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这句名言反映了老子什么思想?()
A. 无为而治
B. 是古非今
C. 朴素辩证法
D. 小国寡民
25.隋唐之前的儒学,以两汉经学为代表,强调的是形而下的宗法礼仪。
儒家在生命终极关怀上的不足,导致了儒学在佛老的弥漫下显得无所适从。
在反抗佛老思想的过程中,孟子在儒学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
A. 孔子的儒学创始人地位被颠覆
B. 宋代儒者更加重视内心修养
C. 汉唐的统治者仍企图恢复周礼
D. 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被抛弃
26.有一种字体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晋代开始流行,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公正清晰,又飞洒活泼,该字体是()
.
A.张旭《自言帖》
B.李斯《会稽刻石》
C.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D.王羲之《兰亭序》
27.“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
”此观点出自()
A. 魏源《海国图志》
B.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C. 严复《天演论》
D. 郑观应《盛世危言》
28.2019 年,浙江某高中师生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收集“新中国老物件”活动,同学们把家传老物件带到学校集中展示和讲述其背后故事,在校园里刮起了阵阵“古董风”。
这些老物件诉说了每个家庭的历史,也折射了新中国七十周年的风风雨雨。
这说明()
A. 口述史料比文献记载更具史学研究价值
B. 新中国史研究须借助百姓的家族史记述
C. 宗法观念依旧深刻影响国人的思维方式
D. 实物史料可以成为史料实证的重要方式
29.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对于明朝何以衰、何以亡的问题进行探究和反思,普遍地主张黜虚务实,倡导分权“众治”,由此形成了一股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新思潮。
由此可知,该新思潮()
A. 具有爱国与民主意识
B. 摆脱了传统儒学的束缚
C. 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D.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30.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这种变化表明()
A.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B.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 D.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
31.苏格拉底将自己的研究对象转向人类的内心世界,对当时流行的四种美德即:智慧、正义、勇敢、节制都进行了详细论述,认为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提出“德行可教”。
其主要目的是()
A.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 B.宣传智者学派主张 C.完善雅典民主制度 D.树立人的尊严价值
32.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是践行这种观点的做法是()
A. 整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
B. 修复了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
C. 到希腊和罗马修学、旅游
D. 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
33.欧洲“向皇权要自由,向贵族要平等,向僧侣要人类理智的权利”集中体现在()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宗教改革时期
C. 启蒙运动时期
D. 工业革命时期
34.“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
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
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
”文中“其说”是指()
A. 牛顿运动三定律
B. 爱因斯坦相对论
C. 普朗克的量子论
D. 达尔文的进化论
35.下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
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A. 三次工业革命彰显科技的魅力
B. 信息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更加迅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最快
D. 三次工业革命的领域各不相同
4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图片,回答问题。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如下图所示)
(1)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10分)
(2)三次巨变伴随着三代伟人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他们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试概括三位伟人向外国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和最终结果(9分)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6分)
4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过去100年里,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始终在四分之一左右,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可能是这样。
美国将继续拥有科技霸权、军事霸权和金融霸权,仍然是世界第一地缘优势大国、农业大国、教育大国、科技大国和资源大国。
以农业为例,美国以不到300万农业人口,成了世界粮食生产出口第一大国,其一个国家的粮食出口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一半,而我们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美国经济总量已超过20万亿美元。
横向比,只有中国、印度、越南、埃塞俄比亚等少数国家增速超过美国。
-----袁南生《答经济学论坛记者问》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过去百年及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认识。
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4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依照孙中山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军政、训政、宪政”三时期理论等设想,建立了以“宪法、民法、刑法、民诉法、刑诉法、行政法”为主干的六法体系。
1945年,国民政府聘请美国哈佛法学院庞德教授为司法行政部顾问,进一步司法改革。
庞德是“社会工程”法学流派创始人,强调法律更应服务于全社会,但也极力维护《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的合理性。
上
海《大公报》发表社评,以极激愤的言辞予以批驳,将庞德提出的“总统集权的五元制合乎国情”、“民主不能移植”等观点视作“外毒”。
1948年11月,庞德离开了中国,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改革,最终化为泡影。
----摘编自周雅菲《西法何以未能东鉴--庞德与中国近代的法律改革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司法改革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司法改革失败的原因。
(7分)
4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中途岛是一个面积只有47平方公里的小岛,位于美国旧金山和日本横滨之间,是太平洋航线的中点,因而得名。
中途岛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军珍珠港基地的前沿和门户。
……鉴于中途岛的重要性,美军在中途岛驻军,并修建了航空站和潜艇基地,使之成为美国的重要海军基地之一。
日本对中途岛势在必得,美国对中途岛寸土必争。
因此,中途岛海战爆发了,在此之前的节节胜利。
让日本海军变得骄傲自大,狂妄轻敌。
再加上情报战的失败和作战计划的错误,尽管日本拥有优势兵力,但在中途岛战役中却一败涂地,损失惨重。
日本4艘重型航空母舰全部被美军击沉,另损失了1艘重巡洋舰、332架飞机、3500人阵亡(包括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日军只是在海战进入尾声之际,才依靠伊-168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了美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和哈曼号驱逐舰。
对于日本来说,此战更大的损失是,丧失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一直紧紧掌握的战略主动权。
由于丧失了4艘重型航空母舰,日军被迫转为战略防御。
--------网易《中途岛海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海战发生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途岛海战的结果及影响。
(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梁思礼( 1924-2016)出生在一个“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家庭。
他说自己从父亲梁启超那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
1941 年,梁思礼怀着“工业救国”
的理想赴美求学,希望“学一门工业技术”,“为中国的建设出力”1949年,他获得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后,拒绝了著名无线电公司的邀请,毅然回国。
50年代末,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一起,白手起家,自力
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80年代初,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
