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杵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这首歌曲的名字是《高山青》,也有人称她为《阿里山的姑娘》这两首歌曲虽然一首是儿歌一首是成人歌曲,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我们唱过听过之后心情变得---
(学生回答)高兴舒畅了。
老师现在的心情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什么意思呢---师带领生领会意思此时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就唱歌,无法用唱歌表达我就跳舞
2欣赏歌曲做舂米动作
3欣赏歌曲随歌曲读歌词
4随琴演唱歌曲
师:刚才在熟悉歌词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能随着歌曲唱出来了,我们一起随着钢琴唱一唱。
(学生随琴试唱歌曲)
师:旋律基本能掌握,为了唱得更准确,给大家做点修复
A第五小节中“弯”老师加入了一个什么音师范唱
学生听辨并回答:“an”音生唱两遍
B师:11小结中低音6音延长了几拍?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杵歌》课时备课
检查时间:
本学期第14课时
本单元第2课时
授课时间
第十四周
课题
《杵歌》
课型
唱歌课
备课教师
教学
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了解台湾高山族的劳动歌舞音乐特点,喜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欣赏歌曲留有初步印象,通过学唱歌曲唱会唱熟歌曲,通过编创歌词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表现音乐情境。通过探索学习了解中国五声调式。
学生观察并回答:6拍师:你能唱够6拍吗?学生唱两遍
C师:14小结中老师在唱的时候加入了一个什么动作
学生观察并回答:快速吸气-----弱起小结学生唱两遍
D完整演唱第一段
E师生接唱
F热烈的劳动场景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声音演唱歌曲?师范唱两种一种情绪低落一种情绪高涨弹跳声音演唱
学生选择第二种师:你能用第二种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吗?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了即兴编创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本节课老师关于台湾高山族舂米的信息进行歌词创编。学生演唱自己编写的歌词,自豪与兴奋洋溢在脸上。
四音乐知识分享
师:歌词唱完了我们再来看看歌谱,7个音符在这首歌曲里面少了哪几个音符?
(学生观察并回答)4 7
师播放幻灯片中国民族五声调式1 2 3 5 6
宫商角徵羽
二新课学习
1教师随《杵歌》跳舞
(学生随教师的木棍落下拍音乐凳相互配合)
师:模仿的是那种劳动场景?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我们从下面几幅图画中找找答案。
播放幻灯片高山族劳动人民舂米劳动场景
师作背景讲解:台湾中部日月潭附近附近居住着高山族的人们,每到丰收时节人们就会做这样一种劳动,把米放在木桶或石臼中用木棍使劲捣碎,这种劳动过程称为“舂米”。为了统一舂米的动作,劲往一处使,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喊着劳动号子(老师边舂米动作边唱着劳动号子),因为这个劳动号子有很强的律动性,所以就发展成为边歌边舞的劳动歌舞,歌曲称为“杵歌”舞蹈称为“杵舞”。我们一起随着劳动号子舂米,看看我们的动作能不能一致。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采用了学生熟悉的《蜗牛与黄鹂鸟》进入,学生非常熟悉并能很快产生共鸣,提高兴趣,知道是我过台湾的儿歌。随即教师进一步演唱台湾高山族民歌《高山青》此首歌曲旋律与《杵歌》颇为相似,因此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旋律印象。再次教师随《杵歌》旋律运用舞蹈的形式并让学生参与配合,层层递进的给学生旋律印象。
三歌词创编
1师:歌曲学完了,歌词明白什么意思嘛?
学生:不明白
2师:衬词每个少数民族基本都有自己的衬词,比如:师唱“呀拉索”
学生分辨藏族
3师:我们把衬词换成我们能看得懂的歌词,既然是歌词就要有意境,用词优美,第一句旋律时间第二句旋律地点第三句旋律人物及劳动
(学生讨论创编歌词)
4学生把歌词写于黑板随琴演唱创编歌词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进教室的时候老师看到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老师想到了一首儿歌
师唱《蜗牛与黄鹂鸟》学生随老师唱出
师:这首歌大家非常熟悉歌名是----学生回答知道是我国哪个省的儿歌吗?
