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高新实验学校2019年初三第一学期开学考科学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高新实验学校2019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
九年级科学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时,应该在答题卷上写明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
5.5 Na-23),g取10N/kg。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 酿制红曲酒时发酵糯米
C. 制作火腿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D. 制作蜜枣时晒干水分
【答案】B
【解析】
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酿制红曲酒时发酵糯米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制作火腿时将成品切块包装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制作蜜枣时晒干水分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以下属于酸的电离产物的是()
A. H+、Na+、Cl-
B. NO3-、SO42-、H+
C. Na+、K+、NO3-
D. OH-、Cl-、K+
【答案】B
【解析】
酸的电离产物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A.阳离子有钠离子,故A错误;B.阳离子只有氢离子,故B正确;C.阳离子没有有氢离子,故C错误;D.没有氢离子,故D错误。
故答案: B。
3.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的是()
A. KMnO4和K2MnO4
B. H2SO4和H2SO3
C. Ca(OH)2和NaOH
D. Na2CO3和NaNO3
【答案】C
【解析】
根据原子团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集团,在反应中通常以整体的形式参加反应.
A、KMnO4中原子团是高锰酸根,K2MnO4中原子团是锰酸根,故A错误;
B、H2SO4中原子团是硫酸根,H2SO3中原子团是亚硫酸根,故B错误;
C、Ca(OH)2和NaOH都含有氢氧根,故C正确;
D、Na2CO3中含有碳酸根,NaNO3中含有硝酸根,故D错误.
故选:C.
4.自来水生产中常通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用下列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A. 酚酞试液
B. 氯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液【答案】D
【解析】
根据氯气会与水生成盐酸,自来水中含有的盐酸,鉴别纯净水真伪,实际上就是检验氯离子的存在进行分析.
A、盐酸不会使酚酞变色,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氯化钡不会与盐酸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但是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硝酸银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5.小科发现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是他猜想变化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 两瓶酸溶液质量都减小
B. 两瓶酸溶液质量都增大
C. 两瓶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D. 两瓶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答案】C
【解析】
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浓盐酸质量将减小,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质量会增加,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两种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选C。
6.为维持人体的健康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由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A. 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 人体的血液一定呈碱性
C. 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D. 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答案】B
【解析】
A.尿液的pH为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故选项错误。
B.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C. pH试纸测得的结果是整数,故选项错误。
D.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因此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7.衣服上沾了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直接用水很难洗净,要除去白色衬衣上的铁锈,你认为比较适宜的液体是( )
A. 白醋
B. 酱油
C. 酒精
D. 洗洁精
【答案】A
【解析】
生活中或实验室中洗涤的原理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化学反应把不溶物变成可溶物而洗去,二是利用乳化作用原理,三是利用溶解原理;在洗涤时,要根据被洗涤的物质成分选择合适的方法.1.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解答关键是掌握金属氧化物的性质;2.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3.分析选项中物质的组成,判断哪种物质中含有酸.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不溶于酒精、酱油、洗洁精,故这三种物质不能除去铁锈;白醋中含有醋酸,醋酸可以和氧化铁反应.
8.如果用符号“●”表示氧原子,用符号“o”表示氢原子,则下列模型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题目的信息可知:A中是水分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B中是氢分子和水分子组成的混合物;C中是有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的混合物,D中是只含有氢分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9.下列选项中可以确定某物质属于碱的是( )
A.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C.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D. 能跟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答案】C
【解析】
碱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可以确定某物质属于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D.能跟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10.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a膨胀鼓起.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不会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答案】A
【解析】
利用四个选项涉及的物质的特点分别进行探讨,由题目的现象可知x气体只有能与y反应使烧瓶内气压减小,才会出现小气球a膨胀鼓起来的现象,进而对题目进行判断.
