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第一节 探索燃烧和灭火》_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探索燃烧和灭火(1)
【学习目标】
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防火及自救常识。

【知识网络】
【典例精析】
例1 .使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
烧条件之一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例2.右图中表示可燃物能燃烧的点是()
A. A
B. b
C. C
D. d
例3.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准确的是()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例4.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
A.拨打119火警电话
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
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例5. 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

以下相关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D.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例6.化学课上我们观察过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
式为。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性。

燃着
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
变黑.该黑色物质是(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填序号)。

A .作反应物
B .隔绝空气
C .升高温度
【课堂反馈】
1.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准确的是()A.放在空气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增加可燃物,能够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能够使燃烧更旺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4.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相关该实验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5.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燃烧是放热反应,可燃物不需点燃或加热就能燃烧
B.缓慢氧化一定放热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是燃烧
D.缓慢氧化是不能发光、不能放热的氧化反应
6.下列情况下,白磷(着火点40℃)能发生燃烧的是()A.白磷放入70℃的水中 B.白磷放入2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C.磷放入7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D.白磷放入20℃的水中
7.小聪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通过用力上下振荡锥形瓶,能够看到白磷燃烧水火相容的场景,停止振荡则火焰熄灭.该实验直接说明的燃烧需要()
A. 必须用力上下振荡
B.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要有可燃物
8.在实验室里,通常将白磷浸没在水中保存,其目的是()A.降低白磷的温度 B.防止白磷与空气接触
C.使白磷与水结合成稳定结构 D.将白磷浸湿而不易着火
9.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
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 ,你建议如何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