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两院院士

合集下载

2019中国大学院士校友录排行大全

2019中国大学院士校友录排行大全

2019中国大学院士校友录排行大全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11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

北京大学问鼎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600强榜首,清华大学屈居第二,复旦大学名列第三,浙江大学居第四,上海交通大学列第五。

其中,北京大学连续8年蝉联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第一,清华大学卫冕2013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冠军,“国科大”问鼎2013中国大学科学贡献排行榜榜首。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居2013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前三甲;北京城市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和山东英才学院名列2013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三强。

最令人注重的是,全国13所大学跻身校友捐赠“亿元俱乐部”,中国人民大学超越浙江大学,跃居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助力母校提升媒体注重度,北京师范大学上升4个名次,跃居2013中国媒体注重大学排行榜第五。

报告指出,对比分析11年来中国大学高端办学指标,除2012年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外,北大清华“秒杀”其他任何大学。

北大清华国科大院士校友最多,荣膺中国“院士摇篮”美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和荣誉学术称号,两院院士作为全国科学技术创新人才中的领军人物,崇尚科学,敬业奉献,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欧美发达国家也设立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制度,是世界各国科学界的荣誉称号。

当选院士科学家均是有国际影响力并得到国际承认的科学家和学术大师,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为国家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目标,创新科技是大学的根本利益。

一所大学毕业生中杰出科技人才的多少体现了大学对社会的学术贡献水准。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副教授指出,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以1952年(含)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国内院士和国外院士为数据基础统计得出,是衡量我国高校科技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的关键指标,是反映我国高校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水平的核心标志。

两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选先生谈做人

两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选先生谈做人

两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选先生谈做人作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王选老师身上,既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新一代知识分子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他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和教育着方正的广大干部员工。

在我们心中,王老师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

在繁忙工作之余,王选老师发表了不少论著和讲话。

这里,我们从中选出了12篇文章,编辑成册,以飨读者。

书中,有对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有对青年人的殷切寄语;从日常的积累谈到对机遇的把握,从提升个人素质谈到培养团队精神,从青少年时代的情商培养谈到"烈士暮年"的"老骥伏枥",王选老师以学者的风范,智者的阅历,长者的胸襟,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相信读后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受到启发。

为方便阅读,本书按文章发表的时间顺序来排列。

对于节选文字,其标题则为编者自拟。

文中个别地方,略有删节。

有所准备才能抓住机遇一个人的一生中会碰到很多机会,但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多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社会需求(包括未来需求)的敏感,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正确判断,一丝不苟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都有助于把握机遇,取得成功。

1975年,研制精密照排系统的机遇降临到我们头上,当时打听到,国家有一个七四八工程,即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分三个子项目:汉字通信、汉字情报检索和汉字精密照排。

对于这三个子项目,我独钟精密照排系统,因为它的价值和难度吸引了我。

我当时病休在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这一事例也说明在可能的条件下让年轻人自由选题,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激发创造的欲望。

按照过去养成的习惯,首先要了解清楚国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短期内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从而于1975年得出下述结论:数字式存储将占统治地位;光学机械式二代照排机,尤其是汉字二代机难度很大,但没有前途;字模管式三代机和飞点扫描式三代机正在走下坡路,很快将被数字存储的CRT三代机所淘汰。

两院院士统计

两院院士统计

大陆高校毕业生中两院院士全统计㈠:统计标准说明①不含院校合并因素,因为这并不能反映一所高校真正的人才培养能力,本统计旨在剔除种种水分后讨论各个大学严格意义上的院士培养能力,要知道有些巨无霸高校合并院校众多,但培养的院士却没几人。

同时统计时段不再拘泥于某一特定时间以后。

②各高校毕业生中的院士校友含其直系前身学校的院士校友,比如南大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南高等学校和东南大学,但不含金陵大学;清华含清华学堂(校);北大含京师大学堂;浙大含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含南洋大学但不含唐山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含同济医工专门学校等等。