(学生回答)台湾
教师板书台湾
师:说到台湾我们永远能要记住的一句话就是“台湾永远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游怡人的风景,勤劳的人们,美丽的台湾又让我想到了一首好听的台湾高山族民歌。师唱《高山青》
六课堂总结
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音乐、乐器、舞蹈等,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乐器、舞蹈我们如何分辨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聆听、观察、学习。好,下课!
板书设计:
《杵歌》
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
1、 2、 3、 5、 6
G学生用弹跳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5为歌曲加配音节奏第一小节至十三小结|x x|十四小结之后|x xx|
 ̄
教师先随第一段音乐拍出节奏学生随第二段音乐模仿教师拍出的节奏
6学生分两组:一组唱歌曲一组拍节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感受旋律,并采用体验、分辨、模仿的形式对歌曲中的重点进行化解,随后加以巩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歌曲重难点。
老师现在就特别想跳一段舞,
(学生期待并鼓掌)
师:大家知道舞蹈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老师的这段舞蹈模仿的是什么劳动场景。老师手中有一个道具,长长的碗口粗的木棍,木棍落在地上会出现什么声音?(学生咚用手模奏)能拍出这样的声音吗?学生拍音乐凳。考验大家的反应能力,木棍落下的时候“咚”的声音要响起来。
(学生跟随老师的速度拍出声音)
3、知识与技能:了解劳动号子演变的歌舞歌曲,能够用快乐的情绪,弹跳的声音演唱歌曲。知道中国五声调式,能够分辨歌曲为羽调式。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高山族民歌熟练演唱歌曲五声调式。
教学难点:6音三小节的演唱弱起小结的正确演唱。
教学
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设计思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动态修改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杵歌》是什么调式
学生总结:羽调式
练习《军民大生产》是什么调式
学生分析并总结:商调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歌谱分析讨论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此首歌曲所属调性,并进行随时检测《军民大生产》的调式。
五欣赏《杵舞》
师:我们一起欣赏高山族的杵舞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设计意图:前面讲到劳动号子发展为边歌边舞的歌舞音乐,歌曲称为杵歌,舞蹈称为杵舞,首尾呼应让学生感受高山族音乐舞蹈中杵舞的魅力。
(学生回答)高兴舒畅了。
老师现在的心情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什么意思呢---师带领生领会意思此时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就唱歌,无法用唱歌表达我就跳舞
2欣赏歌曲做舂米动作
3欣赏歌曲随歌曲读歌词
4随琴演唱歌曲
师:刚才在熟悉歌词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能随着歌曲唱出来了,我们一起随着钢琴唱一唱。
(学生随琴试唱歌曲)
师:旋律基本能掌握,为了唱得更准确,给大家做点修复
A第五小节中“弯”老师加入了一个什么音师范唱
学生听辨并回答:“an”音生唱两遍
B师:11小结中低音6音延长了几拍?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杵歌》课时备课
检查时间:
本学期第14课时
本单元第2课时
授课时间
第十四周
课题
《杵歌》
课型
唱歌课
备课教师
教学
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了解台湾高山族的劳动歌舞音乐特点,喜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欣赏歌曲留有初步印象,通过学唱歌曲唱会唱熟歌曲,通过编创歌词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表现音乐情境。通过探索学习了解中国五声调式。
学生观察并回答:6拍师:你能唱够6拍吗?学生唱两遍
C师:14小结中老师在唱的时候加入了一个什么动作
学生观察并回答:快速吸气-----弱起小结学生唱两遍
D完整演唱第一段
E师生接唱
F热烈的劳动场景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声音演唱歌曲?师范唱两种一种情绪低落一种情绪高涨弹跳声音演唱
学生选择第二种师:你能用第二种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吗?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了即兴编创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本节课老师关于台湾高山族舂米的信息进行歌词创编。学生演唱自己编写的歌词,自豪与兴奋洋溢在脸上。
四音乐知识分享
师:歌词唱完了我们再来看看歌谱,7个音符在这首歌曲里面少了哪几个音符?
