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导入几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想政治课导入几种方法
【摘要】精心设计好导入环节,对于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导入方法。
【Abstract】To design well the link of introduction well has a very great function for achieving the expectant teaching effect. Combining the personal teaching practice, the writer has summarized out several ways of introduction.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ay of introduction
导入就是在一节课教学开始时,教师为有效地导入新课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劳动。
它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又是组织教学的科学而巧妙的手段。
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总之,导入的过程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新课教学做好心理准备。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开头究竟是什么”的强烈好奇心。
这说明导入即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辐射全课的作用,又如一支乐曲的前奏,为整个乐章定下了基调,它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所以,精心设计好导入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作用是很大的。
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总结过渡法。
教材的编排设置一般都有严密的逻辑性,章节之间,框架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上课时,总结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可以从中推导出将要讲的新课题,承上启下,自然过渡。
2.故事诱导法。
许多成语、谚语或寓言故事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道理,若能就此提出问题,设下悬念,就能吸引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更好地感知教材。
例如,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时,教师可以形象地给学生讲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并及时引导学生注意“火——水——鱼”三者的关系。
学生必然觉得新鲜有趣、兴趣盎然,整个课堂就会十分活跃。
3.设疑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
遵循这一认识规律,为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抓住事物的关键,巧妙设置疑问,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设置悬念,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从而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授“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时,可以这样导入: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按理说价格应与价值相符,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
见到同一种商品有时卖的贵,有时卖的贱,这又是为什么?难道商品的价格是人们随意确定的吗?
4.运用诗词、警句、名言、典故等知识分析导入新课。
诗词、警句、名言、典故常常语意新颖,言简意深,有着深刻的哲理,催人深思,它能给人以极大启发,鼓舞和鞭策人们,使人们思想得到净化,获得升华;同时用诗词、警句、名言、典故来形容、描绘、说明某一事物往往形象、生动、逼真,学生乐于接受,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时,先朗诵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样的导入就把诗的意境与教学内容的哲理融会贯通,短短的四句诗,便道出了“实践是人们认识的源头活水”的真理。
再如:讲辩证唯物主义时,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而引出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这节新课。
在讲“事物发展状态”时,让学生解释《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一句,尔后又让学生说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大意。
要从哲学上认识这些问题,需要学习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接着出示课题,起到了入情入理,先声夺人的作用,成效十分显著。
在讲“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时,采用让学生复述“拔苗助长”故事的导课方法。
学生复述完毕,告诉学生主动想办法使作物长快一些是好事,这叫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接着启发学生:想的办法应符合一定要求,在这里就是要符合作物生长的规律。
在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要讲的课题,严严实实地扣上了要讲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要处理日常生活的一些事情,也要学好这一原理,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5.活动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根据所讲的课题,设计一个短小精悍的活动,将知识的传授融汇于新颖别致的智力活动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讲“商品”概念时,教师可假借前排某位同学的钢笔用,当拿到时可说:“这支笔不错,送给我好吗?”正当学生不知所措时,教师可掏出十元钱说:“舍不得吧,那就算我买下了。
”然后,可让学生讨论这支笔刚才扮演了几种角色。
正当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时,教师可宣布: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商品。
接着板书课题,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十分集中。
6.幽默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新课内容,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且又幽默可笑的问题或笑话引出新课内容。
如讲“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一节时,上课伊始出其不意地提出“什么是人”这
个问题,学生听后,哄堂大笑。
待到笑声一停,我讲:“确实,这个问题似乎太简单了,然而,你们可曾知道,越是司空见惯的简单问题往往是越值得研究的问题。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个问题简单吧,牛顿正是从对它的研究中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时间是什么?这个问题简单吧,爱因斯坦通过对它的潜心研究、探索,才发表了相对论。
他们都成为划时代的伟人。
你们认为‘什么是人’这个问题太简单,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对此问题并不明白,不知道人和动物的界限,当然,也不知道如何处世做人。
”这样讲,学生的注意力被全部引导到对“人”的思考上来了。
这种开讲,欲扬先抑,妙趣横生,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总之,一个精彩的开头不仅能迅速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而且又能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自觉学习知识,自觉培养良好的品德,使课堂教学达到目的。
须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以求取得更好教学效果。