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县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1)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长中学2015届高一上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董海斌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2年5月,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开幕式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湖北随州举行。
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里的“耒耜”是指( )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
2.“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
A.田园生活自然祥和 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商品经济发达
3.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镇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
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出现较为成熟的瓷器—--青瓷
B.唐代越窑烧制出的白瓷享有盛名
C.宋代制瓷技艺高,涌现出一批名窑
D.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
5.出现在明朝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的实质是( )
A.奴隶制生产关系
B.封建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6.有一部讲述某处商帮商人情感世界的黄梅戏电影,其中有下面一段歌词:“我是一只雁,南来北往任邀游;我是一朵云,飞来飞去遍九州……浪迹商海暂分手,我心永远系徽州系徽州!”如果让你给这部电影选个名字,那么下列最恰当的应是哪个?( )
A.《晋商情缘》
B.《浙江情缘》
C.《苏商情缘》
D.《徽商情缘》7.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8.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
这里反映出的时代观念是(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9.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的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出现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B.公私合营
C.私有化
D.承包责任制
11.“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这些口号反映了()
A. 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B. 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C. 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D. 大跃进时期浮夸行为,犯了“左”倾错误
12.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北京、上海 C.福建、广东 D.湖北、山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新办民族
工业总数
/家新增民族工业
资金总额/万
元
平均每年设
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
增资本/万
元
1869—
1894
50多500多 1.42 1.41
1895—
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一
911
300 5600 31 510
191一
1919
600 13000 75 1625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
济
0.7% 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
济
6.9% 0% 个体经济71.8%
7.1%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
(4)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3
材料二 1958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猛增54.8%,而农业由于数千万农村劳动力被占用,总产值后来核实只比上年增长2.4%。
……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困难。
……1958年底,全国七十四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二万六千个人民公社,全国农户的99%以上参加了公社。
……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八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
(2)据材料二,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消极影响?
(3)材料三的图一说明农村改革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影响?
(4)中共在哪次会议上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5)依据材料三的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6)材料三的图三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图一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二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图三 中共十四大
5 延长中学2015届高一上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48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2分)图2反 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5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
(8分)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4分) (4)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3分)分析1952 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3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密 封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班级:
姓名:
考号:
14.(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八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5分)
(2)据材料二,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消极影响?(4分)
(3)材料三的图一说明农村改革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影响?(8分) (4)中共在哪次会议上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5)依据材料三的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6分)
(6)材料三的图三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延长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5分)
(2)1895——1900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4分)1912——1919年: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4分)(只要答出2点即可)(3)战争、日本侵略、官僚资本压迫(4分)(只要答出2点即可)
(4)变化: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
(3分)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3分)(或答三大改造的完成)
14.(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指出当时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将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5分)
(2)挫伤了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对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4分)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6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5)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4分)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分)
(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