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户协会为小开河灌区发展添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水户协会为小开河灌区发展添活力
杨芸傅建国
为解决灌区管理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率低下、工程管护责任不落实和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区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积极引导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建立了支六用水户协会,促进了灌区良性发展,为灌区更添新亮色。
1灌区基本情况
小开河引黄灌区是经国家计委、水利部和山东省计委批复建设的大型引黄灌区,涉及滨城、惠民、阳信、沾化、无棣5县(区)的42万人口,设计灌溉面积7.33万h m2,设计引水流量60m3/s,年设计引水量3.93亿m3。
1998年建成通水,干渠全长91.5k m,其中输沙渠51.3k m、输水渠36.04k m、沉沙池4.16k m,骨干建筑物147座,输沙干渠全断面衬砌20.7k m,半断面衬砌30.6k m,总投资2.3亿元。
灌区通水后,已累计引水近19亿m3,解决了42万人口祖祖辈辈喝苦咸水的难题,有效灌溉面积达7.33万h m2。
为搞好灌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灌区于2004年9月成立了支六用水户协会。
2成立用水户协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节水型灌区的需要
小开河引黄灌区主要水源是黄河水,近年来,随着灌区内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区域内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农村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
但黄河来水量不断减少,每年分配给灌区的引水指标与实际需水量差距很大,远不能满足用水要求,灌区经济受到严重制约。
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将创建节水型灌区定为奋斗目标,如何降低灌溉定额,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已成为灌区研究的重要课题,成立用水户协会恰为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
2.2支渠以下工程维护管理的需要
支渠以下工程设施老化、失修,责任主体不明确,名义上行使管理职能的县(区)水利局缺乏管理和维修资金,直接受益乡(镇)进行管理名不正,言不顺,因而支级以下工程基本处于失管状态,造成灌溉定额偏高、水费偏多。
成立用水户协会,将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授权给用水户协会,使用水户成为工程的主人,协会范围内支级以下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就有了保障。
2.3有效缓解水费收缴困难的重要手段
当前灌区测水量水到县,对县按方收费,县内将用水量平均分摊到各乡镇,各乡镇再按人口或土地分
用水照样交费的弊端,县区拖欠水费已成家常便饭。
收缴水费成为灌区的主要工作,但水费收交仍不理想,严重影响了灌区的正常运转。
只有成立用水户协会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大锅水”弊端,避免“搭车收费”,保证灌区水费按时足额征收。
3用水户协会建设情况
3.1周密考虑,慎重选址
支六渠道全长6k m,设计灌溉面积2800h m2,设计引水流量2.52m3/s,为搞好试点工作,只选取上游2.4k m用水区域,选择该区域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位于灌区中游,黄河来水基本能满足需求;二是紧靠干渠,水源有保障;三是小开河通水前,当地群众靠天吃饭,现在小开河是唯一的灌溉水源,用水边界清楚;四是群众基础较好,便于发动;五是阳信县水费收缴一直不理想,通过试点寻求新的方法;六是结合国家的土地开发项目,田间工程按标准配套。
3.2工程建设,配套同步
要想建设用水户协会,工程建设配套是基础。
管理局多方筹措资金,投资83.43万元对协会范围内的支渠进行了全断面防渗衬砌节水改造。
边坡防渗采用底铺150g/m2布0.2m m膜的土工布,上铺混凝土预制板,为增加边坡混凝土预制板的稳定性,渠底设30c m×30c m的齿墙,齿墙采用下部为20c m砌石,上部为10c m现浇混凝土墩帽,底部铺0.2m m土工膜防渗,上铺混凝土预制板。
同时投资9.8万元在支渠进水闸旁建设了协会办公室,并安置了风力发电机,解决了办公用电问题,又投资6000元,专门购置了两台测流仪器用于水量计量。
3.3宣传发动,培训骨干
为了使民众认识、了解用水户协会,灌区注重加强宣传,专门编写了“灌区用水户协会宣传提纲”,到协会所在地的乡镇、村庄、集市进行广播、宣传。
要想使用水户协会这个新生事物在灌区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政府支持是前提和关键。
灌区分别到县里、乡里做领导的工作,统一思想认识,使他们明白成立用水户协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其诸多效益,消除抵触情绪和思想顾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争取他们的支持。
为了搞好协会建设与管理工作,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还专门组织了县、乡有关领导、协会负责人,到用水户协会搞得好的江苏省皂河灌区进行参观学习,
·
3
3
·
农田水利
协会负责人的信心和责任心。
3.4协会成立召开大会
2004年,灌区成立了支六用水户协会,9月9日召开了第一届用水户大会,通过了支六用水户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协会领导,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灌溉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完备的规章制度。
