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府《江南》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云万余里,各在 天一涯。 谈谈你对上述诗赋的感受 ——《行行重行行》
新知讲解 医学成就 1、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2、东汉《神农本草经》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3、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
新知讲解
科技成就
在代数、几何学上的贡献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突出
政治举措:
1、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 2、“事归台阁”,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3、裁并机构,裁减地方官吏,提倡节俭;
4、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光武
经济举措:
中兴
三十税一 释放奴婢 清查全国田地、户口
作用: 加强皇权专制 加强中央集权
增加收入缓和矛盾
文化举措: 提倡文教,重视儒学;以“柔道”治天下
思想举措: 1、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2、公元前135年,设五经博士;前124年,建 立太学;
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 识形态。
材料引导
“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思 想 专 制
新知讲解
拓疆举措: 1、战略反击匈奴,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
黄巾起义后,地 方官员拥兵自重,军阀 割据局面就此出现,它 动摇了东汉王朝统治基 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P27“问题探究”材料,分析豪强 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的关系。
东汉政权依靠豪强势力建立。东汉建立后, 豪强地主 势力迅速膨胀起来。疯狂兼并土地,广占田园,与政 府争夺人口,贪图享乐,恶化社会风气,激化社会 矛盾,还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加速东汉政权的衰亡 。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提倡节俭
材料二:秦代有黥、劓、刖、宫四种肉刑。汉文帝下诏废 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景帝又减轻了笞刑。
减轻刑罚
材料引导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 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 黎民醇厚。师古曰:"黎,众也。醇,不浇杂。"周云 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西汉 的文 化
外戚王莽篡权致使西 汉灭,东汉刘秀缔造 “光武中兴”的历史 进程,而东汉中后期 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引发了黄巾起义,东 汉灭亡。
新知讲解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都城:长安
新知讲解
(二)汉初政治制度:“汉承秦制”
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 郡:郡县 国:封国 由异姓诸侯王→同姓诸侯王
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
2、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3、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卫青 墓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三.西汉灭亡与东汉的兴衰
(一)西汉灭亡,新朝建立
西汉末年
政治—外戚干 政,政治黑暗 经济—土地兼 并,赋税沉重 社会—沦为奴 婢,社会动荡
社会 矛盾 激化 社会 动荡 不安
公元9年-23年 外戚王莽建立 新朝
新知讲解
王莽“托古改制” 教训:改革一定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
新知讲解
(二)东汉建立
公元25年,刘秀重 建汉朝
新知讲解
(三)光武中兴
结合教材 ,概括东汉光 武帝的主要措 施。
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进行总结
新知讲解
知识概览
主要讲述汉武帝一系列 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 济发展的手段,推动了 西汉走向强盛。
讲述两汉医学、 文学、史学的主 要成就。
西汉的 建立与 文景之

汉初统治者采取了 “休养生息”政策 ,使经济恢复和社 会稳定。到景帝时 ,形成了“文景之 治”的治世局面。
汉武 帝时 代西 汉的 强盛
东汉 的兴 衰
——《汉书.景帝纪》
影响: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材料引导
新知讲解
汉 武 帝 刘 彻
二.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 前87年),是汉朝的第7位皇 帝,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 。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 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 ,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 业。
新知讲解
史学成就 首西 创汉 纪司 传马 体迁 通 史 体 裁
四.两汉的文化 纪东 传汉 体班 断固 代 史
新知讲解
文学成就
材料引导
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 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 乐,不顾众庶,亡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 仁者不繇也。
——司马相如《上林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新知讲解
(四)东汉灭背亡景:1.统治集团矛盾尖锐
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专权 党锢之祸
新知讲解
背景:2.阶级矛盾尖锐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 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 不登,人无宿储。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 纪》
土地兼并严重
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
新知讲解
黄巾大 起义
过程: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军大起 义,动摇了东汉王朝 的统治基础.
自主学习
结合教材 P23,概括汉 武帝继位采取 的一系列措施
新知讲解
政治举措:
1、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加强皇权专制
2、颁布“推恩令”,基本消除王国问题; 3、增设“州刺史制度”,完善地方检察体系
加强中央集权
4、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选官制度;
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社会不法行为。 整顿社会治安
新知讲解
西汉的中朝与外朝
察举制
新知讲解
推 恩 令 示 意 图
新知讲解
全国划分为13个州, 每个州设刺史一名,专职 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 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 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 官吏、决断冤狱。 后来, 刺史级别提高,成为最高 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 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了。
合作探究
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 ?
新知讲解
东汉张衡发明候风 地动仪
农业著作
课堂总结
西汉建立 东汉衰亡
文景之治 两汉文化 光武中兴
汉武帝大 一统
王莽代汉
东汉建立
拓展研究
想想两汉时期文化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繁盛的局面? 提示:从政治、经济、统治者、教育等方面概况
政治:当时政治稳固,国泰民安 经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统治者:统治者对文化发展的重视 教育:教育发展,培养了人才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 上
-.
课标要求
1.知道西汉、东汉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 2. 结合秦速亡背景,能够解释 “与民休息”政策、文景之治、郡国并行 制等概念,提高自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利用表格,归纳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认识其对于推动统一多民 族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培养民族认同感 4. 结合史料,能够概述“光武中兴”、“党锢之祸”“黄巾起义”基本 历史概念。体会其蕴含的社会矛盾,概括两汉崩溃的历史原因与经验教 训 5. 通过学习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体会 “特定时期的文化是特定时期经 济、政治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心态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科举制
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后,各封国被 拆分为了大量受郡县管辖的封国,此举虽然 瓦解了诸侯国的势力,但却加大了朝廷监管 各地的难度。由于中央直接管辖的一级行政 区过多,开始逐步滋生管理混乱、吏治腐败 的情况。
新知讲解
经济举措:
1、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2、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生产和销售; 3、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4、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问题:地方封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
结果:叛乱被平定
新知讲解 治国思想:黄老“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
表现: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 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材料引导
材料一:上常衣绨(ti)衣(材质粗糙的衣服),所幸慎夫人, 令衣不得曳(ye)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抑制商业发 展,增加财
政收入 为反击匈奴
奠定基础
新知讲解
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名。钱上有 "五铢"二篆字,故名。汉武帝于元鼎 四年 (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国铸钱, 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 铸币大权收归中央。西汉五铢钱从汉 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的隋五铢 止,一直沿用了七百多年。
新知讲解
典题训练
1.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
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
C 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A.秦始皇
B.隋文帝
C.汉武帝
D.唐太宗
典题训练
2.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
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 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