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唐诗三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下《诗词三首》完整ppt课件

人教版八下《诗词三首》完整ppt课件

上见赠》来酬答他精选。ppt
16
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yín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p畔àn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zàn
zhǎng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精选ppt
17
精读文本
巴山楚水凄凉地, 辛酸怅 二十三年弃置身。 惘
39
1、赏析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
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 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转变为乐观旷达, 说明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的哲理。
精选ppt
40
2、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什么 会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30
参照课下注释翻译
精选ppt
31
参照课下注释翻译
明月从什么时候就有?拿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今晚属于哪一年。 我想乘风回到那神仙世界,又怕在那琼楼玉宇中, 经受不住高天的清寒。 在清彻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怎比欢乐的人间?
月光转过朱红的阁楼,低低地映入雕花的门窗,
照着不得安眠的我。
精选ppt
5
朗读训练 行路难(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
• 作者:刘禹(yǔ)锡(772─84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7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76张PPT)
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风破屋)
新课讲解
第二节赏析: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 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 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 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礼赋》。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
字》尤为著名。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把家安 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 置在鄜州,中途为安史叛军 等诗。 俘获,押到长安。
西南漂泊时期 (48-50岁)
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过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了一段比较安稳的生活。 《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
写作背景
《石壕吏》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唐肃宗乾元元年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 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 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国事危急需添兵, 然而丁壮殆尽,兵员枯竭。诗人经新安、石壕、潼 关等地。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 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 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 《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最 为著名。
整体感知
原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
注释:
安得:哪里能得到。 庇:遮蔽,保护。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整体感知
译文: 哪里能得到许多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
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全都开颜欢笑,(房子)被风 吹,被雨淋都不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 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 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古体诗的特点
1.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 2.每句字数没有严格限制; 3.用韵灵活,押韵较自由; 4.平仄、对仗没有要求; 5.语言自由,可俗可雅。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比较本课三首诗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
时间 晚上
秋天
冬季清晨到中午
地点 石壕村
近郊的草堂
对人民的赞扬、同情又 有对战争的控诉,表现 思想上的矛盾。
《茅屋为秋 杜甫的“苦”
风所破歌》
推己及人,渴望广济苍生 的博大胸怀
《卖炭翁》 卖炭翁的“苦”
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 遭遇的深切同情
作业:任选一首诗,发挥想象,增加一 些细节,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配图锦囊:关注文本细节,选择你认为具有表现 力的句子,有理有据配图。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比较本课三首诗写法上的异同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描写的分类: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外貌描写、肖像 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则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唐诗三首》群诗教学
曾素叶 八(11)班
课标要求
1.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 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 味。 2.注重古代诗歌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 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 审美品味。
《石壕吏》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起来后,杜甫做了左拾遗。后来因为上疏营救宰相房 琯,得罪了皇帝,被诬为房党,于乾元元年(758)贬作华州司功 参军。这年冬天,因事回洛阳。第二年春天从洛阳返华州途中, 亲眼见到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带给人民极大的苦难,感触很深, 就写出了辉煌的诗篇“三吏”“三别”。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 课件(共54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  课件(共54张PPT)

为: 做。 竹: 竹林。 呼不得:喝止不住。
一叹老天无情毁屋;二叹儿童幼稚, 不明诗人苦衷;三叹黎民生活困苦(战乱 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2.如何理解诗人称孩童为“盗贼”?
群童抱茅只是顽皮而已,然而诗人却将 孩童称为“盗贼”,还感到“欺”,是为了 表达自己因“老无力”而受到欺负的无奈、 愤懑心情,并不是真的给抱茅草的孩童冠以 “盗贼”的罪名。
诗人塑造了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概括了 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揭露了宫市的弊 端以及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揭露了当时社会 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 深切同情。
烧炭艰辛
卖 老翁 炭
运炭艰难 炭被掠夺