③关于西南联大的处理,传统上清华、北大和南开都声称所有联大校友三校分享,但这对其他大学甚为不公,本统计做如下处理,Ⅰ联大学生中分属三校各自学籍的划归各自学校所有,其他学校不得分享。

举例,如吴仲华为清华学籍,属清华;唐熬庆为北大学籍,属北大;刘东生为南开学籍,属南开。

Ⅱ各校各自的研究所毕业生归各自所有,不共享;联大学籍的本科毕业生中,如果有人另外就读了三校的某个研究所,则该院士属于他本人研究生就读院校所有,其他两校不得共享,如郝诒纯194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所,属于清华,杨起194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属于北大。

Ⅲ如果联大某个院系单独来自三校中某一校,则该系毕业生均属原来学校,如机械系、土木系等属于清华,化工系属于南开。

Ⅳ在做了以上划分后剩下的联大学籍学生的院士校友,三校各自分享三分之一,这一比例使得南开占了较大便宜。

以上算法保证每位联大院士不会被多于一所大学拥有。

④关于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校史争议问题,这里且认为西交和上交两校在1956年(含)分校以前有共同的校友,分校之后,各自的毕业生各自算。

同样,南大和东南在1952年以前有共同的校友,分校以后各自算。

⑤本统计资料来自中科院、工程院网站,网大、以及各自高校对自己院士校友的统计,本人做了进一步甄别,查漏补缺。

听院士一言 胜读十年书

听院士一言  胜读十年书

听院士一言胜读十年书梁和禧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用无限的精力去弥补我们所知的有限。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无限的知识,听在这方面有造诣的人演讲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院士们的演讲旁征博引,生动形象;院士们的演讲内容各异——有环保也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有计算机和电子信息也有载人航天。

听了十几个院士的精彩演讲,收获和启示很多。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司副司长牟广丰同志作的《还我绿色家园》演讲,使我了解到我们的地球生态严重失衡,环境在恶化,使我知道大自然开始向人类报复,使我认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生活在肇庆这个山清水秀的城市,虽然有看电视、看报纸杂志,也有听广播,但从未意识到我国、世界的环境竟是此等恶劣。

人类破坏大自然,大自然也会向人类报复。

1 生物物种在加剧灭绝,动植物资源在急剧减少。

保守地估计,每天都有一个物种灭绝。

到2050年,将有25%的物种陷入绝境,6万种植物濒临灭绝,物种灭绝总数将达66—186万种,形势将更加严峻。

2 全球气候在变暖,海平面在上升。

3 土壤过分流失,土地沙漠化在扩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达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5.5%;全国约有5900万亩良田、7400万亩草地、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同时,沙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

4 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5 臭氧层不断变薄。

6 淡水供应不足,水污染严重。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是一个瑰丽多姿的生命世界。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离开了地球,生命将无法生存,人类也无法生存。

即使现在的科技再发达,也不可能找到一个星球比地球更适合人类学习、工作和生活。

地球伤痕累累,地球在哭泣。

为了我们的将来,也为了我们的未来一代,我们必须从今天起爱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牟广丰同志的演讲让我们惊醒,杨叔子院士的演讲使不少科技工作者惊醒。

建国以来我国两院院士都来自哪些省份(籍贯分布)

建国以来我国两院院士都来自哪些省份(籍贯分布)

建国以来我国两院院士都来自哪些省份(籍贯分布)2015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那个排行榜纷纷出笼,但放眼历史,情况又是怎样呢?人们印象中,江浙地区(主要是太湖之滨)过去盛产状元,现在也高产院士,但若问江浙地区究竟出了多少院士,谁又能说个大概呢?除了江浙地区,还有哪些省份院士出的多呢?那几个人口大省兼高考大省,是否也是院士大省?北京人和上海人里面,院士又是多是少呢?中国的院士称号,可上溯到国民党政府1948年选出的首批81名中央研究院院士,人数虽然不多,但文史哲经社法数理化生工建农这些学科都涵盖了。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选出第一批中科院学部委员,后来又增选了几次,但人数不多。

