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主直播“江上人生”:别样的爱与善感动全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侣·2023/10
船主直播“江上人生”:
别样的爱与善感动全网
文/阳光
登船皆供饭,直播述人生
初秋的清晨,重庆忠县洋渡镇码头飘着小雨,江面上薄雾蒙蒙。

这里唯一的客轮“渝忠客2180”,静静地停泊在岸边。

43岁的船主秦大益照常拉响了船笛,并让儿子小秦去帮扶那些登船的老年乘客,只见他们肩扛手拎着自家地里产的果蔬,脸上洋溢着纯朴的笑容。

这时,售票员曹利芳的儿子涛涛也开启了新一天的直播,全程记录两家人的摆渡生活……十多年来,他们几乎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曹利芳和小秦搀扶着老年乘客上船后,曹利芳又给大家分发早餐。

有老人举起一张纸币,哥已经替你们买啦!稀饭,伴随着双手稳稳掌握着两个发动机的操纵杆,从洋渡镇到忠县的西山码头,洞、乌杨、康家沱和胖子沱。

上午8点30分,接完最后一站的乘客,船舱外已装得满满当当。

红的水蜜桃、绿的大西瓜、紫红的李子、颗粒饱满的糯
渝忠客2180”号客轮,艘行驶在重庆市忠县至洋渡镇航线的乡间老铁每天载满了乘客和背篼、、挑担,十年如一日地航,见证了乡村留守老人进城卖菜的琐碎日常。

船长秦大益和船娘芳姐的故事,本应如他们每天必放的民歌凉州词》那般——寒沙茫茫风打边,劲草低头丘连绵,但一不小心“触网”后,他们竟以不可思议而又温暖人心的,迅速火遍全网,收获了百万粉丝。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曹利芳和秦大益
玉米等,这些农作物在直播镜头里五彩斑斓。

江风温柔,细雨霏霏。

早上9点,这艘“水上公交船”准时停靠在终点站西山码头。

下了船,就是100多级台阶,这也是菜农的临时卖菜点。

过去一个多月里,天气晴朗,来码头边买菜的人很多,菜农的菜很快便会卖空。

但今天的雨下得大,只有零星几位顾客。

雨越下越大,好多老人的菜摊还没有开张。

秦大益他们一合计,决定带老人们去菜市场。

“不能让他们再把菜挑回去。

”秦大益的自言自语,引起了直播间几名粉丝的注意。

“那位头裹白头巾的老爷爷的小葱和豇豆,我全都要了,麻烦船长帮我买了送给环卫工人。

”“‘爱笑阿姨’的玉米我全包了,麻烦送到福利院或学校。


小秦见状来了精神,急忙在直播间里吆喝:“在这附近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快来西山码头!今天的豇豆又嫩又便宜,李子和水蜜桃再过几天就要下市了!”涛涛也开始帮忙吆喝:“糯玉米两元钱一斤,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啦!”
下午2点多,菜农们满满的担子和背篓都卖空了,雨也终于停了。

不一会儿,汽笛声再次响起,“渝忠客2180”准时返航。

“叔叔、嬢嬢,有位好心姐姐帮你们买了返航的船票,”曹利芳顿了顿,接着说,“还有一位爱心大哥,给咱们买了热腾腾的午餐!”
“谢谢船长!”“谢谢曹妹儿!”疲惫不堪的老人们突然来了精神。

