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05《七律长征》公开课优秀说课稿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05《七律长征》公开课优秀说课稿3
一.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本诗是毛泽
东同志于1935年10月所作,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洋
溢地赞美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精神。
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本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通过学习本诗,学生可以感
受长征精神的伟大,理解中国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对于诗歌的韵律、意境有所了解。
但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诗句中的地理名词可能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引入相关的历史和地理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七律长征》,理解诗句中的历
史背景和地理名词,领会长征精神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工农红军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坚定信念,勇于面对困难。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七律长征》,理解诗句的含义,领会长
征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中的历史背景和地理名词,感悟长征精神的伟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
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相关文献等,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诗句和长征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征相关的图片和文献,引导学生回顾长征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七律长征》,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地理名词和历史背景。
3.讲解分析:详细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的艰辛历程和长征精神的伟大。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5.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将长征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征精神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信念。
7.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八. 说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九. 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感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的伟大。
但在讲解历史背景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部分学生感到困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优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点儿整理: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所作,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诗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美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精神。
1.诗歌背景:长征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10月
开始的一次战略性转移,是一次伟大的斗争,也是中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2.诗歌结构: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形式,由七句组成,每句七
个字,共四十九字。
七律要求平仄相对固定,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工整。
3.诗句解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表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万水千山只等闲”:强调了红军战士对于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视为等闲之事,无所畏惧。
–“金沙水拍云崖暖”:描绘了长征途中壮美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寓意着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是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过大渡河时的情景,体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岷山是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地标,千里雪景象征着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斗志。
–“三军过后尽开颜”:表达了长征胜利后,红军战士们的喜悦心情,也预示着的胜利。
4.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和中国人民在长征过程中形成的伟大
精神,包括坚定的信仰、的乐观主义、艰苦奋斗、团结友爱、实事求是、勇于胜利等。
5.文学鉴赏:通过学习《七律长征》,学生可以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
韵律美、意境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6.历史教育:通过学习《七律长征》,学生可以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理解长征的意义,培养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7.思想教育:通过学习《七律长征》,学生可以感悟到长征精神的伟大,
培养坚定的信念,勇于面对困难,努力奋斗。
8.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
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9.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
与度和积极性;通过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10.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方
法的适应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感悟长征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七律长征》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通过学习本诗,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能深入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长征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风貌。
同步作业练习题:
1.《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____年所作。
A. 1934年
B. 1935年
C. 1936年
D. 1937年
答案:B. 1935年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七律的是:
A. 七绝
B. 七律
C. 五律
D. 五绝
答案:A. 七绝
3.下列诗句中,描述的是长征途中自然风光的是:
A. 红军不怕远征难
B. 万水千山只等闲
C. 金沙水拍云崖暖
D. 大渡桥横铁索寒
答案:C. 金沙水拍云崖暖
4.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的是:
A. 红军不怕远征难
B. 万水千山只等闲
C. 金沙水拍云崖暖
D. 大渡桥横铁索寒
答案:B. 万水千山只等闲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征精神的是:
A. 坚定的信仰
B. 的乐观主义
C. 艰苦奋斗
D. 实事求是
答案:D. 实事求是
1.《七律长征》全诗为:“红军不怕________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
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________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答案:远征、铁索
2.长征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____年开始的一次战略性转
移。
答案:1934年
3.下列诗句中,描述的是长征胜利后情景的是:“________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4.长征精神包括:坚定的信仰、的乐观主义、艰苦奋斗、团结友爱、
________、勇于胜利等。
答案:实事求是
5.通过学习《七律长征》,我们可以了解到长征的________和长征精神。
答案:历史背景
1.请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
答案:长征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10月开始的一次战
略性转移,是由于国民军队的围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历经二万五千里,最终到达陕北,开创了新的根据地。
2.请解释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他们将长
征途中的万水千山视为等闲之事,无所畏惧。
1.请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和中国人民在长征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包括坚
定的信仰、的乐观主义、艰苦奋斗、团结友爱、实事求是、勇于胜利等。
长征精神是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
2.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将长征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答案: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到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
的精神力量。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勇往直前。
同时,我们要实事求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直到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