A、氧气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不会出现小气球a膨胀鼓起来的现象,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能使瓶内气压减小,小气球a膨胀鼓起来,故B正确;
C、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能使瓶内气压减小,小气球a膨胀鼓起来,故C正确;
D、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与水,能使瓶内气压减小,小气球a膨胀鼓起来,故D正确.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都不溶于水的一组是()
A. AgCl、BaCO3、BaSO4
B. CaCO3、KNO3、BaCl2
C. CuSO4、AgNO3、Mg(OH)2
D. Na2CO3、NaCl、NH4NO3
【答案】A
【解析】
A中AgCl、BaCO3、BaSO4都不溶于水;B中CaCO3不溶于水,KNO3和BaCl2都溶于水;C中Mg(OH)2不溶于水,CuSO4和AgNO3都溶于水;D中Na2CO3、NaCl、NH4NO3都溶于水。
故选A。
1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A. 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 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不变色
D. 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A、如果盐酸过量也不会有沉淀的生成,故A错误;
B、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均不显色,故B错误;
C、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中性,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故C正确;
D、只要滴入稀盐酸,Cl−都会和Ag+生成沉淀,不管是过量还是恰好完全反应,故D错误。
13.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CO2+CaCO3+H2O═Ca(HCO3)2,Ca(HCO3)2易溶于水。
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一开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即第一个反应,沉淀质量增加,二氧化碳过量后又发生了第二个反应所以沉淀减少,最后为零,故A正确;
B、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可知溶液碱性减弱,PH值减小,但通过第二个反应可知生成物为碳酸氢钙仍然是显碱性,故PH值不应减小到零。
故B错误;
C、由于二氧化碳过量,氢氧化钙的质量最后应该为零,故C错误;
D、由于反应一开始并没有碳酸氢钙生成,所以曲线应该从零点开始,故D错误。
14.下列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日珥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B. 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
C.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 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
【答案】A
【解析】
A、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故A错误;
B、太阳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故B正确;
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故C正确;
D、月球表面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故D正确。
15.小何在学习了《家庭用电》后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路中甲、丁串联
B. 电路中丙连接方式不正确
C. 闭合开关K1、K2,甲灯亮、乙灯不亮,说明乙灯被短路
D. 用测电笔检测丙插座的两孔时,测电笔氖管都能发光
【答案】B
【解析】
A、由图可知,电路中灯泡甲、插座丁并联,故A错误;
B、双线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而图中插座丙左火右零,且电路中插座丙与灯乙串联连接,故B正确;
C、当闭合开关K1、K2,甲灯亮、乙灯不亮,是由于插座丙与灯乙串联连接造成的,故C 错误;
D、当测电笔与插座的左孔接触时,插座此孔为火线,氖管发光,当测电笔与插座的右孔接触时,插座此孔为零线或者开关断开,氖管不发光,故D错误。
16.2016年4月14日,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迎来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科比在比赛中的一次投篮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用力蹬地身体却向上跃起,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他在起跳后的上升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
C. 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飞行,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
D. 球掉落地板后会反弹,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B
【解析】
A. 运动员用力蹬地,地面同时给他一个反作用力,所以身体会向上跃起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A正确;
B. 人在起跳后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故B错误;
C. 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往前飞行,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 球撞击地板后反弹,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D正确。
17、暑假,小明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明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A. C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B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D选项正确。
故选D.
18、如图所示,某工厂正通过传送带将重为500N的货物匀速运往高处,货物与传送带之间无相对滑动,传送带与水平面成30∘角。
则传送带对货物施加的力的大小及方向分别( )
A. 大于500牛沿斜面向上
B. 小于500牛竖直向上
C. 等于500牛沿斜面向上
D. 等于500牛竖直向上
【答案】D
【解析】
货物匀速运动,受力平衡,货物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传送带对货物的作用力,因为货物与传送带之间无相对滑动,所以传送带对货物施加力的大小等于500N,方向竖直向上。
故选D.
19、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
下图所表示的磁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 同名磁极间的磁场
B. 直线电流的磁场
C.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D. 蹄形磁体的磁场
【答案】C
【解析】
A. 由图知,两磁极都为N极,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故A正确;
B. 由图知,直导线中电流向左,由安培定则可判断其周围磁感线为以导线为圆心,逆时针方向的同心圆,故B正确;
C. 由图知,安培定则判断可知,通电螺线管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外部磁感线不符合磁感线从N极出发,到S极进入,故C错误;
D. 由图知,蹄形磁铁上端N极,下端S极,磁感线符合从N极出发,到S极进入,故D 正确。
故选C.