在驾驶位上望着滔滔江水,船长秦大益的思绪不由回到了多年前……
最后的“水上公交”
秦大益是重庆忠县洋渡镇渔洞村人,家里三代都是客船的船长。

他爷爷曾开过纤夫拉拽的客船;父亲曾驾驶过最初级的机动船;他18岁接过父
亲的衣钵后,就靠着跑船赚钱养家。

洋渡镇紧邻长江,在陆上交通不
便利的时代,水运是当地人出行的主
要方式。

沿江而居的人口上万,高峰
时期,每天往返洋渡镇至忠县的客轮
有10艘30多个班次,春运期间客船更
是从早到晚滚动发班。

虽然很辛苦,
但秦大益靠开船养活了父母、妻子和
一对儿女。

今年42岁的曹利芳,婚后一直和
丈夫在湖北打工。

2013年,因为大儿
子即将上初中,婆婆的身体也大不如
前,曹利芳便结束打工生活回到洋渡
镇。

得知秦大益想买船做生
意还差些钱后,曹利芳便决
定与他合作。

就这样,两人
各出资40万元合伙买下一艘
旧客轮,包下了忠县至洋渡
镇的航线。

秦大益开船,曹利芳包
揽售票、验票和保洁等船务
工作。

买下这艘船后,秦大
益和曹利芳都花光了积蓄。

为了更快把本钱赚回来,他们天天早
出晚归,往返两三趟,其间的辛苦不言
而喻,好在那时水路生意好,几乎每趟
都满员。

但好景不长,2016年底,经过洋渡
镇的沿江高速公路通车了。

去县城的
陆路由原来的一百多公里缩短为四十
多公里,坐船进城要两个小时,而坐客
车只要50分钟。

秦大益和曹利芳的生
意开始一天不如一天。

鼎盛时期,这条航线有10艘客轮,
但是到了2022年3月,“渝忠客2180”
已经成为最后一艘乡间客轮。

平时有
二三十位乘客,下雨天时,乘客只有个
位数。

坚持还是放弃?秦大益和曹利
芳都犹豫了。

秦大益开了26年船,对长江有很
深厚的感情。

“不干这个,我还能干什
么呢?”洋渡镇盛产蔬菜,自从江上有
船以来,沿江群众就有种菜进城售卖
的习惯。

客车容不下簸箕、背篓、箩筐
和大量蔬菜,更不允许带活禽;另外,
不少群众沿江而居,坐客车要走很远
的路还得转车,反而是停在家门口的
船更方便。

进城卖菜的多是60~80岁
的老人,船票比汽车票便宜三分之一,
他们哪里舍得坐客车?如果航线停
运,那么种了大半辈子菜的老人们,就
要失去唯一的收入来源。

当时,曹利芳的小儿子马上就要
读高三,公婆也七十多岁了,“我必须
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但附近又
找不到工作。

”深思熟虑后,秦大益和
曹利芳达成共识:“渝忠客2180”继续
运营。

为节约开支,他们将班次从原来
的每天两趟减为一趟。

春季和冬季是
早晨7点出发,夏季和秋季则是6点30
分启程。

上午9点之前抵达县城,下午
2点30分按原路返回。

每到周日,住
在江边的孩子都要坐船回县城上学,
秦大益就会在到达终点站后,立即空
船返航去接孩子们,船站站都停,哪怕
只有一个学生上船。

2022年6月初,秦大益的儿子小
秦大学毕业后回家小住。

他跟着父亲
跑船,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6月
22日,小秦拍下客轮从起航到停靠的
全部过程。

每次靠岸,秦大益和曹利
芳都会下船,搀扶老人上船或接过他
们手中的担子和背篓;船至终点,他们
又会帮老人把东西搬下去。

43
2023/10·伴侣
伴侣·2023/10
小秦将2个多小时的视频素材剪辑成3分钟的短视频,于6月24日发布在了父亲的个人抖音号“一哥”上,感性的他配上了这样一段文字:“洋渡镇至忠县水上公交船。

几两碎银苦中求,忙忙碌碌几时休。

”背景音乐则选了父亲最喜欢的歌曲《凉州词》:“寒沙茫茫风打边,劲草低头丘连绵,月儿空照千里酒,抬头遥望北飞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第二天早上醒来,小秦发现这条视频竟然有6万多点赞量,近5000个评论和4000多次转发。

“渝忠客2180”火了,粉丝从当初的三万多骤升到二十多万,粉丝们开始催更,说这样的场景超级治愈。

原打算去重庆找工作的小秦,决定在船上再待一段时间。

“我会坚持拍视频,让更多人关注‘渝忠客2180’,这样我们就不用卖船了,老人们也能继续进城卖菜。


凭借爱与暖走红网络
2022年9月27日,秦大益和曹利芳分别通过抖音号“一哥”和“船娘芳姐”,开启了第一场直播,将“渝忠客2180”从出发、行驶到靠岸后的全过程,真实地展现在粉丝面前。

