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与对策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与对策思考
柳
琴
摘要:成本管理是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本文从分析当前成本管理的意义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企业成本管理质量有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对策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加剧以及市场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成本管理对于企业自身的积极作用,甚至成为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他以成本为基础,通过成本核算、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行为,达到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消耗的目的。
但由于成本管理是一个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因此,在实际运行之中,往往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成本管理效益的低下,这也成为了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研究的核心所在。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1.企业成本管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管控能力
成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对运营成本、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考量,运用会计方式来衡量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更为有效的将定性的管理变为更具体、更直观的定量分析,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进而能够给企业管理者的管控、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进而提升企业的管控能力和水平,提高管理效益。
2.企业成本管理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成本管理的对象不仅仅是市场要素,更包括了销售、运营等多方面的内容,而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有效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更为全面的反映、控制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够从企业原材料选购理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下战略性不够的
缺陷;二是增强成本管理的全面性。
价值链成本管理要求建筑施工企业不仅要重视企业内部的成本信息,而且要注重外部价值链上供应商、经销商、客户、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相关的信息,实施全面成本管理,克服生产导向型成本管理的弊端;三是促进企业获得持续的成本竞争优势。
价值链成本管理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获得持久的成本竞争优势。
三、价值链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一)外部价值链层面的措施从外部价值链角度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减少供应商的数目。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供应商越多,交易成本就会越高。
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地减少供应商的数目,以此来降低交易成本。
但是要做好对所选择供应商业绩和能力的考察;二是要与供应商、业主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建筑施工企业要改变与供应商、业主的对抗关系,而积极与他们进行合作,以此降低交易成本;三是要大力实施供应链管理。
将供应商、分包商、建筑施工企业、业主以及最终用户形成一个网链结构,建筑施工企业在此基础上加强与他们的战略合作,
通过供应链的优化来实现自身成本管理目标。
(二)内部价值链层面的措施
一是大力实施作业成本管理。
相较于传统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有利于发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项目价值链上存在的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管理优化。
所以,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重要的价值链分析工具。
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大力引进这种成本管理方法,以发挥价值链成本管理优势;二是要强化辅助活动的成本支撑作用。
传统成本管理下,建筑施工企业的重点在基本活动上,对辅助活动还不够重视。
所以,辅助活动成本管理不足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一个薄弱点。
价值链成本管理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对此加以改进,这样才能发挥辅助活动的支撑作用,促进内部价值链的优化,实现内部成本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2]周松.成本管理新理念:价值链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10(8):42-43.
[3]于兴涛.价值链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42-45.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108
.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始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环节的成本情况得到有效的反馈,帮助企业实施更为科学的财务管理。
3.企业成本管理能够更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高低通过成本管理能够将成本更为具体的细化到每一个员工自身工作当中,将以往抽象的职责变为实实在在的数据指标,既便于企业的管理,也能够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变管理层、业务部门的大职责为企业每个员工的小负担,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凝聚力,更为有效的控制企业各类成本的高低。
二、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成本管理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成本管理的的基础是要对企业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数据有着准确和详实的了解和掌握,但从实际情况看,不少企业对这些基础数据掌握的不够好,如对原材料消耗、设备使用等元素记录不准确、对市场营销标注、记载不完整等等问题都会导致其在成本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自相矛盾,甚至是南辕北辙的问题。
2.成本管理的主体还不够明确
在不少企业中依然还片面的认为成本管理就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内容,只是财务部门或是企业管理层关注的问题,与基层员工关系不大,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行业中,由于原材料种类多,生产环节多都给成本管理造
成了不少的困难,长期的观念使得企业职工只是单纯地
以完成任务为根本,成本意识比较淡薄,造成了成本管理工作只在一个层面打转转的情况,而不能形成企业的整体合力。
3.成本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成本管理的实现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机制来保障,从而能够确保管理的质量。
目前在企业中成本管理的方法多采取品种法、结转法等形式,但这些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的需求。
同时,在数据采集、反馈、分析、调整等各个管理阶段中,确保必要的制度保障,可操作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成本管理难以有效得到落实。
4.成本管理的奖惩还不够到位
成本管理的核心是要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的环境,将被动式的管理变为主动式的参与,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效益。
而有效规范的奖惩制度是促进这一目标达成的有力手段。
但在不少企业中,对于成本管理的考核奖惩工作还停留在口头上,或是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定量的标准,因此在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方面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成本管理质量改善的对策研究1.转变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认识
企业要通过企业文化营造、员工培训体系等渠道,进一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一是树立群体性观
念。
就是要成本管理变小管理为大管理,进一步明确和
细化员工的职责,从而将成本管理的要求、目标落实到每个员工自身。
二是树立全过程观念。
改变成本管理仅涉及市场环节的错误认识,从而在部门之间形成横向的成本管理渠道,克服以往成本管理仅针对生产部门的错误局面。
三是树立效益观念。
认识到成本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巨大作用,以效益为中心进行动态管理。
2.健全企业成本管理体制机制
企业要进一步健全成本管理体制,为管理落实提供保障。
一是考核奖惩机制。
对相关责任的落实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并依此为依据进行奖惩,从而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员工的自觉性。
二是统筹协调机制。
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横向联系,及时统计汇总上报,避免出现财务部门单打一的问题发生。
同时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要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对管理工作的调整和实施。
三是信息反馈机制。
市场瞬息万变,任何计划和方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企业要加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销售、渠道、市场、采购等等部门要增强对市场信息的敏锐感,通过高效的信息反馈渠道,科学的实施成本管理。
3.拓宽企业成本管理范围内容在进行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当中,管理者要认识到该工作的真正意义并不仅限于生产领域,而是存在于企业生产和经营当中。
在实际工作当中,可以将成本指标进行有效的划分并落实到各个部门中去,使每个部门在进行正常工作的同时都会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成本管理,通过成本指标的分级任务,可以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降低部门生产过程中对企业资金占用的情况,提高资金利用率,进而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4.丰富企业成本管理信息模式企业要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水平。
虽然目前企业已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办公,但如何通过建立高效的网络体系实现成本管理的信息化也是当前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对此,企业要积极引入外部力量,通过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手段,建立高效便利的信息平台,便于相关部门上传、查询、搜集相关信息,提高管理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赖慧珍.浅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13(7).
[2]林青.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7).
[3]王颖池.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弊端及成因[J].中国外资,2013(3).
(作者单位: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
109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