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感谢观看
大地的语言
大地通过地质、地貌、气候等方式 表达其历史和特点,如地貌形态、 岩石层序等。
语言与大自然的关系
语言与生物的适应性
人类与自然的互动
生物通过语言适应环境,传递信息, 以生存和繁衍。
人类通过观察和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语言现象可以启发人类对语 言和交流的思考,探索更有效的沟通 方式。
阅读相关文章
总结词:扩展视野
详细描述:学生需要阅读与《大自然的语言》主题相关的文章,以扩展视野和增加对主题的理解。
写作练习:仿写大自然的语言
总结词
提高写作能力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仿照课文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以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为基础,写一 篇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短文,以提高写作能力。
THANK YOU
文章语言优美,用词精准,句式多变, 表达丰富。
•·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大自 然的语言,再分述各种语言现象,最后 总结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04
课堂互动
问题讨论
讨论关于大自然的语 言和人类与大自然的 关系。
针对PPT课件中的内 容,提出问题和疑惑 ,进行深入探讨。
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 和利用自然资源。
02
课文分析
文章结构
文章分为三部分:引言、主体和结论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了自然界的生物、 气候、地理等不同方面的语言,以及 人类如何理解和利用这些语言。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提出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概念。
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强 调了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语言特点
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大量的 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读者能够 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奥秘。
大地的语言
大地通过地质、地貌、气候等方式 表达其历史和特点,如地貌形态、 岩石层序等。
语言与大自然的关系
语言与生物的适应性
人类与自然的互动
生物通过语言适应环境,传递信息, 以生存和繁衍。
人类通过观察和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语言现象可以启发人类对语 言和交流的思考,探索更有效的沟通 方式。
阅读相关文章
总结词:扩展视野
详细描述:学生需要阅读与《大自然的语言》主题相关的文章,以扩展视野和增加对主题的理解。
写作练习:仿写大自然的语言
总结词
提高写作能力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仿照课文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以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为基础,写一 篇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短文,以提高写作能力。
THANK YOU
文章语言优美,用词精准,句式多变, 表达丰富。
•·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大自 然的语言,再分述各种语言现象,最后 总结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04
课堂互动
问题讨论
讨论关于大自然的语 言和人类与大自然的 关系。
针对PPT课件中的内 容,提出问题和疑惑 ,进行深入探讨。
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 和利用自然资源。
02
课文分析
文章结构
文章分为三部分:引言、主体和结论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了自然界的生物、 气候、地理等不同方面的语言,以及 人类如何理解和利用这些语言。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提出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概念。
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强 调了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语言特点
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大量的 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读者能够 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PPT

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
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
走。”——《九九歌》
第二部分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 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 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 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 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 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 理学会理事长,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竺可桢被任命为副院长、生 物学地学部主任;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 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6年“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竺可桢担任委员会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7日去世,享 年84岁。 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有《竺 可桢全集》。
激趣导入
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富有智 慧的劳动人民已早已洞悉自然的奥秘,创 造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 而这一切的缘起,皆因——自然会说话。 自然是如何说话的呢?她都说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和老师一起 走进今天的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
走。”——《九九歌》
第二部分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 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 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 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 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 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 理学会理事长,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竺可桢被任命为副院长、生 物学地学部主任;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 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6年“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竺可桢担任委员会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7日去世,享 年84岁。 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有《竺 可桢全集》。
激趣导入
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富有智 慧的劳动人民已早已洞悉自然的奥秘,创 造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 而这一切的缘起,皆因——自然会说话。 自然是如何说话的呢?她都说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和老师一起 走进今天的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语言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解读大自然语言,了解生物多样 性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为生物多样性 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利用大自然语言指导生态系统恢复和 重建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 可持续性。
应对气候变化
大自然语言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应对 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管理策略。
仿生建筑
仿生建筑是模仿生物形态和结构的建筑设计理念,可以创 造出具有独特美感和实用性的建筑作品,如模仿蜂巢结构 的建筑可以具有良好的隔热和承重性能。
仿生材料
通过模仿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可以研发出具有优异性能 的新型材料,如模仿贝壳结构的复合材料可以具有高强度 和轻量化的特点。
05 大自然的气味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种类
01
生物语言
动植物通过声音、行为、化学信号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和交流,如鸟鸣、虫鸣、动物求偶行为等。
03
02
非生物语言
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等现象,以及地震、火山喷 发等自然灾害,都是大自然通过非生物语言传递信息的 方式。
人为语言
人类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和传播自 然界的信息,成为大自然语言的一种扩展形式。
种子传播
吸引传粉昆虫
植物释放芳香气味吸引蜜蜂、蝴蝶等传粉昆 虫,促进繁殖。
某些植物的果实散发出诱人气味,吸引动物 食用并帮助传播种子。
02
01
植物间相互作用
植物通过地下根系释放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实现植物间的相互合作或竞争。
04
03
气味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A
维持生态平衡
气味语言在食物链中起到关键作用,帮助捕食 者和猎物之间保持平衡。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 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3.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4~5)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 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4.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6~10)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 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 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 割麦插禾。”
竺可桢(1890-1974),
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
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地 理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 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 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 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 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 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就都是 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代表作有《物候学》 《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 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 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⑴这几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 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 而不同”。
作比较:将早春晚春南京桃花刺槐开花日期同北京相比 较,强调突出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 而不同,让人清楚明白。
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三个因素。
3.三个因素能否交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因为是按三个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 排列的,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说理逻辑性强。
4.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 经度差异对物候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
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认为比内地暖 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 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多举一个例子,读者就 不会认为这是偶然的,就确信无疑了。
3.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4~5)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 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4.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6~10)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 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 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 割麦插禾。”
竺可桢(1890-1974),
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
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地 理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 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 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 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 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 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就都是 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代表作有《物候学》 《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 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 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⑴这几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 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 而不同”。
作比较:将早春晚春南京桃花刺槐开花日期同北京相比 较,强调突出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 而不同,让人清楚明白。
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三个因素。
3.三个因素能否交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因为是按三个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 排列的,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说理逻辑性强。
4.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 经度差异对物候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
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认为比内地暖 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 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多举一个例子,读者就 不会认为这是偶然的,就确信无疑了。
《大自然的语言》优质PPT课件

