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 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A.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 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都能生长与繁殖
D. 都具有系统
2.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D.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偏左上方,如何操作才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
()
A. 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 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 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 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4.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 水绵
B. 变形虫
C. 衣藻
D. 草履虫
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相互依存关系图以下不合理的选项是
()
A. 甲是生产者
B. 丙不是消费者
C. 丁是分解者
D. 根据捕食关系只有1条食物链
6.关于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玉米种子含有淀粉
B. 菜豆种子有两片子叶
C. 玉米种子没有子叶
D. 菜豆种子没有胚乳
7.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多次进行灌溉.玉米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 光合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
D. 果实的生长发育
8.学习了根的相关知识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的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B. 根尖的分生区生长最快
C. 移栽幼苗时最好去掉根毛
D. 根尖的成熟区能吸收水
9.关于桃树开花与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雌蕊传粉雄蕊受粉
B. 受精作用在胚珠内完成
C. 桃果肉由珠被发育而来
D. 桃花完成受精后再传粉
10.植物体需要的无机盐中,哪项不是需要量最多的()
A. 含铁的无机盐
B. 含钾的无机盐
C. 含磷的无机盐
D. 含氮的无机盐
11.下列叙述中,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无关的是()
A. 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一部分
B.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淀粉遇碘液变蓝
D. 叶绿素能溶解到酒精中
12.农民利用塑料大棚栽种蔬菜时,会采取适当降低夜间温度措施,这样做是为了()
A. 促进光合作用
B. 促进呼吸作用
C. 促进蒸腾作用
D. 抑制呼吸作用
13.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
A. 产生二氧化碳
B. 分解有机物
C. 提供能量
D. 吸收氧气
14.植物之所以能成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因为植物细胞中一般有()
A. 细胞壁
B. 液泡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15.为掌握台风“鲇鱼”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
A. 经验推测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观察法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6.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将100粒饱满且完整的同一种绿豆种子随机分成5等份,
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5个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
(1)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___ 组和______ 组进行对照实验,其中对照组是______ 组.
(2)甲组和丁组若形成对照实验,则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
(3)甲、戊两组中均有1-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______ .
(4)分析实验结果,你认为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______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7.如图表示某一植物的一段枝条、叶芽(纵剖)、种子的结构(纵剖).请据图回答
问题([]内填序号)
(1)若将丙图中的种子播种到适宜的肥沃土壤中,种子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______ ,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______ ] ______ .
(2)图甲中的结构[1]是由乙图中的[ ______ ] ______ 发育来的,也是由丙图中的[ ______ ] ______ 发育来的.
(3)乙图中的[6]将发育成甲图中的[ ______ ].
18.“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请
再结合如图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中的乙图能表示下列哪种细胞______ .
A、兔口腔上皮细胞
B、萝卜根部细胞
C、萝卜叶肉细胞
(2)兔子蹦蹦跳跳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如图中的______ (填数字序号)中进行某种作用释放出来的.
(3)青菜等植物能通过______ 参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所需的气体原料是它通过叶片表皮上的______ 进入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A、只有含有叶绿体的植物在光照下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错误;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C正确;
D、高等动物体具有系统,植物没有系统,D错误.
故选:C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了解生物的特征,结合题意,灵活解答本题.
2.【答案】D
【解析】
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使降雨量多、气候湿润,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D.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答案】B
【解析】
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

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
凹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小光圈、平面镜。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上下左右都倒,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因此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上方,要将物象移
动到视野正中,物像应该向右下方移动,因此玻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使用,重点考查的是调节视野的明暗和如何移动装片。