领域,倡导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退居二线后,粱思礼站上讲台,面向全国高校开设《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课程,讲授《中国航天精神和素质教育》,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了下一代中国人。
----摘编自刘博智《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思礼的历史贡献。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思礼成为“共和国脊梁”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
到的启示。
(10分)
(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4.【答案】C根据材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老子相互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故排除。
25.【答案】B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隋唐以来佛老思想对儒学的冲击。
结合所学可知,在佛老思想的冲击下,儒学融合佛老思想,形成了理学思想。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隋唐之前的儒学存在“在生命终极关怀上的不足”,理学跟传统儒学相比,强调寻求“天理”,更加重视人的自身修养,重视思辨,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孔子的地位并未被颠覆;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理学出现的背景,与汉唐统治者无关,且该表述不符合史实;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提倡“格物致知”,要求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而探求其中的“理”。
26.【答案】D根据材料可知,该字体是行书的特点,A项为张旭的草书,排除。
B项为李斯的篆书,排除。
C项为欧阳询的楷书,排除。
D项是王羲之的行书,正确。
27.【答案】D依据材料“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可知,该观点主张发展工商业,结合所学可知,郑观应《盛世危言》主张发展工商业,故D项正确。
A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侮,排除。
B项主要涉及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体现了平均主义的特点,排除。
C项主张用西方的进化论思想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排除。
28.【答案】D通过材料“这些老物件诉说了每个家庭的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物件属于实物史料,它成为历史实证的主要方式,故D正确;文献记载的史料比口述史料更具有研究价值,排除A;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9.【答案】A通过材料“对于明朝何以衰,何以亡的问题进行探究和反思”“倡导分权众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一思想具有爱国和民主意识,故A正确;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排除B;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并没有否定程朱理学,排除C;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并没有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D。
30.【答案】A【详解】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开展斗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及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让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从而报刊中关于劳工的话题增多,故答案为A项;近代中国社会,工人阶级属于被统治阶级,政治地位没有上升,排除B项;这种现象只能说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并不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已经成熟,排除C项;当时社会主义还没有成为主流思想,排除D项。
31.【答案】A【详解】苏格拉底详细论述了四种美德即:智慧、正义、勇敢、节制,并提出“德行可教”。
由此可知,苏格拉底的主要目的是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故A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雅典的民主制度,故C错误;文艺复兴树立了人的尊严与价值,故D错误。
32.【答案】D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
33.【答案】C根据材料“向皇权要自由,向贵族要平等,向僧侣要人类理智的权利”可知,反映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封建特权,反对封建神权。
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反对专制主义、等级特权和教权主义,因此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启蒙运动时期,故C正确。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没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故AB错误。
工业革命时期主要是发展资本主义,故D错误。
34.【答案】D材料中涉及“不合时宜者,渐渐澌灭”这就是适者生存的含义,故指的是进化论;故选:D。
本题以关于进化论的学说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进化论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了对进化论知识点的掌握,在解答题目时,应当把握“不合时宜者,渐渐澌灭”这句话的有效含义。
35.【答案】A略
41.(25分)【答案】(1)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0分)
(2)孙中山仿效欧美,‘走美国人的路” ;毛泽东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前者失败了,后两者取得成功。
(9分)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6分)
42.(12分)【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根据材料“美国将继续拥有科技霸权、军事霸权和金融霸权,仍然是世界第一地缘优势大国”可归纳出美国经济、科技发达,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这些领先世界的人类文明成果。
关于阐释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
观点:美国经济、科技发达,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这些领先世界的人类文明成果。
(2分)
论述:美国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领先者后,一直是经济、科技的发展居世界第一。
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以美国为中心,不论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宇宙空间技术,美国都是世界第一。
因此,美国是世界上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
经济的发展为美国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了保障。
美国在近代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导致数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局面的发生;在现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导致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一直在限制中国国家的发展。
(8分)
结论:美国的经济、科技政策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其政治政策则遏制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发展,保证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些政策是不可取的。
(2分)
45.(15分)【答案】(1)特点:贯彻了孙中山的法治理念(答出孙中山具体的法治设想亦可);国民政府的重视(答出政府重视亦可);借鉴美国社会工程法学理念(答出庞德的影响亦可);国民政府强化国家意志的需求(答出法律服务于社会亦可);改革进程漫长(答出改革曲折亦可)。
(8分)
(2)原因:內战导致政局动荡(回答解放战争、政局动荡、法制建设缺乏稳定的环境亦可得分);国民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表述为国民政府缺乏司法独立的精神亦可);中西法律文化的巨大差异(答出中美法律文化差异亦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庞德的离开使改革终止;民众没有民主权利,缺乏社会基础。
(7分)
46.(15分)【答案】(1)中途岛重要的地理位置;美、日之间的战略纷争;日本海军的狂妄自大;美军取得优势的情报战;美国战争的正义性。
(6分)
(2)结果:美军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美国扭转了被动的战争局势。
影响: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丧失了战略主动权;美军扭转了被动的局面;太平洋战场向着有利于盟军的趋势发展。
(9分)47.(15分)【答案】(1)贡献:参与“两弹一星”研究;创建中国航天事业;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高校培养人才。
(5分)
(2)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起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业兴起;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优秀的家庭教育;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个人的努力与天赋。
启示:青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积极投身时代和国家发展需要;要传承良好家风;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工作中练就本领、服务人民和国家。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