到1994年成立中国工程院时,中科院学部委员改称中科院院士,并有30多名中科院院士参与中国工程院的创建,成为双院士。

后来两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并且不再增选双院士。

2015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1名,院士总人数为777名;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0人,总数达到852人。

院士是终身制,但年满80岁就自动成为资深院士,同时失去院士增选的投票权。

关于院士们的籍贯分布在那些省份,多年前就有报刊统计并发表过,最近青塔又作了最新统计。

这次统计的区间为1955年到2015年这60年来当选的两院院士,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选出的所有院士,其中包括了外籍华裔院士(非华裔的不做统计),双院士的情况只统计一次。

从青塔统计结果看,籍贯为江苏的院士人数高达450人,籍贯为浙江的院士人数也高达375人,远远超出其他省份。

此外,广东籍的院士有145人,山东籍143人,福建籍139人,湖南籍131人,安徽籍111人。

百人以上的就是上述7个省份。

若只看2015年新当选的131名院士,则江苏籍的新院士高达22人,浙江籍的有11人,湖南籍的有13人,山东籍的有10人,这四省共有56人,占到总数的43%。

江浙粤鲁闽这五省,都是东南沿海富庶之地,院士众多应是意料中事。

2012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名榜揭晓

2012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名榜揭晓

2012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名榜揭晓2012年5月16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2012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报告显示,中国政学商界杰出人才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贡献最大,已达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水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名列中国校友会网“2012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前三甲;其中清华大学造就的杰出政界英才校友最多;北京大学培养两院院士和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最多;恢复高考以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两院院士校友最多有31人,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学。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大学“造富职能”初显,造就了1500多名亿万富豪,2011年上榜亿万富豪校友有800多人,财富合计约4.5万亿,彰显“知识创造财富”的力量;其中,清华大学培养和造就84名亿万富豪校友,校友财富合计近3000亿,超越北大勇夺2012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冠军,荣膺中国“亿万富豪摇篮”桂冠。

北大清华造就的两院院士最多,荣膺中国“院士摇篮”美誉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目标,创新科技是大学的根本利益。

一所大学毕业生中杰出科技人才的多少体现了大学对社会的学术贡献程度。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和最高、终身荣誉学术称号,是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国家队,是我国最有科学技术成就和最具创造力的科学家群体。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副研究员冯用军指出,中国校友会网“2012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以1952年(含)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数据基础统计得出,是衡量我国高校科技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的关键指标,是反映我国高校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水平的核心标志。

报告显示,在1955-2011年我国当选的2400多名两院院士中,1952年(含)以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两院院士人数最多,有144人,高居中国校友会网2012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造就的院士校友有141人,居第二;北大和清华造就的院士校友人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学,荣膺中国“院士摇篮”美誉。