据此作答。

显微镜的使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掌握,难度一
般。

4.【答案】A
【解析】
解: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
变形虫等.水绵是多细胞藻类植物.
故选:A.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
掌握课本对单细胞生物的举例.
5.【答案】B
【解析】
解:A、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
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A是生产者,A正确;
B、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所以丙是消费者,B错误;
C、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
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丁的消费者,C正确;
D、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确切的说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按照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的次序可知,该食物网中有1条食物链,即甲→乙→丙,D正确.
故选:B.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观图可知:甲属于生产者,乙和丙属于消费者,丁属于分解者.据此解答.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
解: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都有种皮和胚,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玉米种子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菜豆种子子叶两片没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故选:C.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如图所示:
理解掌握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7.【答案】B
【解析】
解: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
义: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调节气候,这是蒸腾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可见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故选:B
根吸收来的水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少部分被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据此作答.
关键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8.【答案】D
【解析】
解: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如图所示:
1、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自下而上疏导水分和无机盐.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
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3、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4、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上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幼苗期植物的根系较小,有利于带土移栽.这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提高根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根的成活率.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可结合根尖的结构图进行记忆.
分清根尖各部分的功能及细胞特点.
9.【答案】B
【解析】
解:A、雄蕊的花药中有花粉,因此雄蕊传粉雌蕊受粉而不是雌蕊传粉雄蕊受粉,错误;
B、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
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中央极核融合形
成受精极核.因此受精作用在胚珠内完成,正确;
C、桃果肉是果皮,因此桃果肉由子房壁发育而来而不是由珠被发育而来,错误;
D、桃花先完成传粉后再受精而不是完成受精后再传粉,错误.
故选:B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传粉
和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
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开花结果的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
10.【答案】A
【解析】
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故选:A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熟记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11.【答案】B
【解析】
解:A、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如果这一部分遇碘不变蓝,而照光部分变蓝,说明经一昼
夜黑暗处处理后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消耗了,照光部分的淀粉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说明叶片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制造淀粉,该选项不符
合题意.
B、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用其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的存在,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无关,该选项符合题意.
C、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2.【答案】D
【解析】
解: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
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以提高蔬菜的产量.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温度与呼吸的关
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呼吸作用消耗有
机物.
13.【答案】C
【解析】
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
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
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变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
生命活动,如植物体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
与生长等。

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首先明确的是呼吸作用的概念.
知道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满足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14.【答案】D
【解析】
解: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故选:D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关键点:,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因此动物和人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15.【答案】B
【解析】
解:A、经验推测法:通过经验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对事物发
展趋势的推测和判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
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
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为掌握
台风“鲇鱼”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该选项符
合题意.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
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
学结论.
故选:B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实验法是
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调查法的方法步骤.
16.【答案】甲;戊;甲;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吗?;种子自身有问题;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解析】
解:(1)甲、戊两组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甲组有光种子萌发,戊组黑暗无光种子也萌发,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因此甲实
验变量没有处理,是对照组,戊是实验组.
(2)甲组和丁组若形成对照实验,唯一变量是空气,则想探究的问题是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吗?
(3)甲、戊两组中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具备了,而甲、戊两组中均有1-2粒种子没有萌发,没有萌发的原因应该是自身的条件不具备,即胚不是完整的、胚不是活的.因此“甲、戊两组中均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这粒种子(的胚)已死亡(或胚被破坏等).
(4)从表格中看出,甲组与乙组只有一个变量是水分,乙组不放水,种子未萌发,甲组放少量水种子萌发,因此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甲组与丙组只有一个变量是温度,甲组置于25℃处(温度适宜)种子萌发,丙组置于0℃,温度低,种子未萌发,因此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甲组与丁组只有一个变量是空气,甲组有空气,种子萌发,丁组放过量水没有空气,种子未萌发,因此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所以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故答案为:(1)甲;戊;甲
(2)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吗?
(3)种子自身有问题
(4)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
17.【答案】子叶;10;胚根;5;幼叶;8;胚芽;2
【解析】
解:(1)种子播种到适宜的土壤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萌发.11子叶中储存的营养物质被胚吸收利用,经过一系列生长过程,种子的10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与此同时,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土面,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展开后转为绿色,进行光合作用.
(2)图甲中结构1是叶由图乙中的5幼叶发育而来,也是由图丙中的8胚芽发育来的.
(2)图甲中的2是茎由图乙中的6芽轴发育而来.
故答案为:(1)子叶(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0胚根
(2)5 幼叶、8胚芽
(3)2
由图可知:1是叶,2茎,3侧芽,4生长点,5幼叶,6芽轴,7芽原基,8胚芽,9胚轴,10胚根,11子叶.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叶芽的结构和伸展、种子的结构及萌发过程.
18.【答案】C;④;光合作用;气孔
【解析】
解:(1)乙图比甲图多了细胞壁、叶绿体等结构,因此乙图表示植物细胞;萝卜根部细胞埋在土中的部分不见光没有叶绿体,萝卜叶肉细胞具有叶绿体,所以乙图可表示萝卜叶肉细胞,故选C.
(2)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所以兔子蹦蹦跳跳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如图中的④线粒体进行的呼吸作用.(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参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既是水分散失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故答案为:(1)C
(2)④
(3)光合作用;气孔
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由甲、乙两图可知: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线粒体、⑤叶绿体、⑥细胞壁.
熟练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