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县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调查研究・
文章编号:1673-887X(2020)02-0058-02
闻喜县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薛建武
(闻喜县农业农村局,山西闻喜043800)
摘要闻喜县作为国家粮食生产重点县,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其核心竞争力。
文章介绍了闻喜县小麦生产情况,提出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包括稳定小麦产量、提升小麦品质、打造特色品牌等措施,以期实现农户和加工企业双赢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闻喜县;小麦;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0.02.027
Thought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Wheat Industry in
Wenxi County
Xue Jianwu
(Wenxi County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Wenxi043800,Shanxi,Chian)
Abstract:Wenxi County,as the key county of national grain production,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wheat industry is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heat production situation in Wenxi County,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heat industry,including measures such as stabilizing wheat output,improving wheat quality,building characteristic brand,etc.,in order to achieve the win-win development goal of farmers an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Key words:Wenxi County,wheat,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所在。
闻喜县耕地面积5.53x 104hm2,是山西省的小麦种植大县,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X 104hm2,产量2x108kg,是国家粮食生产重点县,也是国家优质强筋专用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闻喜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实现小麦产业由“产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由“产品导向”向“商品导向”转变已成为全面提升小麦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推动闻喜县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1闻喜县小麦高质量发展的资源情况
1.1光热资源丰富
闻喜年平均气温12.6T,三10T的有效积温4175T,无霜期204d,年均日照时数2460h,常年降雨量500mm,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富。
1.2耕地地力较高
闻喜县土壤类型多为褐土、草甸土、沼泽土,土层深厚,质地优良,保水保肥能力强,六级以上的耕地面积占一半左右。
土壤有机质含量8~10g/kg,全氮含量0.7~1.0g/kg,速效磷含量5.1~15.0mg/kg,速效钾150~200mg/kg,有机质、氮、磷、钾的含量非常适宜小麦、玉米生产。
1.3农田基础设施齐全
全县机电井3000多眼,固定渠道1405km,大型水库1
收稿日期2020-01-23
作者简介薛建武(1982-),男,山西人,农艺师,研究方向:小麦生产技术。
座,小型水库5座,塘坝63个,蓄水池263个,库容5070X 104m3,水浇地面积1.33X104hm2o目前,随着黄河小浪底引水工程、北赵引黄工程主体完工,末级渠系建设建成后,全县保浇地面积可达2x104hm2o
1.4有丰富的小麦生产经验
闻喜县历史悠久,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当地农民创造了许多先进的粮食种植经验,推动闻喜县粮食生产走向新台阶。
20世纪60年代,被树为“晋南十杆旗”之一的坑东村就摸索出“内切外垫、加高地堰、平田整地”,依靠工程措施变“三跑田”为“三保田”的经验,使粮食单产由85kg提高到105kgo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官庄村全国劳模刘忠义又总结出“四早三多”、“伏雨春用”经验,使旱地小麦单产突破150kg大关。
90年代郭家庄镇坑东村省劳模王仪春,探索出“旱地小麦精播覆盖”技术模式,又称为“坑东模式”,小麦平均单产比对照田增产40%以上,被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列为我国北方旱地冬麦区主推技术。
近年闻喜县连续推广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累计面积2.73x104hm2,该技术一次性完成开沟、灭茬、起垄、施肥、播种、镇压等作业,已被闻喜县农民广泛认可。
2闻喜县小麦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2.1牢记粮食安全,全力稳定小麦产量
小麦是口粮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尤其是闻喜作为小麦种植大县,小麦产业将始终是闻喜发展的基础支撑。
为此,应该努力做到:
2.1.1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
坚决制止乱占滥用耕地,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使粮食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4X104hm2o积极组织力量对
