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总给侄儿的一封信原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老总给侄儿的一封信原文
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一个朝战志愿军老兵的故事,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国老汉攻克韩国首都—汉城:
一位中国老人在海关翻找护照,韩国女警不耐烦的问:“你第一次来首尔
老头儿点头:“第二次。
女警一瞪眼:“既然第二次,怎么不知道提前拿护照
老头儿说:“我第一次来没用护照。
女警不屑:“不可能
中国人来韩国都要护照
你上次来是什么时候
老头儿平静地说:“1951年,开坦克来的,当时叫汉城。
也许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这个故事背后掩藏着一个真正的事实:1951年1月4日傍晚,10多万的志愿军攻入韩国首都—汉城。
一穷二白的中国凭借着智慧和勇气,堂堂正正的在国外战场上击败了18国“联合国军”,占领了美韩引以为傲的汉城。
志愿军第50军向汉城独立门搜索前进
1950年12月4日,那一天彭老总和韩先楚副总收到中央军委的两份密电:第一份中,毛主席谈了关于朝鲜战争的未来看法和意见,我们抱着速战速决的心思,也要防备被“拖入”长期作战的结果。
第二份,中央军委任命彭德怀任总司令,兼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朝鲜前方作战部队。
建议彭总在取得两次重大战役胜利之后,争取在三八线和三七线之间构筑防线(汉城地区),有助于我军的歼敌…
也许有些人认为,中国军队第三次战役中的“乘胜追击”造成未来后勤补给的重大困难,导致第四次战役中损失巨大。
志愿军庆祝第三次战役胜利
干杯
作为耻辱,韩国现代史将这次汉城失守称之为“一·四”事变。
历史记录下了这一刻:第一次进入汉城的中国士兵无疑是带着祖国的荣誉和胜利的喜悦俯瞰这座同古老的北京一样的历史悠久、繁华昌盛的城市,他们记忆中的辉煌的宫殿、典雅的城楼、狭窄的街道深深刻在了自己的心里。
求小学课文《一分试验田》
1959年9月,彭总搬到北京郊外的吴家花园居住。
彭总在院子里开了许多块荒,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瓜果。
院子里原来有个小水塘,彭总组织警卫人员把它挖深挖宽,种上藕,养上鱼。
他还买了小猪,小鸡,小鸭子,分给大家饲养。
一应农事上的开支,都是他一个人掏钱,有了收获,全部归大家所有。
彭总在水塘边亲自丈量了一分地,作为试验田。
这一分地土质很好,整得很平整,准备种小麦。
我问他:“为什么刚好开一分地呢
他说:“既然是试验,就得讲个科学,一分地容易计算产量。
彭总把这块地深翻了一遍,每个土坷垃都敲得粉碎,还用手细细捏过。
我说:“种庄稼都像您这样,一个人恐怕就只能种分把地啰
他说:“这一分地可不简单啊,少说也能产个千把斤、几千斤,咱们俩够吃上一两年哩。
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问我笑什么。
我说:“您在说笑话。
他指着我的鼻子说:“不相信
好
你保守
引得我又一阵大笑。
劳动了一阵,坐在地边休息的时候,彭总把话说开了:“人家说要深翻我就深翻,说要多下肥我就下多肥,说要密植我什么的,我都
照着做。
我把力气都用在这一分地里,看一亩地到底产多少斤。
这一下我才明白,原来他种这一分试验田是冲着当时的“浮夸风”来的。
当时登着这里那里粮食亩产上万斤,甚至十几万斤,他根本不相信。
他要用自己的实践来证实他是不是保守。
为了积肥,彭总想了很多办法。
他到处收集人粪尿,还下水塘去挖塘泥。
一天早晨,有人跑来告诉我,彭总下水塘捞鱼去了。
我赶忙跑去,只见彭总卷起裤腿,两腿沾满了泥,身上也弄脏了,正踩着塘边的浓霜,提着一筐塘泥走上岸来。
我跺着脚大喊:“咳
这么冷,小心您的脚…”
彭总的脚在西北战场上冻伤过。
那是打过了一场大仗,一个战士困极了,倒在雪地里就睡着了。
彭总把大衣脱下来盖在战士身上,没想到自己也倒在雪地里睡过去了。
这些年来,每逢气候突然变化,他的脚就肿胀酸痛。
天这么冷,他下水去挖塘泥,怎么受得了
我赶上去夺过他手里的筐,劝他说:“快洗洗脚,把鞋穿上吧,老总
彭总朝我一个劲儿地挥手:“你不懂
你不懂
干活儿不会冻脚,停下来才要冻坏哩。
说着又跑去捡工具。
我看见他那双赤脚站着直打颤,连忙脱了鞋袜下了水塘。
一会儿,大家也来了,帮彭总把塘泥运上了岸。
彭总累得满头大汗,望着一大堆塘泥说:“池塘挖深了,肥料也有了。
今天一天就能晒个半干,把它上到咱们的一分试验田里,肥得很哩。
这一分地的小麦,长势一直很好。
快收获的时候,彭总成天在地边守护着,不让麻雀去伦理嘴。
