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期中考试卷语文文言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闻道,知道。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哪里。
C.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学问。
D. 不拘于时,学于余:于,向。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古之学者必有师”表明古代学者一定有老师,并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B. 文章引用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言论,是为了证明“生乎吾前,其闻
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的观点。
C. 文章引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是为了证明
“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
D. 文章最后一段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表明作者对李蟠的赞赏。
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 文章第一段中,作者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来论证“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
5. 文章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夫学者载籍也,研精者传注也。
寻诸载籍,虽见其表,未见其里;稽诸传注,虽见其里,未见其精。
盖闻《易》曰:“窥一斑而见全豹。
”故云:“由博返约。
”至若《六经》,则当正始也;《诗》则当《毛诗》;《书》则当《古文》;《春秋》则当《左氏》;《礼》则当《周官》;《乐》则当《周礼》。
何者?盖《周礼》备于《礼》,故《周官》宜先;《周礼》备于《乐》,故《周礼》宜后。
《周礼》备于《书》,故《周礼》宜次;《周礼》备于《诗》,故《周礼》宜终。
今以《毛诗》先《周礼》,则诗非乐也;以《古文》先《周礼》,则书非礼也;以《左氏》先《周礼》,则春秋非礼也。
故知《周礼》宜先也。
《春秋》之后,《周官》既行,诸子并出。
子路、子贡、颜渊、子张、子游,并受《诗》《书》。
《诗》有三百,《书》有百篇。
子路、子贡、颜渊、子张、子游,虽同受《诗》《书》,所习各别。
故有儒者,习《周官》者;有习《毛诗》者;有习《古文》者;有习《左氏春秋》者;有习《周礼》者;有习《礼记》者。
故有儒者,习《周礼》者;有习《毛诗》者;有习《古文》者;有习《左氏春秋》者;有习《周礼》者;有习《礼记》者。
习《周礼》者,不习《毛诗》;习《毛诗》者,不习《周礼》;习《古文》者,不习《左氏春秋》;习《左氏春秋》者,不习《古文》;习《礼记》者,不习《周礼》;习《周礼》者,不习《礼记》。
故知《周礼》宜先也。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稽诸传注,虽见其里,未见其精:稽,查考。
B. 盖《周礼》备于《礼》,故《周礼》宜先;《周礼》备于《乐》,故《周礼》
宜后:《备》,完备。
C. 以《毛诗》先《周礼》,则诗非乐也:《先》,排在前面。
D. 以《古文》先《周礼》,则书非礼也:《先》,排在前面。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主要论述了学者要博览群书,深入研究,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B. 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述了《周礼》的重要性,认为《周礼》是研究《六经》的基础。
C. 文章第三段主要论述了《六经》的传承与发展,认为学者应该学习《周礼》。
D.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全文,强调了学习《周礼》的重要性。
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周礼》备于《礼》,故《周礼》宜先;《周礼》备于《乐》,故《周礼》宜后。
(2)故知《周礼》宜先也。
4. 文章中“由博返约”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全文,强调了学习《周礼》的重要性。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
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