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
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2.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
有的韵律美。
● 3.让学生运用“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情感与态度目标: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教学相长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采用提问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自然而然转入文学常识。
同学们,你有没有听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那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吗?(师答:《学记》)
二、感知课文(分不同形式的读,但每一次的读达到不同的目的)
采用花样繁多的朗读,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丰富文化底蕴)
1.一读课文(个人读),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
(录音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在掌握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全班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
)
3.三读课文,理解字词。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并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籍,并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文言实词归类。
)
通假字:兑.命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3)、然后能自强.。
(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
一词多义:(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2)学
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教)
4.四读课文,读懂文意。
介绍“留、补、删、换、调”翻译方法,小组根据方法结合重点字词翻译原文。
(两三句重点句,抽学生回答,检验学生是否掌握。
)
三、研读品析(齐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在跟我们讲什么道理?(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这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理解大意后,归纳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相长。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四、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把课堂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