1934年,他就曾对推动农作物的观测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并致力于观测冬小麦、棉花、水稻的物候现象。1961年,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了物
候观测方法(草案),确定了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竺
可桢带头撰写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大众》,1963年
第1期发表了他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即本
言
古今差异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促加 进强 农物 业候 发研 展究
课堂检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
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 季,这是植物yùn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 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 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 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给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 孕 )育 簌簌( sù ) 衰草连天( shuāi)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消__声__匿__迹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销声匿迹 ”。
(3)“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四个意思,文中“风雪载途”的
“载”意思应为( C )
A.装载 B.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 C.充满(道路) D.又;且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人类 用语言来进行交流,来表情达意,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也 有着自己的语言呢!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 田野金黄,北雁南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告诉我们冬天来 了……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 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1张PPT)

精读片段,分析说明方法
1.第2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紧扣“草木荣枯、候 鸟去来”举例,先后举了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典型的 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 通俗易懂。
2.第5段中“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 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比1960年迟五六天。”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 用?
•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 • 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 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说明的
第一部分描述现象,由表及里地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北京两个不同时间的 花期进行比较,突出了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本课小结 事理性说明文
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具体
物候
抽 象
物候学
逻
空间
纬 度
主
经
时间 度 次
重要性
辑 顺
意义
序
高
下
说明文古今生动、典雅、准确的语言
拓展延伸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也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告诉 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 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吧。 “麻雀囤食要落雪” “猪衔草,寒潮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风雪载途
竺可桢(1890-1974)中国卓越的科学史家和教育家,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2024版八下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课件