两院院士籍贯分布表

两院院士籍贯分布表

两院院士籍贯分布表中国工程院中科院两院合计1 江苏 104人 1。

江苏 202人 1 江苏306人2 浙江 91人2。

浙江 167人2浙江 258人3 广东 38人3。

福建 72人 3广东 105人4 上海37人 4。

广东(含香港) 67人 4福建101人5山东37人5。

湖南 46人5 上海 81人6 湖南 34人6。

上海 44人 6 湖南80人7 湖北 30人7。

河北 43人 7 山东77人8 福建 29人8。

山东 40人 8河北 68 人9 辽宁 27人9。

安徽 33人 9湖北 61人10 四川 26人 9江西33人10。

四川 55人11 河北 25人 11。

湖北 31人 11安徽 53 人12 安徽 20人 12。

四川 30人12辽宁 41人13 河南 16人 13。

河南 24人13河南 40人14 北京 15人 14。

辽宁 14人。

14江西 39人15 天津 11人 14。

北京 14人15北京 29人16 山西 11人 16。

天津 12 16天津 23人17 吉林 7人17。

山西 817 山西 19人18 重庆 7人17。

陕西 8人 18陕西 13人19 江西 6人 19。

云南 5人19 吉林11人20 陕西 5人19。

贵州 5人 20云南 9人21 黑龙江 4人 21。

吉林 4人21贵州 7人22 云南 4人22。

广西 3人 22重庆7人23 广西 3人23。

黑龙江 2 人 23黑龙江 6人24 内蒙古 2人 24。

内蒙 1人 23 广西 6人25 贵州 2人总计902人 25 黑龙江 3人26 海南 2人 26 海南 2人27 甘肃 1人 27 甘肃 1人28 新疆 1人 28 新疆 1 人29 西藏 1人 29 西藏 1人30 台湾 1人 30 台湾 1人。

北京大学100名人物

北京大学100名人物

北京大学100名人物1、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1889~1927)2、李克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3、茅盾著名作家(1896~1981)4、余光中 (1928~2014)5、沈从文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1902~1988)6、蔡元培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1868~1940)7、朱自清(1898~1948)8、胡适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1891~1962)9、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894~1988)10、严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1854~1921)11、李四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1889~1971)12、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1896~1931)13、郁达夫(1896~1945)14、朱光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24~2011)15、万枚子 (1905~2005)16、张太雷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98~1927)17、冼星海作曲家、钢琴家(1905~1945)18、翦伯赞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著名的历史学家(1898~1968)19、吴梅戏曲理论家、教育家(1884~1939)20、杨绛 (1911~2016)21、闻一多 (1899~1946)22、梁实秋作家、翻译家、文艺评论家(1903~1987)23、马寅初中国人口学第一人(1882~1982)24、周培源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1902~1993)25、王应睐中国科学院院士(1907~2001)26、张国焘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897~1979)27、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1924~1986)28、朱光潜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1897~1986)29、周作人著名的文学家、作家、翻译家(1885~1967)30、于敏中国“氢弹之父”(1926~2019)31、季羡林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1911~2009)32、许景澄 [清] 清末政治家、外交家(1845~1900)33、周建人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1888~1984)34、孙家鼐 [清] 京师大学堂第一任管学大臣(1827~1909)35、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895~1976)36、马裕藻近代文化名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1878~1945)37、高君宇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1896~1925)38、汤用彤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1893~1964)39、王德宝中国科学院院士(1918~2002)40、俞建章中国科学院院士(1898~1980)41、郭钦光著名“五四烈士”(1896~1919)42、雷啸霖中国科学院院士43、任继愈 (1916~2009)44、王忠诚中国工程院院士(1925~2012)45、黄侃 (1886~1935)46、刘亚生 (1910~1948)47、钱端升著名政治学家,法学家(1900~1990)48、任阵海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9、吴承仕 (1884~1939)50、俞梦孙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51、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1891~1967)52、朱克靖 (1895~1947)53、陈汉章国学大师(1864~1938)54、丁一汇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5、李泽椿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6、杨振宁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培养两院院士最多大学排行榜100强

培养两院院士最多大学排行榜100强

培养两院院士最多大学排行榜100强培养两院院士最多大学排行榜100强2016年全国高考成绩已揭晓,为了给全国考生和来华留学生挑大学、选专业、填志愿提供报考指南,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6中国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报告》,报告公布2016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和2016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等。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雄居2016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前3强,复旦大学第4,武汉大学第5;中国科学院大学荣登2016中国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首位,北京大学雄居2016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4675亿雄居2016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冠军。

报告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39年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和造就了86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雄居全国第一;清华大学40人,列第2;北京大学31人,居第3。

值得关注的是,吉林大学培养21名两院院士,挺进全国5强。

毕业生中杰出科学家校友数量多少是评价一所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核心指标。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和最高荣誉学术称号,两院院士作为全国科学技术创新人才中的领军人物,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热爱祖国、敬业奉献,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选两院院士的科学家均是学术大师和工程专家,代表着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和工程技术应用领域职业发展成就最高、职场最为成功的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为国家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理应受到全社会尊重。

