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级实务第一章总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1.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
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 身的义务;
2.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 法人。
(三)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 范围。 在会计工作中, 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 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 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 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 来。
100
考试时间
2020年中级会计职称无纸化考试时间及考试日期9月5日-7日 (共3天3个批次)
2020年9月5日(周六)8:30-11:30
中级会计实务
2020年9月6日(周日)8:30-11:30
中级会计实务
2020年9月7日(周一)8:30-11:30
中级会计实务
2020年10月17日前,完成评卷质量抽查验收工作,下发并在“全 国会计资格评价网”公布2020年度中级资格考试成绩
二、持续经营 (一)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 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 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 业务。 (二)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 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 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
2020年中级会计实务
主讲老师:
前言
近三年考试题型题量
题目类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分析题
综合题 分数合计
2019年
数量 分数
10
15
10
20
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
2
22
2
33
100
2018年
数量 分数
10
15
10
20
10
10
2
22
2
33
100
2017年
数量 分数
10
15
10
20
10
10
2
22
2
33
2.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 计主体。
(1)经济上独立核算是成为会计主体的充分必要条 件,因为只有经济上独立核算才有必要设置会计来反映其 资金运动,其才能相应地成为会计主体;
(2)常见的会计主体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 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甚至独 立核算的车间等。
明确这个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 用资产,按照既定的令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 此 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三、会计分期 (一)会计分期假设内涵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 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二)具体划分方法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 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 中期报告。 四、货币计量 (一)货币计量假设的内涵
【解析】A公司投资持有B公司80%的股份,投资持有C公 司90%的股份,这种情况下,A公司通过投资控制B、C公司, 完成对B、C公司实质的经营决策、财务决策等,则A公司为B、 C公司的母公司。此处共有4个会计主体:A、B、C公司分别 为单独的会计主体,A、B、C公司构成的企业集团也作为一个 会计主体。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四、知识点精解 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 【知识点】财务报告目标 P1 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 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 策。
财务报告使用者: 内部使用者是企业管理层。
外部使用者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工商、税务、 上级主管机关等)和社会公众
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 表;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A 200 = 1 + 199 B 200 = 199 + 1
经营成果: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 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本身的属性决定的。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 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 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 支付手段等特点。
《企 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 準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 币作为计 量单位。
收入 — 费用 = 利润 A 2000 — 1000 = 1000 B 2000 — 3000 = -1000 A 2000 — 1000 = 1000 B 20000 — 19000 = 1000
经济决策: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A 200 = 1 + 199 B 200 = 199 + 1
第一章 总 论
一、内容简介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 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计量等内容。 二、主要考点 1.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具体应用; 2.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业务辨认;
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三、章节结构
收入 — 费用 = 利润 A 2000 — 1000 = 1000 B 2000 — 3000 = -1000
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受托责任观) 2、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的信息(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强调相关性,较多采用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 (如股民通过报表选择股票);
受托责任观强调可靠性,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如股东通 过报表确定经理人业绩)。
【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 P2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 核算所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四个假设。 一、会计主体 (一)会计主体的概念及界定 1.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