02 课文内容解读
《大自然的语言》篇章结构
篇章布局
全文共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 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层次分明。
线索梳理
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主线,通过 描述不同自然现象来展现大自然的 奥秘。
段落安排
每个段落都有明确的主题,段与段 之间过渡自然,使整篇文章流畅通 顺。
关键段落及语句剖析
01
02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 学生体会科学与人文的相互渗透,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认知特点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 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科普类文 章接触较少,可能对文章中的一
些科学术语和原理感到陌生。
学生知识储备
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掌 握了一定的修辞手法和阅读方法, 但对于如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 法探究自然现象还缺乏经验和指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01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好奇心和探
究欲望。
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02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注重学生体验
03
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如观察动植物、听风声雨
声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
小组合作探究策略
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以四季为顺序,记录了作者在美国威斯康星州
一个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
05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
感悟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自然的神奇 与壮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 力。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4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竺(zhú)可桢(1890—1974), 浙江上虞人,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 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 的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 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 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 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背景链接
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 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 和物候学,由浅入深,条理十分清楚。
1.这部分(4-5)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物
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
二 观测手段 “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 部
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 象。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 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 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 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 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 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动手标记
1.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 语境,扫清阅读障碍。
2.熟知文章内容,划分结构层次。
1.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大自然的语
言”指的是什么?这样拟标题有什么好处?
初
“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
步 梳
标题运用拟人手法,把大自然拟人化,显得新颖而有 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方式?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如同一幅展示四季风光的
画卷,使文章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xxxx
例外
情
情况二
况
一
【7-10段】
第一种顺序: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第二种顺序: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是另一种顺序。
小结:一篇好的事理说明文,需要有清晰的思路。 这种思路既可以是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 也可以是由大到小,依次排列。
三、【作业分享】细数方法
方法 利用文中找到的例句例,句一一剖析每一种说明方法作用
要下雨了
大自然的语言
气象学家 、地理学家——竺可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筛选主要信息,明确说明内容,了解物候与 物候学相关
2.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说明时 严密的逻辑知识思维。
3.结合课文实例,分析说明方法,品味准确 又生动的说明语言。
4.积极储备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思考方法,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竺可桢在浙江大学时,形成了 “竺可桢精神”,以“求是”为主 导。 “求是”就是追求真理,忠于 真理,是贯穿竺可桢一生的思想核 心。
你知道哪些有关物候的谚语?说说这些谚语传递的物候现象。
云在东,雨不凶。 东北风,雨太公。 小满收菜籽。 狗猫换毛早,冬季冷得早。 麻雀囤食要落雪。 晚上有星星、月亮,明天会是大晴天。
方法
举例子 作比较
引用
例句
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第二课时
一、【课程回顾】复习导入
第1--3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描 述
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作 出 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阐 述
【本文的说明顺序】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阐述研究意义
作比较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所有 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不符合实 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合作探究 ——揣摩语言,品析表达效果
2.小组交流:下列句中画横线词语为什么不能删掉?
(2)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 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2.思考:这四部分内容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描述现象→做出解释→推究原因→阐明意义 全文条理分明,主要按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 物候学,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合作探究 ——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3.小组讨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 否颠倒说明的顺序?
不能。
按照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来说明。由大到小,由主到次, 依次排列,有条有理。
合作探究 ——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1.速读课文,把全文划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解释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合作探究 ——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Nhomakorabea习目标CONTENTS
01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筛选课文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02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03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04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积累物候知识,培养重观察、讲实证的科学态度。
文体相关
事理说明文
“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所有 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不符合实 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合作探究 ——揣摩语言,品析表达效果
2.小组交流:下列句中画横线词语为什么不能删掉?
(2)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 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2.思考:这四部分内容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描述现象→做出解释→推究原因→阐明意义 全文条理分明,主要按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 物候学,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合作探究 ——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3.小组讨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 否颠倒说明的顺序?
不能。
按照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来说明。由大到小,由主到次, 依次排列,有条有理。
合作探究 ——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1.速读课文,把全文划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解释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合作探究 ——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Nhomakorabea习目标CONTENTS
01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筛选课文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02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03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04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积累物候知识,培养重观察、讲实证的科学态度。
文体相关
事理说明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鲁教版

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精读一小节,品一品
精读一小节,品一品
本文语言除了生动、 形象外还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准确、严谨、生动、优美。
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 离我们并不遥远。
请运用课文介绍农 蚂蚁垒窝要落雨。 谚 选 粹 燕子低飞要落雨。
麻雀囤食要落雪。
古 代 农 谚 选 粹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你看那天空飞翔的大雁,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你看那天上的云彩,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儿准是晴天。
理清说明顺序
思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路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清 纬度差异 晰 经度差异 ,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高下差异 层 古今差异 次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分 明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 。
选读一大段,理一理
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 由 到
次 逻辑 由 到 时间 顺序 空间 主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竺可桢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阅读小标兵
感知一篇,摘一摘
萌发 孕育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草长莺飞
次第 翩然
连翘
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读书摘要
精读一小节,品一品
精读一小节,品一品
本文语言除了生动、 形象外还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准确、严谨、生动、优美。
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 离我们并不遥远。
请运用课文介绍农 蚂蚁垒窝要落雨。 谚 选 粹 燕子低飞要落雨。
麻雀囤食要落雪。
古 代 农 谚 选 粹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你看那天空飞翔的大雁,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你看那天上的云彩,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儿准是晴天。
理清说明顺序
思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路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清 纬度差异 晰 经度差异 ,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高下差异 层 古今差异 次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分 明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 。
选读一大段,理一理
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 由 到
次 逻辑 由 到 时间 顺序 空间 主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竺可桢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阅读小标兵
感知一篇,摘一摘
萌发 孕育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草长莺飞
次第 翩然
连翘
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读书摘要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PPT课件(共35页)