农业技术与装备
AGRICULTURAL TECHNOLOGY&EQUIPMENT
耕地抛荒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
坚决制止全年性抛荒,努力减少季节性抛荒。
2.1.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相关种粮优惠政策,确保补贴资金
真正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同时出台
相应配套扶持政策,对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种植粮食给予
适当奖励,提高大家的种粮积极性。
2.1.3推进优质小麦连片种植
在全县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建设河底镇、后宫
乡、裴社乡、东镇、桐城等1.33x104hm2小麦有机旱作示范区
为重点,整村整乡开展优质小麦连片种植,实现优质强筋小
麦种植区域化、规模化。
2.1.4加强农田配套设施建设
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北赵引黄末级渠系配套等工
程建设,积极创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实行工程措施和农
艺措施相结合,增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高标准农田面积,不
断提高农业生产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2.2树立质量导向,着力提升小麦品质
品质就是竞争力,绿色就是说服力。
应始终把提高小麦
的绿色品质作为小麦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
2.2.1在品种提升上下功夫
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筛选实验,每年考察引进新品1~3
个,安排筛选展示品种5~8个,建立主推品种筛选试验田2
处。
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耐寒、耐旱、耐高温、抗病虫害、抗
倒伏、抗逆性能良好和在当地种植两年以上的优良品种,促
进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到2020年建立抗旱节水新品种
展示基地0.67x104hm2。
2.2.2在绿色有机上做文章
把绿色优质小麦发展理念贯彻到灌溉、追肥、施药、除草
等环节,采用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办法,探索低剂量使
用或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制剂的绿色耕作新途
径,创建连片种植的绿色、高质、高效有机旱作示范区,走出
一条带有闻喜特色的有机旱作小麦发展之路。
2.2.3在标准化生产上见实效
创建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为实施主体
的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大力推行“五统一”(即统一种植
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
械作业),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
持续增加农
用无人机喷雾机、新型高效收割机等装备保有量,确保耕、Vol.362No.02
FEB.20203
种、管、防、收等各个环节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闻喜县0.77x104hm2创建区的小麦产量、机械化率、产品优质率比非创建区均高出5个百分点。
2.3发挥区位优势,倾力打造特色品牌
品牌是产品核心价值的体现,此次“运城面粉”区域公用品牌揭幕,为闻喜的小麦产品提供了品质和信誉保障。
闻喜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为区域公用品牌注入新的驱动力。
2.3.1深挖品牌潜力
大力弘扬传统与现代面粉的制作工艺,深度挖掘闻喜面粉“粉色正、筋力强、麦香浓、口感好”的独特品质。
通过蒸煮、发酵等工艺措施,将飘香的小麦变成“舌尖上的美食”。
继续举办“妈妈的味道”家庭美食大赛,发掘、搜集、整理民间特色美食,叫响“闻喜葱花饼”“闻喜花馍”“闻喜煮饼”等传统特色品牌。
2.3.2扩大品牌影响
充分利用微信、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规范策划闻喜小麦及其产品的形象设计、产品包装、服务外延,做好品牌宣传。
积极参加省内外粮食产销对接会、农博会等各种宣传和推介活动,提高闻喜小麦及其制品的知名度。
2.3.3维护品牌形象
加强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小麦生产、收购、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流通环节全过程监测,及时排查质量安全隐患。
定期开展品质与安全测评、动态监测、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出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小麦产品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加强检验监测服务,建立产品质量溯源管理平台,逐步形成“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安全可追溯”的动态管理机制。
3闻喜县小麦高质量目标展望
在全县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建设河底镇、后宫乡、裴社乡、东镇、桐城和郭家庄1.33x104hm2小麦有机旱作示范区为重点,整村整乡开展优质小麦连片种植,实现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域化、规模化。
在全县4x104hm2小麦种植面积稳定的基础上,力争2021年全县优质专用小麦基地面积达到2x104hm2(优质强筋面积0.2x104hm2,优质中强筋面积0.8x104hm2,优质中筋面积1X104hm2);基本建成"闻喜面粉”标准体系、质量监督和追溯体系以及现代营销体系,“闻喜面粉”品牌优势凸显,市场占比大幅提升,种粮农民和加工企业实现“双赢”,提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