恢复高考39年来,国科大培养的两院院士人数雄居全国第一报告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共有170多所高校培养出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和造就中国两院院士校友人数全国最多,高达86人,勇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培养两院院士最多大学排行榜冠军;清华大学40人,居第2;北京大学31人,列第3;国科大清华北大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人才培养水平最高、毕业生质量最高、校友科学贡献最大的中国最杰出大学,堪称“中国院士摇篮”,是立志成长为未来学界领袖和科技精英的最优秀考生的最佳选择。

清华校友中的院士604人,全国遥居第一

清华校友中的院士604人,全国遥居第一
戴安邦:1925年在清华大学化学教师讲习班学习。
张大煜: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
袁翰青: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
张青莲:1934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化学系,52年调入北大。
时 钧: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
高振衡: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
汪德熙: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
陈难先:1997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李家明:1997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
2.化学部(40人)
杨石先: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庄长恭:1919年考取清华大学津贴留美生。
曾昭抡:1920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黄子卿:1921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化学系,52年调入北大。
西南联大的土木、航空、机械、电机等四个系完全是清华的原班人马,毕业生完全属于清华。在涉及到合并院校的时候,如协和与清华共有的6名院士校友,每人只计一次(有些名校在统计时极不严谨,将合并的学校数十位共有校友重复计算)。
此外,中国社科院在2006年评选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但是社科院明确指出中国社科院学部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并且社科院学部委员仅局限于社科院内部,所以尽管有大量清华校友当选社科院学部委员,但我们并不将其计入“院士”行列。
陆学善:1933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华罗庚:1931-1933年就读于清华研究生班,1952年调入中科院。
许宝禄: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
柯 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
王竹溪:1933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调入北大。

北京大学著名校友

北京大学著名校友

北京大学著名校友北大的数学科学学院田刚、王诗宬教授、物理学院教授赵光达、秦国刚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黄春辉教授、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涂传诒教授、城市与环境学院方精云教授、工学院黄琳教授、医学部童坦君教授等九位教授在2001~2005年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当选的还有北大学子周又元、汪承灏、叶朝辉、石耀霖、王颖、高玉臣、刘宝镛、夏建白、邝宇平、解思深、陆埮、郑有炓、陈创天、计亮年、陆大道、吴养洁、王鼎盛、陈和生和吕达仁等19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设立的给予科学技术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北大医学部庄辉教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原院长何新贵教授在2001~2005年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当选的还有北大学子冯培德、唐希灿、孙承纬、龚知本、李连达、刘昌孝、刘韵洁、丁一汇和陈君石等9位校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设立的给予工程技术及管理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北大物理学院陈佳洱教授、医学部韩启德教授、数学科学学院文兰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教授在2001~2005年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时当选的还有北大学子李国杰、许绍燮、艾国祥、冼鼎昌、解思深、徐至展、石耀霖等7位。

至此北大已有34位学子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占全部中国内地的该院院士总数的1/4强。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从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院、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发达国家的科学组织中选举产生,院士们均在各自的科学领域对第三世界国家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北大校友钱煦200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全美仅有的8位拥有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家科学院医学院院士三顶头衔的科学家。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Simons 讲座教授田刚2004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of Artsand Sciences)院士。

与他同时当选的还有另外两名来自中国的学者。

985,211,C9,珠峰计划,大陆高校毕业生中两院院士全统计以及高性价比大学

985,211,C9,珠峰计划,大陆高校毕业生中两院院士全统计以及高性价比大学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校共14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吉林大学7亿(4亿+3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中山大学12亿(3亿+9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东南大学6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华中科技大学6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湖北省、武汉市以资金、项目等形式)
厦门大学6亿(3亿+1.5亿+1.5亿)(教育部拨款+福建省拨款+厦门市拨款)
1999.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
1999.11
北京理工大学
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北京市
200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北京市
2001.9
西北工业大学
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陕西省、西安市
2002.1
定位与拨款
1.目标定位:“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18亿(教育部拨款)
㈡:统计结果,对于前几名高校,上下误差应该在3人以内。
高校名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两院院士合计
清华大学163 93 256
北京大学146 40 186
南京大学122 23 145
东南大学86 35 121
西安交通大学43 58 102
上海交通大学36 57 94
浙江大学51 24 75
复旦大学45 17 62
大陆高校毕业生中两院院士全统计
这只是毕业的校友,如果包括在校工作过的院士,总数应该在200人以上。
㈠:统计标准说明
①不含院校合并因素,因为这并不能反映一所高校真正的人才培养能力,本统计旨在剔除种种水分后讨论各个大学严格意义上的院士培养能力,要知道有些巨无霸高校合并院校众多,但培养的院士却没几人。同时统计时段不再拘泥于某一特定时间以后。