4.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 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 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 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 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大 自然的 语言》 优秀PPT 课件( 共35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大 自然的 语言》 优秀PPT 课件( 共35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是什么?
第一部分(1—3)
以四季为序,从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说起,自 然地引出什么是物侯、什么是物侯学等问题。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大 自然的 语言》 优秀PPT 课件( 共35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大 自然的 语言》 优秀PPT 课件( 共35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 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 五六天。 列数字 举例子
5.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 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举例子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
的影响。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大 自然的 语言》 优秀PPT 课件( 共35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大 自然的 语言》 优秀PPT 课件( 共35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大 自然的 语言》 优秀PPT 课件( 共35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大 自然的 语言》 优秀PPT 课件( 共35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是什么?
第一部分(1—3)
以四季为序,从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说起,自 然地引出什么是物侯、什么是物侯学等问题。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大 自然的 语言》 优秀PPT 课件( 共35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大 自然的 语言》 优秀PPT 课件( 共35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 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 五六天。 列数字 举例子
5.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 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举例子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
的影响。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大 自然的 语言》 优秀PPT 课件( 共35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大 自然的 语言》 优秀PPT 课件( 共35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41张PPT)

预习设计:
1、文体知识填空
⑴说明文是一种以 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
说明事物 、 阐明事理 的的一种文体。可分为
事物 说明文和 事理 说明文。 ⑵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时间顺序 、
空间顺序 、 逻辑顺序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翩(piān)然 孕( yùn )育 簌簌( sù )
销声匿( nì)迹 萌( méng)发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至3自然段)。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列问题: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 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所以是时间顺序。表 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 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3、本段的结构是:先分后总。
农谚(yàn)
草长莺( yīng)飞 衰( shuān)草连天
3、给句中多音字字注音。 风雪载途( zài )━━ 记载( zài ) 衰草连天(shuāi)━━ 等衰(cuī ) 连翘( qiáo)━━ 翘尾巴( qiào) 观测(guān)━━ 道观(guàn) 播种(zhǒng)━━ 耕种(zhòng) 落叶(luò )━━丢三落四( là ) ━━落枕( lào ) 差异(chā )━━ 差遣(chāi)━━ 差劲( chà )━━ 参差( cī )
2、体会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1)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 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 作用: 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 (2)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 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 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第8段) 作用: 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 (3)山地秋冬两季,……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 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 (第9段) 作用: 举例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4)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 者早几天。(第10段) 作用: 举例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54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54 页
导入新课
本文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幺会有语言?那幺,大自然的语言我们能听懂吗?请让我们来一起倾听大自然的奇妙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大自然在四季里写着
草儿青葱
溪水欢舞
花儿盛放
荷儿舒展
硕果累累
层林尽染
叶落知秋
衰草连天
银装素裹
这些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年年如是……
“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通过草木昆虫呈现出不同的情景,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季节的变换更替,能够据此来安排农事活动,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大自然的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给加点字注音。
记载 (zăi) 风雪载途 (zài)
衰草连天 (shuāi) 鬓毛衰 (cuī)
连翘 (qiáo) 观测 (guān) 播种 (zhŏng) 翘尾巴 (qiào) 道观 (guàn) 耕种 (zhòng)
落叶
(luò)
丢三落四 (là)
落枕
(lào)
差异 (chā) 差遣 (chāi)
❖翘qiáo:抬起头来 正在进行装卸作业的停车场。转义:在
望 如:翘首以待
停车场进行载重作业。把待运输的物品 或人员装入车舆。
❖翘qiào:向上昂起,❖ zài:词语中“载”字有载物或有承载之、有又、有的时候读zài。如:载歌
比喻骄傲或自鸣得 载舞(又、有之意)、载客(承载之意)
意 如:翘尾巴
zǎi:词语中“载”字有记录或年的意思 时读zǎi。如:刊载(记录)、一年半载 (年)。
差劲 (chà) 参差 (cī)
次 第: 一个挨一个地。
孕 育: 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 簌: 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躲藏起来不露面。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
了行迹。匿,隐藏。
风雪载途:
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翩 然: 农 谚:
风雪遍地。载,充满。 每年都这样。是,这。
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竺(zhú)可桢(zhēn):
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 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 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 也是他呕心沥学做出了重 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 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 是和他工作分不开的。他 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 倡导者和组织者。
1、正音。
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
句。 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
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 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 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 的物候知识:
• “清明前,开秧田” •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燕子低飞要落雨。
• 龟背潮,下雨兆。
•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 馒头云,天气晴。
二十四节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 谷雨、 立夏、 小满 、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 大寒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思考一: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思考二: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竺可桢 zhúzhēn
萌发ménɡ 融化 rónɡ
翩然 piān
孕育 yùn
簌簌 sù
销声匿迹 nì
呈现 chénɡ 衰草连天 shuāi
风雪载途 zài
谚语 yàn 连翘 qiáo
酝酿 yùn niànɡ 纬度 wěi
结束 shù
草长莺飞 zhǎnɡ yīnɡ
难点拓展
❖ 载zài:装,充满,姓 载zǎi:本义:
动作轻快的样子。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再长 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 词句。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