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urism Overview
188Tourism Economy
旅游经济
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分析
薛 燕
(河北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 要: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而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兴旺才能防止脱贫人口再度返贫。
目前我国的乡村产业仍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集中度低、对传统要素投入依赖度高等问题,急需发展新兴产业,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如此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从探讨发展康养产业的意义及背景着手,分析发展乡村康养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康养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三农”问题是关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
问题,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能够让农业有奔头、农民能富裕、农村更宜居,解决我国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康养产业是探索新农村的新型产业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是为农民增加收入、为旅游休闲人群提供优质的康养服务、为基层政府赢得民心和口碑的重要途径。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康养产业的意义
康养产业强调健康、养生及休闲旅游,注重服务于养老、康复、医疗、保健人群。
康养产业的内涵总结起来包括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人文体验、社区养老及健康管理等,其中又以健康养生为核心,以休闲旅游和人文体验为特色,以服务于养老、康复及旅游人群为目标。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产业通过创新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特色的乡村旅游,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资金及人才流入乡村,为乡村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新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发展康养产业还能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将本土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与康养产业相融合,让更多优秀的乡村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这样既能保护和传承乡村特色文化,又能增强乡村文化的软实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康养产业的背景
(一)政策支持力度大,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新的政策,促进了康养产业的高速发展。
2016年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在第七篇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明确了发展“乡村旅游”等内容要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有助于养老事业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
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对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及健康养老等均进行了部署和规划。
此外,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也提出要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
在2023年3月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也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中提出,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融合发展。
我国不断加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政策和国民需求的双重引导下,康养产业的发展潜力得到释放,康养产业正成为加快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养老产业的有力抓手。
(二)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和人均寿命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可预见性的社会发展趋势,养老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和探
讨的重点,养老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urism Economy旅游经济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未来还会每年以1 000万人的速度增长。
在这种背景下,康养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大健康”有关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活力、新高地。
此外,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下,年轻消费群体也越来越关注健康养生,追求有特色的新型休闲旅游模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尝试户外旅游、乡村宿营、参与乡村健康跑步等活动,康养产业所覆盖的群体越来越多。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康养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康养产业发展不平衡,投资见效慢
目前,我国康养产业发展明显存在区域差异大、投资见效慢、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建设完全覆盖全国的康养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因而目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在一些发达地区或者具有发展康养产业先天条件的地区,如果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易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发展速度就较快,而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则较慢。
发展康养产业所需要投入的资金庞大,需要借助现有的一些旅游文化资源来融合开发,否则其投资多、回报慢。
由于产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开发商在发展康养产业时不注重长远利益,只顾短期利益,给消费者带来了一些不好的体验,引发了舆论风险。
(二)康养产业新发展理念宣传不到位,产品同质化严重
当前,康养产业的新发展理念宣传不到位,广大消费者对康养的新理念了解有限,大多把康养产业等同于旅游产业,把康养服务等同于旅游服务,康养产业的宣传不足。
此外,广大从业人员对康养产业的新发展理念学习不充分,导致康养产业与其他业态的有机融合发展程度不够,开发的产品单一化、同质化严重[1]。
(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产业配套不健全
“要致富,先修路。
”要想建设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农村,离不开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当前,乡村康养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产业配套不健全的困境。
乡村康养产业的发展对于选址有一定的要求,然而一些具有较丰富资源的乡村由于是自然保护地,受到相关条件的限制,投入开发难度大。
此外,一些公共配套设施如交通、水、电、气、网等配套不齐全,医疗卫生资源向康养基地的延伸也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康养服务群体的需要[2]。
(四)康养产业智能化水平较低,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让人们进一步意识到了智能化对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极大改善,而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康养产业,需要进一步利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
当前,康养产业缺乏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康养产业所囊括的“医”“养”“游”等方面的服务内容非常广泛,其中,诸如医疗用药提醒等需要定时定人发送,迫切需要打通全链条的数据共享渠道,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温馨服务。
