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潮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我国北方,许多冬泳爱好者不畏寒冷,坚持锻炼。

冬泳时,机体发生的变化有()
A.心跳加强加快,皮肤血流量增大
B.体温明显下降,耗氧量显著减少
C.下丘脑产生冷觉,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D.甲状腺细胞分泌增强,机体代谢加快
2.再生是指生物体的组织或器官在受损或胁迫后自我修复或替换的过程。

再生过程中不会发生()
A.细胞凋亡B.基因选择性表达
C.基因重组D.DNA半保留复制
3.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给予一适宜刺激后可测出动作电位的大小
B.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C.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浓度其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
D.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4.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菜的遗传物质有DNA和RNA两种
B.人体细胞内的DNA和转运RNA中均含有碱基对
C.洋葱根尖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含有少量DNA
D.RNA合成时,RNA聚合酶与基因的起始密码子相结合
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物质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色氨酸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
B.ATP水解后可作为DNA的单体
C.叶绿体中的色素一定含有Mg元素
D.麦芽糖可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
6.如图为原核细胞内的生理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过程①在细胞核中进行,过程②在细胞质中进行
B.b链为编码链,RNA聚合酶沿着DNA长链向左移动
C.过程②是翻译,图中两个核糖体最终合成的多肽是不一样
D.DNA-RNA杂交区域中含有氢键和磷酸二酯键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从各种生物材料中提取和分离不同的化学成分,这也是食品、医药、卫生检验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手段。

(1)冬青油对病菌具有杀灭或抑制生长的作用,由于该芳香油具有_____________,易被水蒸气携带出来的特点,所以可采用水中蒸馏法提取,再制成风油精。

通常原料应选择__________ (填“干燥”或“新鲜”)的冬青树叶。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功能,首先要从红细胞中分离出来血红蛋白粗制液。

该红细胞只能从猪、牛等哺乳动物体内获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装置进行的是_______过程。

若透析袋中是血红蛋白溶液,则缓冲液是___________。

现有一定量的血红蛋白溶液,进行该操作时,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

8.(10分)“中国柑橘之乡”常德石门县由于独特的土壤气候环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质果品生产的资源优势,被国际果业界认定为“蜜橘绝佳产地”。

但由于缺乏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近几年柑橘滞销现象严重。

(1)当地政府想引入一个大型的果酒加工厂。

分离纯化上述菌种所用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____________培养基上临时保藏。

(2)橘皮可用作提取胡萝卜素和橘皮精油的原料。

提取胡萝卜素常采用________法,需安装冷凝回流装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取橘皮精油时,为避免___________时有效成分水解和使用_________(填水中蒸馏或水上蒸馏或水气蒸馏)法产生原料焦糊的问题,常采用___________法。

(3)为了保持某橘子品种的品质,可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试管苗。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
_________(填高或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

9.(10分)研究者对酱油酿造过程及酱油中的特征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发现整个发酵过程不适宜大肠杆菌生长,而影响酱油卫生指标的细菌主要有耐热的芽孢杆菌和耐盐菌。

请回答:
(1)获得酿造酱油中纯净的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这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

消毒和灭菌的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酱油中的芽孢杆菌进行分离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方可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统计结果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3)分离培养酱油中的耐盐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6.5%的NaCl溶液,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

将培养皿倒置培养的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测酱油发酵过程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可选用伊红—美蓝培养基,该培养基除了为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水和碳源外,还可以提供__________等基本营养成分。

检测大肠杆菌数量的具体操作:将已知体积的酱油过滤后,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__________色,根据菌落的数目,计算出酱油中大肠杆菌的数量,这种测定细菌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

10.(10分)现有两个纯合果蝇品系:品系A 和品系B。

这两个品系都表现出与野生型深红眼明显不同的猩红眼。

品系 A 猩红眼基因与品系B 猩红眼基因对眼色改变具有相同效应,且独立遗传。

进行杂交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品系A 的猩红眼基因是由野生型深红眼基因发生_____________ (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而来。

猩红眼基因的载体是_____________ 。

让F2代随机交配,所得雄蝇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2)缺失 1 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仍能正常存活和繁殖,缺失 2 条则致死。

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深红眼果蝇杂交(雌蝇能产生4 种配子),F1中的猩红眼果蝇占_____________ 。

(3)若让猩红眼品系 A 雄蝇与猩红眼品系B 雌蝇(分别由基因A、a 和B、b 控制)杂交(记为杂交实验M)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写出F2中猩红眼雄蝇的基因型________。

从F2中选择合适的果蝇验证F1雌蝇的基因型,写出遗传图解____________(采用棋盘格法)。

(4)若相关眼色的遗传机制如图。

重复上述杂交实验M,则F2代会出现与(3)不同的果蝇表现型是____________,占F2代比例是__________。

11.(15分)水稻穗粒数可影响水稻产量。

研究者筛选到一株穗粒数异常突变体,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1)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__________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

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到穗粒数异常突变体。

(2)研究者分别用EcoR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用HindⅢ处理野生型的总DNA,处理后进行电泳,使长短不同的DNA片段分离。