收打都很仔细,真正做到颗粒归“筐”,最后一过秤,九十来斤。
彭总说:“一亩地才产八九百斤。
就算我们下的功夫不够,加一倍,亩产两千斤,顶天了
全文就这样了,可惜的是现在的课本已经把它给删了。
我死后别造反行吗
本文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1956年11月,彭到某部视察,看到墙上《军人誓词》第1条是“我们要在毛主席领导下…”,他说:“这个写法有毛病,现在的军队是国家的,不能只说在哪一个人领导之下。
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毛主席死了谁领导
今后要修改。
1959年的庐山会议,-错误地发起了对彭德怀的批判,造成了一个历史悲剧。
彭德怀 -后,所有关于彭的传记,都把彭塑造为一个刚直不阿的形象,似乎历史已成定论。
-和彭德怀作为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为何最终分手,其中的原因却少有论述。
1998年,原彭总身边的工作人员、军事科学院前院长郑文翰中将以及王焰、王亚志、王承光同志终于打破沉默,出版了《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一书,使我们了解到当年党内斗争的错综复杂,也使读者了解了庐山会议前后毛彭斗争的历史真相。
上海会议上,冲突公开化
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战争中,彭德怀一直是 -最为倚重的战将。
新中国成立之初,彭德怀临危受命,指挥抗美援朝作战,打败了现代化的联合国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回国之后,他又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为中国人民 -的现代化建设作
出了卓越贡献。
但此时,他与 -的关系却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俗话说“功高震主”, -最重视军队,但彭德怀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对毛请示不够或不及时,使毛感到彭权重位高,越来越难以驾驭。
毛后来批彭“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指的就是这一段时期。
1958年5月6日,毛在-八大二次会议上讲话,提出“要准备对付党的分裂”,就是针对彭说的。
25日, -中央八届五中全会上, -提议养病几年的林彪出任 -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位居彭之上。
彭处于一个尴尬地位,他向中央提出不再担任国防部长的请求。
6月9日,中央政治局在 -召开常委会,当年1月在南宁会议上因“反冒进”受到毛严厉批评的周恩来提出辞去总理职务,彭提出辞去国防部长职务。
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后,决定“他们应当继续担任现在的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
情况不同的是,周是被迫提出的,彭是主动提出的。
这使毛感到彭是在以辞职对他表示不满。
1959年3月上海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当彭再次向毛提出不再担任下一届国防部长时,毛严厉地说:“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还不够吗彭“噤然无语”。
此后,毛与彭的关系骤然紧张,冲突也公开化。
就在上海会议上,毛在批评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工作时,突然话题一转,对在场的彭说:“彭德怀同志,你是恨死我了的,因为我批评过你。
批评你是为你好,我没有偏心。
还说:“你彭德怀是一贯反对我的。
我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我年纪大了,要办后事,也是为了挽救你。
这种警告在党内高级干部中,是极为少见的。
说明毛对彭的成见已经非常严重,彭应该感觉到政治上的危险。
但彭却是莫名其妙,还问别人主席为什么敲打他。
知情人其实看得很清楚。
当时任总参谋长的黄克诚大将回忆:“早有一次,主席对彭开玩笑似地说:‘老总,咱们定个协议,我死以后,你别造反,行不行可见主席对彭顾忌之深。
而彭并未因此稍增警惕,依然我行我素,想说就说。
事实也是如此。
彭在几次公众场合,说了针对毛的话。