20、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
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B. 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C. 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D. 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答案】C
【解析】
∵木棍漂浮,∴F浮=G,∴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F浮=ρgV排,V排丙>V排乙>V排甲,∴ρ丙<ρ乙<ρ甲.
故选C.
二、填空题(共30分)
21.(8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 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2) m个铝离子______;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
(4)正2价的钙元素______;
(5)碳酸______;
(6)氯化镁______;
(7)硝酸钡______;
(8)硫酸铁______
【答案】(1)2OH-;(2)mAl3+;(3)H2O;
+2
(4)Ca;(5)H2CO3;(6)MgCl2;(7)Ba(NO3)2;(8)Fe2(SO4)3
【解析】
(1)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
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但氢氧根离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离子,整体带1个单元位的负电荷,表示为OH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氧根离子答案为2OH −;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mAl 3+;
(3)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其化学式为:H 2O ;
(4)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 +2
字在后,故正2价的钙元素可表示为Ca ;
(5) 碳酸中氢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H 2CO 3
(6) 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MgCl 2
(7) 硝酸钡中钡元素显+2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Ba (NO 3)2
(8) 硫酸铁中铁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Fe 2(SO 4)3
22.(4分)将下面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补充完整:
K Ca Na Mg Al______ Fe Sn Pb (H )______ Hg Ag Pt Au .
【答案】Zn ;Cu .
【解析】
根据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识记,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所缺少的金属,并补充完整.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故所缺金属为Zn 与Cu 。
23.(4分)以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加装尿素箱可使尾气排放达“国四”标准.其工作原理是:
(1)将尿素溶液均匀喷入热的尾气中,并释放出氨气,其反应方程式为:CO(NH 2)2+X═CO 2+2NH 3则X 的化学式为___.
(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使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快速转化成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水蒸气可吸收尾气中的烟尘,减少PM2.5排放.请写出氨气和N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
(1)H 2O
(2)
22234332N O H O N NH +===+催化剂
【解析】
(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则:反应前除X外,有碳原子1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氢原子4个;反应后碳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6个,因此X中有氧原子1个、氢原子2个,故X的化学式是H2O.
(2)氨气和N2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蒸气和氮气.
24.(4分)小叶设计了如图两个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她会看到实验1中澄清石灰水出现的现象是(填“变浑浊”或“不变浑浊”),实验2中澄清石灰水出现的现象是(填“变浑浊”或“不变浑浊”)
【答案】变浑浊;变浑浊
【解析】
实验1: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温度升高,使石灰水溶解度减小,析出氢氧化钙,变浑浊。
25.(2分)小张背着书包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随着扶梯一起上行,在上行过程中,小
了功”或“没做功”)。
【答案】增大;做了功。
【解析】
(1)上行过程中,小红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因此动能不变,高度增加,因此重力势能增加,所以小红的机械能是增大的;
(2)上行过程中,小红背着书包,对书包施加了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定距离,因此小红对书包做了功。
26.(4分)已知木块A 的体积为1×10−3m 3,重力为6N ,与固定在容器底部的轻质弹簧相连,如图甲,现向图甲容器中缓慢注水,直至木块A 完全浸没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乙。
或“不变”)
【答案】(1)增大;(2)4 【解析】
(1)在向容器中注水的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但水的深度增大,根据p =ρgh 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逐渐增大;
(2)木块完全浸没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的浮力:
F 浮=ρ水gV 排=ρ水gV =1.0×103kg/m 3×10N/kg×1×10−3m 3=10N ,
木块在水中静止,所以F 浮=G +F 拉,
则弹簧对木块的拉力F 拉=F 浮−G =10N−6N =4N 。
27.(4分)如图为某款身高体重测量仪。
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传播速度为v 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
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受的时间间隔;质量为M 0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其所受的压力成正比。
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 0,输出电压为U 0,某人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 ,输出电压为U ,则他的身高为_________,质量为_________.
