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郧西县中考语文复习试卷(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堰市郧西县中考语文复习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生活(17分) (共5题;共17分)
1. (4分)(2020·衢州模拟) 语文教科书上每个单元的介绍对同学们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领会其要求,并完成任务。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bāo luó wàn xiàng__________ ,丰富多彩。
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__________(A.jùn B.juàn)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
本单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诗,也有以旧体表现时代内容的诗作,还有散文诗。
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为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bāo luó wàn xiàng________隽________(A.jùn B.juàn)永
(2)结合语段内容,补全思维导图的信息。
2. (6分) (2019八上·丰顺期末) 根据提示写出诗文原句。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④ 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⑤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 (2分)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选出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 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安危的时刻牵挂。
B . 颔联写诗人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都是为了表达他感时伤世的情怀。
C . 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眼前却呈现出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景象。
D . 尾联说诗人白发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足见他衰老得很快,而这又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4. (2分) (2017九下·北京月考) 有一家特色菜馆名曰“诗意小筑”,里面的包间名称均出自古代诗句:“天涯比邻”“一览众山”“结庐人境”“冰心一片”“莫愁知己”“小桥流水”“西出阳关”……这一系列雅致的名称,营造出灵动婉约的文化氛围。
你的父母想在这家特色菜馆款待几个即将出国的好友,你会建议他们选择哪一个包间?请说明理由。
5. (3分)(2020·衢州模拟) 在排练课本剧《唐雎不辱使命》时,结尾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请补全讨论内容。
小文:秦王并没有感谢唐雎啊。
小明:原文“长跪而谢之”,不就是感谢唐雎吗?
小文:不对,“谢”在这里是________的意思,并不是表示感谢。
小丽:我也有类似的例子。
第一次我读到《出师表》里“先帝不以臣卑鄙”的时候,还以为他人品有问题,后来发现“卑鄙”是________的意思,说明这种现象在古文里挺常见的。
小文:这种现象被称为“古今异义”,下面语段里的“________”就是这样的用法。
(节选自屈原《渔父》)
二、阅读时光(50分) (共6题;共50分)
6. (4分)(2018·浙江模拟)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人物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国王,他思想深邃,主张和平,但受环境限制,对外界所知不多。
B . 《海底两万里》中的康塞尔,他性格沉稳,为人随和,忠心耿耿,为了他人宁愿牺牲自己。
C . 《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尽管年纪已老,但他在白楼镇酒馆中与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终还是赢了。
D . 《朝花夕拾》的《范爱农》中,范爱农是个正直而倔强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的压制,在革命的过程中又倍受打击迫害,其不幸遭遇让人同情。
(2)沟通无处不在,但分有效沟通与无效沟通。
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人物的相关情节或片段,就沟通内容、方式与结果谈谈你的阅读收获。
A.罗切斯特先生与简·爱(《简·爱》)
B.傅雷与傅聪(《傅雷家书》)
C.外祖父与外祖母(《童年》)
D.傩送与翠翠(《边城》)
7. (3分)名著阅读。
(1)《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叫圣地亚哥,但小说以“圣地亚哥”称呼他仅4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
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2)从下列题目中选一个作答。
①《童年》是外国长篇小说,《傅雷家书》是多篇书信汇编,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分别采用哪些方法阅读?
②请以《朝花夕拾》和《名人传》为例,探究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不同特点。
(可以从选材、人称、写作目的、表达方式等角度思考)
8. (14.0分) (2017九·平邑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红叶
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
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
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
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出一些好肥料来。
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
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
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
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
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
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
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
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
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
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①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
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
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
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②:“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
”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
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依如山里的人们。
【注】①踅(xué):中途,折回。
②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1)
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2)
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3)
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4)
请赏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
9. (14.0分)阅读《都市精灵》选段,完成小题。
①其实,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②以鸟来说,麻雀、老鸹、燕子,是北京的最大众化的鸟类,多少年来,它们都陪伴着北京人生活,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中伙伴。
如今,老鸹和燕子在北京已经很稀有了,麻雀经过大围剿也元气大伤,都构不成北京的景致了,实在是非常的可惜。
③我很羡慕春城昆明,近年来那里每年春节前后都有成千上万只红嘴鸥由西伯利亚飞来过冬,成了昆明人的一
大骄傲,年年都有电视报道。
④我佩服上海人,他们开始在城市广场上放养鸽子,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多可爱!
