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布时间:2021-03-23T06:48:42.299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期作者:马红[导读] 影响了学生后期的学习。
基于此,围绕激励策略的运用进行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
青海省西宁市晓泉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运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学是学生进入校园真正开始学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感到迷茫,渴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老师的认可,此时老师对学生的激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里需求。
因此,老师在对于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大力提倡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
本文先围绕激励策略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就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激励策略;小学数学;有效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运用一定的激励策略,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但是,在激励策略的运用中,一些教师存在着滥用激励策略的现象,这导致激励的效果没有得到突显,影响了学生后期的学习。
基于此,围绕激励策略的运用进行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激励策略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部分教师存在着滥用激励策略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策略滥用的现象较为突出,许多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予以一味地对他们进行鼓励。
但是,过多的肯定与赞扬有可能使学生变得更加的骄傲,这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
事实上,教师的激励一定要合理,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激励策略。
如,对于一些较为自卑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鼓励与赞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而对于一些性格张扬骄傲的学生,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打击,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
2.激励语言较为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都会给予一定的反馈,以视为对学生表现的一种回应。
但是,一些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时,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较为单一,主要是使用“非常棒”“很好”“非常不错”等语言。
这种激励语言会给人一种敷衍的感觉,很难反映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
如此一来,就很难起到激励学生的效果,影响了后期教学的开展。
二、激励策略的运用策略分析
1.激励语言的运用要因人而异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所不同,他们的数学基础水平有高有低,所以在运用激励策略之时,教师不能够滥用激励策略。
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激励策略。
一般而言,在数学教学中,行为激励与语言激励的应用较为常见。
如,对于男同学,教师可以给予动作上的鼓励,例如轻拍学生的肩膀,对他们报以微笑、点头等等。
而对于女生,则可以用语言激励。
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自行制作或者绘制轴对称图形,有些学生折了千纸鹤、囍字,有的学生则在本子上画出了一些精美的轴对称图形。
对于男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用肢体动作给予鼓励,然后加上一些言语上的激励,例如,你们画的图形非常好看,美术功底很不错。
而对于女生,教师则主要用语言来激励,如,你们真是心灵手巧的孩子,折出来这么美妙的图案。
此外,在激励策略的运用中,对于一些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鼓励,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优点。
而对于一些比较骄傲的学生,教师则要适当批评,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
如此一来,通过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激励策略,就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2.所运用的激励语言要亲切自然
在成长过程中,学生较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无论是父母的肯定,还是教师的赞扬,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经常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激励,并且还要采取一定的激励策略来激发班级中不够自信的学生。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够只对学优生进行激励,而忽视对学差生的鼓励。
其实,有许多调皮捣蛋的学生主要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举动来吸引他人的注意,他们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
在运用激励语言的时候,教师要做到亲切自然,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
如,在“大数的认识”这一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比一万更大的数吗?”有的学生回答道十万,还有的回答道百万、亿等等。
对于学生的表现情况,教师可以用亲切自然的语言来进行激励。
如,你们的回答非常的正确,跟老师的想法一样。
这样可以使学生备受鼓舞,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
3.教师要注意激励策略的运用时机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将激励策略更好的应用到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激励策略的运用时机进行把握。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种情况时使用激励策略。
(1)学生灵光闪现时。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有可能突然产生某种灵感,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者是提出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意见,对于这种学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新思路进行激励,对于其中一些不成熟的思路进行相应的指引,使学生能够突破思维的局限性。
(2)学生质疑之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产生一些疑惑,这时教师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惑。
由于许多学生都非常的畏惧教师,他们认为教师是权威的,不可能出错的,所以自己的想法肯定是错的,这使得他们将疑惑深埋心理。
因此,对于一些敢于质疑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以激发其他学生也参与到质疑之中。
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学生爱思考,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3)学生回答问题之后。
在教学中,教师时常会提到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那么当学生回答之后,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情况。
此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选择相应的激励策略,切勿一味地表扬与肯定。
结语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运用激励策略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部分教师存在着滥用激励策略的问题;激励语言较为单一等等。
因此,在今后运用激励策略时,教师要做到因人而异;要保证所运用的激励语言要亲切自然;要注意激励策略的运用时机。
如此一来,就能够发挥激励策略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继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何丽.解析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9,(25):94.
[2]喻永芳.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J].中华少年,2019,(09):230.
[3]王绪芳.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探析[J].考试周刊,2017(97):89-89.
[4]虞娟.激励、唤醒和鼓舞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4(29):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