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模拟卷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郑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模拟卷四)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B.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C.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D.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一味地拈轻怕重,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毫无出头之日。

B.人们在事故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的态度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C.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在攀登知识的高峰上更上一层楼。

D.我们在为远大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见异思迁,矢志不移。

5.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盘虬.(qiú)驻.立(chù)恣.肆(zì)孤芳自赏
B.黄晕.(yùn)澄.清(chénɡ)着.落(zháo)迫不急待
C.纳罕.(hàn)滑稽.(jī)聒.聒(ɡuō)呼朋引伴
D.挑.逗(tiǎo)枯涸.(hé)芊.芊(qiān)高邈深远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古诗文默写填空。

(9分)
①,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征蓬出汉塞,。

④有约不来过夜半,。

⑤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源自《秋水》,其原文是: .
⑥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⑦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⑧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
是:,。

⑨为了比喻无可抵抗的潮流或无法抗拒的决心,我们可以引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

⑩请写出古诗文词带“雨”字的诗句(上下两句),。

三、诗歌鉴赏
7.(题文)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小题1)本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沧海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小题2)这首诗写景富有特色,诗人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举例赏析。

3)(小题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四、综合性学习
8.欣赏下面的这幅名为“天马行空”的绘画作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其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第三》)
(注)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的自称。

⑤师:学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______________)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______________)
2)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3)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10.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
②去后乃.至
③相委.而去
④下车引.之
2)翻译下列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童年河
赵丽宏
①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流得那么缓慢,又流得那么湍急,你无法把它留住,它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

②七岁那年,父亲到乡下接雪弟去上海,可雪弟并不想去。

③乡下房子的后门外面是一条河,雪弟天天在河边走来走去,他喜欢在河岸玩,喜欢河边的风吹在脸上的感觉。

迎面吹来的风中,有芦苇、树叶和青草的气息,有油菜花的香味。

河岸上种着很多杨树和槐树,浓密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一团团绿色的云。

树上的鸟在唱歌的时候,河里的鱼也在忙着,它们虽然无声无息,却是水里活泼的精灵。

这一切,到了上海就再也看不见了。

④阿爹说上海也有河,叫苏州河,比这里的小河宽得多,河里有很多船,小舢板、大帆船、机器船,来来往往热闹得很。

可雪弟还是不想离开乡下,不想离开亲婆。

⑤亲婆对他说:“雪弟,亲婆也舍不得你离开,不过你妈妈在上海盼你去呢。

我的孙子最听话了,去吧。


⑥听着亲婆的这些话,看着她没有几颗牙齿的嘴巴一张一合,雪弟突然觉得鼻子发酸,眼泪就像小虫子在面孔上爬,怎么也赶不走……
⑦离开乡下老家的情景,就像一幅画。

⑧一支竹篙在河岸上轻轻一点,木船就摇晃着在河面上滑动了。

老家的房子和宅子边的树浮在河面上,一点点往后退。

亲婆站在老宅后门口,一头稀疏的白发在风中飘动,她是这幅画的中心。

⑨亲婆的身影越来越小,终于被芦苇的绿荫遮住了。

这时,雪弟突然听见很多人在喊他的名字,一簇簇黑头发在起伏的芦苇梢上一冒一冒地闪现,这是镇上的孩子们在岸上追他呢。

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

雪弟听不清他们在喊什么,只看到石桥在往后退,孩子们的身影渐渐缩小,最后化成眼睛里的模糊一片……
⑩阿爹坐在船舱里,默默地凝视雪弟:“雪弟,到上海后,你就要上学了。

等放暑假,你就可以回乡下来看亲婆,来和你的伙伴们玩。

老家不会逃走的,你说对不对?”
还阿爹问“你说对不对”时,雪弟感觉自己被当成大人对待了。

他喜欢这种感觉。

他一边点头,一边
问阿爹:“为什么不让亲婆一起去上海呢?”
“亲婆年纪大了,她在乡下住了一辈子,不愿意搬家。

上海的新家现在什么也没有,等家里都安顿好
了,一定想办法把亲婆接来。


雪弟看着在河岸上浮动的芦苇和树梢,不再说话。

他在想,上海的新家,到底是什么样子。

阿爹说的
那条苏州河,和身边这条河,是不是一样呢?
(《意林·少年版》2016年13期)
1)选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下面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

3)第③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结合选文,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你对文章末句的理解。

1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______
(2)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______
(3)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______。

七、作文
13.请你以“鼻子和嘴的对话”为话题,发挥想象,写一则约百字的寓言故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6.商女不知亡国恨见贤思齐焉归雁入胡天闲敲棋子落灯花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三、诗歌鉴赏
7.1)2)苍茫动荡、惊涛拍岸、吞吐日月;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小题2】示例一:动静结合。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是动景,描写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等是静景,衬托沧海的气势。

示例二:虚实相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虚实相生,描绘出沧海波澜壮阔、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
【小题3】【小题3】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感慨万千,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

四、综合性学习
8.示例:一匹白色的骏马,昂首向前,前腿弯曲,后腿踩在白云上,一跃而起,在白云间腾空飞行,自由洒脱。

五、文言文阅读
9.1)(1)称赞,赞许(2)效法
2)第一次是问陈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陈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3)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表达了对袁公的尊重,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10.1)①约定②才③丢下、舍弃④拉,牵拉
2)您与我的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您)没到,就是没有信用(或诚信);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4)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六、现代文阅读
11.1)叙述了7岁的雪弟随父亲乘船依依不舍离开老家的故事。

2)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

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孩子摇动的手臂比作风中的芦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伙伴们依依不舍的情形。

3)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乡下老家优美宁静的生活,流露出对老家的留恋与热爱之情。

4)结构上:以问句结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意蕴悠长。

内容上:这是雪弟的心声,表现了雪
弟对老家、对亲婆、对玩伴的依恋不舍,同时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12.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七、作文
13.示例:
鼻子和嘴天生不和。

这不,今天,他们又为了谁的功能最大而吵了起来。

鼻子:“你看看你,整天就知道吃,别的什么也不会。


嘴:“别看我只会吃,我的作用大着呢!”
鼻子:“你除了会吃,还会什么?”
嘴:“当主人感冒时,你不透气,我还可以呼吸呢!”
两人此后就一直冷战。

最近偏偏主人感冒了,晚上鼻子不透气,嘴巴又不张开,差一点把主人给憋死。

眼睛终于看不下去了,对鼻子和嘴说:“你们都是有用处的,只不过分工不一样罢了,功能没有太小,都很重要。

”鼻子和嘴听了以后,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