秘书们记载:1956年11月,彭到某部视察,看到墙上《军人誓词》第1条是“我们要在毛主席领导下…”,他说:“这个写法有毛病,现在的军队是国家的,不能只说在哪一个人领导之下。
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毛主席死了谁领导
今后要修改。
1959年1月30日他在后勤学院学员毕业大会上讲话说:“躯壳都是要死的,人家说万岁,那是捧的,是个假话。
没有哪个人真正活一万岁。
这些话都是大实话,但在那个个人崇拜的年代,这些话都是很“犯忌”的。
这些矛盾和成见,两人一直没有机会当面交心,来缓解和消除。
到了1959年的庐山会议,终于发展为政治斗争。
当然,大前提是毛错批了彭。
但从秘书的记载看,这个事件绝非偶然,更不是毛的一时冲动,其中有多种因素的促成。
-给彭德怀一闷棍
-召集庐山会议,初衷是要纠正“大跃进”运动中“左”的做法,使国民经济不致失控。
1958年“大跃进”运动兴起后,毛就察觉了许多违反科学的做法。
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后,毛在11月召开郑州会议,提出纠左。
然后,毛又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听取地方干部汇报,批评“大跃进”中产生的浮夸风、瞎指挥等问题,并研究人民公社的分配制度、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等问题。
为了把问题搞透,他召集地方领导和中央负责经济的干部上庐山,开个“神仙会”,“压缩空气”。
毛亲自定了18个问题,让大家讨论。
这说明,毛不是固执己见,要把国民经济搞垮的,而是看到了问题,准备认真解决问题的。
但是毛有个大前提。
“大跃进”是他发动的,全国人民干劲正高,要充分肯定大跃进的成绩,在此基础上纠正偏向。
用毛的话说,是“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
这也是他给庐山会议定下的基调。
既然是摆问题的会议,与会者难免要反映地方上的一些真实情况。
当时已经出现了饥荒的前兆,情况相当严重。
彭回到家乡视察,“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令他极为焦虑。
他上山就直言“大跃进”的问题很严重,斥责地方干部向中央报假情况。
为了引起毛的重视,他在7月14日给毛写了一封长信,反映了他对“大跃进”的意见。
这封信今天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反映的都是真实情况。
只是信中用了“有失有得”和“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说法。
毛当时没有表态,只是给信起了个名字:《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印发与会人员。
彭看后只说了一句:“怎么给加了这么个名字
也没往深处想。
其实,这是毛即将发起政治斗争的信号。
历史上曾有一个案例: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为了解决红军的生存问题,1936年2月,中央下令红军发起东征,过黄河去山西,名义上说是开辟抗日根据地。
当时彭等许多将领不理解,认为红军走了那么多路,再长征怕队
伍出问题。
彭要毛切实保证部队能回来,毛不高兴地说:“你去绝对保证,我是保证不了的。
洋顾问李德当时给中央写了一封长信,说东征是危险的。
毛在李德的信上批了《李德同志的意见书》,让中央留在陕北的负责人猛批李德。
彭作为当事人,应该清楚这个过程。
但在庐山他却没有察觉到危险,究竟是他政治嗅觉不灵,还是其他原因
至今搞不清楚。
还有,那封信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关键是谁写的。
如果是旁人写的,或许毛不会看得多么严重。
但彭就不同了,作为军队方面的负责人,却对经济问题发表了这么多意见。
毛的阶级斗争意识如此敏感,自然会想到一些严重的问题。
彭的信下发后,许多干部表示赞同,一些意见反馈到毛那里,引起他的高度关注。
有位中央负责同志反映:彭信中批评“大跃进”的话,和苏联赫鲁晓夫批评我们的话差不多。
彭总刚去苏联访问,是不是取了什么经回来
这纯属猜测。
1959年6月,彭率领军事代表团到东欧和苏联访问,在阿尔巴尼亚正好与出访的赫鲁晓夫会面。
期间有三次外交礼仪性的会见,其实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也没谈。
但毛却认为彭是去苏联“闻味”,“取经”,怀疑彭是“里通外国”。
这个罪名,一直到1962年中央七千人大会上,还在全党宣布不能-。
另一位中央负责同志反映:彭在小组会上说:“如果不是中国工人、农民好,可能要请红军来。