⑤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现代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许多城市可以称得上是小松鼠王国,或者野鸭子王国,或者鹿的王国。
旧金山是最有代表性的,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
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
海滨饭馆都把临海的座位当成一等雅座来招待顾客,甚至搭起高高的木板大看台,可以登高检阅。
靠近金门大桥则有一处观海鸟的胜地,太平洋海湾中有三个小岩石孤岛,栖息着上万只大嘴鹈鹕、鱼鹰、海鸥。
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
这个地方每逢节假日,能引来成千上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他们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
看海兽,看海鸟,便成了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位置排得很靠前,和上博物馆有着差不多同等的崇高地位。
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
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
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⑦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了,习以为常了,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
赏析下面的句子。
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
(3)
文章在前半部分介绍了北京城的现实情况,为什么还要写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动物?
(4)
“与狼共舞”在文中指什么?怎样理解“漂亮而荒诞”?
(5)
文中说“其实,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结合镇江的地域特点,你认为哪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可以作为镇江的标志和象征?请说明理由。
10. (5.0分) (2017七下·成都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暮春
(宋)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注释】①冉冉:也作“苒苒”,柔美的样子。
(1)找出全诗体现暮春特点的景物?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1. (10.0分)(2020·衢州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共公择言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酒酣,请鲁君举觞。
鲁君①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②仪狄,绝旨酒③ ,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齐桓公夜半不嗛④ ,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文公得南之威⑤ ,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
’今主君之尊⑥ ,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
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
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选自《战国策·魏策》,有删改)
注:①(鲁君)指鲁共公。
②(疏)疏远。
③(旨酒)美酒。
④(赚)满足。
⑤(南之威)一作南威,美女名。
后文的白台、闾须皆为美女名。
⑥(尊)通“樽”,酒器。
(1)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首句交代了当时宴会的情况,表明了梁王的主人地位。
B . 鲁共公“避席”表现他的认真严肃,“择言”显示出他的祝酒辞别有用意。
C . 鲁共公以古为镜,主要是劝谏梁王不要沉溺于饮酒。
D . 梁王听完鲁共公的祝酒辞,完全接受了他的劝谏。
(2)按要求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________(联系上下文,给文中画线处补写句子。
)
②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赏析画线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
(3)选文中的鲁共公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在劝说策略上各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三、表达空间(50分) (共2题;共50分)
12. (10分) (2017九上·台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一)当日历退下七月的外衣,时光带领我们奔向欢腾的八月,在这欢腾的时日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
大漠铸利剑,沙场砺精兵。
在内蒙古草原深处的练兵场上,现代化的中国军队以崭新面貌亮相,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二)《战狼2》仅凭短短一周的上映时间,已以各种票房突破展现实力,成为热议话题。
“犯我家国者虽远必诛”,不管我们身在何方,发生了危险,祖国都会义无反顾的前去救援我们。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骄傲!
请任选一则材料,写出观后感。
要求:①表达得体,语句通顺。
②120字左右。
13. (40分)根据下面的材料和题目写一篇文章。
“爸爸,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等红灯倒计时结束变绿灯之后再走呢?”
“可能因为他们有急事吧?”
“那我们也着急上学啊?为什么要等倒计时结束变成绿灯才走呢?”
“那我问你,交通规则是不是规定红灯停绿灯行呢?”
“是啊。
”
“坚持对的事情,不受错误的引诱这叫作自尊。
”……
请结合材料,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生活(17分) (共5题;共17分)
1-1、
1-2、
2-1、
3-1、
4-1、
5-1、
二、阅读时光(50分) (共6题;共50分)
6-1、
6-2、
7-1、
7-2、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1-1、
11-2、
11-3、
三、表达空间(50分) (共2题;共50分)
12-1、
13-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