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上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大庆市肇州县兴城中学焦洪泰
百年教育,德育为本,德育工作是教育的灵魂。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把德育教育放在教学活动中的首位,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对于教学中,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厌学、不交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会埋怨学校没有抓德育教育。
其实德育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它不是在某一方面,某一时期,某一场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就可以取得实效的,而是无时无刻地渗透在各个教育环节中,体现在学校每一位教师的身上。
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现代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利用学科特点,找准育人“渗透点”
数学教材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在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必须要依托教材,作为数学老师,为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只有根据学科特点,认真专研教材,熟悉教材,领会教材,才能从教材中悟出数学育人的真谛,探寻到这些“潜于知识”的育人点,切实使知识教学
与思想教育达到最佳的“融合点”这就是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点”。
如七年级教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章的“调查你怎样处理废旧电池”课题学习,在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经历调查这个活动,了解电池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二、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新课标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与思考”里的“中国最早使用负数”、“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知识”等阅读内容后,可以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并早于世界其他国家,如八年级阅读材料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早于其他国家400多年,现代我国科学家的丰硕成果,同样也是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自豪,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明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运用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上,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宇、李政道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若贝尔奖等,这些典型的数学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
三、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辨证思想,而且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正数与负数,整数与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是数的对立统一;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等运算
法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数学中的具体反映;数学的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也是反映了一个普遍联系的规律;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等等。
在讲授这些新课时,适当渗透些辨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不仅受到辨证主义观点的教育,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世界观。
四、利用几何图形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
作为数学老师,在备课时就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元素“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元素“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用横坐标和纵坐标两个量来确定。
由此可以引申到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是一个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就像平面内的点一样,而影响人定位的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中,后天因素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人在社会上的定位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
因而告诉学生,在同学们人生观发展的黄金时段,每个学生都要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找准自己在社会坐标系中的位置,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自己以后长大成材而努力学习。
五、通过揭示数学美,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数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美的因素,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美,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例如,数学结构和谐美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它具有对立性、对称性、对偶性等特征,杨辉三角形就
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
数学美还体现在对困难和复杂的数学问题的简捷优美的解法上,对例题和习题,要提倡一题多解,开拓思路,灵活思维,在此基础上评估最优解法,鼓励学生追求优美解法而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美的享受,以此激发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意愿,提高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六、通过数学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
通过对数学解题规范性的训练,严格要求书写整洁,认真练习,有错必改,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诈,需要的是诚实、正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并且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教学中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数学家,如果只教书而不育人,是不符合现代教育目的的。
数学的思维风格向来以辨证、清晰、简约、深刻著称,因此从提高思维素养方向来说,数学对完善人的精神品格,有其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做到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能培养出符合教育方针的新世纪所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