彭作为军队的主要负责人说这个话,严重刺激了 -。
毛历来最重视军队,所以毛后来批彭的时候讲:“ -不跟我走,我就找红军去。
还有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汇报:“彭在山上拉队伍,人都快被他拉过去了。
这就引起毛的警惕,认为彭是在向他的领导权和权威提出挑战。
后来毛批彭的时候说:“写这封信的目的就在于争取群众,组织队伍。
这样,彭的罪名就升级为“篡党夺权”了。
出于这些考虑,毛认为彭不是简单的提意见了。
但毛不打无把握之仗,他还要最后试探一下。
于是,他派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去找彭“闲聊”。
曾希圣在长征期间是军委2局局长,负责情报和机要工作,是毛最信任的部下。
曾向彭提了三个问题:1.为什么写这封信
是否有些不服气
彭说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
2.是否出国访问受了影响
彭说,在国外没谈总路线、“大跃进”的事情。
3.对林彪当中央副主席是否有不满
彭说:从未想过这种事。
曾希圣失望地说:“这样我们就没法子谈了。
彭也不客气地说:“那就不谈了吧。
曾希圣提的三个问题,绝不是他个人的行为,而是受毛之命来对彭做最后的争取。
但是彭丝毫不给面子,对三个问题一概否认,就使毛认为彭是一意孤行了。
因此,毛定了决心,在7月23日大会上对彭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庐山会议形势急转直下,由纠“左”变成了反右倾,并将彭德怀、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等人打成“反党集团”。
但是,彭在庐山会议上并未屈服。
-此后连续召集政治局常委会,对彭进行批判。
话题早已超出那封信的内容,而是清算历史老账,表明彭在历史上是一贯反对毛的。
彭有口难辩,窝了一肚子火,在笔记中写道:“7月23日,毛主席给我一闷棒。
这棒叫做‘打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而且将历史上所有旧账一齐搬出来,再打四十大板,加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四十大板,一共八十大板,打得遍体痕伤,两股无肉,然后立案画押不准翻案,不准辩驳,但免推出午门斩首,保留党籍。
抓住你这个自高自大的王八旦,整整你吧
以观后效。
军委扩大会议专门批判彭德怀
庐山会议由讨论经济工作的工作会议转为八届八中全会,专门解决彭德怀等人的“反党集团”问题。
虽然作出了决议,但彭本人并未认罪。
于是中央决定在北京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到会的军队师以上干部1061人,列席干部508人。
主要对彭德怀和黄克诚进行批判。
这次军委扩大会议,始终是秘密进行的。
至今很难看到有关的材料。
从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录中描述的场面,会议过程中,只有 -参谋长钟伟少将主持正义,在会场上公开为彭总澄清事实,当场被拉出会场,打成“反革命”。
其余众多高级将领,众口一词地猛批彭德怀。
彭既然是坚持真理的人,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从大家的发言来看,大多数都是抓住了彭的工作作风粗暴这个缺点。
在军队干部中,彭的严厉和喜欢骂人是众所周知的。
秘书们在陪同他到基层视察过程中,多次目睹彭怒斥下边的干部。
1957年8月在山西某地视察弹药库区建设时,看到库区过于暴露,库间距离过密,树木很少时,大发脾气,要追究库区建设的领导者、设计者和审批者的责任。
他越看火气越大,秘书和陪同的领导都很紧张,谁也说不清这件事的原委。
1958年9月到东北白城子靶场视察,看到苏联专家设计的钢筋水泥横梁和立柱,又怒气冲冲,大发脾气,指责这是典型的浪费工程,说我们的干部不动脑筋,听任苏联专家摆布。
其实这样设计是为了防止弹片弹射的,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在场干部一个个吓的不敢吭声。
就是高级将领,也免不了挨训。
一次接见志愿军代表团,按规定应穿元帅服。
彭觉得穿便衣显得随和,军委办公厅主任肖向荣中将劝他穿军装,被大骂一顿,彭甚至表示不去接见了。
肖立正静听,不予表态。
彭骂过之后又觉得自己不对,最后还是着军装去接见。
这样的例子并非偶然,而是经常。
所以彭与同事和下级的关系都很紧张。
林彪在批判彭的讲话中说:“这个人非常英雄主义,非常骄傲,非常傲慢,瞧不起人,非常目空一切,对人没有平等态度。
不但对他的下级像儿子一样随便骂,就是对上级,也很不尊重,可以说是傲上慢下。
