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笔走龙蛇的汉字,你是否认识?浩如烟海的diǎn jí,你读过多少?诸子百
家,经千载磨砺,仍字字珠玑,熠熠生辉;唐诗宋词,任寒来暑往,犹qì yùn生
动,声声入耳;红色遗址,历沧海桑田,尽显古风;圣贤之说,穿时空隧道,洗涤灵
魂……中华文化,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diǎn jí_______ qì yùn_______ 熠熠生辉_______ 洗涤_______
2.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一个与“时空隧道”结构相同的四字短语:_______
3.根据语境补全文段结尾,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及作用(补写内容不超过两个分句)。
中华文化,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儒林外史》中的【材料】,回答问题。
①杜少卿听见李大人已去,心里欢喜道:“好了!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
将来乡试也不考,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
②话说周进在省城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
不想才
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
③当王冕知道礼部议定的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
他说:
“这个法却定的不好。
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
了。
”
④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
4.《儒林外史》的作者_______,其中“儒林”指封建社会里“_______”这一群体。
5.请按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对上述【材料】中杜少卿、周进、王冕、范进四个人物进
行分类,并结合【材料】中内容简要说说分类理由。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寒
陆游
斗帐重茵①香雾重,膏粱②那可共功名!
三更骑报河冰合,铁马何人从我行?
【注】①重茵:多层褥垫。
②膏梁:享受奢侈的公子哥儿。
6.诗中哪些词语照应了标题“夜寒”?
7.“铁马何人从我行”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①,策驷
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③。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大盖:车上的伞盖。
②自下:指无骄傲之志,甘居人下,③抑损:克制、谦逊。
8.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孰视之(_____)
(2)吾妻之美我者(_____)
(3)策驷马(_____)
(4)然子之意自以为足(_____)
9.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客之美我者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C.妾是以求去也御以实对
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晏子怪而问之
10.用“/”给【乙】文中划框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11.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既而归,其妻请去。
12.【甲】文和【乙】文都与劝谏有关:【甲】文中的邹忌在面对赞美和奉承时,没有自我陶醉,反而冷静思考,并推己及人,提醒齐威王不要(1)____________;【乙】文中的御之妻将晏子乘车和丈夫驾车的表现进行对比,劝谏丈夫不要(2)
___________。
(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何不就叫杨绛姐姐”
——我眼中的杨绛先生
铁凝
①作为敬且爱她的读者之一,近些年我有机会十余次拜访杨绛先生。
②二〇〇七年一月二十九日晚,是我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
在三里河南沙沟先生家中,保姆开门后,杨绛亲自迎至客厅门口。
她身穿圆领黑毛衣,锈红薄羽绒背心,藏盐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她一头银发整齐地拢在耳后,皮肤是近于透明的细腻、活净,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
她一身的新鲜气,笑着看着我,我有点拿不准地说:我该怎么称呼您呢?杨绛先生?杨绛奶奶?杨绛妈妈……只听杨绛先生略带顽皮地答道:“何不就叫杨绛姐姐?”我自然不敢,但那份放松的欢悦已在心中,我和杨绛先生一同笑起来。
③杨绛先生起居十分规律,无论寒暑,清晨起床后必先做一套钱锺书先生所教“八段锦”,直至春天生病前,弯腰双手可轻松触地。
我想起杨绛告诉我钱先生教她“八段锦”时的语气,极轻柔,好像钱先生就站在身后,督促她每日清晨的健身。
那是一种从未间断的想念,是爱的信仰。
