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散步》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散步》笔记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

2. 体裁。

散文。

这篇散文以家庭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的散步经历,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美好。

二、字词积累。

1. 易错字音。

分歧(qí)一霎(shà)时水波粼粼(lín)
2. 易错字形。

“歧”不要写成“岐”;“粼”右边是“粦”,注意笔画顺序。

3. 词语解释。

-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 信服:相信并佩服。

-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文章结构。

1. 散步缘由(第1 - 3段)
开篇点题,交代了散步的地点(田野)、人物(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和季节(初春),引出下文。

2. 散步过程(第4 - 7段)
- 第4段描写了南方初春田野的美景,“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既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好的环境,也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的愉悦心情。

- 第5段出现了散步中的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这一情节体现了家庭成员不同的需求和想法,也为后文“我”的决定做铺垫。

- 第6段“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但母亲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体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也表现出家庭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三代人之间的传递。

- 第7段详细描写了一家人在小路上行走的情景,“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文章的主旨句,富有深刻的哲理,表明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3. 散步结束(第8段)
以简洁的语言结束全文,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祖孙三代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表达了中年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五、写作特色。

1. 以小见大。

文章选取了家庭生活中散步这样一个平凡的小事,却反映出尊老爱幼、家庭和谐以及中年人责任感等重大主题。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往往被人们忽视,但作者却能从这些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2. 细节描写。

- 环境描写: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通过对初春田野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为散步营造了一个温馨、惬意的氛围,也烘托出人物的心情。

- 人物描写:“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一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以及中年人对家庭的责任感。

3. 语言特色。

- 语言简洁、朴素,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充满了生活气息。

例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简单的一句话就点明了人物和事件。

- 用词准确、生动。

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中的“听”字,形象地表现出母亲和“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赖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