【答案】
21v(t 0−t);Uo
Mo (U−U 0) 【解析】
高度:h=v×12t 0−v×12t=2
1v(t 0−t) 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知:U 0=KM 0g 又U=K(M 0+M)g
由以上两式可得:M=
Uo
Mo (U−U 0).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
28.(4分)某活动小组分别用蓝紫色牵牛花、大红色月季花、紫萝卜花、丝瓜花提取指示剂。
步骤1、分别在研钵中将上述物质捣烂,加乙醇溶液(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10分钟。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用纱布过滤;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浸取液,分别滴入到澄清石灰水和食醋中。
(1)上述四种浸取液,最不适合用作酸碱指示剂的______(填植物名称).
(2)将月季花的浸取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呈______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______色。
(3)将牵牛花的浸取液滴入某溶液中呈现黄绿色,则该溶液可能是______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硫酸
C. 氨水
D. 食盐水。
【答案】(1)丝瓜花 (2)粉红 橙黄 (3)AC
【解析】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丝瓜花的汁液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一样,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所以本题答案为:丝瓜花;
(2)月季花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粉红色,在碱性溶液中为橙黄色,故加入盐酸呈粉红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呈橙黄色,所以本题答案为:粉红,橙黄;
(3)牵牛花的汁液在碱性溶液中为黄绿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故A 可能,稀硫酸呈酸
性,故B不可能,氨水呈碱性,故C可能,食盐水呈中性,故D不可能,所以本题答案为:AC.
29.(8分)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
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2l%(填“>”、“=”、“<”)。
造成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答案】(1)使氧气完全反应(2)2Cu+O22CuO (3)<;①②③
【解析】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氧气完全反应。
(2)该实验中,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3)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5mL−22mL)/25mL×100%=12%,
造成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导致氧气不能完全反应,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装置中气压偏大,加入铜丝量太少,不能把氧气耗尽。
故填:<;①②③。
30.(10分)小红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红叫来小邱和小王,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混合物.查阅资料发现: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常用BaCl2溶液来检验CO32-的存在.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由此小红认为白色粉末是Na2CO3.请判断小红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_____
(2)小邱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由此小邱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邱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_____
(3)小王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王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_____;在小王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______.
【答案】
(1)Na2CO3+2HCl=2NaCl+H2O+CO2↑,不正确,还可能含有NaOH
(2)不正确,Na2CO3的溶液呈碱性,也可以使溶液变成红色
(3)Na2CO3、取上层清夜滴加酚酞溶液;不可行,加入Ba(OH)2后,反应生成碱性物质【解析】
(1)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可能是Na2CO3,也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2)因为碳酸钠虽然属于盐,但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判断白色粉末为氢氧化钠是错误的;
(3)由于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不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主要是除去混合物中的碳酸钠,因为碳酸钠虽然属于盐,但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除去碳酸钠生成的氯化钠显中性,再加入酚酞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钠,不变红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钠;如果加入氢氧化钡后,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就无法验证原来混合物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了.
31.(12分)小季看到南昌到井冈山高速公路旁的限速牌如图甲所示,小季猜想限速的原因可能是车辆的动能越大,发生交通事故的后果越严重。
(1)探究小季的猜想,如图乙所示,让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撞击木块,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为了使铁球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小宝将质量不等的铁球从斜面的(填“同一”或“不同”)高度释放;
②物理学中将不易直接测量的量转换为可感知、可度量的量,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实验时铁球从斜面上释放,通过改变铁球的质量、速度,比较来反映铁球动能的大小。
③探究动能与速度、质量的关系,综合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下列实例中也运用了转换法的是。
A.推导密度公式
B.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C.用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定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3)小宝通过互联网找到一幅车的质量与限制车速关系的坐标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车辆的越大,限制车速(填“越大”或“越小”)。
【答案】(1)①同一;②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③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2)C;(3)质量;越小。
【解析】
(1)①实验中,为了控制铁球到达下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要保持小球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
②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的大小来间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