④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五日,杨绛参加了邓小平为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举行的国宴,邓小平将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并把译者杨绛介绍给
对方。
杨绛先生说,那天她无意中还听到两位西班牙女宾对她的小声议论,她们说“她穿得像个女工”。
“她们可能觉得我听不见吧,我呢,听见了。
其实那天我是穿了一套整齐的蓝毛料衣服的。
”杨绛说。
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单从穿着看去,大约
⑤二〇一三年春节前,我和先生同去杨绛先生家拜年,我们聊了一些家事,还讲
次拜访了杨绛,我们遵嘱送给杨绛先生一张全家福照片,她看着照片上的女儿,叫着孩子的名字,好像孩子已经站在她的眼前,杨绛先生比我们的女儿整整大了一百岁,她看着照片上的孩子时,仿佛时光倒流,她的神情刹那间呈现出稚童样的活泼。
这些年,越是和杨绛先生见面,就越是感受到她身上的家常气。
今年春节前给杨绛先生拜年时(这也是我和杨绛最后一次在三里河家中见面),刚刚坐在她的身边,面容已显出疲意、形态也显出虚弱的杨绛先生,开口便先问起了我们的孩子。
她清楚、准确地叫着女儿的名字说:“豆豆好吗?”这让我意外而又感动。
事隔一年多之后,她还记得一个未曾见面的孩子。
我相信,一百零五岁的杨绛,她爱的是天底下所有的孩子。
⑥我珍视和杨绛先生的每一次见面。
也许一些人精致的俗相正需要经由这样的先行者,这样的学养、见识、不泯的良知去冲刷和洗涤。
一个不断崛起、日益被世界瞩目的民族,她的风骨、情怀与人文生态,仍然需要一代隐于人海的文化大家的长久滋养。
我们的下一代,更下一代,当永怀赤子之心,真诚生活,才配得上这些秉持着智慧之烛,光照后辈的先贤们的问候和祝福。
2016年7月17日
(选自《散文精读·铁凝》,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的外貌描写充分展现了杨绛先生整齐、洁净的形象。
B.第④段画线句意指杨绛先生为安心做学问故意打扮成普通女工。
C.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杨绛先生的深切怀念。
D.整篇文章的语言质朴、温暖,又能达到一种阔大,理性的境界。
14.【读事件】本文围绕杨绛先生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5.【读“姐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粗字“吧”“呢”能否删去?谈谈你的理解。
16.【读“先生”】当今时代为什么需要杨绛先生这样的文化大家?请依据文意,归纳出三点理由,并联系生活,各举一例。
阅读下面的评论,完成下题。
人生有困境,阅读是良方
王开东
①人有三种困境。
一是人生来只能做自己,而且与他人注定无法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二是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意味着焦虑;三是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这意味着恐惧。
②为了解决这三大困境,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阅读。
通过阅读,与圣贤促膝对话,我们解决了孤独;通过阅读,我们有了大量的沉淀,稀释了无端的欲望;通过阅读,我们的心灵不断丰富,精神不断走向高迈,逐渐摆脱了死亡的恐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是灵魂的壮游,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③模仿莫言,我也讲几个故事。
④第一个故事,关于中国著名作家肖复兴。
七八岁的时候,肖复兴偶然读到了《少年文艺》中的一篇小说:小镇上两个穷孩子为了看马戏,帮马戏团搬东西换入场券,结果马戏开演时,却因劳累睡着了……
⑤小说的名字叫《马戏团来到了镇上》,这个故事多么简单,但两个孩子渴望看马戏最终没有看成,却格外让肖复兴感到异样。
一种莫名的惆怅,一种夹杂在美好与痛楚之间忧郁的感受,随着和肖复兴差不多大的两个孩子的睡着而弥漫开来,竟然弥漫到肖复兴的整个生命里去。
⑥肖复兴从此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希望搞清楚那个让自己惆怅和忧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他省吃俭用,找到了好多《少年文艺》,去找那个《马戏团来到了镇上》的作家的文章读,找不到就读别的文章。
慢慢地,他的阅读范围不断扩大,视野不断开阔,由阅读而写作,终于成为一个大作家。
⑦为人生的困惑而读,阅读改变人生,肖复兴即是一例。
⑧第二个故事,关于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
据说,曾国藩小时候很笨,没有天赋,脑袋瓜不灵,常常被人嘲弄。
有天晚上,曾国藩又用功了,一篇300多字的《岳阳楼记》,他念了20多遍,还是结结巴巴,背不下来。
正好这天他家来了一个贼,躲在屋梁上,准备等曾国藩睡熟之后偷点儿东西。
贼等啊等啊,谁知曾国藩太笨了,始终背不出来,要命的是,他还与这篇文章耗上了,背不出来誓不罢休。
午夜时分,所
有人都酣然入梦,曾国藩还在颠来倒去,嘴里念念有词。
那贼实在忍无可忍,霍地跳下来,冲曾国藩大吼:“我听得都背熟了,你这种笨人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一字不落地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⑨故事引人深思。
那贼聪明则聪明矣,却只能做一个贼。
曾国藩笨则笨了一些,却有一股子韧劲。
人家读书,他就啃书;人家读书而已,他却知行合一,一定要把读到的做出来,活出来,最终凭着对自己的狠劲,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⑩人之病并不可怕,人之愚最难疗救,唯阅读可以治愚。