(五)康养产业专业人才紧缺,产业发展后劲乏力
人才是兴业之本、产业发展之基。
目前我国康养产业的发展整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还没真正得到落实,人才供需矛盾尖锐。
乡村康养产业由于自身的产业特性,对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懂“医”“养”“游”等方面的知识,又要有一定的从业经验,能够主导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3]。
就目前来看,高层次的旅游经营、医疗服务专家紧缺,对项目的整体谋划思考及服务水平提升产生了阻碍;中层的管理人才流失严重,一线的服务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年龄偏大,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人才紧缺对于乡村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了阻碍。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一)提升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内部控制
我国康养产业的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想发展康养产业,需要培育重点龙头企业,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激发活力和规模效应,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延伸,推动整个市场发展,并向重点落后地区倾斜,逐步破解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项目的立项和投资决策分析上,要下足苦功夫,评估项目投资的回报情况,提升立项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规避项目投资风险。
(二)创新康养产业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培育特色品牌
乡村康养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结合地域特点、文化特点和时代特点打造有差异化的产品,培育辨识度高的特色品牌。
例如,针对养老人群可以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urism Overview189
Tourism Overview
190Tourism Economy
旅游经济
重点打造“长寿之乡”“天然氧吧”服务,为这类人群提供旅居调养的生活条件;针对康复人群可以重点打造高品质医疗服务,为慢病患者、亚健康、抑郁症患者等提供悠闲、舒适的慢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满足其康复需求;针对休闲旅游人群重点打造“亲情”“亲子”“田园原生态”活动,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针对都市人群可以重点打造有特点的运动品牌节,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徒步、溯溪、登山、露营等户外运动项目,吸引人群到访。
另外,康养产业还可以在充分融合乡村各类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运营开发模式,培育独具特色的品牌。
(三)完善乡村康养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产业配套设施
产业发展,交通先行。
要想发展乡村康养相关产业,需要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一方面,需要对道路交通、水、电、气、网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建设,以方便人们的旅居生活;另一方面,应该对公共服务质量进行整体性提升,如设置充足的垃圾桶,建设充足的公共卫生间,并对公共卫生间进行及时维护和清洁,科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同时还要规范化设置商铺、超市,为旅居、旅游及养老的人群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还可引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为旅居、旅游人群提供舒适的体验。
康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包括医疗相关的产业、养生相关的产业、运动相关的产业和健康食品相关的产业等,只有产业链完善才能把人群引进来、留下来,如有养生群体,就应该有相应的理疗服务、有能够提供营养食品的店铺等。
(四)打造康养产业智能化服务系统,提升服务水平
康养产业涉及的服务人群及其需求广泛,其在发展时需要使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数字化、生态化、场景化的线上智能服务系统,以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体验为目标,全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新技术,结合康养核心服务场景,为用户提供智能查询、智能客服、智能语音、智能提醒、智能推荐等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
例如,为用户提供晨起和睡眠提醒、用药提醒、运动提醒等服务,为用户提供景区路线、门票信息、文化展览及美食天地等查询服务,对养老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记录和提醒等。
要想提高乡村康养产业服务质量,就要想方设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包括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开发智能化服务系统,提升医疗服务的全程化、
专属化、数字化水平,让消费者群体真正体验到“老
有所医”,能舒心地享受到医疗保健服务。
(五)加强康养专业化人才的孵化,保障产业长远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产业可以结合发展需要,加大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力度。
康养产业发展对专业化人才的要求比较高,无论是运营管理、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是信息技术人才,都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特别是医疗保健领域的人才,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
要想夯实康养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需要在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上下功夫。
在培养人才方面,康养产业可以与一些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让他们培养和输送人才。
另外,康养产业可以定期派遣员工前往院校或先进地区进修,学习新知识,提高现有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
在留才方面,康养产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薪酬和福利,提升专业人才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提升该职业的吸引力,留住人才[4]。
五、结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产业发展将极大地促进乡村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产业+康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促进城乡共同富裕[5]、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和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指明了方向。
因此,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下,可以全面发展“产业+康养”,打造新型的智慧康养产业,为人们养老、康复、旅游提供更舒心、更便捷的服务。
与此同时,可以在康养产业发展中融入“乡愁”“烟火”“怀旧”等元素,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王艳芳,董佳冉.山西省晋城市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融
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商展经济,2023(7):139-141.[2] 方瑶,赵莎莎.共同富裕目标下宣城市文化赋能乡
村振兴的对策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30-33.
[3] 胡付梅.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创新模式及路径探讨[J].西
部旅游,2022(17):10-12.
[4] 陈浩,马帅,董林,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旅游助推乡
村产业融合路径设计[J].黑龙江科学,2021(16):160-161.[5] 李圣,吴莉雯.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产业融合驱
动效应的影响研究[J].农业展望,2022(12):79-85.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