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理论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理论的基本特点有⼆,⼀是整体观念,⼆是辨证施护。
整体观念:中医把⼈体内脏和体表各组织、器官之间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在疾病的发⽣发展上⼜相互影响。
⼈是有机的整体;⼈是⾝⼼相互作⽤的整体;⼈与环境构成统⼀的整体;⼈是不断发展的整体;⼈是独⽴的整体。
(⼀)⼈体是有机的整体
中医在⼆、三千年前,就形成了系统的整体、⽭盾、恒动⼈体观,成为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理论,⼈体内部是⼀个充满⽭盾,永恒运动的统⼀整体,⼈体结构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的,诸如脏、腑、⽪,⾁、筋、⾻、脉等形体组织、以及⼝、⿐、⾆、⽬、⽿、前阴、后阴等五官九窍,通过经络都能互相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不仅在结构上,⽽且在功能上也都是互相协调,相互为⽤,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
体现在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理、病理各⽅⾯。
在分析病理机制时,必需着眼于整体,即把局部病变和整体的病理变化统⼀起来。
如头痛⼀证,不仅须从局部及其对周⾝影响加以分析,并应考虑全⾝脏腑⽓⾎等诸因素对头痛产⽣的影响。
⼜如对⼀个疮疡的患者,不仅看到邪医学教|育⽹搜集整理毒的局部侵⼊,还要考虑是否与其原有之消渴有关。
因此,中医就是运⽤这⼀观点,指导诊断与治疗,能够通过五官、形体、⾊脉等外在表现来了解⼈体内在的脏腑病变,此外如精神因素对⼈体的影响,以及脏腑病变对精神活动的⼲扰等,都说明我们在学习时⼀定要树⽴整体观念,妥善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疾病,取得护理⼯作的主动权,达到治愈疾病的⽬的。
(⼆)⼈和⾃然界的关系
中医学有“⼈与天地相应”的论断,即《内经》中说的“⼈以天地之⽓⽣,四时之法成,”说明⼗分重视⼈与⾃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类⽣活在⾃然界,⾃然界存在着⼈类赖以⽣存的必要条件,如空⽓、⽔、饮⾷等。
在长期的⽣活实践中,⼈体的⽣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断地受⾃然界的影响,⼈类在能动地改造和适应⾃然的⽃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命活动,但⼈体对⾃然界四时⽓候变化的影响,也必然相应的产⽣⽣理或病理上的反应,如⾃然界⼀年四季⽓候的变化,春温、夏暑、秋凉、冬寒,⼈体受其影响,通过⽣理功能予以调节来适应。
《内经》在《异法⽅宜论》、《五常政⼤论》中:就不同区域⼈们的⽣活习惯、体质、状况、疾病流⾏以及对寿命的影响都作了详细的论述。
在《素问·⽓交变⼤论》中,还告诫医家除应研究医道外,必须要“上知天⽂,下知地理,中知⼈事……。
”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和研究⾃然界与⼈体的关系,逐渐掌握它的规律,做好疾病的预防、治疗与护理⼯作。
(三)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观念,阴阳五⾏,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施护等基本理论基础上发展⽽成的,它是运⽤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等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中医整体护理观,它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中⼼,以满⾜患者的⾝⼼需要、恢复健康为⽬的,运⽤⽤现代护理的护理程序之理论与⽅法,实施系统的、有计划的、全⾯的临床护理实践模式。
既重视⼈体内在的⽣理病理特点,⼜重视⾃然与⼈体,邪⽓与正⽓的关系;既重视疾病临床病证证候表现中的辨证施护,⼜重视针对疾病本⾝特有病因病机本质变化的辨证求因施护;既重视在医学教|育⽹搜集整理施护中⽅法上的标本轻重缓急之别,⼜重视与治则治法紧密结合的辨证施护特点。
因此在护理病⼈中不仅注意局部病变,⽽且还要同时进⾏与疾病传变有关的预防护理;不仅要在具体护理操作技术上体现整体观,还要从⼼理情志的施护上予以保证,这种护理还要在预防、保健、康复及⽣活、饮⾷、起居上予以全⾯体现。
特别在重视“三因(因⼈、因时、因地)制宜”与重视⽣活质量的护理上,都说明了中医整体护理的整体观与辨证法则紧密结合的⼀种系统综合护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