⑪第三个故事,关于“聊斋”中的书生。
“聊斋”里都是鬼故事。
某天,一个书生在书房中看书,读了一篇又一篇,文章被他圈点得密密麻麻。
一个鬼正好游荡到这里,想吓唬他,结果书生沉迷在阅读之中,毫不在意。
鬼怒气冲冲把一张大脸伸到书生眼前,谁知书生微微一笑,翻开书,问鬼道:“你认识字不?你会阅读不?”鬼沉默良久,一张脸红得发紫,紫得发黑,黑得发亮,无言而退。
⑫人生而恐惧,阅读让人胆大,阅读者无所畏惧。
⑬显而易见的是,阅读不是为了做一个行走的书橱,而是为了心灵的创造。
当心走得更远,脚步自会前行。
⑭阅读,乃灵魂的壮游。
(选自2023年5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7.人生有困境,何以解困?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用大量篇幅讲述故事,属于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9.作者说“阅读是灵魂的壮游”,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认为阅读哪部名著对你有帮助?为什么?
二、单选题
21.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B.古老的东方大国不仅以卓越的智慧启迪世界文明,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拥抱世界文明。
C.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两个成语是中华民族热爱读书、敬重知识与学问。
D.我市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融入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市民对绿色出行的认同感持续加强。
22.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课本剧表演过程中,一位同学的表演自然大方、哗众取宠,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B.小演员们的表演,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我国京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C.这本著作是他花了十几年时光,殚精竭虑写成的。
D.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三、默写题
23.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杏花疏影里,_______。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遥看是君家,_______。
(《十五从军征》)
(4)《定风坡》(苏轼)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并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辛弃疾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为了激发同学们积极自信地面对初三的学习,班长准备于下周一举行以“自强不息,直面挑战”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活动中有一项是给“冬奥英雄”写颁奖词,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武大靖:作为本届冬奥会的领军人物,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奥运会纪录保持者,武大靖在2017年赛季就被国际滑冰界公认为“冲刺之王”。
四年前的平昌冬奥会,面对中国队金牌数为零的战绩,武大靖的压力可想而知。
命运置我于深谷,我便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奇迹。
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压力便会化为催人前行的动力。
孤军奋战的武大靖一骑绝尘,最终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他曾说过:“人生一旦有了目标就应该不顾一切地去努力,这就是我自己的初心。
范可新:2022年北京冬奥会,范可新所在的短道速滑混合接力队战胜群雄,为中国夺得首金。
鲜花和掌声背后,有她不惧风雨、勇往直前的身影。
年少成名的范可新,差点因贫血症退役,此后又不断跟伤病作斗争,克服重重苦难后,才回到了短道速滑队。
她的经历可以说明,成功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而会铺满荆棘。
真正的勇者,会把荆棘丛林看做铺满鲜花的原野,步履坚定往前走,即便身上伤痕累累,也
会咬牙坚持,绝不回头。
苏翊鸣:2004年出生的苏翊鸣,是全场年龄最小的选手,他毫不怯场,第一滑就拿出了高难度动作组合。
苏翊鸣表示,自己没有任何的压力,就是享受比赛。
苏翊鸣是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进入国家队以来,他在动作难度和比赛成绩上不断取得突破。
在本赛季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比赛中,苏翊鸣赢得美国斯廷博特站冠军和赛季总冠军。
相比之下,坡面障碍技巧并非他最擅长的项目,但这名小将一直持续进步,不断给人惊喜。
24.请从下列名言中,选出适合放入颁奖词的两句。
(________)(只填写序号)
①人之所助者,信也。