他野心很大,想大干一番,立大功,成大名,握大权,居大位,声名显赫,死后流芳百世。
他非常嚣张,头昂得很高,想当英雄,总想做一个大英雄。
毛主席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他觉得他也是个大英雄。
自古两雄不能并立,因此就要反毛主席,这是事情的规律。
这些话抓住了彭的致命弱点,也说出了毛内心想说的话。
所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将帅们群起而攻之,彭显得非常孤立。
不忍部下受牵连,彭德怀不服气地作检讨
眼看着邓华等老部下受他牵连,陆续被打成“军事俱乐部”成员,彭于心不忍,1959年9月4日,他终于给毛写了一封信,作了检讨。
信中说:“八届八中全会和军委扩大会议,对我的错误进行了彻底的揭发批判,也给了我改正错误的最后机会。
“请中央考虑,在军委扩大会议以后,允许我学习或离开北京到人民公社去,一边学习一边参加部分劳动。
信送到毛的住处,毛立即给彭打来电话,说已收到他的来信,欢迎彭的态度,年纪大了,不宜参加体力劳动,有时间到工厂、农村调查研究,是很好的。
毛兴奋地一口气讲下去,彭始终没有插话的机会。
放下电话后,彭沉默半晌,慢慢地说:“不该给他写这封信。
彭的心里没有服气,毛又如何呢
9月9日毛在彭的信上批示:“我热烈地欢迎彭德怀同志的这封信,认为他的立场和观点是正确的,态度是诚恳的。
倘从此彻底转变,不再有大的动摇(小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顺口溜,1840至1949的,谢谢
一八四零到建国,一半殖民一半封;英美两国售 -,巧取豪夺赚白银;缉拿烟贩写保证,林氏虎门销毒品;二十多天硝烟尽,挽救民族出火坑;一八四零六月份,英军到粤来挑衅;攻陷定海逼天津,查办林氏方撤兵;四一占港四二签,南京条约不平等,通商口岸达五处,纳税还得协商定;反抗封建反入侵,金田□太平军;半壁江山对清廷,天朝田亩搞平均;坚持斗争十四年,势力发展十八省;英法美李都惧恐,农民战争最高峰;一八五六十月整, -二次起战争;攻陷广州占天津,圆明古园化灰烬;瑷珲北京签条约,通商赔款不平等;割地一百五十万,丧权失地殖民深;洋务运动学先进,奕曾李左张之洞;垂帘听政在同治,半个世纪女人统;法舰开进马尾港,法军孤拔是司令;镇南关占内阁倒,不败而败留骂名;一八九四甲午战,黄海战役邓公殉;中日战争刚打完,资本主义初发展;资本输出设银行,美国要求开门户;公车上书有康梁,维新变法揭序幕;光绪年间戊戌变,抛洒鲜血谭嗣同;贫苦农民义和团,共同抗击八国军;东京成立同盟会,
三民主义孙文提;孙文宣布北解职,军阀统治才开始;复辟帝制袁世凯,八十三天帝梦败;青年杂志新文化,反对军阀不复古;巴黎和会外交困,爆发五四大运动;反帝反封转新民,从前牛马现做人;一九一二元旦庆,中华民国创南京;共产小组创始人,一枝独秀本姓陈;一次党代在上海,工人运动是中心;英国制造五卅案,老蒋北伐当司令;一九二七四一二,蒋贼政变血腥浓;七月国民 -成,宁汉合流更反动;一九三五出法币,中中交农代白银;一九二七八月一,南昌□建共军;反抗国党第一枪,周贺叶朱刘伯承;八七会议批独秀,右倾投降被纠正;土地革命再兴起,发动秋收大暴动;一九二八四月整,井冈山上会两军;建立第一根据地,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壮大老蒋恐,四次围剿失败终;博古李德瞎强硬,红军折将又损兵;一九三四十月份,红军被迫走长征;次年一月遵义会,确立核心 -;一九二九九一八,日军占领沈阳城;老蒋命张不抵抗,东北同胞受欺凌;一九三二扶浦仪,伪满洲国傀儡政;一九三五一二九,北平学生大 -;一九三六双十二,西安事变中外惊;和平解决再合作,国共一起打日本;一九三七双七日,卢沟桥上日军侵;平型关战台儿庄,日本鬼子遭重创;南京陨命三十万,日军残忍大屠杀; -召开洛川会,救国纲领共十大;首块抗日根据地,设在北方晋察冀;抗战中心陕甘宁,延安中央所在地;石井部队搞细菌,挖煤造就万人坑;日本走狗汪精卫,傀儡 -伪国民;消极抵抗蒋投降,皖南事变扣叶挺;百团大战彭老总,主动出击抗日军;一九四五八月份,广岛长崎成火坑;八月十五日军降,八年抗战终成功;一九四五八月份,毛周若飞赴重庆;会谈纪要十月定,避免内战建一统;次年年初政协会,先定协议后撕毁;六月出兵二十万,引发国内大战争;粉碎国军的进攻,不守城池靠运动;集中优势打胜仗,孟良崮战显神勇;大别山区有刘邓,揭开进攻战略性;辽沈淮海和平津,歼低一百五十众;发展缓慢民科教,钱塘大桥茅氏造;一九四九三月间,河北平山西柏坡,七届二中开全会,重心由村转城市;三反贪浪和官僚,偷工减料偷漏税,盗骗国财和情报,五反还有反行贿;一九五四九月份,一届人大定宪法;工人领导工农盟,人民民主建国家;一九五八大跃进,浮夸刮起共产风;一九六六搞文革,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