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写作模拟《关于“守护员专座”》材料作文题解及范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写作模拟《关于“守护员专座”》材料作文题解及范例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山东青岛的公交车上试点设立了“守护员专座”,被戏称为“壮士座”的座位设立在驾驶员右
侧第一排的位置,如果有乘客主动坐这个位置,当有人与司机争吵、争执时,就应该立即进行劝导、制止,“该出手就出手”,共同守护乘车安全。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也可
称其为有限前提的材料作文。
与新材料作文相比,其任务更为具体,指令更为明确。
任务型写作是
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
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本题是时事热点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引发民众对“车闹”事件的高度关
注,各地在保证公交车司机安全方面开展了积极尝试。
材料针对青岛设立“壮士座”试点一事,要
求学生发表自己看法,考查学生社会关注、社会参与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思维上看,考
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批判质疑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和谐、法治等内容。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限制性:
⑴写作内容的限制性。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这”指青岛设立公交车“壮士座”这一措施,而非“壮士”劝导、制止“车闹”行为。
脱离公交车设立“壮士座”这一内容,只谈劝导、制止“车闹”,或空谈公共安全、社会法治、公民素养,或不谈青岛设立公交车“壮士座”这一措施,只谈
“壮士座”等均为偏跑。
⑵思维限制。
青岛公交车试点设置“壮士座”只是一个社会现象,考生要能挖掘现象背后的实质
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不能仅停留于表面化的就事论事,而对此措施仅做简单的好与不好的评价。
⑶写作文体的限制性。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思考”侧重理性思维,文体指向议论文。
开放性:
⑴写作观点的开放性。
对青岛设立“壮士座”试点,可以肯定对公交车安全的有益尝试,也可以批
评质疑其合理合法性,也可以就其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
设立“壮士座”只是应对公交车安全
问题的一个尝试,不一定是绝对合理公正的解决方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观点客观公正,
能自圆其说,都符合题意。
⑵论证角度的开放性。
在具体写作时,可以分析设立“壮士座”的好处,提高公众乘车的安全意识,对于“车闹”也有一定警示作用;也可以对这种做法提出质疑,“壮士”毕竟只是乘客,没有执法
权,当出现防卫过当和人身伤害事件时责任又该如何划分?还可以对这种做法提出批评,毕竟公交
车安全是公共安全的一部分,政府和企业责任缺位,仅让“壮士”来为“车闹”买单,显然不妥。
总之,围绕青岛公交车上试点设立“壮士座”这一措施,就事论事,就事析理,深入分析,言之
成理,就符合题意。
⑶联想思考开放性。
考生在论证过程中,联想运用素材是自由的,对材料的深度思考是自由的。
【参考标题】
1.1、当一回“壮士”,保一路平安
2.公交安全不能靠“壮士”
3.法律缺失,“壮士”难当
4.公交安全岂容道德和法律缺位
5.让法律发威,“壮士”不能力挽狂澜
6.“壮士”发威只能扬汤止沸,“车闹”入刑方可釜底抽薪
7.企业不能把安全责任让渡给“壮士”
8.公交车设“壮士座”,是文明的进步还是倒退?
结构示例:1、引:引叙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引用所给材料的部分内容,或者概括记叙这件事情。
好的引叙既要简明扼要,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要引出评述点。
2、释:解释突出评述的重点,鲜明指出自己的态度、观点。
3、议: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
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
一般可以分以下三步来写作:
①、抓住材料中的人和事,就事论事,分析原因。
②、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注意指出问题的普遍意义、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③、主体论证段落:采用“中心句支撑句”(分论点)的格式进行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从而达到
论证观点的目的
4、联:即“联系现实”
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具有时代性,要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
在本论结束之后联系现实社会或者作
者生活实际,谈谈论点的现实意义,这样可以引发读者更多思考,或者发出呼告,引起读者的特别
关注,以达成作者写作的目的和针对性,这样可以加深议论的力度。
5、结:即“结论”
这个结论是紧承前面的“联”而来,从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得出结论,更能够令读者接受,同时也进
一步强化了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全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素材积累;
1、但值得追问的是,公交车私设“壮士岗”,如果乘客不多,倒不会影响其他乘客的乘坐,如
果在上下班高峰期,乘客较多,而车内又没人想当这个“壮士”,是不是这个座位要空置?公交车是公共场所,每位乘客享受的都是有偿公共服务,公交车私自设“壮士岗”,有没有占据公共空间
之嫌?又有没有对乘客进行“道德强制”“道德绑架”之嫌?乘客没有义务与责任充当“公交安全
守护员”的角色,他们乘车,反倒本应由司机为他们提供安全防护,现在将他们花钱购买的公共资
源划出一部分,来指定负起“公交安全守护”责任的人才能享用,这从某种程度来说,带有一定的
强制色彩。
2、“壮士座”,可谓应“乱”而生。
一个多月前的“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以沉痛的代价让人们看到司乘冲突的严重性。
然而即便教训如此深刻,类似情景依然在不断上演。
据不完全统计,在
事发后仅仅15天内,各地便接连发生了16起乘客任性大闹公交车的事件。
面对干扰司机、破坏规则的行为,挺身而出、制止纠纷者有之,选择沉默、听之任之者亦大有人在。
“壮士座”的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