(《易经》)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③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
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25.请从三位运动员中选择你最欣赏的一位,仿照示例为他(她)写一句评价性的话。
示例: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五、写作题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成长的历程中,有时一个平凡或伟大的人,一句平常或深刻的话,一件普通或重大的事,往往能改变你的思想,你的性格,甚至你的命运。
请以“_______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答案:典籍;气韵;yì;dí。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典籍(diǎn 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
气韵(qì yùn):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熠熠生辉(yì):亮晶晶地发出光辉。
洗涤(dí):清洗,洗刷。
2.答案:红色遗址、中华文化、千载磨砺、圣贤之说。
解析:本题考查短语结构及辨识。
时空隧道:“时空”是修饰语,“隧道”是中心语,根据所在语境,时空隧道可以理解为穿越时空的隧道,是一个专有名词,因此属于偏正短语,找出文中的偏正短语,任选其一即可。
红色遗址:中心语是“遗址”,“红色”是修饰、限制“遗址”的定语,所以红色遗址是一个偏正短语。
中华文化:中心语是“文化”,“中华”是修饰、限制“文化”的定语,所以中华文化是一个偏正短语。
千载磨砺:中心词是“磨砺”,“千载”是修饰、限制“磨砺”的定语,所以千载磨砺是一个偏正短语。
圣贤之说:中心语是“圣贤”,“说”是修饰语。
这个短语的意思是“圣贤所说的话”,所以圣贤之说是一个偏正短语。
3.答案:示例:灿若星河,哺育心灵成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源远流长,洋溢着永恒的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补写。
要求补全文段结尾,体现总结性和感染力,补写内容不超过两个分句,结合上文可知,要体现中华文化的作用来补写。
4.答案:吴敬梓;读书人(士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各类士人的生活和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和读书人的处境。
“儒林”一词在封建社会中特指读书人、士人这一群体。
他们是社会的精英,通过科举考试来争取功名和地位。
然而,《儒林外史》也揭示了这一群体在科举制度下的种种困境和扭曲,以及他们为了功名而丧失的人性和道德。
因此,第一空应填“吴敬梓”,第二空应填“读书人(士人)”。
5.答案:周进、范进是腐儒的典型,热衷功名。
周进一生热衷功名,但六十多岁依然是童生。
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的辛酸悲苦和忍受的侮辱欺凌集中爆发,结果“撞死在地下”:范进热衷功名,中了举人后竟然喜极而疯。
王冕、杜少卿是正面典型,淡泊名利、光明磊落。
杜少卿装病恳辞,不去京城做官,只愿做逍遥自在的人;
王冕直接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矛头对准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敢于说真话。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
根据①句“杜少卿听见李大人已去,心里欢喜道:‘好了!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可知,杜少卿淡泊名利,极端蔑视功名富贵,只想逍遥自在,做自己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根据②句“话说周进在省城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
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可知,周进六十多岁还在执著于科举考试,跟着姐夫参观贡院,竟然直接撞昏在号板上,可见他热衷功名,是腐儒的典型;根据③句“当王冕知道礼部议定的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
他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
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可知,王冕面对礼部议定的取士之法,直接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他将矛头对准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敢于说真话,可见他是鄙弃功名富贵,淡泊名利,绝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行事为人光明磊落;根据④句“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可知,中举后,范进喜极而疯,可见范进是一个热衷于功名的迂腐儒生;根据分析可知,杜少卿、王冕是同一类人,是正面典型,是不慕功名利禄,光明磊落的知识分子。
王冕鄙弃功名富贵,拒绝做官,绝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
