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公开课的完成情况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公开课的完成情况及效果
今天教第二单元第一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公开课,整体下来,感觉自己教的还挺成功。
这个成功从两方面体现,一是教材的把握和教学设计,二是自己的课堂状态。
这个单元的核心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本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第一二篇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提出问题,第三篇是学习批注,第四篇是运用方法,自己实践。
前两篇的角度各有侧重点,第一篇是部分与全文去提问的角度,第二篇是内容、写法、启示角度,而第一篇的导语还要求激发学生提问意识。
今天的第一课时,我把目标放在了识字写字、激发兴趣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上,环节分为“识字写字,扫清障碍”,“质疑题目,整体感知”。
识字板块按偏旁分类(80%是左右结构)认识的左右结构的字,剩下的“苔”昨天学过,复习一下就可以,“囚”是会意字。
从最终效果看,学生是掌握了的。
写字板块没来得及进行,打算后面补一下。
后面一部分先聚焦题目进行发问,课前学生预习了课文,以为他们会问写“这五粒豆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五粒豆的结局”这种“高质量”问题。
但大家除了预设的,还问了“为什么是一个豆荚?为什么是五粒豆?什么颜色?”这种奇形怪状的问题,当时我很纠结,这种不主流的问题是
应该及时斩断,还是选择尊重。
一念之间,我想到激发学生提问意识也是目标之一,所以我板书了所有学生的问题。
下一步让他们选择一个问题,带着问题去读,最后为了表示尊重所有同学的意见,同时也培养提问意识,我板书了所有学生的问题。
最终让他们根据板书来我“讲这篇课文讲了一些什么故事”(整体感知)。
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了。
课堂最后,我们总结提出问题的作用,感受提问的奇妙。
学生说:就是对题目提了问而已,没想到最后整篇文章讲了什么都知道了。
最后我用“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来结束课文。
以上是教材解读课、堂流程和效果,我感觉都还挺好,我的授课方面也有了进步:缓解紧凑不松散,态度认真不随意,只谈学习不闲扯,普通话也标准些了,感觉很好。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预设不充分,板书有点乱;识字多花了时间,所以写字没进行完;有四五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我也没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