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深刻认识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深刻认识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执政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其自身建设情况发生了新变化。
首先是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三个阶段,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成为一个领导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一个在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今天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从认识到真正实现思想理念观念上的全面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我们还自觉不自觉用过去的观念审视我们今天的问题,因此我们有时候认识上跟不上套,观念上有所不适应,体制上有所落后。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党的历史方位的巨大变化,我们必须自觉的去推动和全面去实现从领导革命的党向执政党转变,这就是今天我们提到党的建设问题面临的最关键的考验。
其次,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发生了新变化。
从党员队伍来说,我们党已经从成立时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壮大到今天的8000多万名党
员,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是我们党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同时我们也感到组织和管理的任务比过去更加艰巨和繁重,如果放松管理和教育,就会出问题,在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
从党的干部队伍来说,实现了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如何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领导干部队伍,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继往开来,这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
长期执政给党带来的负面影响。
执政,存在着巨大的权力诱惑,使官僚主义、文牍主义、等级主义、腐败等滋生;给党要管党增加难度,中国古代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的王朝更替,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历代王朝都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苏联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共产党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能够经受得住执政的考验的,但必须直面执政所带来的各种考验,正确应对这些挑战,有效处理执政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改革开放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也给党的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未曾遇到的新情况,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冲击着党的执政基础;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选择多样;就业方式多样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促进人们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导致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增强;物质利益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得群众自主性增强,对党依赖减弱。
这些新情况,使得传统比较有效的党建办法受到挑战。
比如,过去我们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具体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办法来解决。
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但是改革开放30年,累积了很多表面看上去是一个单个的具体问题,后面却连着更深层次的问题,他们相互之间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链接在一起,纠缠在一起,而这些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党的问题,我们在引导上出现了问题,很长时间我们把gdp作为考核干部的指标,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问题,体制性的问题。
再比如,我国信访制度的设计,是畅通民主渠道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因此作为一个信访系统流过的信息量越大,它就越有效,越表
明这套系统的必要性,但是我们在评价它的时候,把它纳入了政府的体系,变成了政府运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评价政府有效没效其中一条就是信访,但不是评价信访沟通量有多少,而是看有多少信访,如果信访多了,说明执政能力不强,所以出现了千方百计的压访、截访,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作为执政党,必须保持和民众的密切联系,通过什么渠道联系,变成了党群沟通机制的问题。
邓小平说,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研究党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推动党自身的改革创新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市场经济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创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方向确定以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大加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使社会主义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有其负面性。
市场经济强化了人们的功利性,趋利成为人们的本能追求,使人们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深受消费主义的影响,淡化精神追求;市场经济强化成本意识,增强了党建活动的物质约束,党建需要成本,需要资本的支持;市场交换原则延伸到党内,易致权力市场化。
20XX年全国党建研究会调查1200多名党员,29.1%认为现在党建中出现的不少问题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所致。
同时市场经济促生公民社会迅速发展,如何引导和支持民间组织面临挑战。
市场经济促生人们的独立意识、做主的意识、参与的意识、民主的意识。
广义而言,这种有独立意识、个体意识、做主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的人就叫做公民,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就叫做公民社会。
所以市场经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促生了一个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的运作使大量的民间组织,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起来,文艺沙龙、球迷协会、政策咨询机构以及带有政治色彩的组织纷纷涌现,这些民间组织游离于党的管理之外,我们必须学会跟公民社会互动,学会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引导好和支持民间组织发展。
国外很多政党,规模并不大,但是它能在国内争夺政权,就是因为它除了自己的组织之外,它还利用了民间组织,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外围组织,通过把民众组织发展到自己外围组织当中,形成自己的执政力量。
外部环境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外部的资源、市场、技术和人才,促进了我国的快速发展,使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大潮。
然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党越来越面临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西化”和分化的图谋未变。
党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颠覆、渗透的压力。
西方发达国家政党制度和三权分立以及民主社会主义存在的一些
优点对党构成强大压力,计算机互联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广泛运用,使知识信息呈现无国界流动,群众更容易接受外来信息,用比较和
挑剔的眼光看待党。
特别是信息沟通渠道的多元化,使党的组织优势面临挑战。
政党是靠它的组织性来体现优势的,但是组织又是有层级的,像我们党就靠基层组织、地方组织,县一级的地方组织,地区一级的地方组织,省一级的地方组织,还有更高层的中央组织,把8000多万名党员严密的组织在一起。
有事情找组织,过去人们习惯于从组织的渠道来体现自己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组织一层一层的向上级党组织反映,这在过去是一种优势,但是今天出现了被削弱的趋势,就是因为出现了媒体技术和媒介技术的高度发达。
传媒技术,能够把很多信息在人们之间,在人和政党之间,在政党和政党之间传递,直接的在人民和公共权利之间传达,这样一种便捷的形式、直达的形式,它又能够使信息尽可能少的失误,原汁原味的把自己的信息体现在政府的诉求当中,体现在政党的诉求当中,这就给政党的组织优势带来挑战。
今天我们处在手机短信、网络这样一种信息交流的包围之中,互联网站和手机短信大量传播精神垃圾。
目前,我国80%的网上信息是美国提供的,90%以上是英语,我国的信息输出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量的0.05%。
这说明,我国在网上对世界的影响还十分微弱,给我们政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面临“四大考验”,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
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