杜少卿,他反对科举制度,瞧不起作八股文的儒生,认为“这学里的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
他极端蔑视功名富贵,甚至不喜欢人在他跟前说人做官,说人有钱。
他敢于藐视封建礼教和传统习俗,竟一手拿着金酒杯,一手携着他妻子的手,去逛清凉山,一边走一边大笑,使两边的游人都不敢仰视。
他甚至对朱熹公开表示怀疑。
他把许多封建官僚和地主都不看在眼里,别人要他去会见现任知县,拜知县做老师,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的?”王冕和杜少卿都鄙弃功名利禄,是一类人。
周进、范进是一类人,都是热衷功名的腐儒典型。
周进六十多岁还在执著于科举考试,跟着姐夫参观贡院,竟然直接撞昏在号板上,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里吐出鲜血来,商人们同情他出钱给他捐了一个监生,让他参加乡试,顺利中了举人,商人们好人做到底,又筹钱让他参加会试,结果又中了。
然后便是“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开始飞黄腾达。
范进一考就是几十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范进借盘缠被骂,心里还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他“瞒着丈人,到城里乡试”。
中举后,范进喜极而疯。
周进和范进都痴迷功名,是一类人。
6.答案:“重茵”“河冰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词语和内容。
“重茵”意思是多层褥垫。
可知照应了标题“夜寒”;“河冰合”意思是河水结冰。
可知照应了标题“夜寒”。
7.答案: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人相随的境遇。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铁马何人从我行”意思是:但是没有人知道有谁会跟随诗人的行动。
纵然铁马渡河的行动是这样英勇壮烈,可是在当时没有人肯于响应,结果诗人只能发出“何人从我行”的叹息,深深地流露出他的孤独和悲哀以及无人相随的境遇。
8.答案:(1)同“熟”,仔细;(2)认为……美;(3)鞭打,驾驭;(4)意态,神情
解析: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
解析:
11.答案:(1)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2)不久,(车夫)回到家,他的妻子就要求离开。
解析:
12.答案:(1)受(被)人蒙蔽
(2)自我满足(或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等)
解析:【参考译文】
【乙】晏子担任齐国的相国,(有一天坐车)出去,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
她丈夫替相国驾车,坐在伞盖下,鞭打着四匹马,意气扬扬,十分得意。
不久,(车夫)回到家,他的妻子就要求离开。
丈夫问她原因。
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身为齐国的相国,名扬诸侯。
今天我看他外出,志向显得很深远,常常有甘居人下的姿态。
现在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然而你的神情(看起来)自认为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开。
”从此之后她的丈夫自我克制。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车夫把实情告诉他。
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13.答案:B
解析:理解文章内容根据原文第④段“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单从穿着看去,大约都像女工或男工”可知,杨绛先生并不是故意打扮成普通女工。
14.答案:①第一次见面杨绛先生让“我”称呼她“姐姐”;②杨绛先生每天规律地练习“八段锦”;③杨绛先生参加国宴衣着朴素(或:杨绛先生坦然面对他人的评价);④杨绛先生关爱“我”及家人。
解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②段写了初次见面,杨绛先生让“我”叫她姐姐;第③段写了杨绛先生坚持练习“八段锦”;第④段写了她穿着朴素参加邓小平为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举行的国宴:第⑤段写了杨绛先生关爱“我”和“我”的女儿。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5.答案:不能删,“吧”和“呢”使语气亲切(或:活泼),强调了杨绛的家常气(或:像“我”的娘家人一样),突出她对“我”及家人的关心和爱护,凸显杨绛的“姐姐”气质。
解析:赏析文章语言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
根据“我们聊了一些家事”“就像我的娘家人一样”可知,这里的“吧”“呢”都是亲昵的语气词,凸显杨绛先生的“姐姐”气质,表现了杨绛先生对待“我”就像家人一样,体现出“我们”的亲切关系,删去则显生硬。
16.答案:理由一:一些精致俗相的人需杨先生这样文化大家去改变。
举例:一些文化素养不高的流量明星,需要文化大家去提升。
理由二:一个不断崛起的民族需要他们去滋养。
举例:民族文化自信日益增强,是因为有了杨绛,季羡林、史铁生等一批文化大家的滋养。
理由三:子孙后代需要他们去启迪。
举例:我读了杨绛先生的作品,学会了真诚待人、时时反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