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散文示例与提分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初高中衔接散文示例与提分训练
考点:
1.赫尔曼·黑塞《水彩画》——依据文本内容分析作者的绘画创作观
2.梁豪《看见阿尔山(节选)》——赏析语言特色
3.刘亮程《春天的步调》——理论应用:“奔放而细腻”
4.熊召政《谁持彩练当空舞》——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弘磅礴的风格特点
【考点研究】
一、常见考点
1.依据文本内容分析作者的绘画创作观
语言特色
3.理论应用:“奔放而细腻”
4.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弘磅礴的风格特点
【考点示例】
一、赫尔曼·黑塞《水彩画》——依据文本内容分析作者的绘画创作观
【考点解读】
1.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
2.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4.依据文本内容分析作者的绘画创作观
二、梁豪《看见阿尔山(节选)》——赏析语言特色【考点解读】
1.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
2.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3.词语内涵——“看见不见”
【考题对接】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5分)
(1)春天的步骤
.....:
(2)藏埋
..:
2.试分析第⑦、第⑨两段蕴含的丰富情感。
(5分)
3.有人评价刘亮程的散文“奔放而细腻”,请结合文章赏析这一特色。
(5分)
4.试分析最后一段的艺术效果。
(5分)
一、刘亮程《春天的步调》【答案】
1.(1)春天的步骤:春天里的生命一半儿苏醒一半儿埋藏,保持着应有的迟缓。
(2)藏埋:担心西瓜被人摘走;希望这个生命是独独为我生长,只属于我的。
【解析】第一空结合文本“许多东西没有出来。
包括草,只星星点点地探了个头儿,一半儿还是种子埋藏着。
那些小虫子也是一半儿在漫长冬眠的苏醒中……即使早春的太阳再热烈,它们仍保持着应有的迟缓”可知“春天的步骤”指春天里的生命一半儿苏醒一半儿埋藏,保持着应有的迟缓。
第二空结合文本“这棵西瓜迟早也会被打柴人或动物发现。
他们不会等到瓜蛋子长熟便会生吃了它。
谁都
知道荒野中的一棵瓜你不会第二次碰见。
我想了一个办法:在那棵瓜蛋子下面挖了一个坑,让瓜蛋吊进去。
小心地把坑顶封住”“它独独地为我长大、长熟了”可知“藏埋”指作者担心西瓜被人摘走而把它藏了起来;希望这个生命是独独为我生长,只属于我的。
2.(1)用“蹲”字形容老榆树,将老榆树人格化,表现了作者对老榆树的尊重;
(2)怀着“幻想与侥幸”,表达了作者对老榆树的关爱(美好期待);
(3)“这片土地上的东西已经不多了”,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上东西逝去的感伤(遗憾);
(4)“我知道有些东西不能再少下去”,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未来的担忧。
【解析】第⑦段“那片低洼的荒野中蹲着另一棵大榆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大榆树像人一样蹲着,表现了作者对老榆树的尊重。
第⑦段“向它走去时我怀着一丝的幻想与侥幸:或许今年它能活过来”,作者怀着“幻想与侥幸”,希望老榆树能活过来,表达了作者对老榆树的关爱(美好期待)。
第⑨段“这片土地上的东西已经不多了:树、牲畜、野动物、人、草地,少一个我便能觉察出”,“已经不多了”“少一个我便能觉察出”,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上东西逝去的感伤,也能体会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第⑨段“我知道有些东西不能再少下去”,作者觉得这片土地上的东西再少下去,就没了生气了,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未来的担忧。
3.(1)作者在文中多次直接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生命的热爱,情感外露而浓烈;
(2)选取草籽、小虫子、鸟儿等这片土地上微小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
(3)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地描写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
(4)情感蕴含细腻丰富,有热爱有担忧也有感伤等。
【解析】由“我们到黄沙梁时,这片土地上的东西已经不多了:树、牲畜、野动物、人、草地,少一个我便能觉察出。
我知道有些东西不能再少下去”“向它走去时我怀着一丝的幻想与侥幸:或许今年它能活过来”“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会一年四季待在屋子里,四面墙壁,把门和窗户封死”可知“奔放”是指作者在文中多次直接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生命的热爱,情感外露而浓烈;
“细腻”可以从作者描写的对象、描写的手法如细节描写,以及表达的情感方面入手分析。
“当一场寒流杀死先露头的绿芽儿,那些迟迟未发芽的草籽、未醒来的小虫子们便幸存下来,成为这片大地的又一次生机”“鸟儿们从一棵树,飞向远远的另一棵。
飞累了,落到地上喘气……”,作者选取草籽、小虫子、鸟儿等这片土地上微小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
“它还在蹬腿,只是动作越来越无力。
它一下一下往空中蹬腿时,我仿佛看见一条天上的路。
时光与正午的天空就这样被它朝天的小细腿一点点地西移了一截子”,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地描写这片土地上的生命;
“这片土地上的东西已经不多了:树、牲畜、野动物、人、草地,少一个我便能觉察出”,“已经不多了”“我知道有些东西不能再少下去”,作者情感蕴含细腻丰富,有热爱有担忧也有感伤等。
4.(1)与开头发现一只虫子在晒太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运用对比,将“大地的明媚复苏”与“小虫子死去的沉寂和暗淡”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上一个生命逝去的感伤;
(3)暗含主旨,大地上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守候被尊重。
【解析】照应开头“刚发现那只虫子时,我以为它在仰面朝天晒太阳呢”,使文章结构完整;
“别的虫子在叫。
别的鸟在飞。
大地一片片明媚复苏时,在一只小虫子的全部感知里,大地暗淡下去”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大地的明媚复苏”与“小虫子死去的沉寂和暗淡”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上一个生命逝去的感伤;