船至康家沱站,两个直播间的人数分别从一开始的几十人,飙升到五千多人和三千多人。

“我看到妈妈了!”“天啊,那不是我外婆吗?我好想她!”“在大城市打拼的我,看到如此温暖接地气的画面,直接泪奔……”
在他们的直播间里,出门打工的游子深情地讲述着乡愁;没来过农村的城里人毫无保留地表达他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还有住在附近的人,一个劲儿地问客轮什么时候靠岸……
那天,码头旁的台阶上站了好多人,都是看了直播过来买菜的。

船刚靠岸,就有人跑上来,帮老人把菜篮子、背篓搬下去。

老人们的菜很快就
卖完了。

小秦长舒一口气,他知道,这条路,自己还要再往前走走看。

从那以后,“一哥”和“船娘芳姐”每天定时直播。

慢慢地,周边区县的网友也专程开车来到西山码头买菜,老人们的菜一到码头就被抢购一空。

得知有菜农天不亮就要起来择菜,有的菜农甚至要摸黑走两三个小时才能赶到码头乘船,因此长期无法吃上早饭,网友们便通过直播“打赏”的方式,请秦大益和曹利芳为菜农代买早餐;乘船的老人都上了年纪,热心网友便采取包船的方式让乘客们免费乘船;见有的老人衣着单薄,网友就委托秦大益和曹利芳为老人买衣服、鞋袜;有独居老人晚上回家后随便吃点零食充饥,网友还会委托曹利芳为他们做一顿可口的晚饭……
虽然跑船很辛苦,但秦大益和曹利芳从不拒绝网友的请求,并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现整个爱心传递的过程。

从洋渡镇至忠县航线上的最后一艘客轮,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被关注和寄予厚望的秦大益和曹利芳虽然压力很大,但他们庆幸当初没有放弃。

“粉丝越来越多,早餐天天都有人买,有时还有人包买船票,所以,进城卖菜的老人一天比一天多,我们也更有信心了!”秦大益说。

“进城卖菜的老人中,七八十岁的占了一多半,年纪最大的有92岁,最年轻的也有60岁,”曹利芳说,“叔叔、爷爷们的担子都在100斤以上,阿姨和奶奶们的背篓也有六七十斤。

辛苦忙碌一整天换来一百多元,这是老人们的血汗钱,他们需要用这些钱穿衣吃饭、帮扶后代和应付人情往来。

所以,我们这艘‘最后的水上公交船’要一直开下去!”
在镜头捕捉不到的地方,秦大益和曹利芳也一直在播撒爱心。

以前,“渝忠客2180”在县城停靠临江岩临时码头,菜农步行十几分钟后,就能在9点30分前赶到人流量较大的巴王路菜市场。

2020年1月后,停靠点被调整到1公里以外的西山码头,菜农们至少要步行半小时才能到达菜市场,腿脚不便或担子过重的老人往往要走四五十分钟。

这样一来,他们既错过了蔬菜的最佳销售时间,还得提前赶回码头搭船回家,菜卖不完是常有的事。

见老人们唉声叹气,秦大益和曹利芳就经常掏钱买下他们没卖完的菜,再送给环卫工人或附近的小菜馆。

这件事,在没拍短视频和开直播前,他们就一直在做。

常年乘船卖菜的老人中,“红薯奶奶”种了很多胡豆,为保证豆子新鲜,她每天凌晨1点就要起床剥胡豆,等剥完天也彻底亮了,再背着背篓赶往码头。

秦大益知道后,带着儿子去“红薯奶奶”家里帮忙摘下胡豆后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剥完后,第二天早上再帮“红薯奶奶”带上船。

还有一位86岁的老奶奶,经常在卖完菜后忘记回家的路,曹利芳就一路护送她到家。

他们的无私付出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

网友秀姐每天早上9点来到西山码头,帮行动不便的老人将菜从船上挑到台阶上,并热心地帮着老人推销、称重和算账;郭丽萍、任燕群每天下午2点30分来到码头,默默地清理留在码头上的垃圾。

秦大益在外地做生意的表弟、70多岁的老母亲,曹利芳的丈夫、刚参加完高考的儿子和外甥女,也纷纷走上“渝忠客2180”,和船长、售票员一起将越来越多的爱心与梦想传递出去。

“爱心不值得炫耀,但必须去宣传,世间的美好莫过于爱心在循环、善心在传递,愿每个人都能被温暖。

”最近,曹利芳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的这段话,令人敬佩,也让人暖心。

责编/高爽
E-mai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