夺炭
肖像、心理、 动作描写
老翁艰辛 官吏蛮横
宫使 仗势凌人(肖像、动作描写)
蛮横冷酷
5.“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 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轻快的样子。这里表 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 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 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 “宫市”的罪恶。
6.“把”“称”“叱”“牵”几个动词有何深意?
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 “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 文。按理,太监手里是不会有这种公文的, 更不用说是“敕”,也就是皇帝的文书了。 这里有讽刺之意,将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 夺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卷我 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洒江 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 飘转沉塘坳。
描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三重茅:多层茅草。
挂罥: 挂着,挂住。 罥,挂结。
长: 高。 沉塘坳:沉到池塘水中。
坳,低洼的地 方。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1张PPT)
唐诗三首
卖炭 翁语文老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卖 炭 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内容探究
诗歌出现了哪些人 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 白衫儿(宫使)

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 的一车炭最终被宫
贰 使用半匹红纱一丈
绫掠夺一空
围绕炭可以分为哪 几个层次?
烧炭——运炭—— 被夺炭

诗文品读
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学会名句赏析
品 诗
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把握作者的情感
尝试归纳主旨
《石壕吏》
作者简介
杜 甫 少陵野老
杜甫(712—770),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 “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 程,因被称为“诗史”。
诗歌翻译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 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 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 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 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 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随堂检测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 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 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 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 的面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1张PPT)
百姓苦
老妪:孙子是这个家里的延续,而要抚育孙子长大成人,只能依靠老翁和儿 媳。为了保全老翁和儿媳,所以我只能冒死应河阳役。
石壕吏:《新唐书-兵志》规定:“凡民二十为兵, 六十而免。” 老翁是 刚抱上孙子,可推测老翁的年龄最多也就是五十左右,有依法服兵役的义 务。可是他却在官府征召他时,以“逾墙走”的方式逃避兵役,留老妪来 唱苦情戏。他苦,我们也苦,需要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现在朝廷抽丁是 为了补充兵力,平息安史之乱。人人都逃避兵役,朝廷如何平息战乱,百 姓何时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所以我们这些小官吏也急啊,为了完成任务, 有时我们只能残暴无情。
差役对着老妇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去参加邺城之战了。不久,其中一个 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 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我 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 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 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品读古诗 深入语境,体会“苦”情
1.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金钥匙。诗眼一般是诗歌中表情达意的关键 词语或句子。你能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吗?
苦 妇啼一何 !
2.小组合作,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妪一家有哪些“苦”?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惊怕之苦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三首》优质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三首》优质课件
回车叱牛牵向北。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无可奈何。
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 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 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烟火 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 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
关 心
群童抱茅
自己 民
无可奈何

长夜沾湿 忧思不绝 雨 黑夜 屋内 人
推 己 及
忧 国
人忧
广厦千万间
天下寒士 民
主旨归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描写诗人的茅屋 被秋风吹破,秋雨如注,诗人彻夜难眠的情状, 表现了诗人生活中的不幸和思想上的痛苦。在这 种情况下,诗人推己及人,想到了饱经战乱、流 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 忧民的博大胸怀。
24甫(712—770),字 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河 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 唐代诗人,宋以后被尊为 “诗圣”,与李白并称“李 杜”。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
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 史”。其作品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具有高 度的表现力。代表作有《望岳》《春望》《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月夜忆舍弟》等。有《杜工部 集》。
结构脉络
石壕吏
开端——差役乘夜捉人
发展和高潮
儿死战场 家中窘迫 自请服役
结局——独与老翁作别
深重灾难 深切同情
写作特点
1.将情感、态度寓于客观叙述之中。
诗人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情感、态度,只是以见证人的 身份来写自己亲闻亲见的事实,在据事直陈的过程中表现自 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作品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例如, “有吏夜捉人”,寥寥几个字,却折射出差役的凶暴、兵役 制度的残酷,暗含着诗人的憎恶与批判。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习小助手· 第一问就是要概括人物和事件,第二问就是梳理卖炭翁卖炭 前后的事情。
(1)诗歌写了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被宫使用半匹 红纱和一丈绫就掠夺一空的故事。 (2)写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卖炭(炭被掠夺)这几个方 面的内容。
2.品读人物。
在诗人笔下,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老人?诗人是如何描
写、表现老人的这一特点的?试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
·学习小助手·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我眼中的卖炭翁的卖炭翁是年老体弱、辛劳艰苦的,从“满面尘灰烟 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以看出来。 示例二:我眼中的卖炭翁是为贫苦生活所迫的,从“可怜身上衣正 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以看出来。 示例三:我眼中的卖炭翁是生活困苦的,从“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 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可以看出来。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24.唐诗三首 卖炭翁
素养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熟读成诵。 2.学习通过人物描写和对比来突出中心的写法。 3.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宫市的憎恶。 ◎重点:体会本诗的讽喻含义,学习诗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 手法的运用。
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意思是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这 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 (809年),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位卖炭老翁,一起感受他那个时代贫 苦百姓命运的悲苦。
理解对比,畅谈感受。
1.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示例:将“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进行对比,写出 了宫市掠夺的残酷。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伐薪烧炭南山中: 木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2张PPT)