(学生观察并回答)4 7
师播放幻灯片中国民族五声调式1 2 3 5 6
宫商角徵羽
二新课学习
1教师随《杵歌》跳舞
(学生随教师的木棍落下拍音乐凳相互配合)
师:模仿的是那种劳动场景?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我们从下面几幅图画中找找答案。
播放幻灯片高山族劳动人民舂米劳动场景
师作背景讲解:台湾中部日月潭附近附近居住着高山族的人们,每到丰收时节人们就会做这样一种劳动,把米放在木桶或石臼中用木棍使劲捣碎,这种劳动过程称为“舂米”。为了统一舂米的动作,劲往一处使,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喊着劳动号子(老师边舂米动作边唱着劳动号子),因为这个劳动号子有很强的律动性,所以就发展成为边歌边舞的劳动歌舞,歌曲称为“杵歌”舞蹈称为“杵舞”。我们一起随着劳动号子舂米,看看我们的动作能不能一致。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采用了学生熟悉的《蜗牛与黄鹂鸟》进入,学生非常熟悉并能很快产生共鸣,提高兴趣,知道是我过台湾的儿歌。随即教师进一步演唱台湾高山族民歌《高山青》此首歌曲旋律与《杵歌》颇为相似,因此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旋律印象。再次教师随《杵歌》旋律运用舞蹈的形式并让学生参与配合,层层递进的给学生旋律印象。
三歌词创编
1师:歌曲学完了,歌词明白什么意思嘛?
学生:不明白
2师:衬词每个少数民族基本都有自己的衬词,比如:师唱“呀拉索”
学生分辨藏族
3师:我们把衬词换成我们能看得懂的歌词,既然是歌词就要有意境,用词优美,第一句旋律时间第二句旋律地点第三句旋律人物及劳动
(学生讨论创编歌词)
4学生把歌词写于黑板随琴演唱创编歌词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进教室的时候老师看到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老师想到了一首儿歌
师唱《蜗牛与黄鹂鸟》学生随老师唱出
师:这首歌大家非常熟悉歌名是----学生回答知道是我国哪个省的儿歌吗?
(学生回答)台湾
教师板书台湾
师:说到台湾我们永远能要记住的一句话就是“台湾永远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游怡人的风景,勤劳的人们,美丽的台湾又让我想到了一首好听的台湾高山族民歌。师唱《高山青》
六课堂总结
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音乐、乐器、舞蹈等,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乐器、舞蹈我们如何分辨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聆听、观察、学习。好,下课!
板书设计:
《杵歌》
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
1、 2、 3、 5、 6
G学生用弹跳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5为歌曲加配音节奏第一小节至十三小结|x x|十四小结之后|x xx|
 ̄
教师先随第一段音乐拍出节奏学生随第二段音乐模仿教师拍出的节奏
6学生分两组:一组唱歌曲一组拍节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感受旋律,并采用体验、分辨、模仿的形式对歌曲中的重点进行化解,随后加以巩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歌曲重难点。
老师现在就特别想跳一段舞,
(学生期待并鼓掌)
师:大家知道舞蹈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老师的这段舞蹈模仿的是什么劳动场景。老师手中有一个道具,长长的碗口粗的木棍,木棍落在地上会出现什么声音?(学生咚用手模奏)能拍出这样的声音吗?学生拍音乐凳。考验大家的反应能力,木棍落下的时候“咚”的声音要响起来。
(学生跟随老师的速度拍出声音)
3、知识与技能:了解劳动号子演变的歌舞歌曲,能够用快乐的情绪,弹跳的声音演唱歌曲。知道中国五声调式,能够分辨歌曲为羽调式。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高山族民歌熟练演唱歌曲五声调式。
教学难点:6音三小节的演唱弱起小结的正确演唱。
教学
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设计思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动态修改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杵歌》是什么调式
学生总结:羽调式
练习《军民大生产》是什么调式
学生分析并总结:商调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歌谱分析讨论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此首歌曲所属调性,并进行随时检测《军民大生产》的调式。
五欣赏《杵舞》
师:我们一起欣赏高山族的杵舞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设计意图:前面讲到劳动号子发展为边歌边舞的歌舞音乐,歌曲称为杵歌,舞蹈称为杵舞,首尾呼应让学生感受高山族音乐舞蹈中杵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