电泳后的DNA与DNA分子探针(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DNA片段)进行杂交,得到如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

①由于杂交结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T-DNA成功插入到水稻染色体基因组中。

(注:T-DNA上没有EcoR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②不同酶切结果,杂交带的位置不同,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③由实验结果判断突变体为T-DNA单个位点插入,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DNA(如下图所示),用_______将两端的黏性末端连接成环,以此为模板,再利用图中的引物________组合进行PCR,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

经过与野生型水稻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T-DNA插入了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中。

(4)研究发现,该突变体产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据此推测B基因可能_____(填“促进”或“抑制”)水稻穗粒的形成。

(5)育种工作者希望利用B基因,对近缘高品质但穗粒数少的低产水稻品系2进行育种研究,以期提高其产量,下列思路最可行的是(_________)。

a.对水稻品系2进行60Co照射,选取性状优良植株
b.培育可以稳定遗传的转入B基因的水稻品系2植株
c.将此突变体与水稻品系2杂交,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题分析】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题目详解】
A、机体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A错误;
B、体温基本维持稳定,耗氧量显著增加,B错误;
C、冬泳时,大脑皮层产生冷觉,C错误;
D、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D正确。

故选D。

2、C
【解题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因此伴随细胞分裂过程中具有DNA半保留复制的表现。

4、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题目详解】
根据题意,再生是指生物体的组织或器官在受损或胁迫后自我修复或替换的过程。

因此再生的过程会发生细胞分化和有丝分裂,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过程会发生细胞凋亡、基因选择性表达和DNA半保留复制,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因此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解题分析】测定动作电位应该把电位计的两电极分别放在细胞膜内侧和外侧,观察有无电势差,若表现为外负内正即是动作电位,A项错误;神经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使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变小,造成钾离子外流的数量减少,使得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B项错误;发生动作电位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浓度,使得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Na+内流增多,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C项正确;兴奋的传导具有“全或无”和“不衰减”的特点,前者指在神经元细胞膜上任意一点施加的阈刺激与任何强度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水平是相同的,后者指在细胞膜上任意一点产生动作电位,那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一次完全相同的动作电位,也即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受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的影响,D项错误。

【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明白“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跨膜运输的关系,然后结合物质跨膜运输和兴奋传导的知识进行解答。

4、B
【解题分析】
1、除少数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发菜为原核生物。

【题目详解】
A、发菜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人体细胞内的DNA分子中碱基成对存在,转运RNA中含有部分碱基对,B正确;
C、洋葱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C错误;
D、转录时RNA聚合酶与基因的某一部位相结合,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D错误。

故选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DNA和RNA在生物体内的存在部位、结构以及RNA的合成,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归纳。

5、D
【解题分析】
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当ATP脱去两个磷酸时形成的一磷酸腺苷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

2. 乳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麦芽糖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加一分子果糖。

【题目详解】
A、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因为生长素不是多肽,也不是蛋白质,A错误;
B、ATP水解后可作为RNA的单体,不能作为DNA的单体,B错误;
C、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一定含有Mg元素,类胡萝卜素不含有Mg元素,C错误;
D、麦芽糖可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D正确。

故选D。

6、D
【解题分析】
A、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
B、转录以b链的互补链为模板,RNA聚合酶沿着DNA长链向右移动,B错误;
C、过程②是翻译,图中两个核糖体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进行翻译,最终合成的多肽是一样的,C错误;
D、转录过程中碱基之间通过氢键互补配对,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二酯键连接,D正确。

故选D。

【题目点拨】
转录与翻译方向的判断:
(1)转录:mRNA的游离端先合成,与DNA模板链结合的一端后合成,则转录方向指向与DNA模板链结合的一端。

(2)翻译:一个mRNA中常结合多个核糖体,核糖体上较长的肽链先合成,较短的肽链后合成,核糖体移动方向从较短的肽链指向较长的肽链。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易挥发或挥发性强新鲜猪牛等哺乳动物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含有的血红蛋白相对多(或其他蛋白相对少等)透析(粗分离)磷酸缓冲液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适当升温)
【解题分析】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萃取和压榨等,从桉叶中提取油桉叶时可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桉叶油与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相似,即茉莉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2、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2)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

(4)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5)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
液。

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6)电泳法是利用待测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或鉴定。

【题目详解】
(1)冬青油易挥发,能同水蒸气一同蒸发出来,可采用水中蒸馏法提取。

新鲜冬青树叶中冬青油含量高,因此提取冬青油时应选择新鲜的冬青树叶。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含有的血红蛋白相对多(或其他蛋白相对少等),因此要从红细胞中分离出来血红蛋白粗制液,需从猪、牛等哺乳动物体内获取。

(3)如图装置可用于透析过程。

血红蛋白的透析过程中,用的缓冲液是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磷酸盐缓冲液。

现有一定量的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操作时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可以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等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8、固体固体斜面萃取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水蒸气蒸馏水中蒸馏压榨低
【解题分析】
果酒的制作利用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

筛选分离目的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菌种的保藏方法有试管临时保藏法和甘油管藏法。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植物激素。