“我只是耐心地守候过一只小虫子的临终时光,在永无停息的生命喧哗中,我看到因为死了一只小虫而从此沉寂的这片土地”,我耐心地陪着那只虫子暗含主旨,大地上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守候被尊重。
二、熊召政《谁持彩练当空舞》——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弘磅礴的风格特点
1.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描述古民居的屋檐针菲、泥墙苔痕、瓦脊雨燕等,突出其古朴淡雅,旨在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B. 文中用“最壮烈”修饰“长征”,既写出了亲人思、战争之烈,又表现出长征路途之长、人员之众。
C. 文章写赣南、作者家乡等地的苏区,表明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众多苏区百姓的大力支持。
D. 文章没有详写战争生活的残酷激烈,而是着重表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礼赞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描写大樟树的主干、枝ㄚ、叶子突出大樟树的盎然生机,为全文营造了昂扬明朗的氛围。
B. 文章虚实结合,借大樟树与《十送红军》,将现实与回忆融为一体,在现实描写与历史回忆间自如转换。
C. 散文贵在有“我”,文章提到“我”的向往时,用笔与长枪、书与战争作比,表现出尚武轻文的倾向。
D. 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樟树根须始终抓住泥土而苍翠依旧,象征着军民之情长在,长征精神永葆生机。
3. 请简析诗句“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全文中的作用。
4. 本文是“长征精神赞”征文获奖作品,请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弘磅礴的风格特点。
二、熊召政《谁持彩练当空舞》【答案】
1. A【解析】A项,“旨在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错。
结合下文“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对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化不开的战场硝烟为墨,写下这样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可见写民居环境旨在表现伟人的胸襟和浪漫情怀。
2. C【解析】C项,“尚武轻文的倾向”错。
原文说“一支笔比之一杆刺破黑暗的长枪,一本书比之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毕竟分量太轻,太轻”,作者是遗憾自己没能亲身经历那战斗的岁月,没有亲手拿枪去保卫国家。
不是“尚武轻文”。
3. ①以之为题,增强文学性和感染力。
②在文中反复出现,结构全篇。
③以之喻指历史与现实的长征,生动形象。
④表现先辈革命豪情与浪漫情怀,突出主题。
【解析】“谁持彩练当空舞”,从结构和效果上看有两个作用。
一是,它是文章的题目,以诗句做题目,富有文学的浪漫色彩,有感染力;二是,它在文中反复出现,构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得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从情感和主题看,“谁持彩练当空舞”在文章末尾升华了情感,“毛泽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吟唱‘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何等的想象力啊!正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如虹豪气,为我们的民族炼出了一条魅力四射的彩练”,这是用“彩练”表现先辈革命豪情与浪漫情怀;“彩练初出,赣水那边红一角;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原来这一条彩练,竟是一条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这是以“彩练”喻指历史与现实的长征,生动形象;“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这是英雄的赞歌,歌颂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突出主题。
4. 语言表达:①“如虹豪气”“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等词语宏大壮阔,充满豪情;②排比句、设问句等句式使文章气势如虹,酣畅淋漓。
叙述内容:③历史与现实交织,时代与未来结合,描述宏观概括;④赞颂革命先驱和伟大事业,笔调炽热奋进,抒情奔放热烈。
【解析】首先从内容来看,本文写了当年的长征,“毛泽东在这棵大樟树下骑上战马,迈向重重关山;八万多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启程,在乡亲们期盼与炙热的眼光中,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的长征”“多少个苏区的母亲啊,在漫漫长夜里,她们纺车上的手柄,一次又一次摇圆了中天明月,但总不能摇圆她们无尽的思念。
那永远不能收回的,村口送别的目光啊,又怎能穿透二万五千里的重重阴霾?雪山草地,沼泽荒漠,一寸一寸,不仅沾满了战士的血,也沾满了亲人的泪”;也写了如今的现实,“无论是它瓦檐上苍
郁的针菲,还是泥墙上被风雨剥蚀的苔痕;无论是它天井里潮润的细沙,还是瓦脊上等待炊烟的雨燕,给予我的都是恬淡的乡村牧歌之感”“走出这所房子,我站在大樟树下。
突然,不知什么地方的广播放起了《十送红军》”;还写到了未来,“七十年前的那条彩练,还在我们的仰望中飘舞,这是因为民族的精气还在。
对于我们来说,长征不仅仅是一段逝去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种奋进的象征,还是一只正在吹响的号角,一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
历史与现实交织,时代与未来结合,描述宏观概括。
从主题和情感来看,“彩练初出,赣水那边红一角;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炮火不能烧毁它,风雨不能摧残它”“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
赞颂革命先驱和伟大事业,笔调炽热奋进,抒情奔放热烈。
从语言表达来看,用词宏大壮阔,充满豪情,如“指挥若定”“如虹豪气”“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等词语;运用排比句、设问句等句式使文章气势如虹,酣畅淋漓,如“当这条彩练飞过于都河,飞过金沙江,飞过娄山关,飞过乌蒙山,飞过南国的雾,飞过北国的雪,我们惊异地发现,原来这一条彩练,竟是一条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
这些地方都体现出本文“恢弘磅礴”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