PPT模板下载:/moba 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w w w .1p p t .c o m/b eijin g / 优秀PPT下载:/xiazai / Word教程: /word/
世 上 疮 痍 , 诗 中 圣 哲
杜 甫
PPT模板下载:/moba n/ 行业PPT模板:/hang ye/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 ao/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 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优秀PPT下载:/xiazai /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深 行业PPT模板:/hang ye/
PPT素材下载:/sucai / PPT图表下载:/tubi 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 an/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优质课件

石壕吏:__家__有__男__丁__否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尚__有__他__人__否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 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请__人__速__应__役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 役,犹得备晨炊。
(4)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心理描写——炭被掠夺,虽然舍 不得,但无可奈何。
宫使: (1)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外貌描写——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仗势凌人、专横跋扈。
课文写宫使的飞扬跋扈,卖炭翁的艰辛痛 苦,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
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人的悲惨 遭遇。演读老妇的语言,说一说这个家庭“苦” 在何处。
一个苦难的家庭: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战乱丧子之苦) 儿媳出入无完裙,孙子尚在乳下。(家境困窘之苦) 老妪暮年从军,老翁妻离子散。(力衰应征之苦)
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一出场只用 “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 他转入“幕后”。对老妇则用明写,把她所说 的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白”,用心品味就会 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役逼出来的。想象: 差役是如何逼问老妇的?试着补白暴吏的语言。
品读诗歌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能体现景物或人的特 征的诗句,讨论分析其状态特点,揣摩其 情感。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 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 沉塘坳。
表现出秋风的猛烈、威力巨大,形象地 写出了风吹茅屋的情状,流露出诗人焦灼、 苦痛,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唐诗三首》教学课件精品PPT优秀公开课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唐诗三首》教学课件精品PPT优秀公开课3
难点学习目标卖炭翁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那卖炭翁作者是为何事而作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与本课有关的文学常识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2.学习《卖炭翁》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对比手法的 运用。(重点) 3.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以卖炭 翁为典型代表的广大劳苦人民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 恶。(难点)
轻快的样子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公文 皇帝的命令 掉转 吆喝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同“值”,价钱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那两个轻快地骑着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 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握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 便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牵向宫中。一车炭,有很多斤, 太监差役们硬要拉走,老翁是百般吝惜,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一 车炭的价钱了。
动作描写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写出了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赶路的辛苦。“辗”这个动词 既写出了天气寒冷,车辙已经结了冰,突出卖炭翁的辛 苦,又写出了牛车的沉重,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辛劳。
3.诗歌是怎样刻画宦官的人物形象的?结合文中的内容具 体分析一下。
肖像描写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外貌描写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烟火色, 鬓是灰白色,十指是黑色)加以点染。运用衬托手法, 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以 “两鬓苍苍”突出卖炭翁的年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