中国两院院士名录

中国两院院士名录
顾夏声
郝吉明
侯保荣
侯立安
季国标
蒋士成
金鉴明
金翔龙
李泽椿
刘鸿亮
伦世仪
孟伟
潘德炉
庞国芳
钱易(女)
曲久辉
任阵海
石碧
孙宝国
孙晋良
孙铁珩
汤鸿霄
唐孝炎(女)
王文兴
魏复盛
许健民
徐祥德
姚穆
郁铭芳
袁业立
张全兴
张懿(女)
周国泰
周翔(女)
朱尊权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名单
序号
姓名
国籍
时间
1
比施根斯
俄罗斯
1996年
2
克劳夫
美国
1996年
·丁国瑜
·丁仲礼
·冯士筰
·符淙斌
·傅家谟
·高俊
·郭令智
·侯仁之
·胡敦欣
·黄荣辉
·贾承造
·金振民
·李崇银
·李德仁
·李德生
·李吉均
·李曙光
·李廷栋
·李小文
·林学钰
·刘宝珺
·刘昌明
·刘光鼎
·刘嘉麒
·刘振兴
·陆大道
·吕达仁
·马瑾
·马在田
·马宗晋
·莫宣学
·穆穆
·欧阳自远
·秦大河
·秦蕴珊
·邱占祥
·任纪舜
·戎嘉余
·张涵信
·张焕乔
·张家铝
·张杰
·张仁和
·张淑仪
·张伟平
·张裕恒
·张宗烨
·章综
·赵光达
·赵忠贤
·郑厚植
·郑晓静
·周光召
·周恒
·周又元
·周毓麟