依照有关程序,通过民主推荐选举了22名责任心强、有威信的用水户代表。
协会在民政部门登记,取得法人地位。
4用水户协会基本情况
支六用水户协会位于阳信县水落坡乡,输沙渠桩号30+650,输沙干渠左岸。
服务对象是水落坡乡钦八、北刘、南张、西杨四个行政村,420户,人口1829人,灌溉面积216.13h m2,主要种植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全面负责支六的运行、调度、管理维护,并负责向用水户供水并收取水费。
用水户协会与灌区管理单位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灌溉用水这种特殊商品的买卖关系,用水户协会的事务由会员大会以民主协商方式确定,实行水费、水价、水务三公开,水费收入除支付灌区水费外,将全部用于协会管辖范围内的工程维护运行和管理。
5用水户协会运行情况及效益
2005年上半年,协会正式投入运行。
打破了“大锅水”的弊端,达到了节约用水、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目的,同时也真正减轻了农民水费负担,减少了用水纠纷,促进了灌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领导十分重视协会的运营和发展,多次到协会与协会成员座谈,指导协会积极开展工作,做好各用水户的水量的测定及水费的确定,积极做好协会财务制度的完善和监督工作,确保水费不挪用不浪费,并积极协调县、乡、村各级政府给与支持和帮助,为协会发展铺好路子。
2005年上半年,协会用水100万m3,水费由灌区直接向用水户协会收缴,应缴小开河灌区水源费4.14万元,协会收入1.6万元。
与其他县乡统筹的村镇比较,每亩水费降低5元以上。
同时通过衬砌工程和用水户的自觉节水,年可节水25万m3。
成立用水户协会有以下效益:一是有利于推动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有利于增强用水户的主人翁意识;二是充分调动了农民用水管水的积极性,有利于确保灌区效益持续稳定的发挥。
协会是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具有法人资格,用水户既是水的使用者,又是水的管理者和拥有者,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农民参与灌区管理和农民投入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维护灌区的效益发挥和良性运行;三是有利于杜绝用水户“浇大锅水,摊大伙费”的不合理现象,协会实行按方计量,农民用多少水,交多少钱,大水漫灌现象得以有效控制,增强了水的商品观念和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提高水的利用率;四是供需直接见面,水费计收难度减小,减少了中间环节,简化了水费征收程序,避免了各种不合理负担及“搭车收费”,有利于保证灌区专管机构水费的按时足额征收。
(作者单位: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
(上接第31页)山企业完善安全、环保、水保等设施,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规范开采。
3.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采石业集约化发展
建议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制定采石场的布局规划,按行政区划合理布置采石场的数量和地理分布。
具体措施有:一是尽快关闭高边坡一面墙开采的小型采石场。
此类采石场因边坡太高,从技术、经济两方面来考虑,都已无法改造为台阶开采,也正是这类采石场的存在导致了采石场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
建议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坚决关闭边坡高度大于50m以上的小型采石场。
二是立即停止新办小型采石场的审批。
由于小型采石场先天不足,无法达到基本的水土保持条件,建议不再对新建小型及小型以下采石场审批和发放各种证照。
三是支持大型采石场发展。
建议政府出台政策,规定区内大型基建项目和其他大型建设工程集中采购大型采石场生产的石材石料,以此树立典型,引导小型采石场集约化经营,做大做强。
四是适当延长现有小型采石场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取证时限。
为了鼓励小型采石场联合重组,支持同一区域的小型采石场组建成大的矿业公司或矿业集团,建议给予重组壮大的小型采石场半年至一年时间。
一是要提供免费技术支持。
有关部门组织区内小型采石场企业到区内大型采石场企业参观学习,并组织专家免费提供1~2次的技术服务,以指导其逐步走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轨道。
二是在必要时采取大爆破措施。
大爆破技术一次爆破可以生产几十万方至上百万方石料,在建设工程急需大量石材石料时,以解燃眉之急。
3.4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是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协调的必然要求,也是采石矿区水土治理的重要内容。
建议:一是在采石场出口,修建拦堵渣坝拦堵渣石出口。
拦渣坝的类型可根据采石场石料丰富的自然条件,干砌或浆砌石建造,就地取材,省工省料。
为了防止细骨料下泄,干砌时应充填碎石和粗砂料,坝高可根据产渣量多少而确定,一般2~3m 为宜,当渣石淤积至坝高而场内仍产生时,可以视实际情况继续加高拦渣坝。
二是加大矿区植被恢复。
由于采石场采挖面立地条件较差,一般植物不易生长,应选择耐干旱、瘠薄、抗逆性强的树种,如侧柏、柠条、沙棘等。
并采用必要的造林整地和栽培措施,快速覆盖裸露地表,改善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烟台市莱山区水利局□山东工商学院公
·
4
3
·山东水利/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