎症性疾病史的患者不应该包括在内,因为这些患者基本炎症环境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

②尽量纵向研究。

这可以防止在横断面研究固有的原因/效果/合并的不确定性。

③观察研究应该从怀孕初期到产后1年,微量营养素水平如何发生变化。

这些信息将其假定最大效果的干预有助于预防研究。

④研究需要使用一致的方法监测微量元素状况。

饮食回忆不是评估微量营养素状况的首选方法,因为它建立的是不确定性的研究设计。

作为替代方案,建议监测血药浓度,体现微量元素在生物过程中的有效性。

此外,血药浓度有助于微量营养素–PPD链接机制的研究。

⑤为了便于研究结果的比较,研究需要使用常用的测量工具(产后抑郁筛查量表)和时间筛选。

其次,研究需要阐述微量营养素与PPD之间的潜在机制。

这将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微量营养素是如何产生作用,可以针对PPD设计更有效的干预方案。

最后,单一营养干预与广谱营养干预(饮食干预和营养咨询等)相比,可能对情绪产生更多负面影响,比如最近研究表明[15],7岁内儿童的认知能力下降可能与哺乳期妇女补充鱼油添加剂有关。

因此,未来研究切入点最好是广谱营养素对PPD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Bodnar LM,Wisner KL. Nutrition and depression: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mental health among childbearing-aged women[J].Biol Psychiatry,2005,58(9):679–685.
[2] Adkins Y,Kelley DS.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J].J Nutr Biochem,2010,21:781–792.
[3] Zhao Y,Joshi-Barve S,Barve S,et al. Eicosapentaenoic acid prevents LPS-induced TNF-α expression by preventing NF-κB activation[J].J Am Coll Nutr,2004,23:71-78.
[4] Vecchio AJ,Simmons DM,Malkowski MG. Structural basis of fatty acid substrate binding to cyclooxygenase-2[J].J Biol Chem,2010,285:22152-22163.
[5] Saravanan P,Davidson NC,Schmidt EB,et al.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marine omega-3 fatty acids[J].Lancet,2010,376:540-550.
[6] Liperoti R,Landi F,Fusco O,et al.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depression: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Curr Pharm Des,2009,15:4165-4172.
[7] Sontrop J,Campbell MK.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depression: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and a methodological critique[J].Prev Med,2006,42:4-13.
[8] Freeman MP,Hibbeln JR,Wisner KL,et al. Omega-3 fatty acids:evidence basis for treatment and future research in psychiatry[J].J Clin Psychiatry,2006,67:1954-1967.
[9] Lu D-Y,Tsao Y-Y,Leung Y-M,et al. Docosahexaenoic acid suppresses neu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induces heme oxygenase-1 expression in BV-2 microglia:implications of antidepressant effects for omega-3 fatty acids[J].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10,35:2238-2248.[10] Hibbeln JR.Seafood consumption,the DHA content of mothers’milk and prevalence rate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a cross-national,ecological analysis[J].J Affect Disord,2002,69:15-29.
[11] Robinson D,O’Luanaigh C,Tehee E,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holotranscobalamin,vitamin B12,homocystein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s[J].Intl J Geriatr Psychiatry,2011,26:307-313.
[12] Beydoun MA,Shroff MR,Beydoun HA,et al.Serum folate,vitamin B-12,and homocysteine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U.S. adults[J].Psychosom Med,2010,72:862-873.
[13] Fava M,Mischoulon D. Folate in depression:efficacy,safety,
differences in formulations,and clinical issues[J].J Clin Psychiatry,2009,70(Suppl 5):12-17.
[14] Ford AH,Flicker L,Thomas J,et al. Vitamins B12,B6,and folic acid for onse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older men:results from a 2-year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trial[J].J Clin Psychiatry,2008,69:1203-1209.
[15] Miyake Y,Sasaki S,Tanaka K,et al. Dietary folate and vitamins B12,B6,and B2 intake and the risk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Japan:the Osak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tudy[J].J Affect Disord,2006,96:133-138.
(收稿日期:2015-0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