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治制度演变与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政治制度演变及特点
摘要: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他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宪法法律和政党制度等。
法国作为资本主
义国家,他已有的政治制度演变特点可以概括为四种政治体制和阶级属性的演变。
四种政治体制是指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和公社制。
四种阶级属性是指奴隶主阶级、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法国的政治
体制相对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有其独特性,演变规律由法国整个社会进程所决定,与法国
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政治制度;演变及特点;政党与宪法
内容:法国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典型国家之一,恩格斯曾概括说:“法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在哪里历史上的阶级斗争与其他各国相比,每一次都达到更加彻底的结局。
法国在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的
中心,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是统一的等级君主制国家,他在大革命时期就彻底粉碎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
阶级共和制。
这种统治所具有的典型性,是欧洲各国所没有的。
奋起向上的无产阶级反对占统治地位的
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法国也已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尖锐形式表现出来。
”法国每一次政治制度的演变都有其鲜
明的特点,并深刻影响其他国家。
一、中世纪法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以奴隶主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为代表的君主制演变及
其特点。
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原来居住在莱茵河下游法兰克人,趁机占领高卢地区,并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经
过墨洛温王朝、加洛林王朝的改革和发展,随着国土的统一,民族的凝聚,经济共性的加强和语言文化的融合,
法兰克终于成为正真意义上的王国,这是以封建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君主制
国家,根据其发展的时代背景不同,我们将其分为等级君主制和绝对君主制两种形式。
等级君主制顾名思义,就是建立在法国等级制度上的君主制。
法国的等级君主制可以将1302 年等级会议的召集为开端,他的终结应该是1515 年弗兰索瓦一世的登基。
13-14 世纪封建地主制的确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法国人按照每个人的社会状况分为三个等级:教会、贵族和第三阶级。
在法王菲
利普四世统治时期,由于弗朗得尔伯爵在英国的支持下开始进行反对法国国王的战争,由于法国王室当时
没有固定的财政收入,战争的开使法国王室捉襟见肘,出现了财政困难。
为了解决困难,法王菲利普四世
决定向教会征收“教士十分之一税”,但此项措施遭到当时教皇博尼法斯八世的反对,为拜托宗教对王权的
制约,形成独立的民族国家,菲利普四世决定于1302 年召集三级会议,以解决这些问题。
三级会议的召
集,标志着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开端。
等级君主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国王的决策与等级代表会议咨询相结合,
在加强王权的同时,又限制了王权的过度膨胀。
随着王权的进一步加强,法国政治制度逐渐由等级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转变。
绝对君主制是法国政治
制度演变过程中独居特色的阶段,是封建等级社会较高发展阶段的一种政治形式。
法国等级君主制度一方面是
法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法国一度成为欧洲大陆强国;另一方面法国绝对君主制发
展到顶峰,法国国王开始宣称君权神授,国王是国家的唯一统治者,在专制统治下,他又进一步阻碍了法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
等级君主制下,法王统领教会,集权治理国家,严厉打击反对派,压制三
级会议和控制高等法院。
这些措施都进一步激发了法国的社会矛盾,促使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二、近代法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点——以新兴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的演变及特点。
经历长达一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法国,16 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社会
内部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波旁王朝统治后期,统治者腐朽无能,乱政税收,造成法国王室
严重的经济财政困难,再加之自然灾害导致农业歉收,,致使法国社会矛盾尖锐。
1789 年围绕税收问题的三级会议召开,由于法王利用三级会议解决财政问题的目的没有达到,法王有企图镇压三级会议的人员,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推翻王朝,于1791 年通过想法,宣布成立君主立宪政体。