最新两院院士籍贯分布

最新两院院士籍贯分布

两院院士籍贯分布工程院院士统计科学院院士统计合计名次1 江苏 104 1。

江苏 202人 1 江苏306人2 浙江 912。

浙江 167人2浙江 258人3 广东 383。

福建 72人 3广东 105人4 上海37 4。

广东(含香港) 67人 4福建101人5 山东375。

湖南 46人 5 上海 81人6 湖南 346。

上海 44人 6 湖南80人7 湖北 307。

河北 43人 7 山东77人8 福建 298。

山东 40人 8河北 68 人9 辽宁 279。

安徽 33人 9湖北 61人10 四川 26 9 江西33人10四川 55人。

11 河北 25 11。

湖北 31人11安徽53 人12 安徽 20 12。

四川 30人12辽宁41人13 河南 16 13。

河南 24人13河南 40人14 北京 15 14。

辽宁 14人。

14江西 39人15 天津 1115。

北京 14人15北京 29人16 山西 1116。

天津 1216天津 23人17 吉林 7 17。

山西 817 山西 19人18 重庆 7 18。

陕西 8人 18陕西 13人19 江西 6 19。

云南 5人19 吉林11人20 陕西 5 20。

贵州 5人20云南 9人21 黑龙江 421。

吉林 4人21贵州 7人22 云南 4 22。

广西 3人22重庆7人23 广西 3 23。

黑龙江 2 人23黑龙江6人24 内蒙古 224。

内蒙 1人 23 广西 6人25 贵州 2 25 内蒙古 3人26 海南 226 海南 2人27 甘肃 127 甘肃 1人28 新疆 1 28 新疆 1 人29 西藏 129 西藏 1人30 台湾 1 30 台湾 1人总计902人最新两院院士籍贯分布工程院院士统计科学院院士统计合计名次1 江苏 104+7 1 江苏 202人+4 1 江苏 306人+112 浙江 91+1 2 浙江 167人+3 2 浙江 258人 +43 广东 38+2 3 福建 72人+0 3 广东 105人+44 上海37+1 4 广东(含香港) 67人+2 4 福建101人+25 山东37+3 5 湖南 46人+2 5 上海 81人+16 湖南 34+2 6 上海 44人+0 6 湖南80人+47 湖北 30+0 7 河北 43人+1 7 山东77人+88 福建 29+2 8 山东 40人+5 8 河北 68 人+59 辽宁 27+2 9 安徽 33人+3 9 湖北 61人+110 四川 26+4 9 江西33人+0 10 四川 55人+511 河北 25+4 11 湖北 31人+1 11 安徽 53 人+512 安徽 20+3 12 四川 30人+1 12 辽宁 41人+513 河南 16+3 13 河南 24人+4 13 河南 40人+714 北京 15+1 14 辽宁 14人+3 14 江西 39人+215 天津 11+1 14 北京 14人+1 15 北京 29人 +216 山西 11+0 16 天津 12+0 16 天津 23人+117 吉林 7+2 17 山西 8+0 17 山西 19人+018 重庆 7+0 17 陕西 8人+1 18 陕西 13人+119 江西 6+3 19 云南 5人+0 19 吉林11人+220 陕西 5+0 19 贵州 5人+1 20 云南 9人+021 黑龙江 4+2 21 吉林 4人+0 21 贵州 7人+122 云南 4+0 22 广西 3人+1 22 重庆 7人+023 广西 3+0 23 黑龙江 2 人+1 23 黑龙江 6+324 内蒙古 2+2 24 内蒙 1人+0 23 广西 6人 +125 贵州 2+0 25 海南+1 25 内蒙古 3人 +226 海南 2+0 26甘肃+1 26 海南2人+127 甘肃 1+0 27台湾+1 27 甘肃1人28 新疆 1 28 新疆 1 人29 西藏 1 29 西藏1人30 台湾 1 30 台湾1人+1。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统计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统计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统计两院院士(Academicia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他们所在的本科毕业院校,也成为了这些院士成长和培养的摇篮。

本文将对两院院士的本科毕业院校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在产出院士方面的贡献。

1.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综合性大学之一,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其中不乏两院院士的身影。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超过50位院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航空航天等。

清华大学不仅提供了一流的教育资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这为培养院士奠定了良好基础。

2.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作为国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其在本科教育和科研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相较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文科和社科方面有更多的院士。

近年来,北京大学培养的院士数量逐渐增加,已有30余位院士毕业于此。

北大的学术氛围浓厚,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院士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作为中国一流大学之一,其综合实力备受肯定。

复旦大学培养的医学院士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达到了20余位。

此外,复旦大学在其他学科领域也有不少院士的贡献,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等。

该校注重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院士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国内历史悠久、学科实力雄厚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其在科学技术领域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院士。

据统计,近年来,超过20位院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学科领域。

该校在科研方面非常注重实践和应用,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院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中国十大国宝级院士排名

中国十大国宝级院士排名

中国十大国宝级院士排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最高的学术荣誉之一。

由于他们的杰出成就和贡献,许多院士被誉为中国的国宝级人物。

以下是中国十大国宝级院士名单,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成就和贡献都不容忽视。

1.钱学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大家都知道吧,实际上诗人“李白”才是我们熟知的钱学森。

他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全球航天事业最受尊重的科学家之一。

2.于敏:是中国的杰出物理学家和“玻色子”的发现者。

他在超导、超流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并获得了许多国内外著名奖项。

3.韩复榘:是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曾被誉为“中国地质的泰山”。

他在勘探石油、地震预测和勘探地质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4.陈嘉庚: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实业家和慈善家,他在中国近代改革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通过自己的工商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在经济和教育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半个中国”。