【题目详解】
(1)果酒发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

筛选、分离和纯化酵母菌常用固体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菌种可以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中进行临时保藏。

(2)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常用萃取法,为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萃取时需安装冷凝回流装置。

提取橘皮精油时,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法又会产生原料焦糊的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

(3)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植物激素,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即可正确答题。

9、防止杂菌污染灭菌能杀死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而消毒不能稀释涂布平板菌落数选择培养基
皿盖上冷凝形成的水珠污染培养基氮源和无机盐黑滤膜法
【解题分析】
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题目详解】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消毒和灭菌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无菌技术,它们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能杀死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灭菌能杀死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而消毒不能。

(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菌种计数,常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来表示活菌的数量。

(3)加入6.5%NaCl的培养基能分离出耐盐菌,这种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将培养皿倒置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滴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

(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的成分应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所以该培养基除了为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水和碳源外,还可以提供氮源和无机盐等基本营养成分。

该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的作用是使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便于对大肠杆菌计数,这种测定细菌的方法称为滤膜法。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筛选和计数,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的用途;识记无菌技术的目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隐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野生/深红眼:猩红眼=3:1 1/4 BBX a Y BbX a Y bbX A Y bbX a Y P 深红眼雌蝇猩红眼雄蝇
BbX A X a×bbX a Y

F1
深红眼雌蝇:猩红眼雌蝇:深红眼雄蝇:猩红眼雄蝇=1:3:1:3 白色眼雄蝇1/16
【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野生型深红眼(♀)×猩红眼品系A(♂)的后代都是深红眼,说明深红眼对猩红眼为显性;又子二代中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说明相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X A X A与X a Y,F1的基因型为X A X a与X A Y,F2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X a、X A Y、X a Y。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图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题目详解】
(1)根据亲本品系A野生深红眼杂交后代都是深红眼,可知深红眼为显性,品系A 的猩红眼基因是由野生型深红眼基因发生隐性突变。

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是染色体。

据分析可知,亲本品系A♂×野生深红眼♀的基因型是X A X A 与X a Y(设用字母A/a表示),则子一代为X A X a和X A Y,得子二代X A X A、X A X a、X A Y和X a Y。

子二代随机交配中雌性产生的配子为3/4X A、1/4X a,因此F2代随机交配,所得雄蝇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红眼:猩红眼=3:1。

(2)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深红眼果蝇杂交,由于雌果蝇为杂合子,所以基因型为X A X a与X A Y,杂交后,F1中猩红眼果蝇占1/4。

(3)据题干信息“品系A 猩红眼基因与品系B 猩红眼基因对眼色改变具有相同效应,且独立遗传”,可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纯合猩红眼品系 A 雄蝇与纯合猩红眼品系B 雌蝇的基因型分别是BBX a Y和bbX A X A,杂交得F1,基因型为BbX A X a与BbX A Y,F1随机交配得F2,基因型为(3B_:1bb)(1X A X A:1X A X a:1X A Y:1X a Y),因此F2中猩红眼雄蝇的基因型是BBX a Y BbX a Y、bbX A Y和bbX a Y共四种。

要验证F1雌蝇的基因型最好进行测交,即采用F2中基因型为bbX a Y的猩红眼雄蝇。

遗传图解为
(4)根据相关颜色的遗传机制可知出现了新的性状即白色,重复上述杂交实验M,F2的基因型为(3B_:1bb)
(1X A X A:1X A X a:1X A Y:1X a Y),因此出现与(3)不同的果蝇表现型是bbX a Y的白眼雄蝇,占F2代比例是1/16。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的能力、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能力、从题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11、染色体DNA(或“核基因组”)突变体在不同限制酶处理时,均出现杂交带,野生型无条带,Ti质粒有杂交带不同酶切后含T-DNA的片段长度用三种不同限制酶处理都只得到一条杂交带,而野生型无杂交带DNA连接酶①、④促进 b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

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电泳技术就是利用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

【题目详解】
(1)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染色体DNA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

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到穗粒数异常突变体。

(2)①由于杂交结果中突变体在不同限制酶处理时,均出现杂交带,野生型无条带,Ti质粒有杂交带,表明T-DNA 成功插入到水稻染色体基因组中。

②不同酶切结果,杂交带的位置不同,这是由于不同酶切后含T-DNA的片段长度不同。

③由实验结果判断突变体为T-DNA单个位点插入,依据是用三种不同限制酶处理都只得到一条杂交带,而野生型无杂交带。

(3)研究者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DNA,用DNA连接酶将两端的黏性末端连接成环,以此为模板,再利用图中的引物①、④组合进行PCR,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

经过与野生型水稻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T-DNA 插入了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中。

(4)研究发现,该突变体产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据此推测B基因可能促进水稻穗粒的形成。

(5)育种工作者希望利用B基因,对近缘高品质但穗粒数少的低产水稻品系2进行育种研究,以期提高其产量,可行的思路是培育可以稳定遗传的转入B基因的水稻品系2植株,故选b。

【题目点拨】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