法国
的君主立宪政体是按照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的,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司法
采取独立原则,由高等法院行使。
在以后法国政体的演变中君主立宪出现过反复,都大都采取三权分立
原则。
1791 宪法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由于议员多数是君主立宪派代表,他们对封建势力采取妥协纵容政
策,国家机器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民众活力受到束缚,同时由于政策主张不同,导致革命内部的分离,封
建复辟势力趁机猖狂,他们一方面与国外反动势力勾结,另一方面策动国内王党势力叛乱,企图颠覆政权。
1792 年反法联盟入侵法国,政府不能组织有效抵抗,战争胜利。
为保卫政权,共和人员组织民众奋起抗击
入侵者。
法国人民对国王的逃跑十分震怒,强烈要求废除君主,建立共和政权,1793 年制宪会议通过了
1793 年宪法,标志着法兰西第一共和的建立。
第一共和时期由于法国政局不稳,许多制度和政策都没有付
出实践,随着雅各宾派的专政统治的结束,执政府掌握了共和的大权,他们采取比较温和的制度由元老院
和五百人院共同治理国家,但由于温和的制度不能适应当时法国的形势,保持国家政局稳定,拿破仑于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了第一帝国,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第一帝国覆灭后,封建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辟,继续封建统治,造成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难,日
益引起资产阶级和人民的不满,1830 年,法国人民爆发革命,推翻复辟政权,建立了七月政权。
七月王朝
政权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所有着的利益,引起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不满。
1848 年法国发生经济危机,加之农业
歉收,人民生活困苦, 1848 年巴黎发生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权,制宪会
议通过了 1848 年宪法,标志着第二共和国的建立。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由一院
制的国民议会行使,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归于法院,采取司法独立原则。
由于受到第一帝国的影响,法
国人民选举拿破仑的侄子为总统,导致第二共和国变为第二帝国。
第二帝国时期,统治者采取以对外扩张来缓解国内矛盾的政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剥夺人民民主权
利,劳动人民生活状况日益恶化。
正如瑟诺博斯所说,拿破仑作为一个法国元首,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
间是在监狱度过的,他不了解法国的生活,看不起统治法国近30 年的资产阶级,并仇视这个已经成为习惯
的议会制度;但和1848 年的人物一样他不知道做些什么对人民有用。
”1870年志大才疏的他在普法战争中
兵败被俘,法国发生革命,建立临时政府。
1875 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共和制度在法国的最终确立,法国进入第
三共和统治时期。
第三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相对于第一、第二共和来说进行了一些创新。
议会制度实行
两院制,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行使,实行责任内阁制度,总统作为国家元首,负责行政,政府总理由议会
多数党领袖担任。
由于,政党之间证件不和,导致政府更迭频繁,政治不稳,最终导致社会发展落后,
社会矛盾尖锐,在德国法西斯的入侵下,第三共和国迅速崩溃。
抗战胜利以后,法国通过 1946 年宪法,建立第四共和国。
此次共和制度中,议会和内阁的权力有所加
强,总统的权力有所削弱,成为虚位元首。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由于太过于关注国外事务,政治平衡遭到
破坏,内阁危机日益严重,政府更迭平凡,总统权力的削弱致使行政权力趋于软弱,不能承担战后法国重建
的任务。
最终,第五共和国代替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一直执政至今。
第五共和国重新调整了总统、政府、
议会的关系,扩大了总统和行政的权力,1958 年宪法规定,总统由全国选举产生,总统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相比于美国和英国来说,法国政治制度既有议会制的特征又有总统制的特点,因此我们将法国这种制
度称之为半总统制。
此外,法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比较特别的政治制度,一种是拿破仑建立的具有资产
阶级性质的封建君主专制;另一种是 1871 年巴黎人民建立的第一个工人政权——巴黎公社。
虽然巴黎公社这种
政治制度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史学研究中很少涉及,但其毕竟是法国众多政治制度演变的一员,
不应忽视其存在。
所谓帝国制是指在政治统治中不是采取议会制,而是个人权力的实施,其特别之处在于
它是资产阶级政权,他积极反对封建制度,大力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谓公社制是指1871 年巴黎公社时期所实行的政治制度,马克思曾说:“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实质是工人阶级的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