5.吴文俊: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和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他在超导与磁体、凝聚态物理学和物理学教育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中国物理学的代表人物。

6.周培源:是一位著名的工科学家和教育家,他通过自己的教育和科研工作,在中国的航空、航天和光电信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被誉为“中国工程学之父”。

7.汪嘉庸:是中国著名的海洋学家和科学家,被誉为“海洋科学之父”。

他在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学等多个方面都有极为卓越的成就和贡献,对中国的海洋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8.邢慷:是中国著名的力学专家和科学家,被誉为“中国力学之父”。

他在力学、数学和航空核动力学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不仅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功,还在教育事业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9.高崇民:是中国著名的土壤学家和生态学家,被誉为“中国的土壤之父”。

他在土地治理、土地科学和生态学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和贡献,对中国的土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

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

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中国两院院士是我国科技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两院院士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并整理了一份报告。

以下是该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院士数量和分布截至调查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近1000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约为80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约为200人。

院士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集中在一线城市和科研重点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二、院士的学科领域中国两院院士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工程技术、信息科学等。

其中,物理学和化学是两院院士人数最多的学科领域,反映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科技实力。

三、院士的年龄和性别比例调查显示,中国两院院士的年龄普遍偏大,多数院士年龄在60岁以上,少数院士年龄在50-60岁之间。

另外,男性院士数量远远超过女性院士数量,性别比例失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四、院士的科研成果和影响力中国两院院士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的科研成果,许多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他们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我国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院士的科研环境和条件调查显示,中国两院院士普遍享有较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包括研究经费、实验设备、团队支持等。

然而,一些院士反映,科研环境和条件在不同学科领域和地区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改善。

六、院士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中国两院院士在科学研究之外,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包括科普宣传、人才培养、政策咨询等。

他们的言论和观点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尊重。

七、院士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中国两院院士的培养和选拔机制是一个长期关注的问题。

调查显示,当前的院士培养和选拔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如过于注重学术成果,忽视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八、院士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两院院士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学术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毕业当选院士任教北大
姜伯驹57 80 毕业留校至今张恭庆59 91 毕业留校
陈佳洱否93 在1996年8月至
1999年12月任
北京大学校长甘子钊59 91 毕业留校
文兰69 99 1988年至今
杨应昌58 不清楚毕业留校
丁伟岳68 97 现在北大数学系
任教
陈建生63 91 现任北京大学天
文系主任
田刚84北大硕士毕
业2001 91年受聘为北
大教授
赵光达63 2001 现任北京大学物
理学院理论物理
所教授
徐至展65研91 2000
苏肇冰58
张焕乔56 97 兼任北京大学教

解思深65 2003 05
王诗宬81硕2005
贺贤土否95 现兼任北京大学
应用物理与技术
研究中心主任霍裕平59 93 07
周又元60 2001
王恩哥90博士2007 09
唐有祺否80 50年代即在北
大任教
徐光宪否80 51年回国在北
大任教
张滂42西南联大毕

91 现在北大任教黎乐民59 91 毕业留校
刘元方否91 52年任教
周其凤65年入校99 83年任教到04
年,后面不用我
说了吧
王夔52研91 留校
张礼和58 95 67-81
黄春辉55 2001 留校
高松85、88、91 2007 留校
侯仁之否80 52
赵柏林否91 52
涂传诒64 2001 现任
陈运泰62 91 不详
童庆禧否97 现任
马宗晋否91 01起
叶大年否91 01起
张弥曼否91 01起
陶澍77 2009 84起
杨芙清58研91 59起
王阳元58 95 58起
黄琳57 03 57起
李启虎63 97 2007起
陆汝钤否91 2002起
叶恒强否91 2002起
翟中和否91 现任
韩济生否93 北医任教
韩启德否97 北医
许智宏65 97 10年校长,同样
不解释
陆道培否96 81年起
唐孝炎53 95 53起
郭应禄56北医99 56起
沈渔邨51 97 不详
庄辉否2001 63起
何新贵60 2001 02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